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第1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于2010年10月7日至15日在釜山海云台举行,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当选开幕片,华语片《刀见笑》、《得闲炒饭》均将亮相该届影展。
简介
该届釜山电影节将有来自67个国家的308部影片参展,其中82部电影是第一次公开放映。13部进入竞赛单元的影片中韩国电影有三部,中国大陆、香港和菲律宾各有两部。其它放映的影片还包括许鞍华执导的《得闲炒饭》(All About Love)、金泰勇的《晚秋》(Late Autumn)、张作骥的《当爱来的时候》(When Love Comes)和印度影片《拉万》(Raavan)。值得一提的是,由奥利佛-斯通(Oliver Stone)执导的《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Wall Street 2: Money Never Sleeps)也在该届电影节上放映。
被邀请参加该届电影节的嘉宾包括法国女星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英国女星珍-玛奇(Jane March)、汤唯、日本女星宫崎葵(Aoi Miyazaki)等演员以及美国导演奥利佛-斯通、西班牙导演卡洛斯-绍拉(Carlos Saura)等人。[1]
日程安排
各奖项评审委员
NETPAC评审委员
Nestor O.JARDIN菲律宾独立电影节执行委员长/菲律宾
文官奎/MOON Kyuankyu釜山大学艺术文化影像专业 教授/韩国
MartineTHROUANNE 法国Vesoul亚洲电影节执行委员长/法国
国际影评家协会奖评审委员
AlinTASCIYAN Film critic土耳其
南莞锡 韩国
AkikoKOBARI日本
Uma daCUNHA印度
MihaiFULGER罗马尼亚
未来景象单元评审委员
JohnCOOPER 美国
阿雷克西-波格雷比斯凯 俄罗斯
亚斯米拉·兹巴尼克波黑
李光模韩国
ThomasELSAESSER德国
广角镜单元评审委员
PIFF mecenat---纪录片单元
金明俊 韩国
RithyPAHN 柬埔寨
SeanFARNEL 加拿大
选才奖---短篇电影单元
金明俊 韩国
RémiBONHOMME 法国
吴明金 马来西亚
新浪潮单元评审成员
和田惠美日本(评委会委员长)
金允珍 韩国
穆哈里·内尔印度
杨贵媚中国台湾
迪特科斯利克德国
开闭幕影片
开幕影片
《山楂树之恋》
该届釜山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为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山楂树之恋》(Under the Hawthom Tree),导演此次由大制作回归清纯文艺作品,用最平实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纯净而悲伤的爱情故事。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改编自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以文革时期为背景讲述了静秋与老三悲伤的爱情故事。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正赶上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爱上了静秋,而静秋却因为自身的责任感总是躲着老三。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
