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第一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

来自 头条 的图片

中文名: 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

外文名 First Vatican Council

开始时间 1869年12月8日

结束时间 1870年9月1日

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拉丁语Concilium Vaticanum Primum)于1868年6月29日由教宗庇护九世召开,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0次大公会议,共744位教会领袖出席。会议于1869年12月8日在圣伯多禄大殿开始举行,会议讨论范畴包括:理性主义唯物论自由主义教宗无误论(指教宗在公告信仰教理上的不能误,而非教宗永远正确)等。1870年9月,由于罗马被并入意大利王国,庇护九世退缩至梵蒂冈内作为抗议,会议于1870年10月20日宣告中断。此后90年间会议一直处于休会状态,直到1960年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正式举行闭幕式。 [1]

筹备工作

当教宗庇护九世(PiusIX, 1846-1878)在1864年首次表示召开大公会议的意愿时,立刻获得罗马枢机主教的同意。筹备工作积极展开:首先是选派一中央筹委会,下设五个委员会,分别负责草拟在信仰教义、政教关系、东方教会、教会纪律、修会事务等各方面的草案(宪章的初稿)。不过,事实上,只有教义委员会所草拟的初稿得以进入大公会议中作最后的表决。委员会的成员大部分来自罗马教廷(九十一席中占六十一席),只有35位是由意大利以外邀请来的神学家;虽然其中也不乏知名的学者,然而差不多全是热心于教宗至上论的人士;反对派的代表如多霖格(J.J.I. Doellinger,1799-1890)却没有在受邀之列。因此,在筹备工作期间,委员会已经很积极地研究这项信理定断的可能性。

1867年6月29日,教宗正式宣布会议的召开,翌年发表开会诏书Aeterni Patris。事实上,整个梵一的筹备工作都是由一群神学家所负责;这在教会大公会议的历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会议规则

1869年底,各国主教纷纷抵达罗马。大会的手册是《宗座书信》(Multiplices inter, 1869年12月2日)。五位枢机获委任作大会主席。教宗保留提出问题讨论的特权;不过也有一个委员会负责收集整理与会神长的提议。会议分为两种形式:1)首先是全体聚会,讨论筹委会所草拟好的草案,人人都可以发言。2)如果在讨论中发现有修改的必要,大会将委派四个代表团之一(各含28成员)负责更详细研讨。讨论完毕,首先在全体聚会中进行初次投票。分赞成、否决、及条件性赞成(须附上理由,再转交代表团整理)三种;到了最后阶段,该宪章将呈至正式大会中,在教宗面前进行表决,这时只有赞成与否决两个可能性。 此外,大会还规定,会议事项必须保密,与会人员不得擅自离开罗马等。大会也规定所有修改事项必须以书面方式上呈;对整个草案的讨论先于个别章节的讨论等等细节,诸如此类的规定,都是为加速会议的进行。

会议开始

第一次全体聚会在1869年12月10日正式举行。首先是选举代表团的成员。除了少数例外,当选者都是些赞成教宗不能错的神长。他们组成“不能错”派的核心分子;事实上,赞成不能错的占了全体与会人数的五分之四。只有少数反对者,他们的反对经常被驳回。第一阶段的正式讨论从1869年12月28日到1870年1月10日。讨论有关天主教信仰的宪章初稿;这是一个含十八章的文献,其中除了谴责唯物主义、理性主义和泛神论之外,也发表了有关启示、信仰、三位一体、创造、降生、原始正义、原罪、永罚、恩宠等项目的正统教义。不少人反对原稿过分专门化、太过冗长、在一些尚待讨论的问题上表现得太肯定,也缺少了牧灵的口吻。该宪章初稿仍交还代表团修改。

第二阶段讨论主教圣职人员的生活和初级教理书。除了最后一项之外,其他的都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大会授权罗马当局负责撰写该教理书。此宪章却没有在正式大会中进行表决。

会议暂停,好让代表有足够的时间修改原来的宪章初稿。最后,一份新而较短的论天主教信仰的草案(只含原来草案的前半部)终于完成了。大会隆重地公布为《天主之子》宪章(DS 3000-3045)。会议再度讨论初级教理书的问题,不过,这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宗不能错的问题上了。

教皇的首席权和不能错误性

在梵一之前,这个问题已经为许多天主教徒所讨论,大家的意见不一。赞成它的对它的真意义可能产生误解:有人以为所有教宗的宣布都是不能错的;也有人认为圣神、或天主之子,降生在教宗身上。

在美国,教宗不能错并未普遍为人视为启示的信理。1869年8月(梵一以前),总主教斯巴定(M.J. Spalding, 1810-1872)通知教廷,他认为定断的时机尚未成熟。同样,十四位德国主教(1869年9月)函告教宗不宜作此定断。法国、奥国、匈牙利的反对力量也很强大。

在梵一,第一次试投在1870年1月已经进行,当时的结果是五百(赞成票)对一百三十六(反对票)。2月9日,赞成派要求在论教会的草案中增加一章论不能错误性。3月6日早已起草的初稿分发与各教长,并且请求他们写下正面的建议。在三、四月间,会议外的争论愈演愈烈;反对派不断交换意见,赞成派却成功地说服教宗把这问题交与聚会讨论。

聚会宣布一个新的宪章;它包括教宗首席权和不能错误性的定断。讨论超过一百五十位神长发言,赞成的占多数;反对的理由主要是在历史上的困难,与定断的不合时宜。最后,由都柏林枢机库尔伦(P. Cullen, 1803-1878)所草拟的格式(说明不能错误性的意义和范围)为聚会所接纳;投票结果:四百五十一票赞成,八十八票反对,六十二票条件性赞成(条件不一而足,有人希望语气改得更强烈些,有人则希望减弱)。六十一位投反对票的主教在投票后立刻离开罗马。因而在教宗亲临主持的正式大会中,《永远司祭》宪章得以顺利通过,四百三十三票对二票。事实上,全球的主教们(包括先前离开的)最后都接纳了教会的定断。不赞成者多霖哲遭受绝罚,腓特烈(J. Friedrich,1836-1917)和他的追随者另组分裂的老派天主教会(OldCatholic Church)。余下来的三次大会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议案了。9月1日进行第八十九次全体聚会。一星期之后,意大利革命派在加理波第(G.Garibaldi, 1807-1882)领导下占领教皇国领土;罗马在9月20日投降;10月20日教宗宣布大公会议暂停;但它再没有重开过。

结果和重要性

争论仍然继续,但它已不再严重地影响到教会了。政治问题占据了地方领袖,他们再没有时间去关心神学的问题了。当教会逐渐失去它紧紧拥抱了千余年的世间力量时,不能错误性和首席权的定断却加强了它在精神上的权威。但是,它也留下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主教与教宗相对之下的地位等。

后一次大公会议

参考文献

  1. 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的召开 - 大公会议 - 教会文献 - 天... 2020年3月26日 面对这种种复杂又蒙胧的时代局势和现象,庇护九世教宗决定召开一次大公会议,与教会全体主教共商对策。会议于一八六九年十二月八日在梵蒂冈召开,是为梵...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