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呼伦贝尔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政府驻地海拉尔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以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5.277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占中国版图的1/40,相当于山东省江苏省两省面积之和。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33.32公里的边境线,其中中俄边界1051.08公里,中蒙边界682.24公里。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253.01万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252.9亿元。

呼伦贝尔市拥有铁路、公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络,滨洲铁路和301国道贯通全市,拥有海拉尔、满洲里两个国际航空港,已开通至俄罗斯、蒙古国及北京、呼和浩特、哈尔滨、上海、广州等50余条国际国内航线;对外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毗邻,是中国唯一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拥有满洲里、黑山头等8个国家级口岸。

呼伦贝尔市拥有12.6万平方公里森林、10万平方公里草原、2万平方公里湿地、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构成了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的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地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2012年7月9日入选国家森林城市。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2018年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境内的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东西630千米、南北700千米,总面积25.277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733.32千米,其中中俄边界1051.08千米,中蒙边界682.24千米。

呼伦贝尔市

注:民政部网站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上的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6.2062万平方千米,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官网上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5.2777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呼伦贝尔市西部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海拔550—1000米,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海拔700—1700米,构成呼伦贝尔的林区;东部为大兴安岭东麓,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边缘,海拔200—500米,有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分布。地形总体特点为:西高东低。地势分布呈由西到东地势缓慢过渡。

气候

呼伦贝尔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以根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为北起点,向南大致沿北纬120°经线划界:以西为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以东的大兴安岭山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混交林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森林草原气候,“乌玛-奇干-根河-图里河-新帐房-加格达奇北纬-125°蒙黑界”以北属于寒温带季风性针叶林气候。全市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利用率高,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降水量差异大,降水期多集中在7-8月。全年气温冬冷夏暖,温度较差大。全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只有大兴安岭以东和岭西少部分地区在0℃以上,岭东农区年平均气温在1.3—2.4℃之间,大兴安岭地区为-2.0—5.3℃,牧区为0.4—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8—-30℃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降水量变率大,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大。冬春两季各地降水一般为40—80毫米,占年降水量15%左右。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大部地区为200—300毫米,占年降水量65—70%,秋季降水量相应减少,总的分部趋势是:农区60—80毫米,林区50—80毫米,牧区30—50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316.19亿立方米,占自治区的56.4%。其中,地表水总量298.1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1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46万千瓦,水域面积48.32万公顷。占中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总量14.6亿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万立方米,高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是中国人均占有量的4.66倍。

矿产资源

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其中57处矿点已探明,主要有煤炭、石油、铁、铜、铅、锌、钼、金、银、铼、铍、铟、镉、硫铁矿、芒硝、萤石、重晶石、溴、水泥灰岩等。 其中已探明的煤炭储量306.7亿吨。占东北经济区的一半,远景储量1000亿吨。现全市年产原煤1388.6万吨。已探明的贵金属及其他金属储量为:黄金32.9吨、白银4071吨、铜136万吨、铅62.31万吨、锌101.74万 吨、铁矿石7366万吨。

植物资源

呼伦贝尔市野生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600多种,分属165科、615属,其中高等植物1400余种,低等植物200余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6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540余种,主要有黄芩、白鲜、芍药等;野生果品20余种,主要有笃斯、越橘、稠李、山荆子、树莓、黑豆果、东方草莓等;油料植物20余种,主要有榛、山杏、文冠果、核桃楸、苍耳等;纤维植物70余种,主要有芦苇、芨芨草、马蔺、蝎麻、苫房草等;淀粉植物20余种,主要有蒙古栎、稗、沙蓬、野燕麦、野荞麦、狗尾草、野豌豆等;食用植物120余种,主要有柳叶蒿、蕨、大花萱草、轮叶沙参等。此外,我市野生食药用菌类约有120余种,分属23科,30属,其中珍稀食用菌有松口蘑、蒙古口蘑等约40余种。主要有野生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野生油料植物、野生纤维植物、野生淀粉植物、野生食用植物、野生果品植物等。植被分布由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的分布依年降水量决定。呼伦贝尔市境内有林地面积1.90亿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占自治区林地总面积的83.7%;呼伦贝尔市森林覆盖率49%,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9.5亿立方米,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占自治区的93.6%,占中国的9.5%;呼伦贝尔市林区的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柞等。

呼伦贝尔市共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余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黄檗、水曲柳、钻天柳、紫椴、野大豆、浮叶慈菇、乌苏里狐尾藻、松口蘑(真菌)等8种,保护等级均为二级;列入《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的有樟子松、钻天柳、黄檗、蒙古栎、水曲柳、野大豆等6种,保护等级均为二级;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白扦、偃松、樟子松、黄檗、水曲柳、越橘等32种,其中保护等级为二级的21种,三级的11种。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珍稀林木保护名录》(2010年公布)的有华北落叶松、红皮云杉、樟子松、偃松等34种,其中5种为栽培种。

动物资源

呼伦贝尔市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呼伦贝尔市共有脊椎动物489种,占全区总数的68.92%,占全国总数的11%,其中哺乳动物7目18科83种,鸟纲动物18目56科328种,两栖纲动物2目5科8种,爬行纲动物2目3科8种,鱼纲动物7目13科62种。其中,原麝、梅花鹿、紫貂、貂熊、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丹顶鹤、白鹤、大鸨、遗鸥、细嘴松鸡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棕熊、猞猁、柳雷鸟、大小天鹅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3种。还有264种野生动物列入了我国保护的有益的、有重要经济和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66种候鸟列入了"中日两国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协定",49种候鸟列入了"中澳两国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协定"。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3.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76万人,乡村人口69.2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63%。全年出生人口1.77万人,人口出生率7.01‰;死亡人口1.42万人,人口死亡率5.61‰;人口自然增长率1.4‰。呼伦贝尔市有42个民族: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满族、俄罗斯族、朝鲜族、壮族、藏族、锡伯族苗族土家族彝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高山族、布依族畲族傣族侗族羌族黎族哈萨克族土族白族景颇族佤族纳西族赫哲族京族瑶族基诺族仡佬族东乡族傈僳族撒拉族水族哈尼族门巴族阿昌族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