或许是岁月流逝又或许是由于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纯净’的爱情也在慢慢地消失,而张艺谋导演通过静秋和老三的爱情故事使人联想到了单纯那个年代,并重现了当年的纯真故事。导演运用感性纤细的特殊表现手法把原本令现代人难以相信的纯净爱情故事娓娓道来……由导演亲自挑选的新人演员周冬雨和窦骁成功地塑造了剧中的角色,并且最贴近导演心目中想要强调的那份‘纯真感’。张艺谋导演的这部影片一改其对中国落后民俗场景的揭露,而回归并延续和发展中国第四代导演对人性,人情之美的温情眷眷和对纯情流失的淡淡感伤。力图从特殊年代的纯粹的视角发出对当下中国社会人性、人情之真的严峻逼视,并致力于使电影回归艺术。[2]
闭幕影片
《山茶花》
该届釜山电影节闭幕电影是由泰国、日本、韩国具有代表性的导演跨国联合制作的电影作品集《山茶花》。影片分别由泰国导演韦西·沙赞那庭执掌的《Iron Pussy》,日本的行定勋导演的科幻爱情片《记忆卡》,以及韩国导演张俊焕拍摄的《Love for Sale》三部电影组成。
泰国导演韦西·沙赞那庭执掌的《Iron Pussy》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代号为Iron Pussy的间谍男扮女装潜入釜山,却与当地的一名身份不明的男子相恋的故事。韩国男艺人金民俊将在影片中扮演诱惑Iron Pussy的韩国男子。
日本导演行定勋执导的《记忆卡》则是用布满幻想的浪漫手法讲述了赵东赫饰演片中主角“政佑”与饰演摄影记者“龙秀”的薛景求,以及饰演女主角的日本新锐演员吉高里由子之间的超越时空的爱情故事。
而韩国导演张俊焕执导的《Love For Sell》讲述了在爱情已经商品化的未来的世界中,失去记忆的两个人彼此都陷入了致命的爱情之中的故事。姜东元饰演的“J”不断地追踪着夺取他恋爱记忆的人,而宋慧乔扮演了“J”的前恋人“宝拉”。
亚洲的三位着名导演及工作人员齐力制作的电影《山茶花》开辟了亚洲电影的新篇章,虽然各自的制作过程以及特点不同但通过互相鼓励与刺激共同制作电影的过程,一起获得了经验并制作出了《山茶花》这样的优秀作品。[3]
入围“新浪潮”影片[4]
《羞愧》(Ashamed)金秀铉(Kim Soo-hyun) (韩国)
《巫山日记》和《荒凉的夜》获新浪潮奖
《深夜男孩》(Boys into the Night)尹尚贤(韩国)
《永恒》(Eternity) Sivaroj Kongsakul (泰国)
《浮生》(Floating Lives) Phan Quang Binh Nguyen(新加坡、越南)
《恋人絮语》(Lover's Discourse)尹志文曾国祥(香港)
《三月的记忆》(Memories in March) Sanjoy Nag (印度)
《我的华丽演出》(My Spectacular Theatre)陆杨(中国)
《老毛驴》(The Old Donkey)李睿珺(中国)
《Out of Mu-San》朴政范(韩国)
《四分之一稻草人》(The Quarter of Scarecrows Dir) 阿里-哈桑(Ali Hassan) (伊拉克)
《森巴吉塔,国花》(Sampaguita, National Flower) 弗兰克兹-夏维尔-帕松(Francis Xavier Pasion) (菲律宾)
《赎命》(Strawberry Cliff) 周隼 (香港、美国、法国)
《海路》(Way of The Sea) Sheron Rebollos Dayoc (菲律宾)
PPP计划
简介
“PPP计划”旨在向世界的电影人和电影产业,展示和推荐才能卓着的亚洲导演新的电影项目(现在也渐渐地加入了少量的亚洲以外的项目),以期望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相应的投资,以及电影产业内所有可能的合作机会。
入围条件
- 必须是为长片故事片而创作的项目
- 必须是没有开始制作或没有制作完成的项目
- 必须是没有得到投资或没有得到充足投资的项目
PPP计划入围完整名单
《Anarchy》导演:Maryam NAJAFI (伊朗)
《Asphyxia》导演:Asli OZGE (土耳其/德国)
《淡蓝色》导演:边赫 (韩国)
《The Diary of a Young Boy》导演:蔡明亮(台湾/法国)
《Extraordinary Me》导演:Mouly SURYA (印度尼西亚)
