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edirect to 中華人民共和國)
(1 個標籤新重新導向)
 
JYT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1: 行 1:
#Redirect [[中 人民共和國]]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中国
 +
|圖片 = [[File:中國1.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484291724&di=09ce543b99bdaa06a178e2174c56e81c&imgtype=0&src=http%3A%2F%2Fhbimg.b0.upaiyun.com%2Ff1c2e8464a8c8defd7397fb04e06009167194066598f9-TeEJ9J_fw658  原图链接][https://huaban.com/pins/976228984/  图片来源于花瓣网]]] 
 +
}}
 +
==风貌简介==
 +
 +
中文名称:中国
 +
 
 +
英文名称: China
 +
 
 +
简    称: 华、夏
 +
 
 +
所属洲: [[亚洲]]
 +
 
 +
首    都:[[ 北京]]
 +
 
 +
国    歌: [[义勇军进行曲]]
 +
 
 +
官方语言: 汉语
 +
 
 +
货    币: [[人民币]]
 +
 
 +
时    区: 东八区
 +
 
 +
政治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主要民族: 汉族
 +
 
 +
主要宗教: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
 
 +
国土面积: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领海约470万平方公里
 +
 
 +
国际电话区号: +86
 +
 
 +
国际域名缩写: CN
 +
 
 +
道路通行: 靠右行驶
 +
 
 +
通用文字: 汉字
 +
 
 +
代表人物: 炎帝、黄帝、孔子、孙中山等
 +
 
 +
代表事物: 长城、故宫、龙、凤、书法等
 +
 
 +
文化思想: 诸子百家、汉服文化、唐诗宋词等
 +
 
 +
==中国的经历==
 +
 +
[[File:轩辕黄帝15.jpg|缩略图 |左|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511923607&di=8e484aaf383f1f332ee619c2a5e9dbf0&imgtype=0&src=http%3A%2F%2Fy1.ifengimg.com%2Fa%2F2016_15%2F45dbdeea4162572_size58_w428_h625.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b6289bc0102w83q.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轩辕黄帝像]]]
 +
 
 +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
 
 +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
 
 +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
 
 +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
 
 +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ref>[http://www.gov.cn/guoqing/2006-04/17/content_2582704.htm  中华各民族)],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7-02-14]</ref>
 +
 +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
 
 +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
 
 +
“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故中国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美誉。
 +
 
 +
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
 
 +
[[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
 +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58.htm  原始社会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是原始 人群时期的典型。山顶洞人已经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58.htm  原始社会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传说中,[[黄帝]]是大约45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联盟逐步强大。他曾率领部落打败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
 +
 
 +
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成分。[[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就是这么来的。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58.htm  原始社会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58.htm  原始社会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奴隶时期'''
 +
[[File:大禹治水14.jpg|缩略图 |左|250px|[http://www.xinfajia.net/upfile/image/20180814/1534219632350034965.jpg  原图链接][http://www.xinfajia.net/15711.html  图片来源于新法家网大禹治水]]]
 +
 
 +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0.htm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在位时,被商汤率兵灭亡。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0.htm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较发达,青铜冶炼和铸造有很高水平。[[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纣王]]统治时,[[周武王]]兴兵伐纣,商亡。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0.htm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和井田制。[[周厉王]]统治时,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跑,政权由周、召二公执掌。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灭亡。<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0.htm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逐步瓦解时期。
 +
 
 +
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隶制国有土地为基础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走向崩溃。[[春秋时期]],在文化上出现了繁荣局面。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0.htm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
==封建时期==
 +
[[File:汉高祖2.jpg|缩略图 |左|300px|[http://i2.sinaimg.cn/gm/2013/0822/U6178P115DT20130822151044.jpg  原图链接][http://games.sina.com.cn/w/n/2013-08-22/1512728362.s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汉高祖]]]
 +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2.htm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战国时期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了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其中[[秦国]]商鞅变 法比较彻底,使[[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2.htm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秦统一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侵,在连接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又向东、西两段延伸,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这就是有名的[[万里长城]]。秦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和秦王朝的灭亡。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2.htm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汉高祖[[刘邦]]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汉文帝]]、[[汉景帝]]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汉初几位统治者的稳定基础,从而使得[[汉武帝]]时国力达到了空前强盛。
 +
 
 +
平定“七国之乱”后,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加强了思想统治;通过对匈奴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使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拓通,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了新的发展。
 +
 
 +
[[西汉]]末年,由于社会矛盾尖锐,农民战争爆发,[[西汉]]终于走向了灭亡。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2.htm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东汉]]初期的[[光武帝]]调整了统治政策,使社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社会黑暗,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2.htm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科学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2.htm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分裂与融合'''
 +
 +
[[File:曹丕7.jpg|缩略图 |右|300px|[http://guoxue.k618.cn/gxzs/201507/W020150708643822514129.jpg  原图链接][http://www.lishen.net.cn/m/view.php?aid=43296 图片来源于趣历史网曹丕]]]
 +
 
 +
从220年[[曹丕]]建魏,到589年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 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4.htm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基本上统一北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
 +
 
 +
[[孙权]]、[[刘备]]的地位得到巩固。
 +
 
 +
220年,[[曹丕]]称帝建魏;221年,[[刘备]]称帝建蜀;222年,[[孙权]]称王建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时期]],各国经济都得到了发展。<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4.htm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三国后期,魏国的力量日益强大。263年,魏灭了蜀。
 +
 
 +
265年,[[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西晋的统一是短期的,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内迁的少数民族和各地流民不断起义、反抗,终于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4.htm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File:晋武帝司马炎8.jpg|缩略图 |右|300px|[http://i0.hdslb.com/bfs/article/cd4e47aa275b517d75e7c9c948da043c4faf2415.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42346/  图片来源于哔哩哔哩专栏网晋武帝司马炎]]]
 +
 
 +
西晋 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
 
 +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称十六国。383年,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和东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取得了胜利,不久,前秦瓦解,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
 
 +
在南方,东晋之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史称北朝。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了开发,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4.htm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 ,由于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南北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4.htm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三国 、两晋、南北朝)],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繁荣时期'''
 +
 +
[[File:隋文帝杨坚6.jpg|缩略图 |左|250px|[http://n.sinaimg.cn/sinacn/w499h732/20171221/8a2d-fypvuqe6522342.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5889953575_15f118f270010042cr.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隋文帝杨坚]]]
 +
 
 +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 繁荣时期。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6.htm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在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隋朝实现了统一。全国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封建经济开始呈现了繁荣局面。官制的改革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6.htm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File:唐太宗李世民9.jpg|缩略图 |右|300px|[http://i0.hdslb.com/bfs/article/6a0dc87ede4d5939c5c9d8d5c4db964cc71f300f.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67999/  图片来源于哔哩哔哩专栏网]]]
 +
 
