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宁化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宁化县在中国福建省西部,是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本县在清朝时属于汀州府管辖的八个县之一,汀州府8个县都是福建客家人,政府驻翠江镇。闽江支流翠江穿城而过,故宁化又称“翠城”。

宁化县石壁村是举世闻名的客家祖地。也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之一,被称为“客家文化、语言的摇篮”。本县的石壁村被视为“客家祖地”,是客家民系认同的标志物之一[1]

历史演变

宁化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县之一,是红军长征出发地[2]

宁化古称黄连峒,唐乾封二年(667年)设镇,开元十三年(725年)升为黄连县,天宝元年(742年)取“宁靖归化”之意更名为宁化县。1949年10月21日宁化县和平解放,1950年3月宁化县人民政府成立,1959年2月宁化、清流合并为清宁县,1961年又分为清流、宁化两个县原建制,1968年11月成立宁化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宁化县人民政府,属三明市管辖。

唐乾封二年(667年)以黄连峒置黄连镇,开元十三年(725年)升为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宁化县,历属建州、汀州府(临汀郡)、汀漳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境内分设宁化、彭湃、泉上苏区县。1949年10月21日和平解放,历属永安专区、龙岩专区、三明专区(地区)、三明市。1959年2月至1961年6月曾与清流县并为清宁县。

1995年,宁化县辖翠江镇、泉上镇、湖村镇、济村乡、城郊乡、横锁乡、禾口乡、淮土乡、方田乡、安乐乡、曹坊乡、治平乡、中沙乡、水茜乡、安远乡、河龙乡,5个居委会、207个村委会。

截止2018年11月27日,宁化县辖11个镇、5个乡(含1个民族乡):翠江镇、泉上镇、湖村镇、石壁镇、曹坊镇、安远镇、淮土镇、安乐镇、水茜镇、城郊镇、城南镇、济村乡、方田乡、中沙乡、河龙乡、治平畲族乡。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宁化县在其中。

行政区划

2016年,全县设9个镇、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210个建制村、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人口

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增长0.3%。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5.6%,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37.7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550人,出生率为14.6‰;死亡人数2061人,死亡率为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

自然地理

宁化地处闽赣边界的武夷山南段东麓,全境总面积2407.19平方公里,“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盆地占总面积的96%,海拔千米以上的25座中山主要分布在武夷山主脉和两条斜贯县境的武夷支脉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溪河分流闽江、韩江赣江3个水系。

地貌地势

宁化全境四周高中间低,地势总体倾向自西向东倾斜,由于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境内地壳形成“多”字形的复杂地貌。武夷山南段蜿蜒县境西部,山峦连绵起伏,鸡公岽、木马山雪峰山牙梳山金华山等海拔1300米以上高山形成西部边界高耸山带,并且自北至南分出三条横向支脉,把境内分隔成五个不同的地带性地貌。

地貌类型

北部安远河谷盆地

西有金华山、雪峰山、牙梳山、牛牯岽;北有四方山;南有福建嶂;东有张天口、莲花山马鞍山,形成独立的河谷盆地。河流自成体系,汇流出境,盆地内营上东西向断层形成的河谷走廓成为宁化北部与江西的通道。

西北褶皱山带

起自东华山沿北东向经清江岽、福建嶂至桃花山入建宁境,斜贯县境西北部,分布济村、河龙两乡全境及禾口、中沙、水茜三乡的北部。

中部凹陷地带

由中沙一禾口断裂带、湖村一曹坊断裂带、店上北东东向扭压性断层、宁化断层相互联结组成。其西端为宽广的禾口断陷盆地,东端有新先排、甘木潭山间小盆地,东北有水茜断陷盆地,东北方联结通道多为两侧笔直沟谷走廓,中心为翠江阶地,地貌为海拔340~360米之丘陵构成的夷平面,山头广布一层石砾层,高出当地河床面30~40米。该地带含禾口、淮土、翠江、城郊、横锁、中沙、水茜、湖村、泉上等乡镇的全部或大部地区。禾口盆地为紫色粉砂岩组成,发育随处可见的方山、奇峰、赤壁的丹霞地貌。水茜盆地为陆相红色粉屑构造,富含钙质,风化后形成奇峰异壁,构成壮丽的假岩溶地貌。

