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召陵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召陵区,隶属河南省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漯河市东部。战国时期,魏国在此建立召陵邑。2004年9月,经国务院、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召陵区,成为漯河市一个新区。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总人口49.7万人(2011年),下辖5镇1乡。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

2013年,召陵区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4元。

召陵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家许慎的故里,所撰《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汉语大字典。主要景点有许慎文化园。[1]

行政区划

2013年,召陵区辖2个街道、5个镇、1个乡:天桥街街道、翟庄街道、召陵镇、邓襄镇、万金镇、老窝镇、姬石镇、青年村乡,计208个行政村、13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漯河市区东半部,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

气候

召陵区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为2181小时。年降水量为786毫米。

地形

召陵区地势西高东低,有少量黄土岗分布。

水文

召陵区境内有沙河、黑河、枯河、汾河、汾支等五条大小河流经。沙河属沙颍水系;黑河、枯河、汾河、汾支属汾泉河水系。沙河自发源地鲁山县伏牛山脉石人山下,东流经宝丰、平顶山、叶县至舞阳县章化乡河湾村入漯河境,在漯河市区小宋庄村东澧河汇入,流至辖区老窝镇前李村出漯河境,又东流经商水、周口、项城、沈丘,至安徽上沫河入淮河。在漯河市辖区内全长106.6公里,流域面积19117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1年,召陵区人口497578人,其中农业人口396265人,非农业人口100847人。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445人。回族10164人,其它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皆不足百人。

民族

召陵区除汉族外,另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佤族达斡尔族独龙族黎族等17个。

经济

综述

2013年,召陵区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0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4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5亿元;税收收入2.03亿元,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3%。

第一产业

2013年,召陵区全年发放各类支农惠农资金近2亿元,建设万亩方1个、千亩方9个、百亩方90个。全年粮食总产3.7亿公斤。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3万亩,新增造林面积6373亩。新建规模养殖场12个,生猪出栏159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1.5万吨,连续6年获得中国生猪调出大县区称号。新发展有效灌溉面积4000亩、旱涝保收田2000亩,新解决2.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2580万元的黑河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新发展沼气示范村7个、太阳能示范村4个。新修农村公路42公里,改造危桥4座。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5个,建成住房1097套。

第二产业

2013年,召陵区新引进电子项目25个,总投资97亿元。新开工电子项目9个,总投资35.2亿元。星之原节能产业园、联创、德通、能波达等电子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投资10亿元的高科技电子项目巡航北斗导航、台湾悦华电子、渴望通讯设备等相继签约落地。投资10亿元的TCL智能终端手机、韩国KPM手机表面处理、勤上光电科技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东兴电子产业城建成标房26栋、20万平方米,多层公租房41栋、2448套,大型职工餐厅、职工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科兴、瑞星、天众、中国网库等15个电子项目入驻,7个建成投产。迈泰瑞尔、科科、奋发、悦华等项目正在装修。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亿元、利税2.5亿元。

第三产业

2013年,召陵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亿元;投资57亿元的荣昌商业广场开工建设,投资13亿元的淞江路农副产品综合商业街区动工。格力物流、海尔大道物流建成运营。

社会事业

教育

截止2013年,召陵区有公办中小学校117所,其中高中(中专)1所,初中12所,成建制小学83所,小学教学点21所;在职教职工2376人;全区注册的民办全日制中小学校8个,幼儿园57个。 2013年,召陵区新招聘60名中小学教师,充实到偏远乡镇。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区中等专业学校整体搬迁,投资3860万元改扩建了18所农村中小学和15所幼儿园。

医疗卫生

2013年,召陵区总投资9600万元的区人民医院新址项目建成运营。基本药物制度得到落实,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90元提高到340元,重大疾病保障范围由2种扩大到20种。

截止2013年,召陵区有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232家,从业乡村医生与个体医生363人。主要医院:召陵区人民医院、召陵区万金镇卫生院、召陵区邓襄镇卫生院、召陵区姬石镇卫生院、召陵区老窝镇卫生院、召陵区召陵镇卫生院、召陵区青年村乡卫生院等9个医疗卫生单位。

社会保障

2013年,召陵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地老年人生活补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支付各类保险待遇8650万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五保供养金3564万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新增各类就业1.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30万元。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259套,改造农村危房1000户境。

交通

召陵区位于漯河市区东半部,京广、沪渝铁路在此交汇,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漯周高速公路、洛界(洛阳~界首)公路横穿东西。京珠高速公路入路口与召陵行政新区区址仅数百米之遥。西部紧靠漯河火车站,北距郑州国际机场仅90公里。

历史文化

历史遗址

傅庄遗址

位于召陵镇傅庄村。鲁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八国之师与楚国结盟于召陵,傅庄在召陵西北1.5公里,为此次会盟地点,故称会成台会胜台。196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沟李遗址

