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中宗李顯」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2: 行 32:
 
}}
 
}}
  
'''唐中宗'''({{bd|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catIdx=L}}),本名李显,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 次在位:第一次在位 时间为684 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 时间为705 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 后两 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 去世 年55 谥号 大和大 大昭孝皇帝(初 孝和皇帝),葬 于[[ 定陵]]
+
'''唐中宗'''({{bd|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catIdx=L}}),本名李显,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 次在位:第一次在位 時間為684 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 時間為705 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 後兩 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 病逝 年55 諡號 大和大 大昭孝皇帝(初 孝和皇帝),葬 定陵。
  
 
== 生平 ==
 
== 生平 ==
 李 [[ 唐高宗]] [[ ]] 子。[[显庆]] 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生 于长 安。一 始他被封 为[[ 周王]] 。娶祖姑母[[ 常樂公主]] 的女 儿[[和思皇后|赵 ]]为[[ 王妃]] 。但 天所不喜,最 在675年幽禁 于[[内 侍省]] 而死。[[ 儀鳳|仪凤]] 二年(677年),李 显为 徙封英王,改名李哲。[[永隆 (唐朝)| 永隆]] 元年(680年),兄長[[李贤 (唐)| 李賢]] 的太子地位被 黜,李 繼立為太子。同年,他的[[ ]][[ 李重福]] 出生。而 选[[韦 贞]] [[韦皇后|韦 ]]为 太子妃。高宗去世 ,李 显于 弘道元年十二月十一日(684年1月3日) 位。
+
 李 是唐高宗和武 天的 子。 顯慶 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生 於長 安。 號為佛光王。[2] 始他被封 周王。娶祖姑母常樂公主的女 兒趙 王妃。但 天所不喜,最 在675年幽禁 於內 侍省而死。儀鳳二年(677年),李 顯為 徙封英王,改名李哲。永隆元年(680年),兄長李賢的太子地位被 黜,李 繼立為太子。同年,他的庶 子李重福出生。而 選韋 太子妃。高宗去世 ,李 顯於 弘道元年十二月十一日(684年1月3日) 位。
  
 李顯繼位後,打算建立一支自己的力量與母后 ( [[ 武則天]] ) 抗衡,他的主要支持人是他的妻子[[ 韋后]] 外戚。他打算將[[ 國丈]] ( 韋后之父 ) [[ 韋玄貞]] 提拔為[[ 侍中]] ,遭到武太后親信[[ 裴炎]] 的反對。李顯怒下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於是,武太后便以此為理由,將李顯貶為[[ 廬陵王]] 禁在[[ 均州]] (今[[ 湖北]][[ 丹江口市]] 均州 )和[[ 房州]] (今湖北十堰市[[ 县]] )。[[ 嗣聖]] 元年(684年),武太后廢李顯,改立[[ 李旦]] 為帝。
+
 李顯繼位後,打算建立一支自己的力量與母后 ( 武則天 ) 抗衡,他的主要支持人是他的妻子韋后外戚。他打算將國丈 ( 韋后之父 ) 韋玄貞提拔為侍中,遭到武太后親信裴炎的反對。李顯怒下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於是,武太后便以此為理由,將李顯貶為廬陵王, 禁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州 )和房州(今湖北十堰市房 )。嗣聖元年(684年),武太后廢李顯,改立李旦為帝。
  
