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国号
行 7: 行 7:
 
 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然而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提升行政效率,皇帝也能充分掌權。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成千上萬人受害{{参考|name=中國文明史清史前期}}。軍事方面原先以[[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軍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07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然因重農思維,商業仍未發展出[[資本主義]]{{參考|name=清朝農業}}。亦有記載指出在清朝國內貿易的極盛時期,整個歐洲的總貿易量也不能與中國抗衡{{參考|DuHalde, Jean Baptiste, 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Containing a geographical, historical, chronological, political and physical description of the empire of China, Chinese-Tartary, Corea, and Thibet. Including an exact and particular account of their customs, manners, ceremonies, religion, arts and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741 : "Their Ports under the Emperors of their own Nation were always shut up to foreigners, but since the Tartars are become master of China they have been open to all nations... The trade carried on within China is so great, that that of all Europe is not to be compared therewith..."}}。
 
 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然而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提升行政效率,皇帝也能充分掌權。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成千上萬人受害{{参考|name=中國文明史清史前期}}。軍事方面原先以[[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軍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07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然因重農思維,商業仍未發展出[[資本主義]]{{參考|name=清朝農業}}。亦有記載指出在清朝國內貿易的極盛時期,整個歐洲的總貿易量也不能與中國抗衡{{參考|DuHalde, Jean Baptiste, 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Containing a geographical, historical, chronological, political and physical description of the empire of China, Chinese-Tartary, Corea, and Thibet. Including an exact and particular account of their customs, manners, ceremonies, religion, arts and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741 : "Their Ports under the Emperors of their own Nation were always shut up to foreigners, but since the Tartars are become master of China they have been open to all nations... The trade carried on within China is so great, that that of all Europe is not to be compared therewith..."}}。
  
==  国号 ==
+
==  國號建立 ==
 
 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極将国号改为「大清」,后成为[[元朝]]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把“大”字加于正式国号之中的大一统王朝{{參考|1={{Cite book|author=(明)朱國禎|title=《湧幢小品》:卷二「國號」條:“[[國號]]上加大字,始於[[元朝|胡元]],我朝因之。……其言[[漢朝|大漢]]、[[唐朝|大唐]]、[[宋朝|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稱之詞。”除此以外,[[辽朝]]、[[金朝]]、[[大順 (政權)|大順]]、[[大西]]等亦曾在国号上加大字,但它们皆非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皇太極改国号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確記載。可能為掩蓋[[女真]]曾臣服於明朝的歷史,以鼓舞士氣,進攻明朝;「清」之國號,或-{云}-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參考|1={{cite book zh| author = 徐俊 | title =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 publisher =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date = 2000年11月 | location = 湖北武昌 | pages = 308-313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7-5622-2277-0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清”这一国号并非来自汉语,而是满语中的一个蒙古借词「{{MongolUnicode|ᠳᠠᠢᠼᠢᠨ}}」({{lang|la|Daičin}}),原意为“好战者”,{{refTag|《蒙汉词典》,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所蒙古语文研究所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1122页}}故大清国的意思是“上国”或“善战之国”{{參考|1={{cite book zh| author = 张世明 | title = 传统考据与跨语际分析:对一个世纪性学术争论问题的求解私见 | publisher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date = | location = 北京 | pages = | url =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3291 | doi = | id = | isbn =  }}}}。
 
 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極将国号改为「大清」,后成为[[元朝]]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把“大”字加于正式国号之中的大一统王朝{{參考|1={{Cite book|author=(明)朱國禎|title=《湧幢小品》:卷二「國號」條:“[[國號]]上加大字,始於[[元朝|胡元]],我朝因之。……其言[[漢朝|大漢]]、[[唐朝|大唐]]、[[宋朝|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稱之詞。”除此以外,[[辽朝]]、[[金朝]]、[[大順 (政權)|大順]]、[[大西]]等亦曾在国号上加大字,但它们皆非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皇太極改国号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確記載。可能為掩蓋[[女真]]曾臣服於明朝的歷史,以鼓舞士氣,進攻明朝;「清」之國號,或-{云}-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參考|1={{cite book zh| author = 徐俊 | title =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 publisher =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date = 2000年11月 | location = 湖北武昌 | pages = 308-313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7-5622-2277-0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清”这一国号并非来自汉语,而是满语中的一个蒙古借词「{{MongolUnicode|ᠳᠠᠢᠼᠢᠨ}}」({{lang|la|Daičin}}),原意为“好战者”,{{refTag|《蒙汉词典》,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所蒙古语文研究所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1122页}}故大清国的意思是“上国”或“善战之国”{{參考|1={{cite book zh| author = 张世明 | title = 传统考据与跨语际分析:对一个世纪性学术争论问题的求解私见 | publisher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date = | location = 北京 | pages = | url =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3291 | doi = | id = | isbn =  }}}}。
  
