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费正清」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YH對話 | 貢獻
参考文献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8 次修訂)
行 1: 行 1: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美国籍,盎格鲁-撒 逊人,1907 年5月24日出生 于美国 南达科他州 ,1991 年9月14日 逝世于 美国 剑桥,享年84岁。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 历史学家 ,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 ,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 哈佛 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 会主席 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雇员、社会活动家、政策顾问。费正清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从他进入 牛津 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绝 部分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
+
{{Infobox person
== 人物生平==
+
| 姓名  = '''[[ 费正清]]'''
  费正 (英文名:John King Fairbank,1907年-1991年9月14日),1907年5月24日生于南达科他州胡休伦,是亚瑟·波·费和罗莱娜的独生子。父亲是位牧师的儿子,早年立志跟随其父从事教会,后从学法律,入考圣路易斯的 盛顿大学法学院。1921年毕业后在南达科他州定居,在胡龙镇做律师,任市镇律师。[1]
+
| 外文名 = John King Fairbank
 +
| 别名  = 约翰·金·费尔班
 +
| 圖片  =
 +
[[File:费正清1.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a27ca85f3e37d677.jpg?size=526x628 图片来源360搜索]]]
 +
| 出生日期 = 1907 年5月24日
 +
出生 地點 =  南达科他州 休伦(Huron, South Dakota)
 +
| 逝世日期 = 1991 年9月14日
 +
| 国籍    =  美国  
 +
| 民族    = 盎格鲁-撒克逊人 
 +
| 職業    =  历史学家 、汉学
 +
| 教育程度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哈佛 学、牛津大 学 
 +
| 信仰    =  
 +
| 知名作品 《[[剑桥晚 史]]》<br>《[[剑桥中 民国史]]》<br>《[[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1966-1982)]]》 
 +
}}
  
  母亲罗莱娜对 费正清 的成长影响很 。她 出生 于德克塔,在芝 哥就学 最后又回到故乡,但她所留恋的始终是芝加哥、纽约、波士顿和那里的文化。她是 美国 协会成员,随后任该协会一分支机构主席。 罗莱娜 毕生为争取妇女权利而工 ,参加妇女选举权的游行 示威活动,组织各种集会,是位政治上相当活跃的人物,费正清早年的从政志向都与其母亲的引导有关。
+
{{学术研究工作者
 +
| 姓名    = 费正清
 +
| 图像    =
 +
| 图像 小 = 250px
 +
| 职务    = [[哈佛大学]]教授
 +
| 时期    = 1939年-1977年
 +
| 性别    = 男
 +
| 原名    =
 +
| 异名    =
 +
| 笔名    =
 +
| 字      =
 +
| 号      =
 +
| 籍贯    =
 +
| 出生    = {{birth date|1907|5|24}}
 +
出生 地点 = <!-- 请不要添 错误国旗USA ,美国 国旗经过数次变更 -->{{Flagcountry|United States|1896|size=23px}}[[南达科他州]][[休伦湖 (南达科他州)|休伦湖]]
 +
| 逝世    = {{death date and age|1991|9|14|1907|5|24}}
 +
| 逝世地点 = {{USA}}[[马萨诸塞州]][[剑桥 (马萨诸塞州)|剑桥]]
 +
| 居处    =
 +
| 职业    = [[历史学家]]、[[汉 家]]
 +
| 国籍    = {{USA}}
 +
| 种族    =
 +
| 语言    = [[英语]]、[[汉语]]
 +
| 政党    =
 +
| 宗教信仰 = [[基督教]]
 +
| 配偶    = [[费慰梅]]
 +
| 子     = 养女2个:霍莉、劳拉
 +
| 亲属    = 父亲:亚瑟·波·费<br> 母亲: 罗莱娜
 +
| 研究领域 = [[汉学]]、[[历史学]]
 +
| 学历    = [[威斯康星大学]] <br>[[哈佛大学]]
 +
| 经历    =
 +
品    = 《剑桥晚清史》<br>《剑桥中华民国史》<br>《剑桥中华人民共 国史》
 +
| 奖项    =
 +
| 官方网  = <!-- {{URL|www.example.com}} -->
 +
| 签名    =
 +
}}
  
在1927 进入哈佛时 ,费正清 尚未考虑研究中 国, 而且 当时的 哈佛 还没有开设系统 研究 现代 东亚的 课程。他主攻文科,包括希腊语、历史、哲学、政治、艺术和经济
+
'''约翰·金·费尔班克'''({{lang-en|John King Fairbank}},{{bd|1907 |5月24日|1991年|9月14日|catIdx=F费}}) [[汉名]]''' 费正清''',[[美 ]][[汉学家]]、[[历史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 [[ 哈佛 大学]][[费正清中国 研究 中心| 东亚 研究中心]] 创始人
  
1929年秋, 费正清 赴牛津大学。他的专业方向 东亚研究,但当时他尚不具备汉语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好在当时牛津大学的学位论文不要求参加考试,也不要求相关的学术经历。1931年论文完 后,费正清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是年,费正清在华盛顿美国国会档案局收集资料,随后在剑桥和巴黎查资料
+
其汉名 费正清 [[梁思 ]]所起
  
 费正 清在牛津 大学 的两 研究收 甚丰 他把现代中 作为 研究 ,以中美外交和机构史为新视点,他的博士论文正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 系的发展史,突破了传统汉学的局限,具有相当的创新意义
+
==生平==
 +
 费正 清1907年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休伦湖 (南达科他州)|休伦湖]],是其父Arthur Boyce Fairbank唯一的孩子。先后求学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及[[哈佛 大学]]。1929 年获[[罗德奖学金]] 赴[[英 ]][[牛津大学]]求学, 研究题 目为19世纪
  
费正清 认为 中国研究 不应只局限于西方 资料 还应依靠 中国 本土的资源 ,考察中 国的观点 这自然 求掌握汉语 中国 的生活经历。牛津的治学 研究 队伍十分有限 而且没有汉语课程 。费正清 向罗德奖学金委员会提出申请 罗德奖学金委员会批准了他的申请 ,费正清成 为第一位在远东地区的罗德奖学金学者。
+
[[File:费正清2.jpg|缩略图|左|费正清:[[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 费正清中国研究 中心|东亚研究中心]] 创始人。图为费正清与[[周恩来]]等合影。]]
 +
为了撰写博士论文 费正清于1931年夏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中国]]调查进修 ,考察 海关贸易,在[[加利福尼亚学院 (北平)|华北协和华语学校]]学习 受教于[[蒋廷黻]],曾短期兼职[[清华大学]]经济史讲师。其间在[[北平]]结识了[[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北平社会研究所]]所长[[陶孟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 地质调查所]] 研究 员[[丁文江]]等人 并与外文教授[[叶公超]]<ref name="Chinabound">{{cite book| author=John King Fairbank| title=''Chinabound: a fifty-year memoir''| publisher=Harper & Row|year=1982年 | isbn= 978-0-06-039005-1}}</ref>{{rp|387}}、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钱端升]]和物理学家[[周培源]]等结为好友
 +
[[File:从左至右:林徽因, 费正清, 梁思成.jpg|缩略图|left|[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ee980c643ba67aad.jpg 林徽因 ,费正清 ,梁思 ]]]
  
1932 年初 ,费 正清来华,一面进修汉语 一面从师清华大学蒋廷黻进行 研究 工作。1936年1月,他回到英国牛津,获得了博士学位,学位论文题为《 中国 海关 起源》 这篇论 后经过修改、补充,以《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1842--1854年通商口岸的开埠》为题,于1954年出版
+
1932 年7月 在北平与未婚妻[[ 慰梅]](Wilma Denio Cannon ,研究中国 艺术和建筑 美国学者)结婚 夫妇二人的中 名字皆是梁思成所取。二人收养了两个女儿Holly和Laura
  
