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燠」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曾燠 | 原名 = | 圖片名稱 = 曾燠.jpg | 圖片大小 = 220px | 圖片說明 = 《清代學者象傳》第一集之曾…”)
 
(added Category:中國人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2: 行 2:
 
| 姓名 = 曾燠
 
| 姓名 = 曾燠
 
| 原名 =
 
| 原名 =
| 圖片名稱 = 曾燠.jpg
+
| 圖片名稱 =  《清代學者象傳》第一集之 曾燠 .jpg|缩略图|居中
 
| 圖片大小 = 220px
 
| 圖片大小 = 220px
| 圖片說明 = [[ 清代學者象傳]] 》第一集之曾燠像
+
| 圖片說明 = [http://newpic.jxnews.com.cn/0/12/60/10/12601080_480120.jpg  原图链接][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4/10/13/013371801.shtml 图片来自大江网]
 
| 最高職務 = 貴州巡撫
 
| 最高職務 = 貴州巡撫
 
| 國家 = 大清
 
| 國家 = 大清
行 28: 行 28:
 
'''曾燠'''({{bd|1760年||1831年|catIdx=Zeng曾}}),[[表字|字]]'''庶蕃''',一字'''賓谷''',[[江西]][[南城縣]](今[[江西]][[撫州市]]南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學者、書法家。
 
'''曾燠'''({{bd|1760年||1831年|catIdx=Zeng曾}}),[[表字|字]]'''庶蕃''',一字'''賓谷''',[[江西]][[南城縣]](今[[江西]][[撫州市]]南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學者、書法家。
  
==生平==
+
== 人物 生平==
 
 祖父曾邵,雍正七年举人。父曾廷耘,乾隆四十年进士。曾燠幼年隨其父在外地官舍长大。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戶部]][[主事]]。累官兩淮[[鹽運使]]、[[湖南]][[按察使]]、[[廣東]][[布政使]]、[[貴州巡撫]]等。以貴州巡撫致仕。道光十年,卒于京寓。<ref>[[包世臣]]《曾抚部别传》载:曾燠于“庚寅卒于京寓”。</ref>
 
 祖父曾邵,雍正七年举人。父曾廷耘,乾隆四十年进士。曾燠幼年隨其父在外地官舍长大。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戶部]][[主事]]。累官兩淮[[鹽運使]]、[[湖南]][[按察使]]、[[廣東]][[布政使]]、[[貴州巡撫]]等。以貴州巡撫致仕。道光十年,卒于京寓。<ref>[[包世臣]]《曾抚部别传》载:曾燠于“庚寅卒于京寓”。</ref>
  
行 36: 行 36:
 
 道光五年,曾燠闻[[张际亮]]诗名,请他饮酒,張氏於宴會上指斥曾燠及其门下“廉耻俱丧”。<ref>[[姚莹]]《张亨甫传》记载:“曾賓谷鹺使在京師聞亨甫名,召飲,同坐皆知名士也。曾以名輩顯宦,縱意言論,諸人贊服,亨甫心薄之。曾食瓜子粘鬚,一人起為拈去。亨甫大笑,衆慙,曾不懽而罷。明日亨甫投書,責曾不能教導後進,徒以財利奔走寒士,門下不知自愛,廉恥俱喪,負天下望,累數百言。曾怒,毀之於諸貴人,亨甫以是負狂名。”</ref>
 
 道光五年,曾燠闻[[张际亮]]诗名,请他饮酒,張氏於宴會上指斥曾燠及其门下“廉耻俱丧”。<ref>[[姚莹]]《张亨甫传》记载:“曾賓谷鹺使在京師聞亨甫名,召飲,同坐皆知名士也。曾以名輩顯宦,縱意言論,諸人贊服,亨甫心薄之。曾食瓜子粘鬚,一人起為拈去。亨甫大笑,衆慙,曾不懽而罷。明日亨甫投書,責曾不能教導後進,徒以財利奔走寒士,門下不知自愛,廉恥俱喪,負天下望,累數百言。曾怒,毀之於諸貴人,亨甫以是負狂名。”</ref>
  
