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济阴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济阴郡,中国古代的郡。

沿革

西汉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立梁孝王之子刘不识为济阴王,分梁国置济阴国,治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菏泽、定陶、东明、鄄城等市县地及成武、巨野等县部分地区[1],北至濮阳地区。后元年(前143年),济阴王薨,无子,国除为济阴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济阴郡属兖州刺史部。

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立皇子刘嚣为定陶王,改济阴郡为定陶国。黄龙元年(前49年),徙定陶王为楚王,复为济阴郡。汉元帝建昭五年(前34年),山阳郡黄侯国、菑乡侯国改属济阴郡。

汉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徙山阳王刘康为定陶王,复置定陶国,黄侯国、菑乡侯国还属山阳郡。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徙定陶王刘景为信都王,复改为济阴郡。至此,济阴郡领九县:定陶、冤句、吕都、葭密、成阳、鄄城、句阳、秺、乘氏。

东汉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省并吕都、葭密、秺三县。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立皇子刘长为济阴王,复置济阴国。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以东郡离狐县、陈留郡长垣县益济阴国。建初九年(84年),济阴王薨,无子,国除为济阴郡,后长垣县还属陈留郡。

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分济阴郡城阳、鄄城、句阳、离狐四县、东郡廪丘县置城阳国。永元五年(93年),削梁国单父、成武、己氏三县,还属济阴郡。永元六年(94年),城阳国除,领县并入济阴郡。汉安帝延光三年(124年),废皇太子刘保为济阴王,复置济阴国。延光四年(125年),济阴王即皇帝位,国除为济阴郡。至此,济阴郡领十一县(侯国):定陶、冤句、城阳、鄄城、句阳、乘氏、离狐、廪丘、单父、成武、己氏。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鄄城、廪丘二县改属东郡;立皇子刘熙为济阴王,复置济阴国。约此前后,分离狐等县置离狐郡,旋废。至汉末,济阴国领九县(侯国):定陶、冤句、城阳、句阳、乘氏、离狐、单父、成武、己氏,至西晋不变。

魏晋十六国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降汉济阴王为列侯,国除为济阴郡。黄初三年(222年),徙封彭城王曹据为济阴王,复置济阴国。黄初五年(224年),降封济阴王为定陶王,复为济阴郡。晋怀帝永嘉中,徙封新都王司马衍为济阴王,复置济阴国。永嘉之乱后,国除为济阴郡。

十六国时期,济阴郡先后为后赵(325年-351年)、东晋(351年-359年)、前燕(359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东晋(384年-387年)、翟魏(387年-392年)、后燕(392年-398年)所有。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东晋再次收复济阴郡。

南北朝

宋文帝元嘉初,济阴郡定陶、冤句、城阳、句阳、乘氏、离狐、己氏七县为北魏所取,仅余单父、成武二县,并入邻郡。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以单父(改为侨县离狐)、成武二县置北济阴郡。

北魏夺取济阴郡后,移治定陶县左城(今山东省曹县西北),省并句阳县,城阳县改属濮阳郡。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分兖州、济州置西兖州,济阴郡改属西兖州,分己氏县置考城县。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分济阴郡置沛郡,考城、己氏二县改属沛郡。至此,济阴郡领四县:定陶、离狐、冤句、乘氏。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废北梁郡,其所领城安县并入考阳县,改称城安县,改属济阴郡。至此,济阴郡领五县:定陶、离狐、冤句、乘氏、城安。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改西兖州为曹州[2],济阴郡仍属之。

隋唐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济阴郡,领县直属曹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曹州为济阴郡,治济阴县左城(今山东省曹县西北),领九县:济阴、外黄、济阳、成武、冤句、乘氏、定陶、单父、金乡。

魏永平元年(617年),改济阴郡为曹州。隋炀帝大业十四年(618年),复为济阴郡。不久,济阴郡即属宇文化及之许。郑开明元年(619年),复改为曹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济阴郡,领六县:济阴、考城、冤句、乘氏、南华、成武。燕光烈帝圣武元年(756年),复改为曹州。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复改为济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曹州。燕昭武帝顺天元年(759年),复改为济阴郡。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复改为曹州,济阴郡之名不再作为行政区划名称。

视频

济阴郡 相关视频

山东定陶古汉帝王墓揭秘 上集
菏泽定陶撤县划区之后有什么变化?无人机千米高空带

参考文献

  1. 2200多年东明县的历史沿袭和变革,搜狐,2019-08-26
  2. 千年古城曹州,搜狐博客,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