得博士学位后, 费正清于是返 回哈佛大学任教 从1939年起 ,他 与赖肖尔一起 在哈佛大学 开设 东亚文明课程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四个月,他 情报协调局 工作,中间两次来华任职。1946年8月,费正清回到哈佛大学,担任区域 研究(中国)项目的第一任主持人。1955年 他取得哈佛大学的支持和福 基金会的资助,创建了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并且亲自出任主任,直至1973年。1977年3月,为哈佛大学 最后一次讲课而后退休,他从教职退休时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命名为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
+
1935年第一次离开中国。在取 牛津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后, 于1936年 母校 哈佛大学 历史系 任教 ,并 从1939年起与 美国的[[日本]]问题专家[[ 赖肖尔]] 一起开设[[ 东亚]] 文明课程 。1941年 至[[美国 情报协调局]](1942年6月13日分裂为[[美国战略情报局]]与[[美国战时新闻局]]) 研究 分析处 前往[[华盛顿哥伦比亚 区|华盛顿]]工 作。
  
==人生 历==
+
1942年6月2日[[美国情报协调局]]局长多诺万上校任命费正清为驻华首席代表。1942年8月21日从[[迈阿密]]启程,搭乘[[泛美航空公司]]飞机, 停[[波多黎各]]、[[西班牙港]]、[[贝伦 ( 巴西)|贝伦]]、[[累西腓]]、[[阿森松岛]]、[[阿克拉]]、[[拉各斯]]、[[卡诺]]、[[迈杜古里]]、[[喀土穆]]、[[开罗]]、[[巴士拉]]、[[卡拉奇]]、[[新 里]]、[[阿拉哈巴 ]]、[[阿萨姆邦]]、昆明,1942年9月25日飞抵重庆
1948年出版《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Library) 》一书,此后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补充修订,于1958年、1971年、1979年、1989年分别再版。1966年,与英国历史学家崔瑞 (Denis Twitchett,中文名字"杜希 ")共同开始主编多卷本《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与赖肖尔和Albert M. Craig合著《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临终前两天将《China : A New History》交付出版
 
  
 +
1942年9月至1943年12月驻重庆,担任美国[[战略情报局]]官员,并兼[[美国国务院]]文化关係司对华关係处文官和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1945年10月至1946年7月再度来华,任美国新闻署驻华分署主任。
  
1932年7月, 北平与未婚妻威尔玛·D·坎农(Wilma Denio Cannon,费慰梅, 研究中 国艺术 建筑 美国学者)结婚。 费正清 和他夫人费慰梅的 文名字是梁思成所取。 费正清 和费慰梅夫妇收养了两个女儿Holly和Laura
+
1946年返回哈佛大学任教。1955年 [[福特基金会]]支持下主持成立东亚问题研究中心。该 研究中 心后来还获得[[洛克菲勒]] [[卡内基]]基金会 资助,并于1961年更名为东亚研究中心,后于1977年更名为「[[ 费正清中 国研究中心| 费正清 东亚研究中心]]」以资纪念
  
  费正清1932 就来到 国,执教清华,任讲师,讲授经济史。他在北京认识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并与他们 成为 最亲密的朋友。费正清这个中 名字就是梁思成替他取 。他的英文原名JohnKingFairbank一般译为约翰·金·费尔班克 梁思 告诉他叫"费正清"好,意思是费氏正直清廉,而且"正"、"清"两字又跟英文原名JohnKing谐音。"使用这样一个汉名,你真可算是一个中国人了",如果模仿 美国 电影名星范朋友(道格拉斯·费尔班克),也叫范朋克,听起来像 中国 话"番邦客"了
+
  在他直接或间接主持研究中心的几十 裡,哈佛大学东亚研究 成为 东亚问题研究 学术重镇 其本人也 美国中国 研究学界的领袖人物
  
==回美任教==
+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 建国后 ,费正清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将来会遇到的问题作出预测,指出它们将 会遇到三个问题“一是人口问题 是官 僚腐败的问题 ,三 是强调思想统一,使整个民族丧失创造力 问题”<ref>{{cite web |url=http://news.163.com/09/0226/17/533IMLJ900012Q9L.html |title=章立凡:政府公信力的丧失 大的 危机 |accessdate=2009-02-26 |publisher=网易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01200704/http://news.163.com/09/0226/17/533IMLJ900012Q9L.html |archivedate=2009年3月1日 |work= |language=zh-cn |deadurl=yes }}</ref>
费正清后来取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美 任教哈佛。1942年 美国政府派 费正清来 身份 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对华关系处文 和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在此之前 这位 十五岁 外交官已经 哈佛 教授了
 
  
==再次来华==
+
  他在40年代末是预测毛泽东与共产党会获胜 [[中国通]]之 一,主张 与中共建立关係符合 美国 利益 许多 指责这些中国通出卖盟友 协助散播共产主义与苏联的影响 由于被认为过于“同情”共产主义 他在1952年申请去日签证被驳
  费正清此次来华 站就是昆明 任务是了解西南联大( 要是清华)的情况,也见见一些老朋友,特别是金岳霖、陈岱孙、 奚若、钱端升这些曾经留学 美国 的教授 还有外文系主任陈福田,他 夏威夷出生的 籍华
 
从左至右:林徽因 费正清,梁思成
 
从左至右:林徽因 费正清,梁思成
 
  
  费正清首先拜 清华校长梅贻琦( 是联大的三位常 之一,实际主持联大工 ) 并走访了一些清华教授 驻昆领事馆 北门街唐继尧公馆, 费正清 访问了临时住在领事馆隔壁唐家旧戏台上的金岳霖(哲学家),陈岱孙(经济学家)和陈福田等,住在"秦家祠堂"(应系金汉鼎家祠堂,在今师专校园内)里的张奚若(政治学家),然后又由张奚若作导游,乘军用吉普车去北郊龙头村, 望住在那里 钱端升(政治学家)
+
  在美国国 「[[输掉中国论|谁输掉中国]]」的调查中, 被要求在{{le|参议院内部安全小组 员会|United States Senat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l Security}}(United States Senat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l Security)上 但由于他的学术地位而不受影响 而此 他的回国的中 朋友如[[费孝通]]、陈汉生却 中国大陆被攻击“亲美”<ref>{{cite book | title=''John Fairbank and the American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China'' | trans_title= 费正清看 中国 | author=Paul M. Evans | page=154 | publisher=Basil Blackwell | date=1988年3月 | location=New York | isbn=0631158537}}{{en}}</ref>。费正清被称为“四个该为输掉中国负责 {{lang|en|John}}”之一<ref>
 +
{{cite journal |
 +
url=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3/apr/25/china-breaking-honorable-career/ |
 +
title=''The ‘Breaking of an Honorable Career’'' |
 +
date=April 25, 2013 |
 +
author=Roderick MacFarquhar |
 +
journal=[[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en}}</ref><ref>
 +
{{cite news |
 +
url=http://www.nytimes.com/1999/12/24/world/john-paton-davies-diplomat-who-ran-afoul-of-mccarthy-over-china-dies-at-91.html?pagewanted=all&src=pm |
 +
title=''John Paton Davies, Diplomat Who Ran Afoul of McCarthy Over China, Dies at 91'' |
 +
author=Michael T. Kaufman |
 +
publisher=[[纽约时报]] |
 +
date=1999年12月24日}}{{en}}</ref><ref>
 +
{{cite news |
 +
title=''John K. Fairbank, China Scholar Of Wide Influence, Is Dead at 84'' |
 +
url=http://www.nytimes.com/1991/09/16/nyregion/john-k-fairbank-china-scholar-of-wide-influence-is-dead-at-84.html |
 +
author=David Gonzalez |
 +
publisher=[[纽约时报]] |
 +
date=1991年9月16日}}
 +
{{en}}</ref>
  