==著作==
+
== 主要 著作==
 
 著有《賞雨茅屋詩》22卷、《骈体文》二卷等,编选《国朝骈体正宗》(《清骈体正宗》)12卷、《江西诗征》等。
 
 著有《賞雨茅屋詩》22卷、《骈体文》二卷等,编选《国朝骈体正宗》(《清骈体正宗》)12卷、《江西诗征》等。
  
== 注釋==
+
== 人物轶事==
{{reflist}}
 
  
== 目==
+
===宦海浮沉半世纪官至贵州巡抚===
* 《清 詩匯
+
 
 +
曾燠,1760年生于官宦家庭,字庶蕃,号宾谷,晚年又号西溪渔隐,江西南城县人。幼年时,即从其父在外地官舍长大。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曾燠在顺天乡试中举,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散馆改户部主事。随后补军机章京,升员外郎、督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
 +
 
 +
据《南城县志》记载,曾燠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逝世,为官50年的时间里,曾燠历任两淮盐运使、湖北按察使、湖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等职,曾官至贵州巡抚,并曾在朝廷 核各官政绩时排第一,被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出使江南一带。
 +
 
 +
据了解,贵州巡抚,全称巡抚贵州兼督理湖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为明朝中后期、清朝设立的一个巡抚职位。
 +
 
 +
在为官任上,曾燠勤政为民。在任上主要业绩有两项:一是治理贵州军民政务;二是治理两淮盐政。嘉庆二十年,任贵州巡抚的曾燠针对当地屯军田地“日久旷废”,致使军田与苗田界址不明的现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拟定章程:“稽察仓贮,以免续亏;移居屯堡,以随时编入册籍;酌定考察举劾之法,以示惩戒;各卫小旗散军出缺,归由厅员验放,以昭核实;屯军原授田亩,应换给新照,以杜隐混;各军新垦畸零土地,请免科升,以示体恤。”这些都得到嘉庆皇帝的采纳,让当地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 任两淮盐运使时,他深入清查淮盐账目时发现淮盐“节年滞销,商本竭蹶”,且账 “辗转拨垫,纷如乱丝”,即下令清查,并依定原额和年限,按纲分别带征。严催各路客商积极贩运,使库存“终归实贮”。为使以后盐政有法可依,他制定淮北行盐章程,奏请户部从议。但道光皇帝对曾燠的作为颇为不满,将其召回京师,并降为五品京堂,以示惩处。
 +
 
 +
===钟情诗文招揽文人成当时著名艺文幕府===
 +
 
 +
  江西省人物志》记载,曾燠钟情于诗文,他的五言古诗学陶渊明、王维、孟浩然,七律学杜甫、李商隐,而其骈文磊落风雅而高古脱俗。公事余闲时,他喜欢与宾客赋诗休闲,而当时很多著名的文人都被招揽到他的幕下。
 +
 
 +
他曾在扬州专门筑有题襟馆,主宾唱和,有“自宾谷出为两淮盐运使而天下称诗之士皆至于扬州”这样的场景。幕宾王芑孙记载的题襟馆内风雅唱和情形称:“君为人敏达而聪强,沛然无所不辨,然故自喜文字之间。其于诗尤性能而好之。于凡客之以萟来者,莫不延问迓劳,论其异同,指画是非,因以其间,选辰命酒,脱屦高谈。春秋佳日,杯觞流行,纸墨横飞,人人满其意以去。而君之学亦由是大进。”幕宾吴鼒也在《题襟馆销寒联句诗后序》中说:“宾客之盛,不减聚星之堂;湖海之士,并有登龙之愿。” 据了解,曾燠任两淮盐运使的十余年是其幕府最兴盛的时期,招揽了大批文人学士,成为清代乾隆、嘉庆时期著名的艺文幕府,备受时人称道。当时,他的幕府有袁简斋、王梦楼、王兰泉、吴谷人、张警堂等人,其中吴谷人(吴锡祺)、吴山尊(吴鼒)、王惕甫(王芑孙)、吴兰雪(吴嵩梁)等都是清中期重要的骈文作家。
 +
 