 +
当隋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时,[[李渊]]起兵攻占长安,并在618年称帝 ,建立[[唐朝]]。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得到新的发展。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6.htm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唐朝]]是一个强盛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各民族间的联系加强,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空前频繁。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6.htm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导致了农民战争爆发,唐朝迅速瓦解。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6.htm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隋唐时期,中国南北统一,疆域广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此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6.htm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民族巩固'''
 +
 +
[[File:宋太祖赵匡胤10.jpg|缩略图 |左|250px|[http://pic.nen.com.cn/0/10/84/07/10840728_946926.jpg  原图链接][http://news.nen.com.cn/system/2013/06/06/010417069.shtml  图片来源于看天下网宋太祖赵匡胤]]]
 +
 
 +
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9.htm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五代十国后期,后周逐渐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21]<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9.htm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封建经济得到继续发展。[[北宋]]中期,出现了财政困难等危机,为了克服统治危机,王安石实行了变法。[[北宋]]末,政治腐朽,防备空虚,金兵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
 +
 
 +
1127年,[[南宋]]的统治开始。[[南宋]]与金对峙,南北经济都有新的发展。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9.htm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File: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1.jpg|缩略图 |右|250px|[http://www.haoqilu.cn/uploadfile/2018/0404/20180404063819356.jpg  原图链接][http://www.haoqilu.cn/baike/0412029804.html  图片来源于齐鲁生活网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
 
 +
[[北宋]]时,同其并立的主要少数民族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有取代辽的女真族建立的金,还有党项族建立的夏。各民族政权间不断进行战争,同时也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9.htm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元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全国。 [21]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9.htm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宋元时期,各民族经济交往频繁,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较前繁荣,[[中国]]同亚、欧、非各国联系加强,文化科学技术达到了高度繁荣的水平。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69.htm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鸦片战争以前)
 +
 +
[[File:明太祖朱元璋12.jpg|缩略图 |左|250px|[http://s9.sinaimg.cn/mw690/006USTAhzy7dGufIw0E78&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9bc5db50102wqfd.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明太祖朱元璋]]]
 +
 
 +
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止,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时期。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70.htm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
 
 +
[[明朝]]前期,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力量,明政府营建并迁都[[北京]]。
 +
 
 +
为巩固北部边防,明政府修筑了北边的长城。为了进一步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派遣郑和出使西洋。[[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
[[明朝]]后期,封建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明朝]]的统治被推翻。 [23]<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70.htm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File: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3.jpg|缩略图 |右|250px|[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7/14/13/8/11bc59b8730g214.jpg 原图链接][http://xiakaicheng.blog.sohu.com/90030195.html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
 +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了女真族的政权后金。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于1636年称帝,并改金为清。清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的 央集权,除设立内阁、六部外,还增设了军机处;为了从思想上控制人民,清政府一再兴起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 
 +
 
 +
明清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这些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清政府粉碎[[噶尔丹]]的分裂活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
 
 +
明清时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出现了反专制主义的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文学方面也出现了几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
 +
 +
==鸦片战争==
 +
 
 +
[[File:鸦片战争16.jpg|缩略图 |右|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513026373&di=4753dd46ddc08f50472cba9b55902bf0&imgtype=0&src=http%3A%2F%2Fwww.qulishi.com%2FUploadFile%2F201491514338360.jpg  原图链接][http://www.qulishi.com/news/201409/18523_5.html  图片来源于趣历史网鸦片战争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 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5]<ref>[http://www.gov.cn/test/2005-07/27/content_17513.htm  近代史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3]</ref>
 +
 
 +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
 +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
 
 +
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
 
 +
[[英国]]为了改变贸易入超的状况,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
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
 
 +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三元里人民进行了英勇战斗。
 +
 
 +
但由于清政府奉行妥协方针,终于导致战争的失败。
 +
 
 +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中,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惊醒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74.htm  鸦片战争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74.htm  鸦片战争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
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75.htm  太平天国运动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
==中国清末==
 +
 
 +
[[File:清末列强瓜分中国17.jpg|缩略图 |左|250px|[http://s4.sinaimg.cn/bmiddle/5d84a520hd6fd1fa06723&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d84a5200101av7s.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博客网清末列强瓜分中国]]]
 +
 
 +
[[清朝]]后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
 +
 
 +
从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
 
 +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
 +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既有革命性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
 +
 
 +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40年代,早于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
 
 +
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
 
 +
1883年和1894年,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法新约》的签订,使[[法国]]进一步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
 
 +
《马关条约》签订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
 
 +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发动政变,使维新变法归于失败。
 +
 
 +
这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79.htm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
 
 +
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
 
 +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79.htm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辛亥革命'''
 +
 +
[[File:孙中山18.jpg|缩略图 |右|250px|[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7/77/77CD14877F350A42203E9A5585A57739.jpg  原图链接][http://news.163.com/12/0730/00/87KCBIKN00014JB5.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
 
 +
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
 
 +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人开风气之先,创导新学。
 +
 
 +
1905年,清廷颁布废除科举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出现了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著名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相继建立起来。
 +
 
 +
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革命派通过与保皇派的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0.htm  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萍浏醴、[[广州]]黄花岗等一系列起义,[[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
 +
 
 +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0.htm  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
它推翻了清廷的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
 +
 
 +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一定的解放。它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0.htm  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军阀统治'''
 +
 +
[[File:袁世凯19.jpg|缩略图 |左|150px|[http://photocdn.sohu.com/20110322/Img304691018.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10322/n304691014.shtml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袁世凯]]]
 +
 
 +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
 
 +
临时政府正式迁京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
 +
 
 +
[[袁世凯]]对内镇压国民党,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二次革命”发生了。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力量强大,“二次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孙中山]]再次组织武力讨袁,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1.htm  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徐州军阀[[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进[[北京]]拥戴[[溥仪]]复辟,但复辟丑剧只持续了短短的12天。[[段祺瑞]]再次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倡导了护法运动,但不久也失败了。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短暂的发展。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1.htm  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
==革命生涯==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
 +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从而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2.htm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激起[[中国]]人民强烈义愤。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初,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并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2.htm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一批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1920年,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相继建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
 
 +
'''国共合作'''
 +
 
 +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4.htm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经过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为此,[[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接着,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4.htm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各地工人纷纷罢工,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广东 、 湖南 等省的农民运动逐渐发展起来,广东革命政府还创办了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讲习所;两次东征[[陈炯明]]后,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统一;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并将所属军队编为国民革命军。
 +
 
 +
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国民政府开始了北伐。北伐军胜利进军,不到半年打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援;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4.htm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革命领导权。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于是国民革命失败了。<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4.htm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国内战争'''
 +
 