本来梁思成 林徽因夫妇也是住在龙头村 的, 他们已于两年前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四川南溪 ,费正清 只见到女建筑师为自 设计 住宅 钱端升 住宅在棕皮营 与梁家住宅离得很近 也是林徽因设计 的。 金岳霖 单身,除北门街留有一 床位,他在龙头村梁宅旁也盖了一间耳房。" 参观" 之后,金岳霖、钱端升也随 费正清 一行回到市区,参加梅贻琦在家 费氏举行的晚宴。费氏的美 助手告诉他 梅博士的月薪不足六百元 而这次宴会的费用不下一千元。这加深了费氏对教授们生活艰难的认识。"考虑到这个问题 我们送了 才一英寸高 一瓶专制疟疾的阿的平药片,它应当能换回这一千元" [5]
+
1966年由[[胡秋原]] [[郑学稼]]和[[徐高阮]]发起,一千多名学者签名的《给美国人民 一封公开信》 在台湾与《[[纽约时报]]》发表 攻击 费正清 以“中国专 ”之名出卖中华民国<ref>{{cite journal | journal=史耘 | title=徐高阮与1960年代台湾 卖国控诉 | url=http://www.his.ntnu.edu.tw/download.php?filename=780_87360153.pdf&dir=publish&title=%E5%85%A8%E6%96%87%E4%B8%8B%E8%BC%89 | author=叶乃治 | format=pdf | issue=第15期 | date=2011年6月 | pages=99-131页}}</ref><ref>{{cite news | url=http://www.ios.sinica.edu.tw/hyc/index.php?p=columnID&id=452 | title=努力追求自由 | author=瞿海源 | date=1999年9月16日 | publisher=中国时报}}</ref> [[陈立夫]]的回忆录认为:费正清散播不利国民党 谣言,打击国民政府信誉 促成美国政策有利中共 影响国民政府在大陆 溃败 他在中共眼中,无疑 是个 英雄<ref name="Chen1994">{{cite book|
 +
author=Lifu Chen|
 +
title=''The Storm Clouds Clear Over China: The Memoir of Chʻen Li-fu, 1900-1993''|
 +
trans_title=拨云雾而见青天:陈立夫英文回忆录 |
 +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MOT_axUIWooC&pg=PA167|
 +
accessdate=14 August 2013|
 +
year=1994|
 +
publisher=Hoover Press|
 +
isbn=978-0-8179-9273-6|
 +
page=167}}{{en}}</ref>。 费正清 的哈佛官网认 为国 民党腐败无能 没有希望 中共也是民族主义者 ,他 支持(亲共 )自由知识分子<ref>{{cite web | url=http://fairbank.fas.harvard.edu/pages/john-king-fairbank | title=John King Fairbank |
 +
publisher=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 |
 +
date=1993年1月8日}}{{en}}</ref>
  
== 教授们的生活境况==
+
1972年中美关係改善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自1949年后首次重访中国<ref name="陈祖怀">{{cite journal| url=http://www.historyshanghai.com/admin/WebEdit/UploadFile/9101czh.pdf| title=费正清与中国| author=陈祖怀| journal=史林| year=1991|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22011454/http://www.historyshanghai.com/admin/WebEdit/UploadFile/9101czh.pdf| archivedate=2014年2月22日| df=}}</ref>。
  
当时(1942年)昆明物价上涨 教授生活困苦,这是大家都知道 中文 系浦江清教授在日记中喜欢记账,今天来读, 料宝贵。当时清华文科 研究 所设司家营(龙头村偏南一里),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等都住在一起。浦氏1942年11月23日日记:"研究所由一本地人服役并做饭。七八人但吃两样菜,一炒萝卜,一豆豉,外加一汤而已","每月包饭费四百元"
+
1991年9月14日 因[[心脏病]]发作逝世<ref name="心脏病">{{cite journal | 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SYJ901.009.htm | title=费正清与美国 的中 国学 | author=陶 钊 | journal=历 史研究 | year=1999 | issue=1 | 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院 | location=北京市}}</ref>
  
 +
=== 著作 ===
 +
1948年,费正清出版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一书,此后随著形势的发展不断补充修订,于1958年、1971年、1979年、1989年分别再版<ref name="FAIRBANKFairbank2009">{{cite book|author=John King Fairbank|title=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4th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eGbZgYbDVugC| date=30 June 2009| publisher=Harvard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674-03664-2}}</ref>,[[简体字]]译本为《美国与中国》。
  
这就是说 一个教授的月工资只够交一人的伙食费。当时许 清华教授疏散到郊区,但北门街71号尚保留有各人的单间或床位,进城集 上两三天课,然后再回乡下。从浦氏日记看,北门街的伙食要好一点,"饭菜两荤两素,六七人吃尚够。每顿有一大碗红烧牛肉或猪肉,惟米饭不佳",但"每月包饭五百元"(12月2至5日),一般教授工资全搭进去还不够。据1942年1月14日第204次常委会议通过的《西南联大教师薪俸等级 ,"副教授薪俸由240元起至400元止","教授薪俸由300元起至600元止"
+
1966年 与[[英国]]历史学家[[崔瑞德]]共同开始主编 卷本《[[剑桥 国史]] 》。
  
== 报告观点==
+
1973年,与[[埃德温·赖肖尔|赖肖尔]]和 Albert M. Craig 合著 ''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一书<ref name="Fairbank1989">{{cite book|author1=John King Fairbank| author2=Edwin O. Reischauer | author3=Albert M. Craig | title=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SuVuAAAAMAAJ| year=1989 | publisher=Houghton Mifflin College Division|isbn=978-0-395-45023-9}}</ref>。1978年、1989年 别修订再版
费正清到昆明五天后就打了报告,内中说:"作为西南联大的重要组成部 ,清华大学的教授讲师,正在缓慢地陷于精神和肉体两方面的饥饿状态之中"。这的确有根据,他是位学者
 
  
费正清 是外交官,是美国"情报协调局驻 首席代表",他 问题的观察不能不首先着眼于政治。他在报告中写道: 现任教育部长陈立夫博士,在谋求严密统制中国文化 知识 界生活的进程中,长期以来想方设法推行控制清华及其他大学的办学方针,然而在清华大学各院系里,他遇到了留美归国而资历较深的教授的极其明确而坚决的抵制,结果是双方持续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一方是教育部和国民党当局的权力,并以他们的财政金融为后盾,另一方是决心力图维护美国式学术自由的教授们,两方进行着较量。这是一场双方实力不相等的斗争,因为教授们的财物资源(所积存的书籍衣物,他们为了养家糊口而把这些东西 售),很快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
1982年出版对华回忆录 ''Chinabound: a fifty-year memoir''。简体字译本为《 费正清 回忆录》<ref>{{cite book|author=费正清|
 +
others=陆惠勤译;章克生校| title=《费正清 华回忆录》|
 +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nGp2AAAAIAAJ| year=1991年|isbn=9787501554621 | location=[[上海]] | publisher= 知识出 版社}}</ref>
  
费正清 所注意到 的这 种斗争或较量 并非始于四十年 代的 昆明(陈立夫从1938年1月起才任教育部长) 早在 民党于二十年 末刚取得政权之时 这种斗争即已开始,领头 是胡适。梁实秋 冲了一阵锋,他写过一篇 《论 思想自由 ,登在1929 年出版 的《新月》第二卷第3期上,文章结尾梁实秋呼吁:"我们反对思想统一!我们要求思想自由!我们主张自由教育!"罗隆基因为常写 告压迫言 自由者 一类文章,还被国民党抓起来过
+
1989年[[六四事件|天安门事件]]后,接受哈佛大学出版社的邀请而撰写 ''China : A New History''<ref name="Fairbank1998">{{cite book|author1=John King Fairbank| author2=Merle Goldman | title=China: A New History|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GrdQVBpczIsC| year=1998| publisher=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cation=Cambridge, MA | isbn=978-0-674-11673-3}}</ref>;1991年临终前两天,将书交付出版。[[正体字]]译本为《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ref name="费正清2001">{{cite book|author1=费正清|author2=戈德曼 | others=薛绚译 |title= 费正清 论中国:中国新史|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FTlrNwAACAAJ| year=2001| publisher=正中书局| location=[[台北]]| isbn=978-957-09-1392-7}}</ref>。[[余英时]]为此书作序时表示,此书包含他 「晚年定论」,遵守著三条主线:详近而略远,重政治而轻文化,取统一而捨分裂,如实地反映了中国史研究在美国的新方向和新收穫。在 本《中国新史》中,费正清改变先前的观点 把中共政权看作是专制王朝的现 翻版,也承认如果不是日本 侵略 南京政府也可能逐渐导使中 而中共 兴起 并非不能压制<ref name="余英时2008">{{cite book|author=余英时|title=会友集: 余英时序文集|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bOPVYgEACAAJ| chapter= 费正清 中国:中国新史 序 | chapter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97cddc0102e72c.html | year=2008 |publisher=明报 出版 社 | isbn=978-962-8959-97-6}}</ref><ref>{{Cite book| url=http://www.guoxuebook.com/new/0001/zgxs/01.htm| title= 费正清 中国:中国新史 | chapter=余序| author=余英时}}{{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应该看到,这种斗争属于自由主义知识 子反对专制独裁的性质,与一般民众不挂钩,局限性是明显的,但毫无疑问,它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环,应当肯定。
+
  著作:
 
