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雄港

圖片來自mapple

高雄港是位於臺灣高雄市海港,為中華民國四座主要國際商港之一,港區毗鄰高雄市中心,範圍橫跨高雄市6個行政區;除了商港功能之外,也是臺灣的海軍及漁業基地之一。營運機構為臺灣港務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其為臺灣第一大港、以及世界第18大貨櫃港口,貨櫃吞吐量約占臺灣整體的港口貨櫃吞吐量四分之三,貨物吞吐量約占臺灣港口總量的二分之一。

2014年10月14日,高雄港取得EcoPorts生態港認證,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個生態港[1]

目錄

歷史

明清時期

高雄港原稱打狗港,原為漁村,荷蘭明鄭時期都有開拓,清初已成為高屏地區商品集散中樞。

清治時期咸豐年間(1858年)依照中英天津條約,高雄港開口通商,1863年成立海關高雄關。光緒年間,清廷在此修建火砲等陣地,英法領事與洋商時來勘查。

在清治時期,打狗港原是南部僅次於安平港的第二大港,但後來安平港港口淤積嚴重,使洋船難以進入,於是逐漸由打狗港取而代之。由此打狗港附近的腹地逐漸開發,加上物價低廉,逐漸吸引外商前來採購民生物品以及在此投資。從此打狗港便成為英、美商人爭逐的焦點,但其後由於美商經營不善,使打狗港逐漸成為英商的地盤。且隨著對外貿易的逐步發展,打狗港附近產生許多新的聚落,高雄市目前許多地名如旗後庄、鹽埕埔莊、哨船頭苓仔寮、三塊厝等地便是此時開始發跡。

日治時期

1895年,根據馬關條約臺灣割讓日本臺灣民主國成立並發起戰事抵抗,日軍於1896年9月方佔領港區。日本為強化本港貨運功能而興建打狗港。

第一期築港:近代化港埠的建立

日本政府在國內建設重要港口,並運用學習自歐美的工程技術在港口建設,而在作為殖民地的臺灣,日本政府則是希望將近代化的築港觀念與方式帶入,試圖讓臺灣殖產興業能順利發展。隨著臺灣的產業的迅速發展,中南部的物產大多都集中在打狗港,然而,當時的打狗港卻無法完全配合大量物產的輸入,打狗築港的需要便在此顯得更加急迫。1908年3月份,日本帝國議會通過築港事業6年計劃,同一年臺灣總督府設置「臨時臺灣總督府工事部打狗支部」的事務所於哨船頭街,本部則設置在總督府,這標誌著打狗第一期築港事業的開始,將打狗港建設為良好的商業港口是第一期築港計畫的目標,日本政府希望打狗港能以進出3,000噸級,達到每年貨物吞吐量45萬噸為目標,築港的預算費用為473萬3千圓。

工程計畫對於打狗港的淤塞與港口容量不夠進行改善,並且處理當南風吹來時,港口缺少屏蔽等缺失。日後因築港時間過長,無法配合臺灣本島內產業的迅速發展,因而由6年改成5年工程。在第一期工程完工後,打狗港已經可以容納下11艘3千噸級船隻,年吞吐量可達31萬噸,打狗港作為一近代化港口的狀態已經形成。[2]

第二期築港計畫:港埠的擴張

雖然第一期築港計畫還尚未完成,但由於打狗港進出貨物急遽增加,港口設備很快地不敷使用,因此 1911 年臺灣總督府土木部打狗出張所所長山形要助提出築港擴張計畫的三個設計方案,最後總督府採用折衷的第二個方案,並於1912年3月的第28回帝國會議提出獲得通過,計畫預算1,278萬4千圓。此計畫原先預計於1925年完成,但中間遭遇財政因素與需求擴充,計畫規模反覆改變,終於在1937年完成實際施行長達25年的第二期築港工程。

第二期築港之規劃,首先以能容納1萬噸級船隻之進出與停靠為目標;再來是第二碼頭(今鹽埕埔一帶)的擴建,包含增設倉庫及水陸聯繫設備,在增加之倉庫群與工廠之間,佈設多條港區鐵路行駛於打狗驛(鹽埕埔莊)與倉庫之間,提供貨物裝卸、存放,並能載送至火車站之運輸效能。另外,哨船頭船渠的擴建與變更,打狗地區的漁業中心,逐漸從旗後移轉至哨船頭。修建後的陸上設備則包含競賣場、漁市場事務所、倉庫、旗後間渡船及渡船休打狗所、漁船用重油槽等,形成日後鼓山漁港的基礎空間型態。

總督府有感於打狗因築港事業的進展,人口快速增加,都市計畫規模已經不足,市區必須擴張,因此配合築港計畫,同時也公布打狗市區改正計畫,並開始著手進行打狗川河道整治,經由疏浚、矯直,成為提供小型船隻運輸兩岸及後方工廠所需材料的運河,也就是現今愛河的雛型。

昭和12年(1937年)完成二度改建,可停8,000噸船隻,碼頭擴至16座,倉庫19座。10,000噸船隻也可進出港區。航線方面,大正13年(1924年)已有高雄-橫濱線、高雄-廣東線、高雄-天津線、臺灣-朝鮮滿州國線等,貿易總額當年吞吐量為158萬噸。昭和14年(1939年)吞吐量升至320萬噸,成為日治時期高雄港的運量高峰。

