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儋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儋耳》

作品名称: 《儋耳》[1]

创作年代: 宋代

文学体裁:诗

作者:苏轼

《儋耳》宋代文学最苏轼的作品。苏轼的豪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2]

诗词正文

作品赏析

儋(dān)耳,在今广东海南岛儋县西北,传说古时候那里居住过耳朵下垂的部族叫儋耳国,汉武帝时即在此处设置儋耳郡,这就是地名的来历。苏轼虽然不赞成王安石的改革,但却有些革新思想,所以也遭到保守派的排斥;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到海南岛,六月十一日渡海,七月十三日到达儋耳,作了这首诗,写下初到儋耳所见的雨景和被贬的感慨。

开头一句很有气势:傍晚时分,霹雳一声,威震天地,雷声刚停,大雨就哗哗地下起来。阴历七月,正是海南岛的雨季,雨水比较多,这一句把雷雨的气势表现出来了。下雨的时候作者在哪里呢?他初到儋耳时暂住在官舍里,这时他正在官舍高高(崔嵬)的楼上倚靠着栏杆放眼观望雨景。

雷雨是一阵一阵的,一阵雨过后,从云隙里露出一道斜阳,阳光遇到空中的水气,经常折射而为彩虹。虹有主虹和副虹两种,按古时的说法,一种雄的是虹,一种雌的是霓,所谓雌霓,就是今天所说的副虹。第三句说,那弧形的雌霓从天上一直垂到云朵的下面,描绘出了雨后彩虹的奇观。第四句接着说,从海上吹来了一阵海风,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快意)。这一联有人评论说“奇警”,的确是雄伟奇特、语新意妙的动人诗句,表现了苏轼的旷达乐观。他虽然被流放到天涯海角,但并不悲观。据说他在儋耳时,在“人不堪其忧”的环境中,却“恬然著书为乐”;这两句诗正反映了他的这种精神境界。

第二联在雨霁的风光中体现了乐观精神,第三联则是以乐观的精神想象这年头的好景:那些种地的老乡们(野老)已经在唱丰收歌了,农业上想必会有好的收成;传说朝廷下了升任新官的诏书(除书),要把被贬到外地去的官员(逐臣)放回去,政治上想必也已有了转机。所谓放“逐臣”回朝,也许是当时的谣传,也许是诗人的一种想象;实际上,直到元符三年(一一oo)宋哲宗赵煦死去,宋微宗赵佶上台,苏轼才得遇赦离开海南岛。

不过,在他看来,放回不放回已经是无所谓的事了,旷达得很。最后两句意思说:东坡(苏轼的号)我年纪大了(当时已六十二岁),人老了。杜甫在诗里说“但得残年饱吃饭”,我这余年(残年)能象杜甫说的吃饱饭,也就满足了;陆云《逸民赋序》说,古代逸民(隐居的人),什么都不在乎,只是“欲专一邱之欢,擅一壑之美”,就是说只要有个山水幽美的地方栖身就很高兴了。我现在也象古代逸民那样,能专此一壑,有这个地方落脚也就可以了。其他人间万事,已经漠不关心了(万事灰)。他被贬到这种地方,不无感慨,心情当然不会是轻松愉快的,不过他在诗中却是以旷达的姿态来表现这种感慨的。

简介

儋耳(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3]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4]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5]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视频

苏轼趣味介绍

听专家解读苏轼悼亡词

参考资料

  1. 《儋耳》 诗词名句网
  2. 苏轼平生 古诗文网
  3. 苏轼简介 古诗文网
  4. 文学巨匠苏轼教给我们的处世态度: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气馁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3-11 17:03
  5. 题西林壁中心思想及读后感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3-12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