南部褶皱山带

自治平乡的鸡公岽起,经大兴山到莲花掌,中间为宁化断层和丁坑口断层割裂,有九座千米以上山峰分布其间,形成以中山为主脊的治平、方田褶皱山地和城郊、湖村、泉上三乡镇南部山地。

南部低山丘陵褶皱山地

由于南部山带展布曹坊、安乐境内,形成丘陵山地。

除上述地带性地貌外,还有在湖村、泉上、龙地等地碳酸盐岩构造的溶洞、岩溶地貌,在泉上东北部有一向东北凸出的弧形地貌,在武夷山北坡的鸡公岽一带普遍见有滑坡现象。

气候特点

宁化县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季长达四个月,无霜期214-248天,年平均降水量1700-1800毫米,年均日照1757小时,为发展农、林、牧各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在古地史三迭纪(距今2亿年)时期,宁化曾是低纬度的海滨,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属海洋性气候区。后因多次地壳构造运动而使闽赣地壳隆起、上升,海水远退,宁化已离海岸线300多公里,大陆度达57.3度,加上戴云山、博平岭、玳瑁山立于东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海洋季风环流,山地地形又影响境内局部气候的变化,而带有山地气候特征。

河流水系

宁化溪河短小湍急,落差大,易涨易退,属山地性河流,自古航运之利很小,历史上境内通航小木船的总里程仅67.6公里,水力资源蕴藏量为9.7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之处有262个点,全部开发利用后,装机容量可达3.55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3万千瓦。绝大部分溪河发源于境内,合流或分流出境,分属闽江、韩江赣江3个水系,主要属闽江水系。

自然资源

商品粮基地

宁化拥有耕地44万亩,是国家和省商品粮基地县,年产稻谷2.2亿公斤以上。莲子辣椒薏仁米茶叶食用菌、水果、猕猴桃魔芋等农副土特产品,产量高、品质优良。其中老鼠干为闽西“八大干”之一,名扬海内外;河龙米及延祥茶等历史上被列为贡品。

森林覆盖率

宁化是中国南方5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279万亩山地中有林地260万亩,毛竹32万亩,森林覆盖率73.4%。

经济作物

每年可提供商品材10万立方米以上。境内山地土质松软肥沃,适宜培育种植竹木、茶果、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

大宗林产品有松香、松节油、毛竹、笋干、山苍子黑木耳、中药材等。

矿产资源

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钨、稀土、锡、莹石石灰石、高岭土、硫铁矿等33种,矿点116处。其中:钨金属含量达30万吨,WO3平均品位金属0.45%,是中国四大钨矿点之一;稀土几乎遍及全县各乡村,稀土储量达3万多吨,钐、铕、钆、镱含量在30%以上;莹石储量40万吨,平均品位在80%以上;石灰石储量14亿吨以上,CaO含量55%以上;锡储量3万吨以上。

交通

普通公路

宁化县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省道307线、204线、205线交叉穿过县境。往东距三明(接205国道和鹰厦线)152公里,往南距319国道90公里,往西距"京九"枢纽之一江西赣州站230公里。县内公路里程已达106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车。每日均有客货车直达三明、福州厦门泉州石狮汕头深圳赣州南昌鹰潭等地。

高速公路

永宁高速公路全长123公里,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6米,全线在吉山、大湖、明溪、嵩口、清流、宁化、石壁7处设置互通式立交,另建互通立交连接线31.9公里,项目估算总投资为91.02亿元,是三明市目前设计标准最高、每公里造价最高的高速公路。项目工期为三年半。

永安至宁化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点干线公路中“泉州广西南宁”(泉南高速公路)横线的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骨架网布局第三横的西段。

项目路线起自永安,接在建的泉三高速公路,经大湖、岭后、梧地、清流、宁化、石壁,止于石壁镇五里亭(闽赣界),接江西省在建的石城(闽赣界)至吉安高速公路

它的建设将使三明市增加一条出省快速通道,极大地改变三明市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沿线丰富的自然资源。项目的建设对加快山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山区与沿海的差距,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永宁(永安-宁化)高速公路全线已于2011年12月16日零时正式通车。

规划铁路

吉永泉铁路位于赣中南和闽西南地区,线路自吉安至兴国段利用既有京九线,此次评审的新建线路由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引入,经于都宁都、石城,然后进入福建省三明市宁化、清流、明溪、三明、永安、大田,再经德化、永春、安溪、南安等市县,终至泉州市。至南安后余后,线路客货分线,客线跨越晋江接入福厦铁路泉州站,南安至惠安新建货线接入漳泉肖铁路惠安站。

