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孝寺 (廣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光孝寺 (廣州)
圖片來自umshare

光孝寺,全称为报恩光孝禅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建筑、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华林海幢)之一,亦为广东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有差不多2000年的历史,正门重新修建,并补上趙樸初手书“光孝寺”匾额。门两旁有对联:“五羊论古寺”、“初地访诃林”。[1]

早期

寺址最初是南越赵建德的故宅。三国吴大帝年间,虞翻被贬至此,聚徒讲学,在此广植苹婆和诃子树,所以称为“诃林”。又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施宅为寺院,取名制止寺,也称虞翻庙,这是光孝寺最早的前身。公元246年,交州分为交、广两州,合浦以北属广州,管辖有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广州又称羊城,所以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谚语。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寺宇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岭南地区一个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惠能禅师(南宗始祖)曾在寺内讨论风幡关系,后在寺内建有风幡堂(已毁于文化大革命)与瘞髮塔。五代南汉时,南汉时主刘鋹等在大宝六年(963年)和十年(967年),又先后建造东西两座铁塔,各七层。东塔为冶铸莲花座,西塔为冶铸千佛塔,高约二丈,精刻细作,惟妙惟肖。但西铁塔已倒塌,只剩余塔基部分。后来,宋真宗又在大殿左侧建造六祖殿。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改名为报恩广孝寺,后又改“广”为“光”,遂有光孝寺今名。

中国佛教史上,光孝寺的地位十分重要。曾被中国北宗尊奉为始祖的天竺印度)僧人求那跋陀罗把光孝寺叫做“诃林”;禅宗始祖达摩禅师曾在此挂塔;六祖惠能也曾隐名埋姓在光孝寺内住了多年。据《大藏经》卷四十八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论被主持释法知悉后,十分赏识惠能的悟性,认为惠能洞悉玄机,亲自在菩提树下为惠能削发,还募缘为惠能建造瘞髮塔。从此,光孝寺成为南宗六祖惠能创立禅宗南宗的佛教发祥地。第二年,惠能去了广东韶关的宝林寺(今南华寺),传教数十年,门人海法整理其说汇成《坛经》。武则天时,宰相房融曾在光孝寺内与天竺僧人合译《楞嚴經》文。今寺中笔授轩、洗砚池就是当时的遗迹。这说明中印两个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是源远流长的。

光孝寺内还有“洗钵泉”(俗称“达摩井”),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师达摩西来歇脚之处。

历史

清朝時,光孝寺一帶是八旗漢軍鑲白旗部駐地。圖為晚清時拮据的旗人家在大雄寶殿前晾曬用作謀生的紙紮工藝用紙皮。]]

參考文獻

  1. 中国广州网-光孝寺.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