行 23: 行 23:
  
 
 皇太極即位之后,针对努尔哈赤时期的社会矛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天聪新政]]”。皇太极改文馆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这是清朝[[内阁]]的雏形。还继续完善和扩大[[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设立[[理藩院]]管辖[[喀尔喀蒙古|蒙古]]等地事务。將都城[[瀋陽]]易名「盛京」,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年号为[[崇德]],國號為大清。當時明朝在關外的勢力尚有[[袁崇煥]]守備的[[錦州]]、[[寧遠]]與[[松山]]等三城。[[皇太極]]為繞道避開此防線,首先穩定根據地。他先脅迫明朝求和未果,隨後成功降伏西邊[[漠南蒙古|蒙古]][[察哈爾部]]和東邊[[朝鮮王朝|朝鮮]]。接著,皇太極經察哈爾繞道入侵明朝首都[[北京]]。最後[[崇禎帝]]中了[[反間計]],殺害援救北京的袁崇煥,史稱[[己巳之變]]。這種藉由[[清兵入塞|繞道入侵]]的作法後來又執行五次,與明朝內部的[[流寇]]一同消耗明朝的經濟力。1642年,清軍於[[松錦之戰]]擊潰明軍並收降[[洪承疇]]等人,奪取明朝在關外的所有堡壘,防線移至[[山海關]]{{參考|1={{Cite book|author=談遷|title=《國榷‧卷第九十七》:「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御,而廟社以墟矣!」|pages=第5905頁}}}}。[[1643年]]皇太極病死,第九子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由其叔[[多爾袞]]攝政{{參考|name=後金立國}}。
 
 皇太極即位之后,针对努尔哈赤时期的社会矛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天聪新政]]”。皇太极改文馆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这是清朝[[内阁]]的雏形。还继续完善和扩大[[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设立[[理藩院]]管辖[[喀尔喀蒙古|蒙古]]等地事务。將都城[[瀋陽]]易名「盛京」,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年号为[[崇德]],國號為大清。當時明朝在關外的勢力尚有[[袁崇煥]]守備的[[錦州]]、[[寧遠]]與[[松山]]等三城。[[皇太極]]為繞道避開此防線,首先穩定根據地。他先脅迫明朝求和未果,隨後成功降伏西邊[[漠南蒙古|蒙古]][[察哈爾部]]和東邊[[朝鮮王朝|朝鮮]]。接著,皇太極經察哈爾繞道入侵明朝首都[[北京]]。最後[[崇禎帝]]中了[[反間計]],殺害援救北京的袁崇煥,史稱[[己巳之變]]。這種藉由[[清兵入塞|繞道入侵]]的作法後來又執行五次,與明朝內部的[[流寇]]一同消耗明朝的經濟力。1642年,清軍於[[松錦之戰]]擊潰明軍並收降[[洪承疇]]等人,奪取明朝在關外的所有堡壘,防線移至[[山海關]]{{參考|1={{Cite book|author=談遷|title=《國榷‧卷第九十七》:「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御,而廟社以墟矣!」|pages=第5905頁}}}}。[[1643年]]皇太極病死,第九子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由其叔[[多爾袞]]攝政{{參考|name=後金立國}}。
 
 
  
 
== 外部鏈接 ==
 
== 外部鏈接 ==

於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11 的修訂

清朝滿語ᡩᠠᡳᠴᡳᠩ
ᡤᡠᡵᡠᠨ
穆麟德daicing gurun[參 1]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1644年10月30日1912年2月12日[註 1]),又號大清帝國大清國中華大清國、中國等等[註 2],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也是最後一個征服王朝。統治者為建州女真愛新覺羅氏。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中國東北地區建國稱,建立後金,定都赫圖阿拉(即興京,今遼寧新賓)。1636年皇太極盛京稱帝,定國號為「大清」。