全线新建正线长度495.867公里(含新建黄塘货车线39.156公里);新建兴国联络线长18.85公里;改建既有鹰厦线长度2.813公里。

该条铁路将力争于(2015年)年底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总工期5年。

公交

2009年8月,宁化城区公交开通,宁化告别了“无公交”的历史。

早上6点45分首发,末班车则在21点30分行驶完,每隔9分钟一趟。1路及3路公交路线为双向对发路线。公交车共计13辆,其中1路、3路车每路4辆,2路车5辆。公交车是无人售票。

经济发展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5.16亿元,按2015年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5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7.82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76亿元,增长7.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666元,比上年增长6.7%。

科技事业

五代起,宁化便有烧瓷业,并掌握了生产白瓷青釉黑釉等产品的技术。南宋时有造纸业,产品质优,其中玉扣纸久享盛誉。自宋至清,从事科学研究者不乏其人,在经济、地理、医学、教育等方面均有著述。及至民国,有刘春海徐泰咸伊为则等人留学日本法国,回国后都是从事本专业的专家学者。

体育发展

历史上宁化很早就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学校开始开展体育运动。1923年教育部将体育列为各级学校必修课程,初为军事体操,后有健康体操。苏区时期,红军重视体育活动,推广球类、田径等项目,促进本县体育事业的发展。1930年,县体育机构建立,把体育活动逐步推向社会。

解放后,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精神,县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配备专职干部,先后成立各种体育协会。政府逐年增拨体育经费,开辟场地,充实设备,培养人才,举办各种竞赛,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从1957年起,宁化中小学校师生、干部职工掀起乒乓球热,并曾连续三年荣获龙岩专区乒乓球少年甲组团体冠军和单打冠军。全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全面推广“劳卫制”体育锻练标准,亦出现热潮。“达标”工作获显著成果。1987年达标11387人,达标率为90%。更有许多体育健儿,在各级各项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而名载史册[3]

2018全年销售体育彩票0.25亿元。

品牌建设

宁化穗利牌大米和绿风牌细木工板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正泉盛”、“淮土”2个商标获市知名商标称号,三和木业有限公司通过国家“十环认证”,客家源牌红薯粉丝、宁花牌山茶油、碧水牌姬松茸3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认证取得零的突破。宁化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客家习俗)之乡”获省政府批准命名;宁化客家山歌、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及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祭祖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客家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期,宁化便有了印纹陶文化。少数民族畲民的祖先也留下高辛文化。及至西晋永嘉之后,中原的优秀文化随客家辗转南迁而陆续传人,直接影响和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形成较为独特的客家方言、民间文艺、风俗习惯和传统意识,产生了客家文化。

宁化县在隋唐时期便初有开发,“开山伐木,泛筏于吴”,沟通了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正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所以,自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南迁汉人源源不断地聚集拢来,特别在唐末至两宋间,客家先民溯抚河、赣江高度聚集于宁化及其石壁地区。在这里休养生息,拓荒垦殖,建家立业。他们以其传统优势文化和生产技术,同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连结地区(亦称三江之源)的原住居民相互融合,在宋代,创造出盛极一时的繁荣景象,宣告汉民族一支新的民系—客家民系的诞生。

宋代, 聚居在宁化及其石壁客家先民有150姓以上,人口达11万之众。唐朝末年,在宁化便诞生了汀州府的第一位进士。历史上宁化共50名进士,唐末至南宋便有30名,占60%,《嘉庆重修—统志》所载汀洲唐宋二代人物共11人,其中宁化人5名,占45.45%,若以唐至北宋计算,宁化人物则占62.5%,北宋“靖康之难”后,宰相詹学传携眷来到宁化石壁设馆讲学,著名理学家朱熹前来拜他为师,充分说明了客家崇文重教的传统,也说明当时教育之兴盛。正是宁化及石壁的特殊历史,所以她早就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宁化学人在大环境的推动下,1991年成立宁化县客家研究会,成为国内第一个县级客家学术机构,同年编辑出版县级第一本客家学术刊物《宁化客家研究》,1992年成立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两会”密切合作,2000年编辑正式出版了第一部客家社区文化丛书《客家祖地石壁丛书》达155万字。分别于1997年、2000年成功地举办了二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160余人次,他们来自包括台、港在内的中国十余省、市、区和日本、法国, 交流论文110万字,分别正式出版论文集两册。迄今,宁化客联会、客研会合作编辑出版书、刊20余种、410万字。

