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弹珠汽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弹珠汽水
图片来自台湾弹珠汽水

弹珠汽水( Marble Soda ),是在日本极受欢迎的碳酸饮料,以特殊的玻璃珠封口及瓶颈两侧内凹的包装方式著称。饮用波子汽水时,需将弹珠压入并使之掉落在瓶颈处,瓶颈的凹陷处是很有用的,当饮用时凹陷处要朝下方,用来卡著玻璃珠,玻璃珠就不会堵住瓶口了。

由来

在1872年,英国人为了解决以软木塞封口的汽水瓶的漏气问题,发明出以玻璃珠封口的弹珠汽水玻璃瓶。

1876年,居日的苏格兰裔药剂师兼企业家阿历山大‧卡梅伦‧西姆将传入,当时内装的是带有青柠柠檬口味的碳酸饮料。弹珠汽水的日文名称“ラムネ”来自英文的 “lemonade”レモネード,柠檬水的错听。

二战期间,清凉的弹珠汽水极受日本海军喜爱,甚至在军舰上都有生产弹珠汽水的设备。

1895年台湾日治时期,这种饮料传入台湾[1]香港中国大陆

重返市场

随著许多新饮料问世及塑料瓶的普及,弹珠汽水渐渐式微,直到20世纪末的怀旧风潮,让它又出现在市场上。瓶身材质改为宝特瓶(PET),摔不碎,也较轻便。此外增加了许多新口味,除了原有的青柠和柠檬口味之外,现时市面上也有香瓜草莓橘子荔枝桃子以及“蓝色夏威夷”等。在日本还有跟弹珠汽水相同口味的糖果,名称一样叫作Ramune。

目前在浅草寺等日本著名观光胜地仍可见到贩卖弹珠汽水。

造形

  • 瓶身:弹珠汽水的瓶身为玻璃所制,瓶身小巧,大人或小孩都很容易单手握住。上段五分之二是瓶颈,瓶口有一圈塑胶环,用来卡住玻璃珠。瓶口的玻璃珠因为瓶内二氧化碳的压力,而顶住瓶口,继而达到防止漏气的目的。瓶颈两侧内凹,弹珠落下时会在上半部滚来滚去,而不会掉进下半部。
  • 开瓶器:贩卖的店家有特殊的开瓶器(有点像香菇状)用来将玻璃珠压入瓶内,在1960年代以前的开瓶器多为铁制,用绳子挂在店门口,买了立刻喝完,空瓶大多留在店内以供回收。后来每瓶都附有塑胶开瓶器,并用收缩膜包住瓶口,一方面防止弹珠被污染,一方面也方便消费者带回家再开瓶。
  • 瓶口:塑胶环是可以转下来的,但螺纹和一般使用习惯相反,是以顺时针方向才能扭开,以免饮者不小心把它分解了。

弹珠汽水烦恼

  • 喝不到:许多人喝相当受挫,因为仰头要喝时,弹珠又会卡住瓶口。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用吸管喝,高段的饮者则用舌尖顶住弹珠畅饮。
  • 弹珠不见了:小孩常把弹珠汽水弹珠取出把玩,发展出许多玩法,玻璃弹珠并成为儿童间很普遍的收藏品。少了弹珠,使店家回收时相当困扰,而直径只有 1.5 公分左右的弹珠也可能被幼童误吞而噎住。
  • 空瓶不易清洗:有些人喝完弹珠汽水后,将烟蒂、吸管口香糖槟榔渣等异物塞入空瓶,加上瓶身中段有内凹,还有一颗弹珠挡住,清洗更加不易。
  • 影响味觉:有的消费者感觉喝完弹珠汽水后,再喝雪碧或其他类似口味的饮料时,会觉得淡而无味,甚至像在喝白开水一般(其因为弹珠汽水所含的柠檬酸与碳酸的酸味与糖的味道较重)。不过这种感觉过一会儿就会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