 +
===幕宾编选两部选集确立骈文文体地位===
 +
 
 +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也称为“四六文”或“骈四俪六”,文章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该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在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中期时,作文风气崇博尚学,古文空疏不学,然而曾燠幕府的文士为骈文创作形成了一个团体。
 +
 
 +
当时受曾燠的影响,幕府内的文士多愿意以骈文来表达思想和精神。在骈文文体上,幕宾们都主张骈散同源异流、文体不分骈散;在创作上,以曾燠为首,多崇六朝,骈文风格流丽短小、格调纤新、笔致轻倩,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
 +
 
 +
据史料记载,幕宾吴鼒编选的《八家四六文钞 和曾燠编选的《国朝骈体正宗》是清中期两部优秀的骈文选集,确立了骈文的文体地位,提出了骈散一体的主张。同时,曾燠幕府对骈文的提倡与创作实践为清中期的骈文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清中期的骈文复兴固然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然而曾燠幕府主张的骈散结合革新,影响了后人的骈文创作,像乾隆、嘉庆之后,文坛上作家几乎都主张打通骈散。另外,曾燠的幕宾历经乾嘉道三朝,他们的提倡与创作实践无疑也为复兴的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
 
 +
===擅长六朝初骈文与袁枚等并称清代八大家===
 +
 
 +
在清代中叶文坛上,曾燠以才力富艳负盛名。清代文学家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称其诗“如鹰隼脱鞲,精采溢目。”他的骈体文擅六朝初之胜,著有《赏雨茅屋诗集》22卷、《骈体文》2卷、《外集》2卷以及《义学轩》、《西溪渔隐》各l卷,其骈文佳作被编入《八家四六文钞》,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将其列为骈文家。而他也与邵齐焘、吴锡麟、洪亮吉、刘星炜、袁枚、孙星衍、孔广森齐名,并称清代八大家。 同时,他也是开清代按地域论诗人新例的诗论家之一,辑录2000多名江西本籍诗人的诗作编辑纂成《江西诗征》94卷,对江西历代诗人均作了中肯评论,成为江西诗歌通代总集辑录的集大成之作。还辑有《江右八家诗》8卷,对有代表性的清代江西八位诗人作了评价,颇具艺术眼光,对研究清代诗歌有很大贡献。  
 +
 
 +
据了解,《江西诗征》以编年为体,序次先后按列代年纪,不以郡县分编,并在诗人姓名之后各列小传,名氏、爵里而外有学术事功见于史传记载者,便于知人论世,考镜源流。同时,这本书成为乡里文化哲学经济等方面的史料汇集,让后人对江西的历史发展有所了解,对今人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ref>[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4/10/13/013371801.shtml 江西曾燠: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 大江网,2014-10-13</ref>
 +
 
 +
==参考来源==
 +
{{Reflist}}
 +
 
 +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
[[Category:清朝书法家]]
 +
[[Category:文学家]]
 +
[[Category:中國人]]

於 2020年3月9日 (一) 22:26 的最新修訂

曾燠
曾燠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大江網


大清貴州巡撫
籍貫 江西南城縣
族裔 漢族
出生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逝世 道光十一年(1831年)
出身
  •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同進士出身

曾燠(1760年-1831年),庶蕃,一字賓谷江西南城縣(今江西撫州市南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學者、書法家。

人物生平

祖父曾邵,雍正七年舉人。父曾廷耘,乾隆四十年進士。曾燠幼年隨其父在外地官舍長大。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戶部主事。累官兩淮鹽運使湖南按察使廣東布政使貴州巡撫等。以貴州巡撫致仕。道光十年,卒於京寓。[1]