《坠入爱河》导演:李在容(韩国)
《Flapping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导演:NGUYEN Hoang Deip (越南)
《疾风》 导演:刘河(韩国)
《It Must Be A Camel》导演:Charlotte LIM Lay Kuen (马来西亚)
《Khibula》导演:George OVASHVILI (格鲁吉亚)
《Miracle》导演:李斗士男 (日本)
《Pablo Trapero’s Project》 导演:帕布罗·查比罗 (阿根廷/韩国)
《The Psycho Virus》导演:彭顺 (香港/中国)
《The Rainbow》导演:Yolkin TUICHIEV (乌兹别克斯坦)
《红煤》导演:谢飞(中国)
《Remote Control》导演:Byamba SAKHYA (蒙古/法国)
《Shiiku》导演:潘礼德 (柬埔寨/法国)
《索马里》导演:金庆尚(韩国)
《星空》(Starry Starry Night)导演:林书宇 (台湾)
《造口人》导演:李志超 (中国)
《Suika and Kinoko》导演:荻上直子 (日本)
《Television》导演:Mostofa Sarwar FAROOKI (孟加拉共和国)
《窃贼们》导演:崔东勋 (韩国)
《A Thousand Boys》 (暂定名)导演:(哈萨克斯坦/俄罗斯)
《The Train Station》导演:Mohamed AL DARADJI (伊拉克/英国/荷兰)
《Underground Fragrance》导演:Pengfei SONG (中国/法国)
《The White Room》导演:Anocha SUWICHAKORNPONG (泰国/日本/英国)
获奖名单
影片类
新浪潮单元大奖:《巫山日记》《荒凉的夜》(韩国)
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巫山日记》(韩国)
未来景象单元大奖:《纯洁》(瑞典)
选材奖:《破碎的夜》(韩国)《呼吸》(马来西亚、日本)
最受观众欢迎大奖:《盲人电影院》(中国)
研讨会大奖:《新堡》(中国)
导演演员类
最优秀作品:《诗》
文素妍
最佳导演:洪常秀《哈哈哈》
最佳男主演:郑才英《苔藓》
最佳女主演:文素利《哈哈哈》
最佳男配角:刘俊尚《哈哈哈》
最佳女配角:尹茹贞《侍女》
最佳新人男演员:宋新壁《方子传》
最佳新人女演员:金赛纶《旅行者》
新人导演:Ounie Lecomte《旅行者》
最佳编剧:李沧东《诗》
最佳摄影:金宇衡《坡州》
最佳音乐:沈贤静《大叔》
最佳美术:姜承勇《出云之月》
评论
中国能办到釜山电影节 好莱坞就杯具了[5]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金喆
第十五届釜山电影节,据说空前的壮观,深究起来,是政治的原因。釜山原本是韩国仅次于首尔的第二大城市,去年被仁川赶超,所以政府要借助电影和明星的力量,增强城市的文化影响力,重回第二名。另外有传和釜山市长选举的竞争有关,每位候选人都想从中更得民心,在釜山电影节的开幕式上,现任市长也走上了红地毯。
开幕式的票,在网上一早抢空,张艺谋在接受我们专访的时候还说,也不知道这里的观众都是怎么样抢到票的,只看到首映当晚人山人海的在冲他和窦骁、周冬雨尖叫。今年的釜山电影节有来自世界67个国家的308部电影参展,虽然规模比去年70个国家355部影片有所减少,但是首次在釜山电影节公开的影片数达到了电影节历史上最高的103部。今年在电影节期间访问釜山的观众人数也比去年增加了9000人左右,达到了18万2046名,上座率也创下了 78%的佳绩。到了后来,作为记者,我们不得不早一点赶去新闻中心用自己的记者证换取电影票。釜山电影节旨在民众参与,所以记者甚至嘉宾都并没有任何的特权,都要拿自己的证件去换票,记者证一天可换四张电影票。因为去得稍晚一些,该场电影就很快会挂上Sold out的标牌,尤其有大导演、大明星或者新闻发布会的电影,如果不早起排队,基本上没戏。
每看完一场电影,观众都会礼貌的等待字幕全部放完之后,再站起来鼓掌。我情不自禁地想:韩国人究竟有多爱电影?