+
*{{cite book |language =zh-cn|author= |title=《 中国 士绅:城乡关系论集》|year=2011年 |publisher=外语 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 |location=[[ 北京市]] |pages=218页 |isbn= 9787513506021}}
费正清对这场斗争也是肯定的,而角度则大大的不同,他是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高度"来看的。他在报告里毫不含糊地认为:这种斗争"是一场现代西方民主思想方针与古老的 中国 专制主义方针直接对抗而开展的搏斗",斗争的一方是"美国培养的昆明清华大学 授",他们"代表了美国在华的一种投资和财富";"这些曾在美国接受训练的中国知识分子,其思想、言行、讲 都采取 我们一致的方式和内容,他们构成了一项可触知的美国在华权益,并且是此间正在进行着的斗争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6]
+
*{{cite book |language =zh-cn|author= |title=《中国的世界 秩序 |year= 2010年|publisher=中国 社会科 学出版 社 |location=[[北京市]] |pages=317页 |isbn=9787500475101 }}
 
+
*{{cite book |language =zh-cn|author=郭晓兵 译 |title= 《中国的思想与制度》|year=2008年 |publisher=世界知识出版社 |location=[[北京市]] |pages=489页|isbn=9787501232086 }}
来昆明没几天就掌握了情况,毕竟是情报局驻华首席代表,不简单。
+
*{{cite book |language =zh-cn|author=张理京 译 |title= 国与中国》|year=2003年 |publisher= 世界 知识出版社 |location=[[北京市]] |pages=473页 |isbn=9787501212316 }}
 
+
*{{cite book |language =zh-cn|author= |title= 《中国 传统与 变迁 |year=2002年 |publisher=世界知识出版社 |location=[[北京市]] |pages=655页|isbn=9787501215812 }}
== 回忆录评论==
+
*{{cite book|language=zh-tw|author1=费正清|author2=戈德曼 | others=薛绚[译] |title= 费正清论 中国 中国 新史 |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FTlrNwAACAAJ| year=2001年| publisher=正 中书 局| location=[[台北]]|pages=516页| isbn=978-957-09-1392-7}}
费正清在昆明逗留了一星期后去重庆上任。1945年底又来过一次昆明,当时美国驻昆领事费尔·斯普鲁斯曾邀请闻一多参加一次盛大的宴会,费正清也在座。他在回忆录中对闻一多半年后被杀害作了这样的评论:"刺杀这样一位知名人士导致了戴笠的军统和CC派用武力压服异己,以及消灭共产党和自由主义者的努力的不断升级。这种一意孤行地使用暴力尖锐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在中国内战中支持国民党政府是否明智?"1946年9月费正清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 美国在 中国的 机会》,他说这篇文章的发表是由闻一多被害(1946年7月15日)而促成的,关于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是否明智的问题,他说"我的文章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
*{{cite book |language =zh-cn|author=傅光明 译 |title= 观察 中国》|year=2001 |publisher=世界知识出版社 |location=[[北京市]] |pages=292页 |isbn=9787501216239 }}
 
+
*{{cite book |language =zh-cn|author=刘尊棋 译 |title= 《伟大的中国革命》|year=2000 |publisher=世界知识出版社 |location=[[北京市]] |pages=443页 |isbn= 9787501212323}}
二战结束后费正清仍然回到哈佛大学,一面教中国历史,一面大胆地发表对中国政策的意见。从他1932年首次来华以后的半个多 纪中,他始终致力于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外交史的研究,他关于中国问题的许多观点在西方外交 和史学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世界公认的权威。据说他关于中国问题的看法对美国的对华政策都有相当影响。
+
*{{cite book |language =zh-cn|author=谢亮生 译 |title=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year= 1998年|publisher= 中国 社会科 学出版社 |location=[[北京市]] |pages=1170 |isbn=9787500411857 }}
 
+
*{{cite book|language=zh-tw|author1=费正清|author2=  | others=薛绚[译] |title=《 费正清 中国 》| url=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6100050850 | year=1994年| publisher= 正中书 局| location=[[台北]]|pages=493页| isbn= 978-957-090-923-4 }}
==《剑桥中国史 编写==
+
*{{cite book |language =zh-cn|author= |title= 剑桥 华民 史1912-1949 上卷 | year=1994年 |publisher= 中国 社会科 学出 版社 |location=[[北京市]]|pages=986页|isbn=9787500412885}}
1966年,规模宏大的《剑桥 中国 史》开始编写,计划出十五卷,由来自十二个国家的一百多位 者分章撰稿,费正清是两位总主编之一。从1985年起,这套"超级专题论文集"(费正清语)的中文译本的各卷在中国陆续 出版 ,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留心学术前沿的人会注意到,这套《剑桥中国史》,尤其是晚清、民国以来各卷的某些观点,已经在中国学术界发生了影响。
+
*{{cite book |language =zh-cn|author=刘敬坤 译 |title= 剑桥 华民 史1912-1949年下卷 | year=1994 |publisher= 中国社会 学出版社 |location=[[北京市]] |pages=1124页 |isbn=9787500414063}}
 
+
*{{cite book |language =zh-cn|author=谢亮生 |title=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上卷 革命的中国的 兴起1949-1965 年》|year=1990 |publisher=中国 学出版社|location=[[北京市]] |pages=664页|isbn=9787500407522 }}
== 学术成果==
+
*{{cite book |language=zh-cn|author=中国 历史研究 所编译室 译 |title=《剑桥 中国 史1800-1911 》|year=1985 |publisher= 中国社会 学出 版社|location=[[北京市]] |pages=1400页| isbn=9787500407669}}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ss,1948;4th rev.edit.,1979;enlarged edit.,1983.
+
== 物评价==
 
 
《美国与中国》
 
 
 
Next Step In Asia(contributor with Harlan Cleveland. E.O.Reischauer,and W.L.Holland),HUP,1949.
 
 
 
《在亚洲的下一步》
 
 
 
Modern China:A Bibligraphical Guide to Chinese Works 1898-1937(ed.with Kwang-ching Liu),HUP,1950.
 
 
 
《近代中国:1898-1937年中文著作书目指南》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Chinese Communism,1921-50(ed.with Courad Brandt and Benjamin Schwartz),HUP,1952.
 
 
 
《中国共产党文献史(1921-1950)》
 
 
 
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HUP,1954.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1842--1854年通商口岸的开埠》
 
 
 
China'Response to the West:A Documentary Survey(ed.with Ssu-yu Teng and others),HUP,1954.
 
 
 
《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文献通考》
 
 
 
Resarch Guide for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A Documentary Survey,1839-1923(ed.with Ssu-yu Teng and others),HUP,1954.
 
 
 
《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研究指南》
 
 
 
Japanese Studies of Modern China:A Bibliographycal Guide to Historical and Social-Science Research on the19th and 20th Centuries(ed.with Masataka Banno),Tokyo,Charles E.Tuttle Company,1955.
 
 
 
《日本近代中国研究书目指南》
 
 
 
China Thought and Institutions(ed.and contrib.),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7.
 
 
 
 《中国的思想与制度》
 
 
 
Ching Documents:An Introductory Syllabus(ed.)HUP,1959.
 
