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以“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为办学宗旨,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构建创新型人才成长平台,重视实验教学,形成了以课堂实验教学、社会实习基地和学生课外学术、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基本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各学科是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以来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学科,在学校的学科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内相关学科发展中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类学科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在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工商管理[1]学科位列三甲。

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各相关学科始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方针,强调实验实践教学研究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内涵和学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贸易经济系和工业经济系就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八十年代末,张象枢教授联合信息、统计、工经和社会学系的教师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中心”,大力推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1994年,作为“九五”、“211工程”的重点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规范的经济科学实验室。经济科学实验室将数学、信息科学、统计学应用于经济管理,大力引进系统分析、数据库、人工智能[2]、运筹学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用于经济管理学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层次和研究工作的状态,在转变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做了积极的探索。同时,陆续推出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论文、专著、教学软件和其它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业经济系、贸易经济系、土地管理系和外国经济研究所合并为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述四个系的实验室,整合为工商管理学院实验室。2002年组建商学院,会计系并入,工商管理学院实验室和会计系实验室整合为商学院计算机与实验中心。该中心不但为学院和学校相关学科提供教学模拟、科研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实验环境,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05年,为了进一步发挥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综合优势,加强资源整合,我校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商学院、统计学院和经济科学研究所,联合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肩负着全面支持本学科实验与实践教学的使命,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中心下设经济科学实验室、管理学实验实、ERP实验室、经济组织与经济行为实验室、金融管理与工程实验室、财税政策与管理实验室、统计数据分析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实验室共8个实验室,目前开设的实验课程涉及到了经济学、管理学和理学三个学科门类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六个一级学科的23个学科专业的内容。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和学校、社会研究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等开放,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研究环境和服务。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涵盖经济管理类学科体系,拥有现代化网络教学支持与管理平台,集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实验平台,为经济管理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呼唤,在实验教学中心优质的科研平台和技术支持下,人民大学推出“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中国创新指数”、“中国发展指数”三大指数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对正确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应有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心开发了多门国家级、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承担了大批教改和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并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在学校理论结合实际校风和“实事求是”校训影响下,中心汇聚了一大批热衷实验实践教学的骨干教师,他们是一支以系主任学科责任教授为带头人,以教授、博导级高中级管理人员、教师和技术人员为中坚的人才队伍。他们秉承运用先进计算机技术服务实验实践教学的理念,和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类人才,在校内校外起到了广泛的示范带动作用。

2007年,本中心申报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批准,得到北京市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金的资助。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实验教学中心依托学科建设,正在逐步将本中心建成具有一流实验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完善,专业覆盖面宽,实验教学体系完整,在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上不断创新的国内一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