698年,[[ ]]将 重新立 太子。701年李 [[ 李重 润]] 、女 儿[[ 永泰公主]] 因得罪[[ ]] 宠[[张 易之]] [[张 昌宗]] 兄弟被 死。705年2月22日,[[ 宰相]][[ 張柬之]] [[ 侍郎]][[ 崔玄暐]] 、左羽林將軍[[ 敬仲曄]] 、右羽林將軍[[ 桓彥範]] 、司刑少卿[[ 袁恕己]] 等五人以[[ 禁軍]] 發動[[ 兵變]] ,史稱[[ 神龍革命]] [[ ]] 被軍隊包圍,被迫下[[ ]][[ 禪讓]][[ 帝位]] [[ 显]] 。2月23日,李 復辟,同年3月3日, 恢复 朝国号
+
698年,武 重新立 太子。701年李 子李重 、女 永泰公主因得罪武 天男 寵張 易之、 昌宗兄弟被 死。705年2月22日,宰相張柬之、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仲曄、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五人以禁軍發動兵變,史稱神龍革命,武 天被軍隊包圍,被迫下詔禪讓帝位給李 。2月23日,李 復辟,同年3月3日, 復國號為 唐。
  
 李 显对与 他患 难与 共的韋后非常信任, 她同 朝政, 她已過世的父 追封[[ 王爵]] ,她的女 儿[[ 公主]] 也得 政, 。安 公主希望李 她立 皇太女,以 继[[ 帝位]] 这时 他越 越不看在眼中了,希望學武則天般當皇帝。
+
 李 顯對與 他患 難與 共的韋后非常信任, 她同 朝政, 她已過世的父 追封王爵,她的女 公主也得 政, 。安 公主希望李 她立 皇太女,以 帝位, 這時 他越 越不看在眼中了,希望學武則天般當皇帝。
  
707年,[[ 太子]][[ 李重俊]] [[ 安樂公主]] 迫害,於是發動了[[ 重俊之變]] ,率兵攻殺[[ 武三思]] [[ 武崇訓]] 父子於其[[ 門第]] ,又攻[[ 玄武門]] ,欲殺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等人。不幸被守城的衛兵攔阻,李 見狀呼喊,以重賞要求[[ 士兵]] 歸順。於是[[ 軍官]] 王歡喜倒戈,[[ 斬殺]][[ 李多祚]] 等於樓下,餘黨潰散。李重俊逃亡途中,被左右殺死。
+
707年,太子李重俊被安樂公主迫害,於是發動了重俊之變,率兵攻殺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於其門第,又攻玄武門,欲殺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等人。不幸被守城的衛兵攔阻,李 見狀呼喊,以重賞要求士兵歸順。於是軍官王歡喜倒戈,斬殺李多祚等於樓下,餘黨潰散。李重俊逃亡途中,被左右殺死。
  
710年李 病逝,終年55 ,諡號'''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初諡''' 孝和皇帝''' )。死後不久, 矫诏 仅16岁 的李重茂 帝,不久就被[[ 李隆基]] [[ 太平公主]] 發動[[ 兵變]] 推翻,史稱[[ 唐隆之變]]
+
710年李 病逝,終年55 ,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死後不久, 矯詔 僅16歲 的李重茂 帝,不久就被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兵變推翻,史稱唐隆之變。
  