让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韩国今年最卖座的电影《大叔》,观影人次超过了600万。以韩国4700万人口的比例来换算,全国约有十三分之一的人看过晚秋,那中国十三亿人口,一部年度最卖座电影,是不是能够吸引到1亿人次的观众呢?以最低票价30元来计算,那是足足30亿的票房,在中国无比威武的《阿凡达》也要乘以三才能赶得上。所以《唐山大地震》取得了过6亿的票房那又怎么样?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这时候反过来想一想,中国电影人自打近两年来国内票房大跃进之后,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动辄高呼我们要过5亿,其实真的让你过了5亿那又怎样?你以为你猛冲票房的时候是世界的中心,其实消遣的只不过是大城市里顺脚就能踏进电影院的白领而已,中国有80%的地区没有电影院。据大部分的中国人,会记得春晚上赵本山和崔永元绕弯弯“大爷”来“大爷”去,但是压根不知道冯小刚和孙海英打口水仗——我们在这里不是说冯小刚、孙海英的知名度不及赵本山、崔永元,而是说,电影这项娱乐载体,在中国的发展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大部分人所想象的那么好。
美国有三亿人口,四万块银幕,而在中国,现在这个数字是五千,韩国则为两千左右。韩国大约是三万观众拥有一块银幕,中国的比例是韩国的十倍。等量换算,当中国的银幕数增长到和韩国差不多比例的时候,票房将要翻十倍——今年票房能过一百亿基本上大局已定,翻十倍就是一千亿。市场如此之繁荣广阔的时候,各位制作发行国产大片的公司,何苦还要努力讨好海外市场,以求靠着海外发行挣来的钱弥补国内票房养不起大片的损失?那时候,单片过10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中国人自然也拍得起《阿凡达》,不用在追求高科技的路上被钱绊倒。
当然,韩国电影是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繁荣。中国何时能到韩国电影这样的发达程度尚是未知数,这暂且不表,值得敬畏的是,在釜山,我们看得到韩国民众以及政府对电影的尊敬。在中国的电影院,你看到的是,电影放映结束后,字幕刚一打出来,电影院的灯亮了,观众唰唰的站起来往门外走。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有人会悄悄讨论:怎么一年到头都是他?!
初到电影节的时候,我们被釜山电影节的气势如虹吓了一大跳。展馆附近的街道两旁,挂着此次参选和参展片的海报,市民们纷纷驻足围观,看出来我们是中国人之后,还过来攀谈,问《山楂树之恋》两位小主演的状况,说自己很喜欢汤唯。很多饭店、酒店、办公楼的门口都挂着电影节的广告标志,我们带着印有釜山电影节标识的记者证跑去离会场很远的地方采访,在小超市买东西,收银员还会用简单的英文问:你们是来采访釜山电影节的?可见得民众的参与度有多高。似乎全釜山,都是屏气凝神、齐心协力的想把这个电影节做好,大家关心电影、讨论电影、观看电影,在用最朴素却最积极可行的方式来支持电影。这一点,很遗憾,在中国国内的任何一场电影节上,我都不曾看到过。
在采访张艺谋导演的时候,我情不自禁的问他:为什么国内的电影节做不到釜山这样,为什么国内的电影会让你觉得除了电影什么都有?张艺谋给国内的电影节支了个招,最好有一个长期的班底来做这个事情,像釜山的主席金东虎,今年退休,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做做了十年,他现在退休,釜山电影节也已经很成功了。在闭幕式上,大家送别金东虎,老爷子眼中含泪,致谢的时候说:多谢大家多年来的帮助,愿意把此生奉献给韩国、奉献给电影。台下掌声雷动,大家一起为老爷子欢呼鼓舞和感动落泪。