 
 
《清季史料入门》
 
 
 
China Administration:Three Studies(ed.with ssu-yu Teng),HUP,1960.
 
 
 
 《 清代的政府:三项研究》
 
 
 
East Asia:The Great Tradition(with E.O.Reischauer),HUP,1960.
 
 
 
《东亚:伟大的传统》
 
 
 
East Asia: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with E.O.ReischaueF and A.Craig),HUP,1965.
 
 
 
《东亚:近代的变革》
 
 
 
East Asi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with E.O.Reischauer and A.Craig),HUP,1973.
 
 
 
《东亚:传统与变革》
 
 
 
Chin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with Reischauer),Houghton Mifflin Company,Boston,1978.
 
 
 
《中 :传统 变革》
 
 
 
China:The People's Middle Kingdom and the USA,HUP,1967.
 
 
 
国:人民的中央王国与美利坚合众 国》
 
 
 
The Chinese World Order: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ed.and contrib.),HUP,1968.
 
 
 
《中国的 世界 秩序: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
 
 
 
New Views of China's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Service Center for Teachers of History,1969.
 
 
 
关于 中国传统与 维新的新观点
 
 
 
China Perceived:Images and Policies in Chinese-American Rela- tions,Alfred A.Knopf Inc.,New York,1974.
 
 
 
认识 中国: 美关系中的形象与政策》
 
 
 
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ed.),HUP,1974.
 
 
 
《在华传教事业与美 国》
 
 
 
Chinese Ways in Warfare(ed.with F.A.Kierman),HUP,1974
 
 
 
《中国的兵法》
 
 
 
Japanese Studies of Modern China since 1953,A Bibliographical
 
 
 
Guide to Historical and Science Research o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ed.with Noriko Kamachi and chuzp Ichiko),HUP,1975.
 
 
 
《日本近代 国研究 目指南续编》
 
 
 
Letters of Robert Hart,Chinese Maritime Customs,1868-1907(ed.with K.F.Bruner and E.M.Matheson).2vols, HUP,1975.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书信集(1868-1907)》
 
 
 
Chinese-AmericanInteractions:AHistoricalSummary,New Brunswick,New Jerse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75.
 
 
 
 《中 美两 的相互影响:历史评述
 
 
 
Our China Prospects(ed.and contrib.),Phliadelphia,1977.
 
 
 
《中美关系展望》
 
 
 
Chian bornd:A Fifty-Year Memoir,Harper and Row,New York,1983.
 
 
 
《与中国的五十 不解之缘》
 
 
 
Christianity in China:Early Protestant Missiondry Writings(ed.with S.W Barnett),HUP,1985.
 
 
 
《基督教在中国--早期新教传教士作品研究》
 
 
 
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l800--1985,Harper and Row,New York,1986.
 
 
 
 《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Entering China's Service:Robert Hart's Journals,1854-1863,(ed with K.F.Bruner and Richard J.Smith),HUP,1986.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札记(1854-1863)》
 
 
 
America's China Trad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rformance(de.with Ernest R.May),HUP.1986.
 
 
 
《美国对华贸易的历史回顾:中美双方的状况》
 
 
 
China Watch,HUP,1987.
 
 
 
《观察中国》
 
 
 
China,A New History,The Belknap Press of HUP,1992
 
 
 
《中国新史》
 
 
 
Volume 10,Late Ching,1800-1911,Part l(ed.and contrib.)HUP,1978.
 
 
 
《剑桥晚清史(1800-1911)》,第一部
 
 
 
Volume 11,Late Ching,1800-1911,Part II(ed.with Kwang-Ching Liu),HUP,1980.
 
 
 
《剑桥晚清史(1800-1911)》,第二部
 
 
 
Volume 12,Republican China,1912-1949,PartI(ed.and contrib.),HUP,1983.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第一部
 
 
 
Volume 13,Republican China,1912-1949,Part I(ed.with Albert Feuerwerker.) .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第二部
 
 
 
Volume 14,The Emergence of Revolutionary China,1949-1965(ed.with Roderick MacFarquhar)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
 
 
 
Volume 15,Revolutions within the Revolutions,1966-1982(ed.with Roderick MacFarquhar) .
 
 
 
《剑桥 华人民共和 史(1966-1982)》下
 
 
 
(资料来源:国际汉 漫步 [专著] / 李学勤主编. --石家庄 :河北教育 出版社 , 1997. -- 2册(885 ) ; 20cm)
 
 
 
== 汉学研究==
 
基本介绍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始于 费正清 ,是因为作为现代中国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费正清 首先成为由汉学研究向近现代 中国 研究演变的过渡性学者,他完成了从古典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研究的过渡,创立了以地区研究为标志的现代中国学。作为东亚地区研究的开创者,费 清把对近现代 国的研究作为东亚研究的主体,经他独著、合著、编辑、合编的作品多达60余部,还有大量的论文及 评,其论著大致可分四类:
 
 
 
== 学术著作==
 
他的一些学术论文及根据博士论文改写的专著,这一类著作的代表是《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1842--1854年通商口岸的开埠》,这一两卷本的重要专著,是费正清在牛津大学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论述了1842年至1854年间外国列强在中国强迫开放通商口岸的过程。
 
 
 
主要为学生和从事东亚研究的学者编写的关于中国研究的提要目录和文献介绍,他与刘广京合编的 近代 中国:1898-1937 中文著作书目指南 ,是关于 中国 历史文献书目介绍;《清代文献》是有关中国历史文献注释与译文的教 参考资料,是特别有助于研究生的参考书;与邓嗣禹等合编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文献通考》及《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研究指南》也是这一类著作的代表。
 
 
 
教育公众的中国及中美关系著作
 
 
 
为教育广大公众写作的关于中国及中美关系的著作。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美国与中国》。从篇幅上说,第三类著述在他的全部著作中占的分量最大。这类著作依据的是第二手资料,是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并把这些成果融会贯通在费正清自己的解释框架之中的产物。
 
 
 
直接论述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
 
 
 
直接论述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的走向、提 政策建议的文章。这些文章与一般的时评文章不同。他总是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来阐述问题,论述当前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而不是就事论事。这些论文在发表以后多被汇集成册,如《中国:人民的中央王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认识中国:中美关系中的形象与政策》等,其他著作还有:《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中美两国的相互影响:历史评述》、《中美关系展望》等。
 
 
 
== 重要著述==
 
--《美国与中国》
 
 
 
 《 美国与 中国》 是费正清的第一本著作,也是他多 研究所著的一部研究 中国 历史及中美关系的力作,它是美国汉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并没有像一般历史著作那样追求细节的翔实,而是提纲挈领地简略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演变、 社会 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中美关系的过去和现状,这样的介绍正符合对中国和中美关系了解不多的美国公众的需要。本书第一版于1948年问世,立即受到 术界的重视,并获得较高评价,被称为经典著作。
 
 
 
此后,他又不断补充修订,在1958、1971、1979、1989年分别 了第二、三、四、五 ,发行了数十万册,成为西方有关中国问题著作中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后来尼克松在准备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时,《美国与中国》也是他了解中国与中美关系的二三种参考书之一。
 
 
 
费正清随着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思考研究中国 会,其表现之一就是不断修正、丰富《美国与中国》一书的内容。在此后的几次再版过程中,费正清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30年的历史,完成了对中国历史从传统到现代的完整考察。《美国与中国》研究的是中国的过去与现在,并从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中美关系。作者的目的在于通过介绍、分析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状,使美国人了解中国,从而消除中美两国的隔阂和误解,进而改善中美关系。
 
 
 
--《剑桥中国史》
 
 
 
  作为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主要组织者,费正清还做了很多有益的学术普及工作。他主持编写了有关"东亚文明""中国问题"的教科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主持编写过一套15卷容量的《剑桥中国史》,中 本为《剑桥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及《伟大的中国 革命 》。《剑桥中国史》从1966年开始策划到1991年最后一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付印,为时共25年,每卷都由学科专家执笔,最后由资深编辑总成,向世界介绍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堪称为一项有影响 跨国工程。这套书凝聚了费正清的大量心血,他不仅担任主编,而且也是主要的撰稿人之一。自1966年始,他与来自世界各地12个国家的100多位中国研究专家为《剑桥 中国 史》撰稿,使这部巨著基本上反映了当代西方中国史研究 最高水准。
 