 +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 [34]<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88.ht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不久,国民政府举行“北伐”,占领[[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到关外。
 +
 
 +
[[张学良]]“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国民党新军阀间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在国民政府统治下,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巨额财富,成为[[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 
 +
 +
[[File:南昌起义20.jpg|缩略图 |右|250px|[http://zjnews.zjol.com.cn/201707/W020170728504275623523.jpg  原图链接][http://zjnews.zjol.com.cn/201707/t20170728_4667329.shtml  图片来源于浙江在线网南昌起义]]]
 +
 
 +
[[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吓倒,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
 
 +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亡。[[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皇帝,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1932年,[[日本]]又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取得了日军驻留[[上海]]的权利。
 +
 
 +
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
 
 +
1935年《何梅协定》的签订和“华北五省自治”,使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由此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
 +
'''抗日时期'''
 +
 
 +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由此揭开。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被迫对日作战。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91.htm  抗日战争)],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实行的是一条片面抗战的路线,丧失了大片国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面抗战的路线,执行持久抗战的方针,[[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很大胜利。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91.htm  抗日战争)],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叛国投敌;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抗战逐渐消极,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对此,[[中国]]共产党给予了坚决地回击和无情地揭露。
 +
 
 +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为了克服困难,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度过了最困难时期。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91.htm  抗日战争)],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1944年,解放区军民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大”,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经过八年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91.htm  抗日战争)],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
==内战爆发==
 +
 +
[[File:毛泽东亲赴 重庆21.jpg|缩略图 |左|250px|[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111225/0019b91ed9171060d3700e.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com.cn/guoqing/maozedong/2011-12/25/content_24243670.htm  图片来源于中国网重庆谈判时的蒋介石与毛泽东]]]
 +
 
 +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在谈判期间派军队向解放区发起进攻。解放区军民打退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93.htm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93.htm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从1946年夏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国性的反攻。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23日解放[[南京]]。
 +
 +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
 
 +
==开国生涯==
 +
 +
[[File: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22.jpg|缩略图 |右|250px|[http://www.zgdsw.org.cn/mediafile/ccpc/zgds/dsBook208zgrmzqll015.jpg 原图链接][http://www.zgdsw.org.cn/GB/218994/219017/222982/231093/15777901.html  图片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网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图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京]]。
 +
 +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
 
 +
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
 +
 
 +
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9%以上 ;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 [38]<ref>[https://www.fmprc.gov.cn/ce/ceka/chn/gyzg/zggk/jianshi/t721692.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从1957年到1966年,是[[中国]]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3倍,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增长;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
 +
 
 +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
[[File: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3.jpg|缩略图 |左|250px|[http://news.cntv.cn/20120921/images/1348227465738_W020120921671306148466.jpg  原图链接][http://news.cntv.cn/china/20120921/106479.shtml  图片来源于央视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
 
 +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原中共总书记邓小平重新复出,自1979年起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到现代化建设上。
 +
 
 +
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建国后形势最好的时期。 <ref>[https://www.fmprc.gov.cn/ce/ceka/chn/gyzg/zggk/jianshi/t721692.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1989年到21世纪之间,[[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担任国家领导人,他们率领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与继承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国策,[[中国]]呈现出政局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外交活跃的鼎盛局面。 
 +
 
 +
201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  <ref>[http://www.gov.cn/ldhd/2013-03/17/content_2356353.htm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侧记)],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地理面貌'''
 +
 +
[[File:中国地图图册24.jpg|缩略图 |右|250px|[http://gss0.baidu.com/-f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pic/item/3b292df5e0fe992562d7eca63fa85edf8cb17169.jpg  原图链接][https://power.baidu.com/question/924811358595021259.html?qbl=relate_question_3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高原、盆地丘陵、山脉风貌]]]
 +
 
 +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5/25/content_17358.htm  中国地理概况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
 
 +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
 +
 
 +
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5/25/content_17358.htm  中国地理概况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
 
 +
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41]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17362.htm  地形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中国]]丘陵众多,分布广泛。在东部地区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有些丘陵地区林木茂密,矿产丰富;有些丘陵被辟为梯田,或蕴藏水能,还有的丘陵峰峦竞秀, 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 [[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
 
 +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
 
 +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
 
 +
'''湖泊分布'''
 +
 
 +
[[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
 +
 +
[[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湖泊数量虽然很多,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总的来说,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外流区域的湖泊都与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进也能排出,含盐分少,称为淡水湖,也称排水湖。
 +
 
 +
[[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内流区域的湖泊大多为内流河的归宿,湖水只能流进,不能流出,又因蒸发旺盛,盐分较多形成咸水湖,也称非排水湖,如[[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较高的纳木错湖等。[[中国]]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迹湖(如湖北境内长江沿岸的湖泊)、海迹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蚀湖(如云贵高原区石灰岩溶蚀所形成的湖泊)、冰蚀湖(如青藏高原区的一些湖泊)、构造湖(如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长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镜泊湖)等。 <ref>[http://www.gov.cn/test/2005-07/27/content_17403.htm  河流和湖泊)],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气候状况'''
 +
 
 +
'''冬季气温'''
 +
 
 +
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 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
 
 +
'''夏季气温'''
 +
 
 +
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ref>[http://www.gov.cn/test/2005-07/27/content_17402.htm  S气候)],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4]</ref>
 +
 +
 +
==中国文化==
 +
 +
[[File:中国甲骨文25.jpg|缩略图 |左|250px|[http://h.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b21c8701a18b87d6b86eef0f020828381f30fdf6.jpg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67892393215149939.html  图片来源于百度网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
 +
 
 +
语言文字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汉字是[[中国]]人感受最亲切的文字,是[[中国]]的国粹。
 +
 
 +
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或国语)和方言之分。
 +
 +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
 +
 
 +
汉语方言通常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北方方言分为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四个次方言。
 +
 
 +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使用的汉字是从古文字逐渐演变而来。汉字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一些民族也已经完全使用汉字,同时汉字也是全国各少数民族通用的文字。
 +
 
 +
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对现行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制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标准。
 +
 
 +
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规范汉字为国家通用文字。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先后为壮、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纳西、侗、佤、黎等民族制订了文字方案。
 +
 
 +
从文字的体系和字母的形式来看,[[中国]]的文字有意音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体系和古印度字母、回鹘文字母、阿拉伯字母、方块形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形式等。
 +
 
 +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也是拼写[[中国]]地名、人名和中文文献等的国际标准。
 +
 