1644年李自成建國明朝滅亡。同年,清軍在吳三桂的引領下入關打敗李自成,隨後多爾袞順治帝遷都北京,清朝入主中原。從清軍入關到其後的數十年時間內,清朝陸續消滅了農民軍、南明明鄭等勢力,統一了全國。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建立龐大的領土與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Template:參考。然而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滿洲」政策Template:參考Template:參考,讓部分學者不認同此為文化意義上的盛世Template:參考,亦有學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Template:參考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Template:參考。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瓜分中國。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同年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於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十三個年號,歷時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入關並遷都北京以來,共歷十帝,歷時268年Template:參考

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然而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提升行政效率,皇帝也能充分掌權。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成千上萬人受害Template:參考。軍事方面原先以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軍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極盛時可達1310萬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07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然因重農思維,商業仍未發展出資本主義Template:參考。亦有記載指出在清朝國內貿易的極盛時期,整個歐洲的總貿易量也不能與中國抗衡Template:參考

國號建立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大清」,後成為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把「大」字加於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王朝Template:參考。皇太極改國號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確記載。可能為掩蓋女真曾臣服於明朝的歷史,以鼓舞士氣,進攻明朝;「清」之國號,或云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Template:參考;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大清」這一國號並非來自漢語,而是滿語中的一個蒙古借詞「ᠳᠠᠢᠼᠢᠨ」(Daičin[[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原意為「好戰者」,[參 2]故大清國的意思是「上國」或「善戰之國」Template:參考

另外,自入主中原之後,清朝皇帝開始正式以「中國」(滿語ᡩᡠᠯᡳᠮᠪᠠᡳ
ᡤᡠᡵᡠᠨ
穆麟德dulimbai gurun)自稱其全部統治區。Template:參考1689年康熙帝在與俄國簽訂的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中,首次將「中國」作為正式國號使用,與「俄羅斯」相對。Template:參考

後金立國

15世紀初期,位於中國東北的女真族分成三部[註 3],其中以建州女真最為強大。明朝收建州女真為藩屬,冊封阿哈出為建州都指揮使,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左都督。猛哥帖木兒在被野人女真所殺後,其弟凡察與子董山被迫南移,最後定居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併入建州衛Template:參考1442年明朝自建州左衛分立出右衛,以凡察領導右衛、董山領導左衛,形成建州三衛[註 4]

由於建州三衛不服明朝統治,1467年明朝聯合朝鮮削弱建州三衛,並且於遼東邊界興建長城。明朝萬曆初年,董山的後代覺昌安與其子塔克世偕同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以建州右衛王杲叛亂為由攻滅王杲與其子阿台,然而覺昌安父子也在混戰中死亡。1586年明廷襲封塔克世之子努爾哈赤為指揮使作為補償。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留的十三副遺甲崛起,統一建州女真後陸續併吞女真各部[註 5],並與漠南蒙古友好Template:參考


建州女真國力日盛,1616年努爾哈赤在建立八旗制度後於赫圖阿拉(後稱興京)稱汗立國,即後金汗國。兩年後他以「七大恨」為由起兵反明。努爾哈赤在1619年薩爾滸之戰中,擊敗楊鎬指揮的明軍、朝鮮與葉赫聯軍;接連佔領瀋陽遼陽撫順等遼東城市,隨後戰事集中於遼西地區。戰無不勝的努爾哈赤最後於1626年寧遠戰役中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擊敗,不久逝世[註 6]。第八子皇太極歷經權力鬥爭後繼位Template:參考

皇太極即位之後,針對努爾哈赤時期的社會矛盾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天聰新政」。皇太極改文館為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這是清朝內閣的雛形。還繼續完善和擴大蒙古八旗漢軍八旗,設立理藩院管轄蒙古等地事務。將都城瀋陽易名「盛京」,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年號為崇德,國號為大清。當時明朝在關外的勢力尚有袁崇煥守備的錦州寧遠松山等三城。皇太極為繞道避開此防線,首先穩定根據地。他先脅迫明朝求和未果,隨後成功降伏西邊蒙古察哈爾部和東邊朝鮮。接著,皇太極經察哈爾繞道入侵明朝首都北京。最後崇禎帝中了反間計,殺害援救北京的袁崇煥,史稱己巳之變。這種藉由繞道入侵的作法後來又執行五次,與明朝內部的流寇一同消耗明朝的經濟力。1642年,清軍於松錦之戰擊潰明軍並收降洪承疇等人,奪取明朝在關外的所有堡壘,防線移至山海關Template:參考1643年皇太極病死,第九子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由其叔多爾袞攝政Template:參考

外部鏈接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參"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參"/>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註"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