 
==死因爭議==
 
==死因爭議==
 按照 《唐 》和《 治通 》的 记载 ,唐中宗李顯是被毒死。按照 这个说 法,韋后的 两个 情人 均和 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 露,韋后想 皇帝,而安 公主想 皇太女, 力都 得中宗 碍脚 是,大家 合搞出了一碗毒 汤饼<ref>景龙四年六月,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假手馬秦客、楊均,在唐中宗最喜歡吃的餡 內放入毒藥,將其毒殺。</ref> 了增 强这个说 法的合理性,《 治通 》在景 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 特意加上一 五月,丁卯, 州司兵 参军 上言: 皇后淫 ,干 预国 政,宗族 盛;安 公主、武延秀、宗楚客 危宗社。 ”中宗应该不是被毒死的。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在现存史书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显被韦后谋杀,是在此后半个多月的一场针对韦后的政变中,带有明显的军事动员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了政变。当时一个政变的将军对士兵说:“韦后毒死先帝,我们今天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显然,说韦后毒死中宗只是给政变找个充分的理由,不足以作为了解事实的依据。第二个理由,完全把安乐公主作为反面教材来对待的《旧唐书》提到了她想当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许多细节,但是却根本没提到她还给中宗下过毒。显然,这样的重大遗漏,绝不是因为《旧唐书》的作者袒护安乐公主,只能说在当时人们还不认可安乐公主投毒这件事。第三个理由,韦后和安乐公主在死后都以礼改葬。在唐中宗死后半个多月,韦后和安乐公主也死于政变。虽然政变打出的旗号是她们两个人毒死中宗罪该万死,但是在政变结束后不久,她们俩却还是被以礼改葬了。如果她们真毒死了中宗,怎么还能认可她们的身份、以礼改葬。第四个理由,韦后和安乐公主当时并没有毒死中宗的现实需要。她们当时的准备还非常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她们还可以背靠大树,在他的保护下进一步发展势力。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狗急跳墙,毒死皇帝的记载并不可信,属于当时胜利者的谎言。(基本上此論全屬臆測,沒有證據證實)
+
 按照 《唐 》和《 治通 》的 記載 ,唐中宗李顯是被毒死。按照 這個說 法,韋后的 兩個 情人 均和 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 露,韋后想 皇帝,而安 公主想 皇太女, 力都 得中宗 礙腳 是,大家 合搞出了一碗毒 [3] 了增 強這個說 法的合理性,《 治通 》在景 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 特意加上一 五月,丁卯, 州司兵 參軍 上言: 皇后淫 ,干 預國 政,宗族 盛;安 公主、武延秀、宗楚客 危宗社。 唐中宗的死因 有以下 幾種 可能。 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 血管的 遺傳 病史,唐高祖、唐太宗、 長孫 皇后、唐高宗 統統 患有 「氣 「風 在古代都指心 血管 疾病。正因 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 們並 長壽 ,李 五十五 死亡尚 正常。另外,有的心 血管疾病是以 病急、死亡率高 的,李 在事先 有表 出什 的情 下暴卒,也符合心 血管疾病的一般 律。
 唐中宗的死因 有以下 几种 可能。 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 血管的 遗传 病史,唐高祖、唐太宗、 长孙 皇后、唐高宗 统统 患有 “气 “风 在古代都指心 血管 疾病。正因 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 们并 长寿 ,李 五十五 死亡尚 正常。另外,有的心 血管疾病是以 病急、死亡率高 的,李 在事先 有表 出什 的情 下暴卒,也符合心 血管疾病的一般 。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个千古冤案。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但是,无论如何,唐中宗的死,对于当时政坛来说又是一场大地震,惹出了一系列的权力纷争,最终由李隆基取得胜利政权,唐朝也进入短暂的稳定发展时期
 
  
 
== 中宗被废的前因后果 ==
 
== 中宗被废的前因后果 ==
行 56: 行 55:
 
 此外,武则天的政治野心也是重要因素。武则天自成为高宗皇后後就逐步掌握大唐朝廷的最高权力,高宗驾崩后,擅自[[临朝称制]]<ref>高宗的[[遗嘱]]里虽然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但没有说让武后临朝称制,行使君权,武后临朝称制乃是擅自而为。</ref>,无意还政,图谋自立为[[女皇帝]]<ref>《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ref>,不愿意中宗成为自己称帝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要废黜他,让睿宗来当[[傀儡]]皇帝。
 
 此外,武则天的政治野心也是重要因素。武则天自成为高宗皇后後就逐步掌握大唐朝廷的最高权力,高宗驾崩后,擅自[[临朝称制]]<ref>高宗的[[遗嘱]]里虽然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但没有说让武后临朝称制,行使君权,武后临朝称制乃是擅自而为。</ref>,无意还政,图谋自立为[[女皇帝]]<ref>《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ref>,不愿意中宗成为自己称帝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要废黜他,让睿宗来当[[傀儡]]皇帝。
  