 +
'''中国习俗'''
 +
 
 +
儒教传统里,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取字,女子行笄礼,为成人之道。
 +
 +
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
 +
[[中国]]遵循丧服、丧制的礼仪,主要表现为披麻戴孝、招魂等等礼节。办丧礼的时间越长,越能表现家人对死者的敬重和爱意。在古时代,在葬礼过后还需守一百天的哀悼期,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到三年内,家中的人都不可嫁娶。
 +
 +
 +
==中国文化==
 +
 
 +
从先秦始,诗经、楚辞、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章回小说、民国杂文,描绘了中华古代文学史的灿烂。
 +
 
 +
经史子集是传统[[中国]]的学问。东晋李充正式确定甲乙丙丁即经史子集次序,但尚未直接用经史子集之名。唐初编成《隋书·经籍志》,这是正式以经史子集为类名的四部分类法中现存的第—部目录。
 +
 
 +
它分经史子集4部,下分40细类,经史子集各部书籍六万九千五百七十余卷,译本书千三百二十余册,释藏七千零&八卷,书画图象等约二百余种。其外又有艺术志、道书志、书志、画志、通为八目。
 +
 +
[[File:曾侯乙编钟27.jpg|缩略图 |右|250px|[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05/c56c9e57e49846dbb71953201f993a14.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21025195_753422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曾侯乙编钟横空出世,世界音乐史从此惊艳]]]
 +
 
 +
自新 石器时代 [[中国]]就出现了骨笛,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管乐器。
 +
 
 +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包括了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中国]]传统音乐有鲜明的特色。常用的乐器有筝、琴、箫等,音律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
 +
 
 +
[[中国]]传统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而且和武术、杂技、戏曲有着密切关系。
 +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舞台艺术,综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方式,包括了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评剧、粤剧、越剧、昆曲、黄梅戏、潮剧、晋剧、花鼓戏等多个剧种。
 +
 +
中国画在中国被称国画, 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墨和国画颜色在帛或宣纸上作画。
 +
 
 +
[[中国]]画按照内容可分为花鸟画、山水画及人物画;按照技巧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重彩画、水墨画、白描画、壁画、内画;按照艺术层次可分为具象国画和抽象国画等。
 +
 
 +
[[中国]]画擅长写意,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
 +
 +
 +
==科技发明==
 +
 
 +
[[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科技传统。古代[[中国]]为世界贡献了诸多发明创造,而且在天文、数学、医药、机械、冶金、陶瓷、纺织、建筑等众多方面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成果。
 +
 
 +
一些由[[中国]]先于其他国家发明的包括: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地震仪、算盘、伞(现今所用,能张开收回的伞)、牙刷、马镫、丝绸、舵、瓷器、石油井、纸币、火柴、漆器、风筝、热气球、钓竿、扇子、弩、船坞、投石机等等。
 +
 
 +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科学研究不断发展。2003年开始的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及[[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
 +
 +
==宗教文化==
 +
 
 +
[[File:释迦摩尼佛29.jpg|缩略图 |左|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589560093&di=64dbd00d000b8d83913397166ded04a7&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524%2F1b9866bf044f4c7f9dced29383a93c07.jpe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232785511_491345?_f=m-article_29_feeds_14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释迦摩尼佛]]]
 +
 
 +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遣使赴天竺求经,史称“永平求法”,自此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开始广泛寻求精神信仰,自此佛教得到大兴起,发扬光大 。
 +
 
 +
一般认为,道教是[[中国]]本土创立的宗教。[[春秋时期]](约公元前六世纪),老子创立道家,战国以后又产生了神仙家,秦汉时期在道家和神仙家的基础上,吸收阴阳家、墨家、儒家诸家思想,先后兴起方仙道、黄老道,经过长期发展,到东汉,张道陵创立正一盟威道,正式形成道教。
 +
 
 +
[[中国]][[伊斯兰教]]起源于[[穆罕默德]]的叔父带领使团出使[[中国]],并且修建了世界最古老清真寺之一的怀圣寺。宋朝时期,[[中国]][[穆斯林]]控制了出入口贸易,也在朝廷中逐渐有了影响力。著名的[[穆斯林]]有[[郑和]]、带领设计和修建汗八里(今为北京)的也黑迭儿丁等。明朝时期,早期[[穆斯林]]移民的后代在语言、姓名及习俗方面融入了[[中国]]社会, 同时[[南京]]也成为了重要的[[伊斯兰教]]学习中心。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群主要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个民族。
 +
 +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早,唐代时景教传入,到元、明,天主教传入[[中国]],伴随天主教传入的还有西方科技,这些宗教传入[[中国]]后为适应儒家社会而本土化,到清代,因罗马教廷禁止[[中国]]教徒祭天祀祖,雍正年间清政府禁止[[天主教]]在[[中国]]活动,1840年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并先后在大清帝国和中华民国开办了一些教育、医疗等事业。
 +
 
 +
'''传统服饰'''
 +
 +
[[File:汉族传统服饰30.jpg|缩略图 |右|250px|[http://img3.duitang.com/uploads/item/201602/02/20160202210936_uXvR8.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duitang.com/blog/?id=524991163  图片来源于堆糖网汉族传统服饰]]]
 +
 
 +
汉服,即[[中国]]国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唐服,是从黄帝 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近4000年中,以汉族(及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传统服装的服装体系。
 +
 
 +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以儒教圣经《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经》、《春秋》、大唐《开元礼》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体现了汉族千年不变的民族特色,并通过周礼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
 +
 
 +
[[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华夏的冠服制度。
 +
 
 +
直到清军入关后的1645年,多尔衮下达剃发令,要求所有人民必须剃发易服,因此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汉族男子基本上改用了在原满族服饰的基础上经过改良后的服饰,[[辛亥革命]]后,曾有一段时间男人流行[[孙中山]]从南洋华人改制中山装而女人则流行穿着源自满族服饰的旗袍,现代[[中国]]人的衣着逐渐与西方国家趋同。
 +
 
 +
复兴汉服在近些年来也成为新一代恢复传统的汉民族的一项运动。同时,[[中国]]各个少数民族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
 +
 
 +
'''传统节日''' 
 +
 +
[[File:传统节日31.jpg|缩略图|右|250px|[http://gss0.baidu.com/-v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pic/item/32fa828ba61ea8d3107d8195920a304e241f58c0.jpg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19750375519961108.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
 
 +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
 
 +
头牙 : 头牙(农历二月初二) 
 +
 
 +
清明节前一天: 寒食节
 +
 
 +
清明节: 节气清明
 +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
 
 +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
 
 +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
 
 +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
 +
 
 +
冬至 : 节气冬至
 +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
祭灶:  农历腊月廿四
 +
 