 
 
--《观察中国》
 
 
 
提出切中要害的问题,是费正清长期职业生涯中一个核心的目标,也是他力求通过做书评来实现的目标之一。他的书评和他的专著一样的出色。《观察中国》是一本二十六篇论文的合集,其中大部分是书评,多数刊登在《纽约书评》上面。但是,费正清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这些书评合集成册,而是重新编辑、删减、修改,将零散的片断加以重新组织,于是,这些书评就被分成不同的关于中国近现代以来五大历史主题: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中国的革命领袖与其人民的关系、二十 的敌对之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文化大革命、近来一些美国人对中国问题做出判断的尝试,其价值远非单纯的论文集可比。
 
 
 
费正清的这部《观察中国 于2001 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傅光明翻译,其中共列出五大标题,它们是新帝国主义观;毛的中国之内幕;正常化之路;文化大革命;余波:美国乐观主义的破灭。
 
 
 
==创建研究 心==
 
作为美 现代中国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费正清不仅博学,而且也长于学术组织(有人戏称,费正清不愧为是"学术企业家"),费正清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有哈佛东亚研究中心为其坚实后盾,费正清所有的规划和设想,都通过这一中心操作、实施,影响了美国乃至西方现代中国学研究队伍的建设。
 
 
 
费正清在美国高等院校中以哈佛大学为基地,筹建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经费来自福特基金 。东亚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中国,同时研究日本、朝鲜和其他东南亚各国与地区, 中心搜集了大量资料,特别是注重搜集中国近代、现代史方面的资料。搜集的资料中包括重大史实、人物传记和思想制度。这些资料都被整理成英文信息档案,供研究者共同利用。
 
 
 
研究中心还出版了大批著述。自中心建立,最初20年共出版了图书140种。1970和1971两年就出版了43种,差不多每月出版两种,数量很可观,主要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费正清本人的著作,大部分也在哈佛大 学出版社 出版。除以上外,研究中心还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问题专家和硕士、博士研究生。
 
 
 
== 对东亚的研究==
 
费正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他的学术经历在影响和左右美国公众和政府决策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他曾不遗余力,劝诫美国政府和人民关注东亚,认识中国,他一方面向学界同仁呼吁加强美国教育和学术界对世界的承诺,同时要求教育机构加大向美国公众的传播力度。1940年,费正清指出,如果把东亚列入美国的学校课程,将有助于美国民众认清美国在东亚的利益。1950年,他又进一步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正确反应取决于对当代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深刻理解。1970年,费正清再次呼吁美国政界和学术界深入、全面地研究整个东亚地区和国家,以便加速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从越南撤军。1980年,他又强调东亚研究对改善美中贸易、文化关系的重要性,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费正清的主张反映了他关于学术研究应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利益的观点,在他的呼吁和倡导下,美国学术界和公众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美国对外政策的讨论。
 
 
 
==扶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学==
 
 
 
费正清不仅开创了美国的现代中国学,而且也扶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学,并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52-1953年,费正清在日本学习语言,研究目录,最终与日本学者市古宙三教授共同编写了一部关于中国问题的资料集。60年代,他先后两次出访,访问了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一些处于学术发展阶段的"边远地区",费正清帮助当地的研究者建立起研究中心。
 
 
 
==思想实践==
 
讲求实证
 
费正清学术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讲求实证,不愿意构筑庞大的理论体系。人们无法理解,像他这样富有开创性的学者,却难以从他的著作 发现系统的学术思想。在1968年任第八十三届美 历史学 会长的演说中,费正清毫不讳言自己是主张经世治国的,他相信研究应当具有实际的效用, 者的责任不仅在于增加知识,而且在于教育公众,在于影响政策。他在自己毕生的学术研究中始终强调 历史 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学术 研究 与现实政治的关系。
 
 
 
  在费正清的一生中,他花了很多时间来证明,欲了解今日的 中国 必须要了解中国的过去。费正 认为,那种以为中国的原始资料不可、甚至中国人的视野也不必要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西方人那种仅仅依靠英国、法国和美国档案史料来写中国学著作的做法,已经风光不再,对西方原始资料的依赖,反映了一种自以为是的态度。他竭力推动新的研究,主张深入发掘中国的史料,开展对人口问题、社会流动问题、知识分子倾向、文化史、经济制度、税制、考试制度等问题的系列调查研究。
 
 
 
使用中国的档案、中国的原始资料研究中国历史是费正清所提倡的,费正清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但他的博士论文主要却是在中国完成的,他把发掘中国档案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部分。1932 他来中国时,故宫大内的档案刚刚开放,费正清成为最早使用这些档案的学者之一,很可能是第一个使用这些档案的外国学者。1933 他用中英文档案写成了第一篇学术论文《1858年条约以前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在《 中国社会 及政治学报》第17卷第2期上发表,这是费正清登上学术舞台的第一步。费正清根据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专著《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更是依据了大量中国档案而写成的。这部专著也许因为太专,不像《美国与中国》那样广为人知,但这是一部极具 术价值的著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牢固地树立了费正清作为晚清外交和制度史方面的杰 历史学家的地位。此后,使用中国档案研究中国历史成为费正清的一个学术规范。在他后来的一些学术论文中,如《天津教案背后的模式》等无不如此。费正清不仅把中国档案作为一种资料来源,而且作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特征的重要依据。费正清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还引导、帮助和要求学生也这样做。
 
 
 
在费正清看来,中国与西方是不可割裂的,必须像学世界史一样研究这段历史,而把中国假想成与美国一样是错误的。正是由于坚持了中国的不同性,费正清才有效抵制了长期以来美国 在中国只寻找他们想寻找的这一倾向。费正清相信:越是更好地了解中国,就越能与中国和睦相处。
 
  
"冲击-回应模式"
+
===学术贡献===
50-60年代,"冲击-回应"模式在美国和西方相当流行,把持这种历史观的并非费正清一人,但费正清的影响最大,他的近现代中国研究确实始终贯穿了这一模式,无论是《美国与中国》,还是他与邓嗣禹合著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对"冲击-回应"模式都作了极为深刻的论述,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中一开始就提出,中国文化"既有传统的遗产,又受西方的影响,他们相互交织在一起" 。认定中国历史进程是由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
 
 
 
"冲击-回应"模式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在费正清看来,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在长期以来成功地占据了意识形态上的正统地位,从而使中国社会保持极大的稳定。当近代大量西方人来到中国沿海寻求贸易机会时,这个古老的中华帝国对外部世界表现出惊人的惰性,它闭关自守,排斥一切外来势力。为此,费正清强调,西方的挑战对中国是一种刺激,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进步的机遇。
 
 
 
"冲击-回应"模式是一个以西方人价值观来认识东方的研究模式,它假设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动态的近代社会,而中国社会则是一个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传统社会,其缺乏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经过西方的冲击,中国传统社会才有可能摆脱困境,获得发展。这种以"西方为中心"的"外向型"模式在美国现代中国学界一直占有统治地位,成为一种"学术规范"。直到60年代后期,中国研究领域兴起了一股批判思潮,才有人公开对这一模式提出质疑。费正清部分地纠正了自己对中国历史的观点,承认自己的中国史观并非无懈可击,并在《中国新史》和再版的《美国与中国》中对自己以前的观点进行了修正,承认中国的近代化主要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内在生命和动力,西方的影响是有限的。
 
 
 
== 人物评价==
 
学术贡献
 
 
 费正清的研究触及现代中国的各个方面。在其有限的专业领域内,涉猎了中国现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历史人物。费正清的区域研究在众多中国学者中独树一帜,自1929年以来,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包括日本、朝鲜和越南)及其与西方的关系均成了他整个学术生涯的焦点。其学术贡献重要在于:
 