事跡

兩淮鹽運使十三年任上,曾燠在揚州開闢題襟館,同賓客賦詩同樂。[2]

道光五年,曾燠聞張際亮詩名,請他飲酒,張氏於宴會上指斥曾燠及其門下「廉恥俱喪」。[3]

主要著作

著有《賞雨茅屋詩》22卷、《駢體文》二卷等,編選《國朝駢體正宗》(《清駢體正宗》)12卷、《江西詩征》等。

人物軼事

宦海浮沉半世紀官至貴州巡撫

曾燠,1760年生於官宦家庭,字庶蕃,號賓谷,晚年又號西溪漁隱,江西南城縣人。幼年時,即從其父在外地官舍長大。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曾燠在順天鄉試中舉,次年成進士,選庶吉士;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散館改戶部主事。隨後補軍機章京,升員外郎、督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職。

據《南城縣誌》記載,曾燠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逝世,為官50年的時間裡,曾燠歷任兩淮鹽運使、湖北按察使、湖南按察使、廣東布政使等職,曾官至貴州巡撫,並曾在朝廷考核各官政績時排第一,被皇帝任命為欽差大臣出使江南一帶。

據了解,貴州巡撫,全稱巡撫貴州兼督理湖北、川東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為明朝中後期、清朝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在為官任上,曾燠勤政為民。在任上主要業績有兩項:一是治理貴州軍民政務;二是治理兩淮鹽政。嘉慶二十年,任貴州巡撫的曾燠針對當地屯軍田地「日久曠廢」,致使軍田與苗田界址不明的現狀,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擬定章程:「稽察倉貯,以免續虧;移居屯堡,以隨時編入冊籍;酌定考察舉劾之法,以示懲戒;各衛小旗散軍出缺,歸由廳員驗放,以昭核實;屯軍原授田畝,應換給新照,以杜隱混;各軍新墾畸零土地,請免科升,以示體恤。」這些都得到嘉慶皇帝的採納,讓當地的社會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 任兩淮鹽運使時,他深入清查淮鹽賬目時發現淮鹽「節年滯銷,商本竭蹶」,且賬目「輾轉撥墊,紛如亂絲」,即下令清查,並依定原額和年限,按綱分別帶徵。嚴催各路客商積極販運,使庫存「終歸實貯」。為使以後鹽政有法可依,他制定淮北行鹽章程,奏請戶部從議。但道光皇帝對曾燠的作為頗為不滿,將其召回京師,並降為五品京堂,以示懲處。

鍾情詩文招攬文人成當時著名藝文幕府

據《江西省人物誌》記載,曾燠鍾情於詩文,他的五言古詩學陶淵明、王維、孟浩然,七律學杜甫、李商隱,而其駢文磊落風雅而高古脫俗。公事餘閒時,他喜歡與賓客賦詩休閒,而當時很多著名的文人都被招攬到他的幕下。

他曾在揚州專門築有題襟館,主賓唱和,有「自賓谷出為兩淮鹽運使而天下稱詩之士皆至於揚州」這樣的場景。幕賓王芑孫記載的題襟館內風雅唱和情形稱:「君為人敏達而聰強,沛然無所不辨,然故自喜文字之間。其於詩尤性能而好之。於凡客之以萟來者,莫不延問迓勞,論其異同,指畫是非,因以其間,選辰命酒,脫屨高談。春秋佳日,杯觴流行,紙墨橫飛,人人滿其意以去。而君之學亦由是大進。」幕賓吳鼒也在《題襟館銷寒聯句詩後序》中說:「賓客之盛,不減聚星之堂;湖海之士,並有登龍之願。」 據了解,曾燠任兩淮鹽運使的十餘年是其幕府最興盛的時期,招攬了大批文人學士,成為清代乾隆、嘉慶時期著名的藝文幕府,備受時人稱道。當時,他的幕府有袁簡齋、王夢樓、王蘭泉、吳穀人、張警堂等人,其中吳穀人(吳錫祺)、吳山尊(吳鼒)、王惕甫(王芑孫)、吳蘭雪(吳嵩梁)等都是清中期重要的駢文作家。