 +
除夕: 农 历十二月最后一天
 +
 
 +
'''饮食文化'''
 +
 
 +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是造酒的古国。
 +
 
 +
先秦时期出现了曲法酿酒;汉代以后发展了制曲技术;[[东汉]]引进了葡萄酒;宋代出现了药酒;元代、明代出现从阿拉伯传入的蒸馏法酿制的烧酒。[[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不但用于祭祀、会盟、祝捷等公务活动,还用于民间的喜丧礼仪、欢聚迎送等场合。
 +
 
 +
[[中国]]菜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以及不同的风味的地方菜系所组成。著名的菜系有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等等。[[中国]]菜的食物大多加工成小块宜食的尺寸,固体食物使用筷子进食。
 +
 
 +
 
 +
== 參考來源 ==
 +
 
 +
{{Reflist}}
 +
 
 +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
 +
[[Category:650 中 史料]]

於 2022年8月7日 (日) 08:06 的最新修訂

中國

風貌簡介

中文名稱:中國

英文名稱: China

簡 稱: 華、夏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北京

國   歌: 義勇軍進行曲

官方語言: 漢語

貨 幣: 人民幣

時 區: 東八區

政治體制: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主要民族: 漢族

主要宗教: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

國土面積: 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領海約470萬平方公里

國際電話區號: +86

國際域名縮寫: CN

道路通行: 靠右行駛

通用文字: 漢字

代表人物: 炎帝、黃帝、孔子、孫中山等

代表事物: 長城、故宮、龍、鳳、書法等

文化思想: 諸子百家、漢服文化、唐詩宋詞等

中國的經歷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

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占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1]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 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2]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 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3]

傳說中,黃帝是大約45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

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就是這麼來的。 [4]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舜、禹。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 [5]

奴隸時期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 開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結束,是中國的奴隸社會。[6]

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6世紀,夏王桀在位時,被商湯率兵滅亡。 [7]

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的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商朝的農業、手工業較發達,青銅冶煉和鑄造有很高水平。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商紂王統治時,周武王興兵伐紂,商亡。 [8]

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隸社會的強盛時期。西周統治者實行了分封制和井田制。周厲王統治時,引起「國人暴動」,厲王逃跑,政權由周、召二公執掌。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滅亡。[9]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逐步瓦解時期。

這一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隸制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隸制走向崩潰。春秋時期,在文化上出現了繁榮局面。 [10]


封建時期

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 ,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時期。 [11]

戰國時期 ,新興地主階級推動了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其中秦國商鞅變 法比較徹底,使秦國逐漸成為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獲得很大發展,科學技術取得顯著成就,思想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12]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為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秦統一後,為了防禦匈奴南侵,在連接原來秦、趙、燕三國北方長城的基礎上,又向東、西兩段延伸,築成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這就是有名的萬里長城。秦統治者的暴政導致了農民戰爭的爆發和秦王朝的滅亡。 [13]

西漢中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漢高祖劉邦採取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漢文帝漢景帝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漢初幾位統治者的穩定基礎,從而使得漢武帝時國力達到了空前強盛。

平定「七國之亂」後,加強了中央集權;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全國加強了思想統治;通過對匈奴戰爭和張騫出使西域,使多民族的國家得到進一步發展;絲綢之路的拓通,使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有了新的發展。

西漢末年,由於社會矛盾尖銳,農民戰爭爆發,西漢終於走向了滅亡。 [14]

東漢初期的光武帝調整了統治政策,使社會出現了「光武中興」的局面。但東漢後期,豪強地主勢力發展,社會黑暗,終於爆發了黃巾大起義。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東漢名存實亡。 [15]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生產發展,各民族間政治經濟聯繫加強,科學文化得到迅速發展。 [16]

分裂與融合

從220年曹丕建魏,到589年隋統一,是中國歷史上封建國家 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 [17]

經過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東漢政權已名存實亡。在鎮壓起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割據一方的軍事集團。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基本上統一北方。赤壁一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

孫權劉備的地位得到鞏固。

220年,曹丕稱帝建魏;221年,劉備稱帝建蜀;222年,孫權稱王建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三國時期,各國經濟都得到了發展。[18]

三國後期,魏國的力量日益強大。263年,魏滅了蜀。

265年,司馬炎奪取魏政權建立晉朝,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西晉的統一是短期的,由於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內遷的少數民族和各地流民不斷起義、反抗,終於導致了西晉的滅亡。 [19]

西晉 滅亡後,皇族司馬睿江南建立政權,史稱東晉。

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後建立了許多國家,史稱十六國。383年,統一黃河流域的前秦和東晉間的淝水之戰,東晉取得了勝利,不久,前秦瓦解,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在南方,東晉之後,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史稱南朝;在北方,經歷了北魏、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五個朝代,史稱北朝。南北朝時期,江南得到了開發,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20]

三國、兩晉、 南北朝時期 ,由於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南北經濟的發展,科學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不少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就。 [21]    繁榮時期

從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的 繁榮時期。 [22]

在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隋朝實現了統一。全國統一後,社會秩序安定下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得到發展,封建經濟開始呈現了繁榮局面。官制的改革和科舉制的創立,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大運河的開鑿,對南北經濟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23]

當隋末農民起義蓬勃發展時,李淵起兵攻占長安,並在618年稱帝 ,建立唐朝。唐初統治者,吸取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前期政治比較清明,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封建經濟得到新的發展。 [24]

唐朝是一個強盛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各民族間的聯繫加強,同亞洲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也空前頻繁。 [25]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強盛轉向衰落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唐朝後期,土地兼併十分嚴重,導致了農民戰爭爆發,唐朝迅速瓦解。 [26]

隋唐時期,中國南北統一,疆域廣闊,經濟發達,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在此基礎上,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 [27]      民族鞏固

從907年後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時期。 [28]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相對安定,經濟獲得較大發展。五代十國後期,後周逐漸強大,為後來結束分裂割據局面奠定了基礎。 [21][29]

北宋建立後,採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封建經濟得到繼續發展。北宋中期,出現了財政困難等危機,為了克服統治危機,王安石實行了變法。北宋末,政治腐朽,防備空虛,金兵南下,結束了北宋的統治。

1127年,南宋的統治開始。南宋與金對峙,南北經濟都有新的發展。 [30]

北宋時,同其並立的主要少數民族政權,有契丹族建立的遼,有取代遼的女真族建立的金,還有党項族建立的夏。各民族政權間不斷進行戰爭,同時也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 [31]

蒙古族的首領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權。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統一了全國。元的統一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轄了全國。 [21] [32]

宋元時期,各民族經濟交往頻繁,手工業、商業和城市經濟較前繁榮,中國同亞、歐、非各國聯繫加強,文化科學技術達到了高度繁榮的水平。 [33]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漸衰落(鴉片戰爭以前)

從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止,是中國封建社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漸衰落時期。 [34]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明朝前期,明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中央集權。為了加強軍事防禦力量,明政府營建並遷都北京