=== 裴炎助武后 中宗的原因 ===
+
===裴炎助武后 中宗的原因===
 有 裴炎 史上 争议 ,因 其人心 不正,曾 多位名臣(如[[ 裴行儉]] ),被人猜 他有政治野心,甚至想取[[唐朝| 李唐]][[ 皇室]] 而代之<ref>见唐人[[张鹭]]《[[ 朝野佥载]] 》的记载。</ref> ,所以他助武后成功地 制( 见[[ 弘道]] 大事 )以 ,又助武后 中宗,但 终于 被武后 视为 眼中 而被 见[[ 光宅]] 大事 ),死 后没 多少人同情他,或 认为 他活 该<ref>见《[[ 大唐新语]]》。</ref> ;但也有人 认为 唐室忠心不二; 有人 认为 他只是 贪图权 位的普通[[ 政客]] 非想要篡 。因此,他之所以助武后 中宗也有三 不同的看法:
+
 有 裴炎 史上 爭議 ,因 其人心 不正,曾 多位名臣(如裴行儉),被人猜 他有政治野心,甚至想取李唐皇室而代之[7],所以他助武后成功地 制( 弘道大事 )以 ,又助武后 中宗,但 終於 被武后 視為 眼中 而被 光宅大事 ),死 後沒 多少人同情他,或 認為 他活 [8];但也有人 認為 唐室忠心不二; 有人 認為 他只是 貪圖權 位的普通政客, 非想要篡 。因此,他之所以助武后 中宗也有三 不同的看法:
# 有篡位野心, 中宗是行 的一步,之 全面控制朝廷,效法[[ 南北朝]] 臣(如[[ 曹操]] [[ ]] [[刘 ]] [[ 欢]] [[ 宇文泰]] 等),立傀儡皇帝,最 取而代之。
+
 
# 大唐 二心, 参与废 中宗是因 不想 大唐的天下落入[[ 外戚]] (指 后一族)手中。
+
 有篡位野心, 中宗是行 的一步,之 全面控制朝廷,效法魏 南北朝以 臣(如曹操、司 懿、 裕、高 、宇文泰等),立傀儡皇帝,最 取而代之。
# 贪恋权 位的政治人物, 参与废 中宗是 防止宰相 力受到削弱<ref>若中宗真的立了岳父为侍中,裴炎的相权必然受到削弱。</ref> ,或者是希望自己支持的睿宗能 够当 上皇帝, 权势 更加 <ref>政变的功臣之一[[ 刘祎之]] 是裴炎的门人,也是睿宗的老师 。</ref>。
+
  大唐 二心, 參與廢 中宗是因 不想 大唐的天下落入外戚(指 后一族)手中。
 +
  貪戀權 位的政治人物, 參與廢 中宗是 防止宰相 力受到削弱[9] ,或者是希望自己支持的睿宗能 夠當 上皇帝, 權勢 更加 固[10]。</ref>。
  
 
=== 武后废中宗成功的原因 ===
 
=== 武后废中宗成功的原因 ===

於 2018年11月25日 (日) 00:05 的修訂

唐中宗
Tang Zhongzong.png
概要
姓名 李顯
廟號 中宗
諡號 孝和皇帝(初諡)
孝和大聖皇帝(749年加諡)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754年加諡)
陵墓 定陵
政權 唐朝
在世 (656-11-26)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710-07-03)(53歲)
在位

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

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
年號

嗣聖:684年正月-二月
神龍:705年-707年九月

景龍:707年九月-710年六月
唐中宗李顯
中國天可汗
前任 唐高宗
繼任 唐睿宗
中原皇帝
在位 684年
705年–710年
前任 唐高宗
繼任 唐睿宗

唐中宗(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本名李顯,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兩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時間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時間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病逝,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葬於定陵。