 费正清的研究触及现代中国的各个方面。在其有限的专业领域内,涉猎了中国现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历史人物。费正清的区域研究在众多中国学者中独树一帜,自1929年以来,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包括日本、朝鲜和越南)及其与西方的关系均成了他整个学术生涯的焦点。其学术贡献重要在于:
  
 
 首先,费正清学术生涯的最大成就,就是创立当代中国学。这种"中国学",就是有别于偏重语言学、文化学、传统汉学的中国学。它和欧洲传统汉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特别强调运用多种档案、多种语言、多种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从而导致一种被称之为"新汉学"的中国学的形成。
 
 首先,费正清学术生涯的最大成就,就是创立当代中国学。这种"中国学",就是有别于偏重语言学、文化学、传统汉学的中国学。它和欧洲传统汉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特别强调运用多种档案、多种语言、多种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从而导致一种被称之为"新汉学"的中国学的形成。
  
 其次,费正清还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做出了不懈努力。在费正清的著述中,有关中美关系以及外交政策方面的研究占很大比重。他的论述影响了整整几代美国学人和战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尽早放弃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政策,转向"遏制而不孤立"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些主张凝聚着他多年来对中美关系的深入思考,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费正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他的学术经历在影响和左右美国公众和政策决策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作为中美关系的专家、倡导者和阐释者,费正清致力于影响历史进程,而不是仅仅理解和解释历史。他遵循其导师查尔斯·韦氏勋爵的主张,即历史学家应利用其知识和研究改变现实。他坚持认为,为了美国的未来和世界的发展,美国人必须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审视美国同中国的关系。费正清之所以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恰恰是因为他的思想和政策观点与决策者的务实、功利观点相悖。
+
 其次,费正清还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做出了不懈努力。在费正清的著述中,有关中美关系以及外交政策方面的研究占很大比重。他的论述影响了整整几代美国学人和战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尽早放弃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政策,转向"遏制而不孤立"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些主张凝聚着他多年来对中美关系的深入思考,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
 
 +
费正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他的学术经历在影响和左右美国公众和政策决策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作为中美关系的专家、倡导者和阐释者,费正清致力于影响历史进程,而不是仅仅理解和解释历史。他遵循其导师查尔斯·韦氏勋爵的主张,即历史学家应利用其知识和研究改变现实。他坚持认为,为了美国的未来和世界的发展,美国人必须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审视美国同中国的关系。费正清之所以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恰恰是因为他的思想和政策观点与决策者的务实、功利观点相悖。
  
 
 还有,费正清是一位史学家,致力于19世纪中叶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探索传统中国社会的特征,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变故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整个过程。他还是一位资深望重的历史教员,桃李满天下。在哈佛大学教育了数以千计的本科学生,在他门下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学者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任教的达一百多人。
 
 还有,费正清是一位史学家,致力于19世纪中叶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探索传统中国社会的特征,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变故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整个过程。他还是一位资深望重的历史教员,桃李满天下。在哈佛大学教育了数以千计的本科学生,在他门下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学者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任教的达一百多人。
行 307: 行 162:
 
 费正清与中国的接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著作影响了国际舆论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在他的思想构成中有着许多因素,尤其是他的大众民主思想,"新政"自由主义得到知识界、学术界同仁的认同。
 
 费正清与中国的接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著作影响了国际舆论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在他的思想构成中有着许多因素,尤其是他的大众民主思想,"新政"自由主义得到知识界、学术界同仁的认同。
  
==争议==
+
===争议===
 
 费正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顶尖的学人,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和外交评论家;他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政策研究,是一位"两栖人"。他的中国观是一个复杂的"多面物",既反映了他特有的西方自由主义的历史观念、文化观念,又反映了他的特殊的历史经历,还反映了他在特定条件下的政治态度。
 
 费正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顶尖的学人,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和外交评论家;他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政策研究,是一位"两栖人"。他的中国观是一个复杂的"多面物",既反映了他特有的西方自由主义的历史观念、文化观念,又反映了他的特殊的历史经历,还反映了他在特定条件下的政治态度。
  
 
 费正清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既要忠诚于学术,又要倾力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现实政治服务,这不能不使他陷入两难境地,也使他代表的"官学"不可避免地要招致各方的批判。他的某些"激进"之举也会引起右翼政客们的强烈的不满。理解费正清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他的观点随着形势的发展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因而也招致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和责难。
 
 费正清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既要忠诚于学术,又要倾力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现实政治服务,这不能不使他陷入两难境地,也使他代表的"官学"不可避免地要招致各方的批判。他的某些"激进"之举也会引起右翼政客们的强烈的不满。理解费正清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他的观点随着形势的发展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因而也招致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和责难。
  
 作为现代中国学第一代学者代表的费正清,其开拓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功绩不可磨灭。但是,他自身的研究局限性亦不可否认,费正清领导的"哈佛学派"搞的主要是官方史,他们用的是官方资料,研究的是统治人物,反映了美国官方的观点。他的"冲击与回应"模式和他的著作实际上回避了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有违于历史事实,这一点也受到美国新一代中国学者的批判。费正清在与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接触过程中,也曾多次出现摇摆不定的时刻,这与其本人的社会经历、政治背景和学术生涯有着多方联系。
+
 作为现代中国学第一代学者代表的费正清,其开拓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功绩不可磨灭。但是,他自身的研究局限性亦不可否认,费正清领导的"哈佛学派"搞的主要是官方史,他们用的是官方资料,研究的是统治人物,反映了美国官方的观点。他的"冲击与回应"模式和他的著作实际上回避了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有违于历史事实,这一点也受到美国新一代中国学者的批判。
==参考文献==
+
 
 +
费正清在与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接触过程中,也曾多次出现摇摆不定的时刻,这与其本人的社会经历、政治背景和学术生涯有着多方联系。<ref>[https://baike.so.com/doc/1315608-1390881.html 费正清]360搜索</ref>
 +
== 视频 ==
 +
美国汉学研究:费正清出版了《美国与中国》<br>
 +
{{#iDisplay:c0186k5nk2t|720|480|qq}}
 +
=== 参见 ===
 +
*[[费孝通]]
 +
*[[剑桥中国史]]
 +
 
 +
==  参考文献 ==
 +
{{Reflist|30em}}
 +
 
 +
[[Category:教授]][[category:历史学家]][[category:美国人]]

於 2019年11月10日 (日) 15:25 的最新修訂

費正清
原文名 John King Fairbank
出生 1907年5月24日
南達科他州休倫(Huron, South Dakota)
逝世 1991年9月14日
國籍 美國
別名 約翰·金·費爾班克
民族 盎格魯-撒克遜人
教育程度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哈佛大學、牛津大學
職業 歷史學家、漢學家
知名作品劍橋晚清史
劍橋中華民國史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1966-1982)


費正清
出生 (1907-05-24)1907年5月24日
23px 美國南達科他州休倫湖
逝世 1991年9月14日(1991-09-14)(84歲)
22x20px 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
國籍 22x20px 美國
語言 英語漢語
職業 歷史學家漢學家
研究領域 漢學歷史學
信仰 基督教
配偶 費慰梅
兒女 養女2個:霍莉、勞拉
親屬 父親:亞瑟·波·費
母親:羅萊娜
學術生涯
職務 哈佛大學教授
(1939年-1977年)

約翰·金·費爾班克英語:John King Fairbank,1907年5月24日-1991年9月14日),漢名費正清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創始人。

其漢名費正清,為梁思成所起。

生平

費正清1907年生於美國南達科他州休倫湖,是其父Arthur Boyce Fairbank唯一的孩子。先後求學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哈佛大學。1929年獲羅德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求學,研究題目為19世紀中英關係。

費正清: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創始人。圖為費正清與周恩來等合影。

為了撰寫博士論文,費正清於1931年夏赴中國調查進修,考察海關貿易,在華北協和華語學校學習中文,主要受教於蔣廷黻,曾短期兼職清華大學經濟史講師。其間在北平結識了北京大學校長胡適北平社會研究所所長陶孟和中國地質調查所研究員丁文江等人,並與外文教授葉公超[1]:387、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哲學家金岳霖、政治學家錢端升和物理學家周培源等結為好友。