為鞏固北部邊防,明政府修築了北邊的長城。為了進一步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繫,明政府派遣鄭和出使西洋。明朝中後期,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江南一些地方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

明朝後期,封建專制統治腐朽,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終於爆發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明朝的統治被推翻。 [23][35]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女真族的政權後金。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於1636年稱帝,並改金為清。清初統治者為了進一步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除設立內閣、六部外,還增設了軍機處;為了從思想上控制人民,清政府一再興起文字獄,壓制知識分子的反清思想。

明清前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鄭成功收復台灣清朝設置台灣府,擊敗沙俄對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侵略,這些鬥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清政府粉碎噶爾丹的分裂活動,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加強對西藏的管轄,使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

明清時期,出現了幾部總結性的科技著作,出現了反專制主義的帶有民主色彩的進步思想家。文學方面也出現了幾部優秀的長篇小說。


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25][36]

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

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

由於中國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在中英正當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

英國為了改變貿易入超的狀況,向中國偷運鴉片。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禁煙。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

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戰爭中,廣大愛國官兵和三元里人民進行了英勇戰鬥。

但由於清政府奉行妥協方針,終於導致戰爭的失敗。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開始遭到破壞,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戰爭中,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驚醒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了。 [37]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侵華戰爭。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38]

鴉片戰爭後,清朝國內階級矛盾空前激化,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1851年,洪秀全發動了金田起義,並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1856年,太平天國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領導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引發的天京事變大傷了太平天國的元氣;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體現了新時代農民戰爭的特點。太平天國的一些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途徑,勇敢地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務。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高峰。 [39]


中國清末

清朝後期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民族危機的加深19世紀60年代,清朝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洋務派。

從60年代到90年代。他們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沒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40]

19世紀60、70年代,中國社會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了。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既有革命性一面,又有妥協性的一面。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於40年代,早於民族資產階級,是中國新生產力的代表者,具有最堅決、最徹底的革命性。[41]

19世紀後半期,隨着世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帝國主義更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

1883年和1894年,先後爆發了中法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中法新約》的簽訂,使法國進一步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42]

《馬關條約》簽訂後,各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展開了資本輸出的激烈競爭,還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加深。 [43] 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

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康有為梁啓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掀起維新變法運動。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封建頑固守舊勢力發動政變,使維新變法歸於失敗。

這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於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 [44]

義和團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簽訂了《辛丑條約》。標誌着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45]

辛亥革命

1894年,孫中山創立了中國資產階級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

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等人開風氣之先,創導新學。

1905年,清廷頒布廢除科舉制。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廣泛傳播,出現了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著名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傳家。隨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也相繼建立起來。

1905年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誌着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革命派通過與保皇派的論戰,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有力地推動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來。 [46]

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黨人發動了萍瀏醴、廣州黃花崗等一系列起義,四川發生了保路運動。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接着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既有偉大的歷史功績,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47]

辛亥革命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廷的統治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反映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精神的臨時約法。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權利。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獲得一定的解放。它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治,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48]

軍閥統治

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臨時政府遷往北京

臨時政府正式遷京後,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權建立起來。

袁世凱對內鎮壓國民黨,對外出賣國家主權,孫中山號召武力討袁,「二次革命」發生了。由於國民黨力量渙散,北洋軍力量強大,「二次革命」很快失敗。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開始了復辟帝制的活動。孫中山再次組織武力討袁,護國運動爆發,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在絕望中死去。 [49]

袁世凱死後,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面。徐州軍閥張勳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進北京擁戴溥儀復辟,但復辟醜劇只持續了短短的12天。段祺瑞再次執政後,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召集國會。為維護共和制度,孫中山倡導了護法運動,但不久也失敗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的民族工業得到了短暫的發展。 [50]


革命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着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了。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口號。新文化運動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宣傳十月革命,在中國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從而使新文化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51]

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代表的正義要求,激起中國人民強烈義憤。1919年的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6月初,運動發展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並取得了初步勝利。五四運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2]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開來,成為新思潮的主流。一批先進分子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初步結合起來。1920年,共產主義小組在各地相繼建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誕生了。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到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

國共合作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反對帝國主義、北洋軍閥的戰爭。 [53]

經過二七慘案,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僅僅依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可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為此,中國共產黨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誌着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接着,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建立了陸軍軍官學校,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54]

國民黨一大後,全國反帝反封建的國民大革命運動迅速開展起來。各地工人紛紛罷工,掀起反帝愛國運動的高潮,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 廣東 、 湖南 等省的農民運動逐漸發展起來,廣東革命政府還創辦了培養農民運動骨幹的講習所;兩次東征陳炯明後,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了鞏固和統一;第一次東征後,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並將所屬軍隊編為國民革命軍。

為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統一中國,國民政府開始了北伐。北伐軍勝利進軍,不到半年打到長江流域。北伐戰爭得到了工農運動的大力支援;北伐戰爭的勝利又推動了工農運動的高漲,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取得了勝利。 [55]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右派加緊爭奪革命領導權。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這期間,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於是國民革命失敗了。[56]

國內戰爭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戰爭。 [34][57]

四·一二 反革命政變後,蔣介石南京建立了國民政府。不久,國民政府舉行「北伐」,占領北京,奉系軍閥張作霖退到關外。

張學良「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這樣,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了全國。但國民黨新軍閥間連年混戰給人民帶來極大災難。在國民政府統治下,四大家族憑藉國家政權,迅速聚斂巨額財富,成為中國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代表。

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嚇倒,1927年召開「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創建紅軍,開闢農村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紅軍三次反「圍剿」的勝利。與此同時,建立了中華蘇維埃政權。

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由於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三省淪亡。日本扶植溥儀做傀儡皇帝,建立偽滿洲國,對東北實行殖民統治。1932年,日本又發動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變,取得了日軍駐留上海的權利。

1933年秋,蔣介石發動了對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圍剿」。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的影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長征。中國共產黨在長征路上舉行的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關頭挽救了黨、紅軍和中國革命。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克服千難萬險,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1935年《何梅協定》的簽訂和「華北五省自治」,使中華民族處在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1935年12月在瓦窯堡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1936年西安事變獲得了和平解決,由此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抗日時期

1937年7月7日,日軍進攻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還擊,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由此揭開。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國民政府被迫對日作戰。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戰開始。 [58]

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多次戰役,抗擊日本侵略者,但實行的是一條片面抗戰的路線,喪失了大片國土。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是全面抗戰的路線,執行持久抗戰的方針,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取得了很大勝利。 [59]