生平

李顯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兒子。顯慶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生於長安。號為佛光王。[2]一開始他被封為周王。娶祖姑母常樂公主的女兒趙氏為王妃。但趙氏為武則天所不喜,最終在675年幽禁於內侍省而死。儀鳳二年(677年),李顯為徙封英王,改名李哲。永隆元年(680年),兄長李賢的太子地位被廢黜,李顯繼立為太子。同年,他的庶長子李重福出生。而後,選韋玄貞女韋氏為太子妃。高宗去世後,李顯於弘道元年十二月十一日(684年1月3日)繼位。

李顯繼位後,打算建立一支自己的力量與母后 ( 武則天 ) 抗衡,他的主要支持人是他的妻子韋後外戚。他打算將國丈 ( 韋後之父 ) 韋玄貞提拔為侍中,遭到武太后親信裴炎的反對。李顯怒下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於是,武太后便以此為理由,將李顯貶為廬陵王,軟禁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州鎮)和房州(今湖北十堰市房縣)。嗣聖元年(684年),武太后廢李顯,改立李旦為帝。

698年,武則天將李顯重新立為太子。701年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女兒永泰公主因得罪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賜死。705年2月22日,宰相張柬之、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仲曄、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五人以禁軍發動兵變,史稱神龍革命,武則天被軍隊包圍,被迫下詔禪讓帝位給李顯。2月23日,李顯復辟,同年3月3日,復國號為唐。

李顯對與他患難與共的韋後非常信任,與她同參朝政,將她已過世的父親追封王爵,她的女兒安樂公主也得參政,獲大權。安樂公主希望李顯能將她立為皇太女,以繼帝位,韋後這時也對他越來越不看在眼中了,希望學武則天般當皇帝。

707年,太子李重俊被安樂公主迫害,於是發動了重俊之變,率兵攻殺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於其門第,又攻玄武門,欲殺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等人。不幸被守城的衛兵攔阻,李顯見狀呼喊,以重賞要求士兵歸順。於是軍官王歡喜倒戈,斬殺李多祚等於樓下,餘黨潰散。李重俊逃亡途中,被左右殺死。

710年李顯病逝,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死後不久,韋後矯詔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為帝,不久就被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兵變推翻,史稱唐隆之變。

死因爭議

按照兩《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唐中宗李顯是被毒死。按照這個說法,韋後的兩個情人楊均和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敗露,韋後想當皇帝,而安樂公主想當皇太女,幾方勢力都覺得中宗礙手礙腳。於是,大家聯合搞出了一碗毒湯餅[3]。為了增強這個說法的合理性,《資治通鑑》在景龍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個月還特意加上一筆:「五月,丁卯,許州司兵參軍偃師燕欽融復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圖危宗社。」 唐中宗的死因還有以下幾種可能。眾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腦血管的遺傳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長孫皇后、唐高宗統統患有「氣疾」、「風疾」,這在古代都指心腦血管類疾病。正因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們並不長壽,李顯五十五歲死亡尚屬正常。另外,有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以發病急、死亡率高為特徵的,李顯在事先沒有表現出什麼症狀的情況下暴卒,也符合心腦血管疾病的一般規律。

中宗被廢的前因後果

唐中宗被母后武則天所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結果對後世的影響也頗大,直接導致了此後李唐王朝的一度中斷和武周王朝的建立,是武則天發動武周革命的先奏。中宗繼位後,由於為先皇守喪,政事都暫時取決於母后武則天,但喪期過後,母后仍無意還政,他不甘心受制於人,便提拔妻子韋皇后的娘家人試圖向母后挑戰,任人唯親,更說出「讓天下」的氣話[1],卻反而成為母后廢他的把柄。

此外,武則天的政治野心也是重要因素。武則天自成為高宗皇后後就逐步掌握大唐朝廷的最高權力,高宗駕崩後,擅自臨朝稱制[2],無意還政,圖謀自立為女皇帝[3],不願意中宗成為自己稱帝道路上的絆腳石,所以要廢黜他,讓睿宗來當傀儡皇帝。

