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重陽

於 2019年2月20日 (三) 21:42 由 Volcanoblu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道教
入門

王重陽(1113年1月11日-1170年1月22日),中國道教全真派創始人,被尊為全真五祖之一,原名中孚,字允卿,本金朝諸生,後為武官,改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後改名,一名,字知明,道號重陽子,故稱王重陽,綽號王害瘋京兆咸陽大魏(今屬陝西咸陽市秦都區)人。七個主要門人稱七真

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有關於王重陽的描述,作者將他描寫成武功絕頂的高手,而且智慧超群。

目錄

生平簡歷

王重陽(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後因參加武舉而易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後改名嚞(或喆),字知明,號重陽子,以「害風」為自稱,是全真道的開創者,被尊為「北五祖」之一。

王重陽在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於咸陽大魏村。他早年曾經考上武舉,並解決過饑荒時家鄉被盜匪侵擾的問題,為鄉人所倚重。金正隆四年(1159年)六月望日,王重陽在終南甘河鎮(今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甘河鎮)中飲酒,期間遇到兩位仙人,他們同樣都是披髮披氊,而且年齡樣貌都極為一致。王重陽大感驚異,後跟隨他們至僻靜處時現身虔禱作禮。兩位仙人認為此子可教,遂授之以口訣。王重陽有詠詩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訣傳來便有功。」後人以其所遇之仙人為呂洞賓。翌年中秋,王重陽再遇仙於醴泉縣(今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仙人留下五篇歌頌,並要求王重陽讀畢後將之火化。在遭逢仙人指點後,王重陽留下妻子並將女兒嫁走,於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前往終南山南時村掘地為隧,題為「活死人墓」。[8]自此開始了離家棄俗的修道生涯。[1]

人物成就

思想

王重陽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同源,勸人讀佛門的《般若心經》、儒教的《孝經》,道家的《道德經》和《清淨經》。人人可以求仙學道,七十歲學道也不遲,修道者的真師是自己的心神,類似禪宗人人本有佛性之說,如果慈悲清淨,就可立刻頓悟。他吸收佛教禪宗,以打坐為修行方法,視酒色財氣為修道的大敵,主張不立文字,最好不由書面上的字義解釋道教玄理,以免受文字束縛。

重陽不重視過去道教的符籙咒語金丹。修道宗旨,應是清淨(無為)、真功真行。「真功」就是存神固氣,保持清淨不動心,使身心安定。「真行」就是善行助人,積德,拯難貧苦有難,導人行善。他勸人修道,認為人生易逝,舊業難消,輪迴難避,不修道則下地獄,萬劫不復,出家修道則可脫離慾海,消盡業障,超脫輪迴,成仙升天。

教學上,重陽對弟子十分嚴厲,往往以誚罵捶楚的方式磨練,方法更甚佛教禪宗的「棒喝」,超出常人的理解,有信徒因難以忍受而散去。劉處玄即一度不堪其苦而逃遁,重陽羽化時未能立在床邊。

影響

王重陽成立「三州五會」,信徒雲集,全真教開始風行山東半島,形成基層群眾組織。五會有一致的約束規矩,全真教興盛後,仍以五會為榜樣,在各地建會,向大眾傳佈全真教旨。

王重陽去世後,七真繼續傳教,四處活動,將全真教傳播到更多地區,僅僅十幾年,信徒和教團遍佈北方,在中國北方宗教中佔統治地位。經過王重陽和七真兩代大師的努力,全真教從無到有,從微小的民間修道會,發展成北方最大宗教組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創造中國宗教史上一大奇跡。

全真教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為「全真五祖」。王重陽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2]

  1. 王重陽生平.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2019-2-20] (中文). 
  2. 王重陽成就. 維基百科. [2019-2-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