位于召陵镇沟李村东南约100米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襄遗址

位于邓襄寨。遗址包含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召陵故城遗址,位于召陵寨西北隅。《郾城县记》载:召陵寨南门外,路东有平台,高3米多,周围83.3米。士人曰:“齐桓将台”,今遗迹尚存。195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慎墓

位于姬石乡许庄东约500米处。1959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11月动工兴建许慎陵,次年三月竣工,1987年省公布许慎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归村汉墓

位于召陵镇归村西南500米处。1984年11月,村民刘宪东在责任田起土,挖出该墓,省、地及原郾城县文物主管部门前往发掘。墓内存放铭器多种。

孔子思归处

归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东,漯周大道上。据漯河市区约10公里。该村每年农历5月28的城隍庙会,农历3月21的东王庙会、6月25的罗成生日庙会、入伏第一天开始的洪福寺庙会等等,都是吸引十里八乡,甚至周边县市群众的本地盛大集会。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县荆其惇纪念孔子陈、蔡之行,在归村寨西门内孔庙中,立《孔子归村遗迹碑记》一通。绞龙碑头,赑屃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县周珍迁该碑于郾城东关外,公路北(今华山美食城一带),咸丰二年(1852年)归村人录文刻石,复立于原庙中。归村村名即由孔子思归而来。

宗教文化

召陵区现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种宗教,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6坊,每坊清真寺都有一名阿訇主持伊斯兰教务,并且都建立有寺管会民主管理组织。召陵区有基督教堂点33处,基督教信教群众9000多人。

地方特产

北舞渡胡辣汤

北舞渡胡辣汤是中原老字号,起源于清道光5年(公元1828年),当时山西、陕西省的商贾在此创建了一座山陕会馆,会馆落成后,大宴宾客,此间太原府的一名大厨做一道深受名流绅士称赞的汤,这道汤就是胡辣汤。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北舞渡的胡辣汤又分为闪家、丁家、吕家和宛家四个专业大户,其中又以北舞渡隆源斋闪记胡辣汤最为有名。

特色粥

皮蛋瘦肉粥

功效:瘦肉中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维生素B的含量也很丰富,还有少量的维生素A、C矿物质和铁质等,皮蛋又称彩蛋,对有内热消化不良,有助消化润肠胃的粥可助消化,促进少儿生长。

水果粥

功效:有助于小儿胃酸不足引起的大有厌食症。可调治烦热、舌苔少、通便润畅,还有助于补充维生素A、B、C、整肠等作用。

猪肝粥

功效:猪肝中含有维生素A特别多,可预防夜盲症,因此凡眼部干燥,入夜模糊不清的人宜常吃此粥。同时贫血患者常吃也可起到生血的作用。

百合杏仁粥

功效: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用于病后虚热,干咳、火痰,虚烦不眠等症。

旅游景点

许慎文化园 许慎文化园以许慎墓为核心,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2008年9月开工。园区建筑按传统规制对称布局,三区一轴,十二个节点。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级台地之上。广场服务区3.2万平方米,有六书石柱、文字大门、翰林阁、景区管理中心、许慎文化研究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等建筑。中心展示区3.3万平方米,有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文化长廊、魁星亭、字形牌坊等主要建筑。墓冢保护区4.3万平方米,主要为文物本体以及部首方阵、字形解义、字源石、蟾桂山等景观小品。2006年05月25日, 文化园内的许慎墓作为汉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04月,正式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邓湖莲歌

春秋时期,邓侯受封于邓襄,故名邓襄寨(为召陵区邓襄镇政府所在地)。古时候,在邓襄寨东北隅有一天然湖泊,称名邓湖。湖中有一高台,台上建佛寺一座。明代诗人杨祥云曾题诗云:石乱云涤不记年,谁将精舍建台巅,邓侯歌舞无从问,池内香分茂叔莲。

召陵雪霁

召陵岗南北宽约五公里,东西长约六公里,最高处高于附近低洼村庄约二十米,其地理形貌为豫中东平原罕见。据郾城县志载:宋高宗时,岳飞抗金抵郾曾驻扎召陵。明代文人谢公翼曾作诗论之:“参差壁垒列荒郊,残雪阴云挂树梢,千载共言齐小白,无人还与问包茅”。

著名人物

许慎故里

召陵著名的人物有缪肜陈翔(东汉,汝南郡召陵县人)、董震寰(清、邓襄镇韩庄人)、李廉士(现代,老窝镇宿寨人)、王拱壁(现代,青年乡人),尤以许慎最为著名。

许慎(公元54年-149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姬石乡许庄),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学家。其著作《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首创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古义的汉语字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