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司馬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7月30日 (一) 12:35 由 Hube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名稱 =司馬昭 |身份 = |國家 =東漢曹魏 |時代 =曹魏 |主君 =曹叡曹芳曹髦→曹奐…”)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司馬昭
司馬昭
後人繪製的司馬昭(右)、司馬攸(左)
曹魏相國晉王錄尚書事
國家 東漢曹魏
時代 曹魏
主君 曹叡曹芳曹髦曹奐
司馬姓
子上
封爵 新城鄉侯→晉公→晉王
出生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 (211年)
逝世 魏元帝咸熙二年
265年9月6日(265-09-06)(54歲)
廟號 太祖(晉朝追崇)
諡號 文王(曹魏諡)→文皇帝(晉朝諡)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郡(今河南省溫縣)人。司馬懿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之弟,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之父,曹魏後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昭繼其父兄的權力,消滅蜀漢,取代曹魏的權力。滅蜀後一年逝世,其子司馬炎逼曹奐禪讓後稱帝,追司馬昭為晉文帝。 司馬昭比他哥哥司馬師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從高平陵政變的表現我們就看得出來差距。高平陵政變是司馬氏孤注一擲的家族命運賭博。這次政變是司馬懿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拉攏同樣利益受損的曹魏高門,以司馬師私下蓄積的力量發動的政變。 「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從晉書這段描述可以看出,司馬昭與司馬師的差距有多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