不好意思,这样有人情味的一幕,我在内地的电影节和颁奖典礼上都不曾看见过。如果说香港电影金像奖,起码会出现四大天王唱《当年情》缅怀张国荣的场景,全场上下皆感同身受;如果说台湾电影金马奖,起码够团结,不管香港、内地有多生猛,起码会积极鼓励自己的本土电影。那么在内地电影圈中,非常遗憾,不曾看见过这样的革命友谊。大家像一团散沙一样散落在这个圈子的各个角落,就算你用手拢起来,聚在一起捧个头,松开手,又是老样子。专家们炮轰新生代导演只知道商业不知道艺术——尽管专家们其实可能一辈子也没进过拍摄现场;投资商们都怪责圈子里缺人才,一部大片请不来一线中的一两位就干脆别开机了;新导演们又说前辈们太碍事儿,占着地方,他们怎么也上不来……尽管整个市场欣欣向荣,但是关起门来,这个圈子根本是一个狗咬尾的过程,自己咬得挺带劲儿的,但其实只是自娱自乐。
在这里当然不是要把中国电影贬得一无是处,我们都知道,其实最大的战场在国内。未来数年内,中国电影银幕数的增长速度,已经让北美的众多片商们按耐不住了。明年开始,中国电影的垄断将会被打破,外国公司也可来中国进行商业影片的引进发行。这对于国产片来说,也许是致命的一击,前年韩国取消了引进片配额制之后,本土电影的票房也是一下子大跌,从占据票房的六成左右下降到不足一半。如果不团结起来、振作起来,笑傲江湖的,将只有好莱坞的大佬们。
但其实根本不用想那么多,如果中国的本土市场能够发展到韩国电影的程度,那么好莱坞也不过是一只小虾米而已。眼下,我们最盼望的是:中国电影圈子的风气可以跟韩国学习,导演、演员虽然收了高价,但是认真负责,把每部电影当作自己的作品来对待;电影可以是真正的全民娱乐,大卡司的好电影可以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消遣话题;电影节上,组委会不是在炫耀当地的地大物博、不是在痛诉经办一个电影节有多么的不容易,而是告诉大家,在电影节上,无论你以什么身份到来,都可以真正的享受电影带来的欢乐。
张艺谋开课
第1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首日,张艺谋受邀开课,讲述“my cinema,my life”。张艺谋从文革时期的青少年时代讲到与电影偶然结缘,再偶然获奖,后来又偶然拍了《活着》,以及偶然“堕落”走起商业大片路线,与观众互动2个半小时,还被一堆粉丝追着要签名。也有大胆的观众问他最爱哪个谋女郎,但他说自己从不想这个问题。
称谋女郎都好 不提最爱
其实张艺谋的人生主要经历及作品在当天的主持人口中被串联起来已经如数家珍,但很多背后的小故事由张艺谋本人亲口说出来,还是不一样。不过,大部分粉丝和媒体还是最关心他和一众“谋女郎”的关系。其实大师课一般不安排主讲人与影迷互动,是张艺谋当天主动提出希望和大家交流,不要自己吹嘘自己的人生。但立即有大胆的粉丝问他:巩俐、章子怡、周冬雨,谁是他最爱的谋女郎?张艺谋的回答一点没有惊喜可言:三人都很好,很难说最怎么样……
“三个人都很好,前两个已经成了大明星,了不起的演员,最后一个还是新人,很难说哪个最怎么样。我常常讲给冬雨听——‘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努力。导演给了你机会,给了你展示的平台。你起步是因为张艺谋,但巩俐和章子怡后面都是靠的个人努力。她们都是热爱电影、崇拜电影、把电影当做自己生命的人,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
但被问心目中认为最有成就的导演是谁,张艺谋没用怎么考虑就说“如果比较近的我觉得是黑泽明”。并且阐述的理由也感性十足。显然,两个问题的难易程度及牵动内心的程度都相去甚远。
人生很多偶然 敬黑泽明
2010年釜山电影节的大师课场地不如去年排场,面积和座位数都有所缩减,但张艺谋开课时,还是吸引了很多影迷和媒体,不少人坐在过道边听完全场,结束后更有几十人拥上前找张艺谋要签名。这在幕后的创作者来说,是难得一见的场面。也足见张艺谋的影响力之大。