第三期築港:「南進要港」的擴建計畫

第二期築港工程於1937年完工,但高雄港的營運量發展快速,加上日本政府在同年7月7日發動中日戰爭,原本作為商港的高雄港增加軍事運輸任務,貨物吞吐量達250萬噸,以致甫完成不久的港灣設施不敷使用。為配合戰爭需要,緊接著進行第三期的築港工程,預計投資770萬日圓、持續6年的港灣建設事業。

由於當時高雄港港埠護岸陸上的設備並未整備齊全,而且港口吞吐量不斷急增、農產品以外的貨物進出亦增加之下,陸上設施擴充的需求更加急迫;因此,第三期築港工程的重點是在於港埠護岸與設備,以及既有空間之修築改善。除了第三期計畫工程的執行,隨著戰事的需要,總督府進一步以高雄港為南進基地,不僅計畫改築高雄港為軍港,並在壽山北端潟湖開闢另一港口(即左營軍港)。

昭和19年(1944年)中期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太平洋戰場展開反攻,美軍已漸次贏得新幾內亞塞班島菲律賓等戰場勝利,美國陸軍航空軍已能對臺灣、琉球直接空襲。10月以後,高雄港遭到盟軍猛烈轟炸,所有碼頭倉庫幾盡摧毀。日軍為避免美軍登陸作戰時利用該港補給物資,自沉大船五艘封鎖港道。

中華民國時期

1945年日本戰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臺灣,於12月正式成立高雄港務局管理高雄港業務,同時打撈沉船以清理航道。

民國48年(1959年)後,高雄港展開12年擴建計畫等多項措施,至民國69年(1980年)完成中島商港區,並增加深水碼頭27座,淺水碼頭2座。附設高雄加工出口區前鎮漁港、臨海工業區、中國鋼鐵公司臺灣國際造船公司,以及第一、二、三、四貨櫃中心等。民國64年(1975年)第二港口開通,並在民國73年(1984年)完成高雄港過港隧道。第五貨櫃中心,於民國78年(1989年)完成。

由於不斷擴建,高雄港在1960年代起超越港區狹小擴建不易的基隆港,成為臺灣第一大商港,並持續至今[3]

高雄港於民國88年(1999年)位居世界貨櫃吞吐量第3大港,當年貨櫃進出口量約700萬TEU;僅次於香港新加坡。近來由於受到區域內其他港口,包括傳統大港香港釜山以及新興港口深圳鹽田上海洋山浙江寧波山東青島之競爭挑戰,高雄港排名略有下滑,民國105年(2016年)貨櫃裝卸量約1,046萬TEU[4]

民國92年(2004年)高雄港總進出港船次為39,045艘次,為歷年高峰;民國99年(2010年)為35,312艘次[5]。高雄港港口貨物吞吐量約占臺灣整體港口貨物吞吐量五成、貨櫃裝卸量則占整體七成左右。高雄港進出港旅客人數排名臺灣第3(僅次於基隆港、臺中港)。民國101年(2012年)3月1日臺灣港務公司成立後,前高雄港務局改制為前述公司屬下的高雄港務分公司

2021年6月3日11:30左右,香港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的一艏貨輪失控,擦撞拖倒岸上兩台橋式起重機,導致起重機倒塌,有1人受傷,2人被困但沒生命危險。[6][7]

港區地理與設施

高雄港所在灣區是一狹長海灣,原為一潟湖,總長度12公里,寬度約為1公里至1.5公里。入口寬度則只有100公尺,形狀類似口。高雄港港區面積為17,736公頃,其中陸域面積1,871公頃,佔全港面積之10.55%,水域面積15,865公頃,佔全港面積之89.45%,有兩個入海通道,進出港航道長18公里,港區海域設有兩套防波堤。目前高雄港航道和港區水域水深為11.3公尺至17.6公尺不等,[8]可供15萬噸級海輪進出港和停泊。港區水域錨地2處,設浮筒泊位24組,可泊萬噸級以上船24艘,超級油輪浮筒2座,分別可泊15萬噸級和25萬噸級巨型油輪。錨泊地總泊數可達190多艘。

高雄港現有營運碼頭約116座,其中雜貨碼頭30座、貨櫃碼頭24座、散裝碼頭32座、榖類碼頭2座。此外客輪、軍艦、港務、工作碼頭共28座。另有倉庫96座,容量57.6萬噸。貨櫃場5處,供貨櫃轉運。港區現有貨櫃裝卸橋(橋式機)及裝卸搬運機械170架。港區未來將建置汙水下水道系統。

高雄港的碼頭依照位置與特性,可以分為蓬萊商港區、鹽埕商港區、苓雅商港區、中島商港區、前鎮商港區、小港商港區、中興商港區與大仁商港區。還有一些零星分佈的小漁港、造船廠與修船場等等。

影片

很AI! 全台首座自動化碼頭 長榮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TVBS新聞

參考文獻

  1. 高雄港順利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個生態港. [2014-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9). 
  2. 劉碧株. 日治時期高雄港的港埠規劃與空間開發. 成大歷史學報. 2017, (52): 47-86. 
  3. 高雄港蓬萊商港區1-10號碼頭歷史軌跡 - 歷史軌跡 - 棧庫群 - 高雄港區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2022-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1). 
  4. 貨櫃裝卸量統計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5. 進出港船舶艘次 高雄港務局.
  6. 貨輪撞毀橋式起重機 高雄港貨櫃坍塌1人傷2人受困│TVBS新聞網. TVBS.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Chinese (Taiwan)). 
  7. 台灣高雄發生貨輪撞碼頭事故,兩部起重機倒塌,1人受傷2人被困. finance.sina.com.cn. 2021-06-03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8. 綠港政策主題網>臺灣商港環境監測報告>高雄港,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