1938年10月,日軍占領廣州、武漢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帝國主義對國民黨實行政治誘降,國民黨內的親日派叛國投敵;國民黨內的親英美派抗戰逐漸消極,製造反共摩擦事件,對此,中國共產黨給予了堅決地回擊和無情地揭露。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里,為了克服困難,爭取抗戰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經濟上、思想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終於度過了最困難時期。 [60]

1944年,解放區軍民開始局部反攻。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七大」,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毛澤東發出「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號召,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訂無條件投降書。經過八年艱苦奮戰,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61]


內戰爆發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8月,毛澤東親赴重慶同國民党進行談判,國共雙方代表簽訂了《雙十協定》。但是,國民黨在談判期間派軍隊向解放區發起進攻。解放區軍民打退了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國共雙方代表簽訂了停戰協定,並在重慶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 [62]

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在美帝國主義援助下向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63]

從1946年夏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軍開始了全國性的反攻。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後發動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23日解放南京

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開國生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北京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建國之初,中國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國農業人口總數90%以上的地區完成了土地改革,三億農民分得了約4700萬公頃的土地。

1953年至1957年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巨大成就: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達8.9%以上 ;建立起一批國家工業化所必需而過去沒有的基礎工業,包括飛機和汽車製造業、重型和精密機器製造業、發電設備製造業、冶金和礦山設備製造業以及高級合金鋼和有色金屬冶煉等。 [38][64]

從1957年到1966年,是中國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價計算增長3倍,國民收入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8%;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都有幾倍乃至十幾倍的增長;農業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大規模展開。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國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革」結束,中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原中共總書記鄧小平重新復出,自1979年起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把工作重點放到現代化建設上。

通過改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逐步確立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是建國後形勢最好的時期。 [65]

1989年到21世紀之間,江澤民胡錦濤先後擔任國家領導人,他們率領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與繼承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國策,中國呈現出政局穩定、經濟高速發展、外交活躍的鼎盛局面。

2012年11月,在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2013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當選為國家主席。 [66]

地理面貌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 [67]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

幾百萬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歷史上此一重大地殼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貌。從空中俯瞰中國大地,地勢就像階梯一樣,自西向東,逐漸下降。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撞擊,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構成了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

高原上的喜瑪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高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階梯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68]

地形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41] [69]

中國丘陵眾多,分布廣泛。在東部地區主要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有些丘陵地區林木茂密,礦產豐富;有些丘陵被闢為梯田,或蘊藏水能,還有的丘陵峰巒競秀, 山脈構成中國地形的骨架, 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崑崙山—秦嶺;南列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湖泊分布

中國河流湖泊眾多,這些河流、湖泊不僅是中國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蘊藏着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的河湖地區分布不均,內外流區域兼備。

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湖泊數量雖然很多,但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總的來說,東部季風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着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較為集中,多為內陸鹹水湖。外流區域的湖泊都與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進也能排出,含鹽分少,稱為淡水湖,也稱排水湖。

中國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內流區域的湖泊大多為內流河的歸宿,湖水只能流進,不能流出,又因蒸發旺盛,鹽分較多形成鹹水湖,也稱非排水湖,如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較高的納木錯湖等。中國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跡湖(如湖北境內長江沿岸的湖泊)、海跡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蝕湖(如雲貴高原區石灰岩溶蝕所形成的湖泊)、冰蝕湖(如青藏高原區的一些湖泊)、構造湖(如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長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鏡泊湖)等。 [70]

氣候狀況

冬季氣溫

從1月等溫線圖可看出:0℃等溫線穿過了淮河—秦嶺—青藏高原 東南邊緣,此線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內陸及青藏高原)的氣溫在0℃以下,其中黑龍江漠河的氣溫在-30℃以下;此線以南的氣溫則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亞的氣溫為20℃以上。因此,南方溫暖,北方寒冷,南北氣溫差別大是中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徵。

夏季氣溫

中國夏季7月等溫線圖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勢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區在20℃以上,南方許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魯番盆地7月平均氣溫高達32℃,是中國夏季的炎熱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勢高的地區外,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差別不大,是中國夏季氣溫分布的特徵。[71]


中國文化

語言文字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中國的官方語言。漢字是中國人感受最親切的文字,是中國的國粹。

現代漢語有標準語(普通話或國語)和方言之分。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

漢語方言通常分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各方言區內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許多種土語。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北方方言分為北方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下江官話四個次方言。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甲骨文中國最早的文字,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使用的漢字是從古文字逐漸演變而來。漢字是漢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一些民族也已經完全使用漢字,同時漢字也是全國各少數民族通用的文字。

自二十世紀50年代以來,國家對現行漢字進行整理和簡化,制定公布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漢字簡化方案》《簡化字總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等標準。

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規範漢字為國家通用文字。規範漢字是指經過整理簡化的字和未經整理簡化的傳承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有21個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先後為壯、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納西、侗、佤、黎等民族制訂了文字方案。

從文字的體系和字母的形式來看,中國的文字有意音文字、音節文字、字母文字體系和古印度字母、回鶻文字母、阿拉伯字母、方塊形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形式等。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議公布《漢語拼音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的工具。《漢語拼音方案》也是拼寫中國地名、人名和中文文獻等的國際標準。

中國習俗

儒教傳統里,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取字,女子行笄禮,為成人之道。

天子諸侯為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

中國遵循喪服、喪制的禮儀,主要表現為披麻戴孝、招魂等等禮節。辦喪禮的時間越長,越能表現家人對死者的敬重和愛意。在古時代,在葬禮過後還需守一百天的哀悼期,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到三年內,家中的人都不可嫁娶。


中國文化

從先秦始,詩經、楚辭、漢賦、晉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章回小說、民國雜文,描繪了中華古代文學史的燦爛。

經史子集是傳統中國的學問。東晉李充正式確定甲乙丙丁即經史子集次序,但尚未直接用經史子集之名。唐初編成《隋書·經籍志》,這是正式以經史子集為類名的四部分類法中現存的第—部目錄。

它分經史子集4部,下分40細類,經史子集各部書籍六萬九千五百七十餘卷,譯本書千三百二十餘冊,釋藏七千零&八卷,書畫圖象等約二百餘種。其外又有藝術志、道書志、書志、畫志、通為八目。

自新 石器時代 中國就出現了骨笛,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管樂器。

中國傳統音樂是在中原音樂、四域音樂和外國音樂的交流融合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包括了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等類別。中國傳統音樂有鮮明的特色。常用的樂器有箏、琴、簫等,音律以宮、商、角、徵、羽五音為基礎。

中國傳統舞蹈有着悠久的歷史,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美學,而且和武術、雜技、戲曲有着密切關係。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舞台藝術,綜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種表演方式,包括了京劇、豫劇、河北梆子、秦腔、評劇、粵劇、越劇、崑曲、黃梅戲、潮劇、晉劇、花鼓戲等多個劇種。

