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郭守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守敬
郭守敬.jpg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的郭守敬雕像
出生 1231年
邢州邢台
逝世 1316年
职业 元朝太史令(1286─1291)
都水监(1291─1294)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台人,中国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学家。

生平

元太宗三年(1231年),郭守敬生于邢州境内的邢台[lower-alpha 1]

王恂、郭守敬等同一位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合作,在元大都兴建了一座新天文台,台上就安置着郭守敬所创制的天文望远镜。它是当时世界上设备最完善的天文台之一。

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通州运河通惠河。1276年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他采用了类似现在球面三角算法的“弧矢割圆术”来处理黄道赤道坐标换算,在计算太阳月亮行星原形位置时创造运用了“招差法”,也就是三次差内插法。并设计制作了多种天象观测仪器,包括简仪高表。组织了大量的天象观测工作,包括测定恒星位置,测定冬至点、近地点以及黄道和白道交点位置,编制月亮运动表,测定全国27个观测点的纬度。确定了一个为29.530593,一为365.2425日。正式废除以前历法积累的时差,以实际观测为准。确定以一年的1/24作为一个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此原则一直采用至今。

1279年郭守敬提案“四海测验”,奉旨后进行,听从郭守敬的建议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家,除大都外到当时国内另外26个地点,进行几项重要天文观测。这一天文观测的规模之大,在世界天文史上也是少见的。在其中的6地点特别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的时间长度。这些观测的结果,都为编制全国适用历法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今日为了纪念他,邢台市将一条主要的街道命名为“郭守敬大街”(即现在桥东区与桥西区之间的守敬北路与守敬南路),还设立郭守敬纪念馆(在达活泉公园侧)。

现存于河南嵩山的郭守敬观星台是研究天文的仪器,系郭守敬所建。观星台曾于1944年遭侵华日军炮击,没有被完全破坏,后被中国文物部门修复。

纪念

小行星2012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2010年4月17日上午,LAMOST望远镜冠名仪式正式举行。LAMOST望远镜被正式冠名 为“郭守敬望远镜”[1]

注释

  1. 根据《元史》卷一《太祖本纪》,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冬,金朝邢州节度使武贵归降大蒙古国(1271年国号改为大元)将领木华黎。1234年金朝灭亡。郭守敬于1231年(元太宗三年)生于邢州境内的邢台,此时元朝已经统治邢台11年,所以他是在元朝统治时期出生的,一出生就已经是元朝人。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