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木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木鞋是鞋子的一种形式,也称为木屐,其中有许多也是凉鞋。是某些地区的传统文化之一,有时被当作艺术品,例如荷兰木鞋、日本的下驮等。中国传统的木屐,现在仍穿于如广东西部农村等偏远地区。

历史

木屐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之一。相传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现时中国境内出土最古的木屐是1988年在宁波市慈城镇内的慈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木屐[1]。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木屐是汉人在清代以前,特别是汉晋隋唐时期的普遍服饰。汉代汉女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南朝梁的贵族也常着高齿屐。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杜牧诗云:“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由木板与木屐带结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两条突起的“齿”,目的是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

除了两齿木屐以外,汉人在军队里还采用了平底木屐,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不仅仅军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晋代还出现了屐齿可以拆卸的谢公屐[2],方便登山。《南史·列传第九》云:“(谢)灵运……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因此日本称谢公屐为“山屐”。八月十五夜诗(大江匡房):“山屐田衣三五夜。短低帽放游天。”《宇治拾遗物语・一四・三》:“开レ门て相迎たれば、泥が深きと见へて山屐の歯には、泥が事の外ついたぞ”。《中华若木诗抄・下》:“下踏の歯の谁ころびてや桥の霜”。

视频

木鞋 相关视频

女神看世界 荷兰木鞋
木屐起源于中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