中國畫在中國被稱國畫, 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墨和國畫顏色在帛或宣紙上作畫。

中國畫按照內容可分為花鳥畫、山水畫及人物畫;按照技巧可分為工筆畫、寫意畫、重彩畫、水墨畫、白描畫、壁畫、內畫;按照藝術層次可分為具象國畫和抽象國畫等。

中國畫擅長寫意,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強調觀察總結不強調現場臨摹,運用散點透視法不用焦點透視法,重視意境不重視場景。


科技發明

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中國有着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科技傳統。古代中國為世界貢獻了諸多發明創造,而且在天文、數學、醫藥、機械、冶金、陶瓷、紡織、建築等眾多方面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先進成果。

一些由中國先於其他國家發明的包括: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地震儀、算盤、傘(現今所用,能張開收回的傘)、牙刷、馬鐙、絲綢、舵、瓷器、石油井、紙幣、火柴、漆器、風箏、熱氣球、釣竿、扇子、弩、船塢、投石機等等。

進入近代社會以後,中國學習西方文明,科學研究不斷發展。2003年開始的神舟系列飛船的成功發射標誌着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宗教文化

東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遣使赴天竺求經,史稱「永平求法」,自此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亂,人民開始廣泛尋求精神信仰,自此佛教得到大興起,發揚光大 。

一般認為,道教是中國本土創立的宗教。春秋時期(約公元前六世紀),老子創立道家,戰國以後又產生了神仙家,秦漢時期在道家和神仙家的基礎上,吸收陰陽家、墨家、儒家諸家思想,先後興起方仙道、黃老道,經過長期發展,到東漢,張道陵創立正一盟威道,正式形成道教。

中國伊斯蘭教起源於穆罕默德的叔父帶領使團出使中國,並且修建了世界最古老清真寺之一的懷聖寺。宋朝時期,中國穆斯林控制了出入口貿易,也在朝廷中逐漸有了影響力。著名的穆斯林鄭和、帶領設計和修建汗八里(今為北京)的也黑迭兒丁等。明朝時期,早期穆斯林移民的後代在語言、姓名及習俗方面融入了中國社會, 同時南京也成為了重要的伊斯蘭教學習中心。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群主要是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塔爾族、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個民族。

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時間也比較早,唐代時景教傳入,到元、明,天主教傳入中國,伴隨天主教傳入的還有西方科技,這些宗教傳入中國後為適應儒家社會而本土化,到清代,因羅馬教廷禁止中國教徒祭天祀祖,雍正年間清政府禁止天主教中國活動,1840年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大批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教,並先後在大清帝國和中華民國開辦了一些教育、醫療等事業。

傳統服飾

漢服,即中國國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唐服,是從黃帝 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紀中葉)這近4000年中,以漢族(及漢族的前身華夏族)的禮儀文化為基礎,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它民族傳統服裝的服裝體系。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以儒教聖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體現了漢族千年不變的民族特色,並通過周禮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

日本朝鮮越南均曾頒布法律效仿華夏的冠服制度。

直到清軍入關後的1645年,多爾袞下達剃髮令,要求所有人民必須剃髮易服,因此在此後的數百年間漢族男子基本上改用了在原滿族服飾的基礎上經過改良後的服飾,辛亥革命後,曾有一段時間男人流行孫中山從南洋華人改制中山裝而女人則流行穿着源自滿族服飾的旗袍,現代中國人的衣着逐漸與西方國家趨同。

復興漢服在近些年來也成為新一代恢復傳統的漢民族的一項運動。同時,中國各個少數民族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服飾。

傳統節日

農曆正月初一 :春節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

頭牙 : 頭牙(農曆二月初二)

清明節前一天: 寒食節

清明節: 節氣清明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

冬至 : 節氣冬至

臘八節 : 農曆臘月初八

尾牙 : 農曆臘月十六

祭灶: 農曆臘月廿四

除夕: 農 歷十二月最後一天

飲食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是造酒的古國。

先秦時期出現了曲法釀酒;漢代以後發展了制曲技術;東漢引進了葡萄酒;宋代出現了藥酒;元代、明代出現從阿拉伯傳入的蒸餾法釀製的燒酒。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酒不但用於祭祀、會盟、祝捷等公務活動,還用於民間的喜喪禮儀、歡聚迎送等場合。

中國菜已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它由歷代宮廷菜、官府菜以及不同的風味的地方菜系所組成。著名的菜系有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等等。中國菜的食物大多加工成小塊宜食的尺寸,固體食物使用筷子進食。


參考來源

  1. 中華各民族),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7-02-14]
  2. 原始社會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3. 原始社會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4. 原始社會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5. 原始社會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6. 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春秋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7. 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春秋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8. 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春秋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9. 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春秋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10. 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春秋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11. 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戰國、秦、漢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12. 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戰國、秦、漢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13. 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戰國、秦、漢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14. 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戰國、秦、漢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15. 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戰國、秦、漢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16. 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戰國、秦、漢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17. 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18. 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19. 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20. 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21. 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三國 、兩晉、南北朝),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22.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23.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24.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25.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26.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27.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28. 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五代、遼、宋、夏、金、元),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29. 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五代、遼、宋、夏、金、元),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30. 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五代、遼、宋、夏、金、元),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31. 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五代、遼、宋、夏、金、元),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32. 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五代、遼、宋、夏、金、元),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33. 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五代、遼、宋、夏、金、元),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34.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漸衰落——明、清(鴉片戰爭以前)),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35.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漸衰落——明、清(鴉片戰爭以前)),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36. 近代史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3]
  37. 鴉片戰爭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38. 鴉片戰爭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39. 太平天國運動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40.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帥男組合SHINee出道(附圖),新浪網,2017-12-19
  41.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帥男組合SHINee出道(附圖),新浪網,2017-12-19
  42.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帥男組合SHINee出道(附圖),新浪網,2017-12-19
  43.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帥男組合SHINee出道(附圖),新浪網,2017-12-19
  44. 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45. 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46. 辛亥革命和清朝的滅亡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47. 辛亥革命和清朝的滅亡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48. 辛亥革命和清朝的滅亡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49. 中華民國初期北洋軍閥的統治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50. 中華民國初期北洋軍閥的統治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51. 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52. 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53.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54.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55.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56.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57.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58. 抗日戰爭),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59. 抗日戰爭),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60. 抗日戰爭),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61. 抗日戰爭),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62.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63.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64.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 )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引用日期2013-08-24]
  65.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 )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引用日期2013-08-24]
  66. 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講話側記),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3-08-24]
  67. 中國地理概況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68. 中國地理概況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69. 地形 ),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70. 河流和湖泊),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
  71. S氣候),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