裴炎助武后廢中宗的原因

有關裴炎歷史上頗有爭議,因為其人心術不正,曾經排擠多位名臣(如裴行儉),被人猜測他有政治野心,甚至想取李唐皇室而代之[7],所以他助武后成功地臨朝稱制(見弘道大事記)以後,又助武后廢中宗,但終於被武后視為眼中釘而被殺(見光宅大事記),死後沒多少人同情他,或認為他活該[8];但也有人認為他對唐室忠心不二;還有人認為他只是貪圖權位的普通政客,並非想要篡權。因此,他之所以助武后廢中宗也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有篡位野心,廢中宗是行動的一步,之後全面控制朝廷,效法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權臣(如曹操、司馬懿、劉裕、高歡、宇文泰等),立傀儡皇帝,最後取而代之。 對大唐無二心,參與廢中宗是因為不想讓大唐的天下落入外戚(指韋後一族)手中。 貪戀權位的政治人物,參與廢中宗是為防止宰相權力受到削弱[9],或者是希望自己支持的睿宗能夠當上皇帝,權勢更加鞏固[10]。</ref>。

武后廢中宗成功的原因

  • 掌控軍隊力量:太后掌控羽林軍[4],政變當天羽林軍參與是政變成功的軍事基礎,即獲得武將的支持。
  • 宰相集團相助:政變時裴炎是中書令、宰相之首,宰相中人也多是裴炎門下或是武后心腹,有他們相助,便獲得文官的支持。
  • 突襲成功:太后發動政變當天是農曆的雙日,按理不上朝[5]。太后在雙日上朝出乎中宗的意料之外,使他不及準備,政變時只能束手就擒。

武后廢中宗後的影響

  • 武后發動廢中宗的政變是繼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大唐歷史上第二次成功的政變,只是玄武門之變流血很多,而太后兵不血刃,發動的是一次極成功的不流血政變。
  • 武后廢黜中宗後,立他的弟弟李旦當傀儡皇帝,從此正式臨朝稱制,掌握了絕對的君權,在位二十二年,史稱「則天朝」或「則天時代」的正式開始,為她成為千古第一女皇鋪平道路。
  • 武后廢黜中宗也遭來一部分人的不服,其中以徐敬業反應最強烈,他於該年(仍然是684年,但已再改元為光宅九月揚州發動反對太后的兵變,號稱「匡復」,復稱「嗣聖元年」,但即被鎮壓。

評價

李顯是自商朝太甲後的第一位兩朝天子,第一個復辟的「皇帝」,但他昏庸無能,親小人遠賢臣,無法控制宗室、權臣與皇后間的爭鬥,是一位評價中下的中國歷史人物。然而武功方面,他派張仁願修建三受降城,鞏固了河套,嫁金城公主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在鞏固邊疆有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 中宗此舉被後來主謀推翻則天女皇的張柬之贊為「勇烈」。
  2. 高宗的遺囑里雖然說:「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但沒有說讓武后臨朝稱制,行使君權,武后臨朝稱制乃是擅自而為。
  3. 《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既將篡奪,是日自臨朝稱制。」
  4. 程務挺張虔勖曾是太后的心腹北門學士成員,政變時分別代理(檢校)左、右羽林軍的長官——左、右羽林將軍。
  5. 大唐皇帝原本每天都要上朝,顯慶二年(657年)五月宰相們啟奏高宗皇帝說,天下太平,請皇上隔日上朝,從此便改為單日上朝,雙日不上朝。
唐中宗李顯
唐朝
出生於:659年逝世於:710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唐高宗
李治
唐朝皇帝
首次:684年
繼任:
唐睿宗
李旦
中國君主
684年
前任:
唐睿宗
李旦
唐朝皇帝
二次:705年-710年
繼任:
唐殤帝
李重茂
前任:
武則天
武曌
中國君主
705年-7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