幕賓編選兩部選集確立駢文文體地位

駢文,也稱「駢體文」、「駢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也稱為「四六文」或「駢四儷六」,文章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該文體起源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在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運動之後,駢文漸衰。清中期時,作文風氣崇博尚學,古文空疏不學,然而曾燠幕府的文士為駢文創作形成了一個團體。

當時受曾燠的影響,幕府內的文士多願意以駢文來表達思想和精神。在駢文文體上,幕賓們都主張駢散同源異流、文體不分駢散;在創作上,以曾燠為首,多崇六朝,駢文風格流麗短小、格調纖新、筆致輕倩,形成了一個創作流派。

據史料記載,幕賓吳鼒編選的《八家四六文鈔》和曾燠編選的《國朝駢體正宗》是清中期兩部優秀的駢文選集,確立了駢文的文體地位,提出了駢散一體的主張。同時,曾燠幕府對駢文的提倡與創作實踐為清中期的駢文復興作出了重大貢獻。 清中期的駢文復興固然是由多種原因促成的,然而曾燠幕府主張的駢散結合革新,影響了後人的駢文創作,像乾隆、嘉慶之後,文壇上作家幾乎都主張打通駢散。另外,曾燠的幕賓歷經乾嘉道三朝,他們的提倡與創作實踐無疑也為復興的局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擅長六朝初駢文與袁枚等並稱清代八大家

在清代中葉文壇上,曾燠以才力富艷負盛名。清代文學家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稱其詩「如鷹隼脫鞲,精采溢目。」他的駢體文擅六朝初之勝,著有《賞雨茅屋詩集》22卷、《駢體文》2卷、《外集》2卷以及《義學軒》、《西溪漁隱》各l卷,其駢文佳作被編入《八家四六文鈔》,張之洞在《書目答問》中將其列為駢文家。而他也與邵齊燾、吳錫麟、洪亮吉、劉星煒、袁枚、孫星衍、孔廣森齊名,並稱清代八大家。 同時,他也是開清代按地域論詩人新例的詩論家之一,輯錄2000多名江西本籍詩人的詩作編輯纂成《江西詩征》94卷,對江西歷代詩人均作了中肯評論,成為江西詩歌通代總集輯錄的集大成之作。還輯有《江右八家詩》8卷,對有代表性的清代江西八位詩人作了評價,頗具藝術眼光,對研究清代詩歌有很大貢獻。  

據了解,《江西詩征》以編年為體,序次先後按列代年紀,不以郡縣分編,並在詩人姓名之後各列小傳,名氏、爵里而外有學術事功見於史傳記載者,便於知人論世,考鏡源流。同時,這本書成為鄉里文化哲學經濟等方面的史料匯集,讓後人對江西的歷史發展有所了解,對今人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4]

參考來源

  1. 包世臣《曾撫部別傳》載:曾燠於「庚寅卒於京寓」。
  2. 《履園叢話》卷八記載:「南城曾賓谷中丞,以名翰林出為兩淮轉運使者十三年。揚州當東南之重,其時川楚未平,羽書狎至,冠蓋交馳,日不暇給。」
  3. 姚瑩《張亨甫傳》記載:「曾賓谷鹺使在京師聞亨甫名,召飲,同坐皆知名士也。曾以名輩顯宦,縱意言論,諸人贊服,亨甫心薄之。曾食瓜子粘鬚,一人起為拈去。亨甫大笑,衆慙,曾不懽而罷。明日亨甫投書,責曾不能教導後進,徒以財利奔走寒士,門下不知自愛,廉恥俱喪,負天下望,累數百言。曾怒,毀之於諸貴人,亨甫以是負狂名。」
  4. 江西曾燠: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 , 大江網,201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