至20世纪30年代初,以山歌形式为主的革命文化在宁化兴起,对当时的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等各个时期的中心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解放后,文化事业得到普及、发展和不断提高。1958年的民歌运动普及城乡,文艺创作日见繁荣,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文化大革命”时期,破“三封”,除“四旧”,批判《翠江文艺》,封存和烧毁图书文物,关闭文化阵地,禁锢文娱活动,解散文艺队伍,文化事业遭到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重获生机,建立并完善了三级文化网、电影放映网、图书销售网、有线广播网。1987年8月,宁化县隆重举行黄慎诞生300周年纪念活动,上海雕塑家陈道坦黄慎制作塑像,座基碑刻“怪而不怪,艺传百代”为中国艺术大师刘海粟亲笔题词,南京艺术学院刘大羽教授也为塑像题词、揭幕。并主持“黄慎艺术研究报告会”,成为宁化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自唐以来,宁化载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达三十余人。宋代能诗工篆的郑文宝,明末清初学识渊博的李世熊,画坛“扬州八怪”之一黄慎,书法“南伊北邓”之一伊秉绶,都是一代名流,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写下灿烂的篇章。

石壁客家公祠作为全球120姓氏客属的总家庙,建筑规模居全球客祠之最,1995年福建省批准每年10月为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月,每年祭祖大典吸引大批海内外客家后裔寻祖晋谒;客家文化、客家饮食、客俗民风、客民精神特色鲜明、传承久远、保留完好、展示丰富。

文化遗产

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福建省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录:“宁化县石壁客家祖地祭典”、“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宁化客家山歌”。

福建省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夏坊游傩”。

福建省第四批非遗保护名录:“宁化木活字印刷术”[4]

旅游

自然景观

天鹅洞群国家级地质公园规模达248平方公里,地下石林为国内唯独的地质奇观,其溶洞数量、密度、规模居“八闽之冠”,被称为“中国东南地区罕见的洞群世界”、 “福建省首屈一指地下岩溶艺术博物馆”;黄慎故居地、国内最深天然内陆湖,与天鹅洞群相辉映的“蛟湖”,水深103米,旱不降、涝不溋,为南方水域奇观;省级自然保护区牙梳山,生态原始、物种多样,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态休闲观光场所[5]

红色圣地

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军长征的四个起点县之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宁化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1930年1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后,毛泽东率部途经宁化时,曾写下光辉的词章《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当时全县13万人口,参加红军的就有13700多人,为革命牺牲6600多人,其中民政部在册烈士达3300人。解放后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宁化籍将军有张新华张雍耿孔俊彪3人。

地方美食

红枣薏米汤

将上好的薏米洗净后用高压锅压烂(注:压时水是薏米的5-6倍);将红枣枸杞洗净后上笼加水蒸熟后待用;将压好薏米汤和红枣加入糖调和即成。特点:健脾除湿,营养药用皆宜。

名人

宁化客家历史上,英才辈出,自唐至清考中举人152名、进士50名、状元1名。民国时期大学毕业的有90余人,出国留学的有10人。宋至清140余位宁化人著书立说300余部,其中郑文宝的《江表志》、罗登标的《易学阐微》、雷𬭎的《读书偶记》等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

唐代伍正己为汀州的第一位进士。宋代郑文宝,登太平兴国进士,潜力诗、史,擅长篆书,其篆刻《峄山石刻》被誉为后学楷模。明代张显宗,洪武间中状元,治学严谨。

明末清初李世熊著述丰富,志节高尚,其《物感》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伊索式的寓言集,所纂的《宁化县志》被誉为天下名志。清代画家黄慎,为“扬州八怪”之一,享有“诗书画三绝”称誉。

理学家雷𬭎主张穷理致知,躬行实践,被赞为“天下第一流人物”。

书法家伊秉绶其隶书别开生面,名重于时,与邓石如共称“南伊北邓”;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水电专家张启舜、生物学家范必勤、高级经济师陈忠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马谋超

视频

宁化县相关视频

红色宁化宣传片
航拍宁化风光
宁化五中师生千人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