张艺谋称自己的人生很多重要的点都是缘于偶然。比如当年与电影结缘,完全是因为不想再当工人,但文化课只读到初二,文革后恢复高考,他选来选去想考北电摄影系,岁数还太大。稀里糊涂给当时的文化部长写信,居然真的获得批示,被破格录取。他说这段经历与当时的形势有关系,搁现在基本行不通。
他也并未想到自己以后能影响世界影坛。《红高粱》在柏林获奖,张艺谋透露说,其实颁奖当天他和几个留学生偷偷去了东柏林,用西德的20马克换了东德的200马克,觉得变成了富人,要在一天花完,美得不知怎么才好。组委会颁奖的时候,因为当时没有手机,完全找不到他人。
拍《活着》也是一念之间的事。他当初想改编余华的《河边的错误》,拍成惊悚悬疑片。都聊了半个月了,余华突然推荐他看下自己还没发表的新作《活着》。张艺谋开始没当回事,2天后,被余华催,才在一宿读完。然后再也睡不着,谈话都离不开《活着》了。这才改拍这部电影。
而后来转型拍《英雄》这类商业大片,一是因为他自文革时候起便有武侠情结,一直想拍武侠片;另外就是因为制片人江志强不经意的建议。本来他给《英雄》设定的格局很小,但江志强有天问他:你这部电影要不要请李连杰来演啊?张艺谋都惊呆了,心说“那得多贵啊”。没想到后来江志强还要请张曼玉,还有梁朝伟……这样,架子越撑越大,便成了后来获得不少恶评但改写了中国内地商业大片票房历史的《英雄》。
张艺谋釜山大师课语录
我不敢说自己是中国最好的导演,但我敢说我是中国最勤奋的导演。
我文体不错,想考美院,但不会素描;报考体院,又没练过专项;当时还想过报考西北畜牧学院,因为比较好考。我就是乱找,志愿跟电影完全无关。
我看电影总是跟着把好的构图画下来,有时一场电影会画上百张,完全忘了故事是什么。
第五代没什么了不起!我们得感谢那个时代,那时的文学非常厉害,很多优秀的小说。文革后发达的文学创作和当时全社会如饥似渴的学习氛围成就了第五代,让大家喷薄而出,一鸣惊人,拍出了很多有力量的作品。
导演和编剧是两个范畴,编导一体都做好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不是天才,我也不是。我自己也瞎编过一些,不是很好。我只算3流编剧。
我对当今的文学现状不满意。
好剧本难找,我从来不知道下一步要拍什么。历史的、当代的、商业的、文艺的、大片、小片……不分什么形式或类型。好电影就是好电影。
导演是为大银幕而生的人,只有大银幕才能显出电影的魅力。电影是永远的。
今天的电影光得奖不算完成任务,还要被市场和观众认可,票房好。
卖座不等于不艺术。并不是因为你很艺术,观众就会向你致敬。
《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用了很多偷拍的镜头,如果是现在恐怕不行。中国讲法治了,老百姓莫名其妙发现自己出现在电影里,估计会告我们。那时还不太有关于肖像权的讨论。
中国电影有审查制度,但没有分级制度。一部电影让观众从8岁到80岁都可以看。如果未来审查制度能宽松些,导演们会拍出更多好故事。
我早就想拍武侠片。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的小说都看了。结果发现,这些都被香港的导演拍了十八遍了。我不想拾人牙慧,只好自己写剧本,剧本刚写好,《卧虎藏龙》就出来了,还得了奥斯卡。我扫兴死了。
未来10年都不要再提第五代了!要让年轻人拍出更多好电影。
中国早期的老电影其实和欧洲的新现实主义等已经接轨了。上世纪50年代后,电影脱离了这个轨道,开始为政治服务。文革后,才恢复了艺术的本质。
我不拍电影的时候住在北京,但我没有北京户口,是个老北漂。我爱北京,但因为是外地人,我很少拍关于北京的题材,我觉得我不了解她。
黑泽明是我最爱的电影大师,至少是最爱之一。他80多岁在戛纳领取终身成就奖,却说:我至今还在学习如何拍电影。这是我的座右铭。活到老,学到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