1932年7月,在北平與未婚妻費慰梅(Wilma Denio Cannon,研究中國藝術和建築的美國學者)結婚。夫婦二人的中文名字皆是梁思成所取。二人收養了兩個女兒Holly和Laura。

1935年第一次離開中國。在取得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於1936年回母校哈佛大學歷史系任教,並從1939年起與美國的日本問題專家賴肖爾一起開設東亞文明課程。1941年被徵召至美國情報協調局(1942年6月13日分裂為美國戰略情報局美國戰時新聞局)研究分析處,前往華盛頓工作。

1942年6月2日美國情報協調局局長多諾萬上校任命費正清為駐華首席代表。1942年8月21日從邁阿密啟程,搭乘泛美航空公司飛機,經停波多黎各西班牙港貝倫累西腓阿森松島阿克拉拉各斯卡諾邁杜古里喀土穆開羅巴士拉卡拉奇新德里阿拉哈巴德阿薩姆邦、昆明,1942年9月25日飛抵重慶。

1942年9月至1943年12月駐重慶,擔任美國戰略情報局官員,併兼美國國務院文化關係司對華關係處文官和美國駐華大使特別助理。1945年10月至1946年7月再度來華,任美國新聞署駐華分署主任。

1946年返回哈佛大學任教。1955年在福特基金會支持下主持成立東亞問題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後來還獲得洛克菲勒卡內基基金會的資助,並於1961年更名為東亞研究中心,後於1977年更名為「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以資紀念。

在他直接或間接主持研究中心的幾十年裡,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成為美國東亞問題研究的學術重鎮,其本人也成為美國中國研究學界的領袖人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費正清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將來會遇到的問題作出預測,指出它們將來會遇到三個問題「一是人口問題,二是官僚腐敗的問題,三是強調思想統一,使整個民族喪失創造力的問題」[2]

他在40年代末是預測毛澤東與共產黨會獲勝的中國通之一,主張與中共建立關係符合美國利益。但是許多美國人指責這些中國通出賣盟友,協助散播共產主義與蘇聯的影響。由於被認為過於「同情」共產主義,他在1952年申請去日簽證被駁。

在美國國會「誰輸掉中國」的調查中,他被要求在參議院內部安全小組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l Security(United States Senat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l Security)上作證,但由於他的學術地位而不受影響。而此時他的回國的中國朋友如費孝通、陳漢生卻在中國大陸被攻擊「親美」[3]。費正清被稱為「四個該為輸掉中國負責的John」之一[4][5][6]

1966年由胡秋原鄭學稼徐高阮發起,一千多名學者簽名的《給美國人民的一封公開信》,在台灣與《紐約時報》發表,攻擊費正清以「中國專家」之名出賣中華民國[7][8]陳立夫的回憶錄認為:費正清散播不利國民黨的謠言,打擊國民政府信譽,促成美國政策有利中共,影響國民政府在大陸的潰敗。他在中共眼中,無疑是個英雄[9]。費正清的哈佛官網認為國民黨腐敗無能,沒有希望,中共也是民族主義者,他支持(親共的)自由知識分子[10]

1972年中美關係改善後,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的邀請,自1949年後首次重訪中國[11]

1991年9月14日,因心臟病發作逝世[12]

著作

1948年,費正清出版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一書,此後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斷補充修訂,於1958年、1971年、1979年、1989年分別再版[13]簡體字譯本為《美國與中國》。

1966年,與英國歷史學家崔瑞德共同開始主編多卷本《劍橋中國史》。

1973年,與賴肖爾和 Albert M. Craig 合著 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東亞文明:傳統與變革》)一書[14]。1978年、1989年分別修訂再版。

1982年出版對華回憶錄 Chinabound: a fifty-year memoir。簡體字譯本為《費正清對華回憶錄》[15]

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接受哈佛大學出版社的邀請而撰寫 China : A New History[16];1991年臨終前兩天,將書交付出版。正體字譯本為《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17]余英時為此書作序時表示,此書包含他的「晚年定論」,遵守著三條主線:詳近而略遠,重政治而輕文化,取統一而捨分裂,如實地反映了中國史研究在美國的新方向和新收穫。在這本《中國新史》中,費正清改變先前的觀點,把中共政權看作是專制王朝的現代翻版,也承認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南京政府也可能逐漸導使中國現代化,而中共的興起也並非不能壓制[18][19]

部分著作:

人物評價

學術貢獻

費正清的研究觸及現代中國的各個方面。在其有限的專業領域內,涉獵了中國現代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要歷史人物。費正清的區域研究在眾多中國學者中獨樹一幟,自1929年以來,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包括日本、朝鮮和越南)及其與西方的關係均成了他整個學術生涯的焦點。其學術貢獻重要在於:

首先,費正清學術生涯的最大成就,就是創立當代中國學。這種"中國學",就是有別於偏重語言學、文化學、傳統漢學的中國學。它和歐洲傳統漢學的最大區別在於,特別強調運用多種檔案、多種語言、多種社會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從而導致一種被稱之為"新漢學"的中國學的形成。

其次,費正清還為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進程做出了不懈努力。在費正清的著述中,有關中美關係以及外交政策方面的研究占很大比重。他的論述影響了整整幾代美國學人和戰後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為中美關係正常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費正清主張美國政府儘早放棄對中國的"遏制和孤立"政策,轉向"遏制而不孤立"政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關係正常化。這些主張凝聚着他多年來對中美關係的深入思考,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

費正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他的學術經歷在影響和左右美國公眾和政策決策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作為中美關係的專家、倡導者和闡釋者,費正清致力於影響歷史進程,而不是僅僅理解和解釋歷史。他遵循其導師查爾斯·韋氏勳爵的主張,即歷史學家應利用其知識和研究改變現實。他堅持認為,為了美國的未來和世界的發展,美國人必須重新認識中國,重新審視美國同中國的關係。費正清之所以對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產生重大影響,恰恰是因為他的思想和政策觀點與決策者的務實、功利觀點相悖。

還有,費正清是一位史學家,致力於19世紀中葉東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探索傳統中國社會的特徵,改變中國歷史的重大變故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整個過程。他還是一位資深望重的歷史教員,桃李滿天下。在哈佛大學教育了數以千計的本科學生,在他門下獲得博士學位的學生、學者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任教的達一百多人。

再有,費正清極力推廣東亞研究,其中包括現代中國史研究。經過他的畢生努力,東亞研究獲得了應有的學術地位和大量的財政資助。除了加強學術意識和籌集資金,費正清還幫助建立了一系列的研究項目,如在哈佛大學推廣東亞研究擴大該學科和領域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影響。哈佛大學幾乎可稱之為他的學術研究基地。1979年他曾把哈佛描述為他的終生信仰。

費正清與中國的接觸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特殊的歷史時期,他的著作影響了國際輿論對中國革命的看法。在他的思想構成中有着許多因素,尤其是他的大眾民主思想,"新政"自由主義得到知識界、學術界同仁的認同。

爭議

費正清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他不僅是一位頂尖的學人,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家和外交評論家;他既從事學術研究,又從事政策研究,是一位"兩棲人"。他的中國觀是一個複雜的"多面物",既反映了他特有的西方自由主義的歷史觀念、文化觀念,又反映了他的特殊的歷史經歷,還反映了他在特定條件下的政治態度。

費正清是一位充滿矛盾的人物。他既要忠誠於學術,又要傾力為美國的國家利益和現實政治服務,這不能不使他陷入兩難境地,也使他代表的"官學"不可避免地要招致各方的批判。他的某些"激進"之舉也會引起右翼政客們的強烈的不滿。理解費正清與中美關係的曲折發展進程密切相關,他的觀點隨着形勢的發展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因而也招致了來自各方的批評和責難。

作為現代中國學第一代學者代表的費正清,其開拓美國現代中國學的功績不可磨滅。但是,他自身的研究局限性亦不可否認,費正清領導的"哈佛學派"搞的主要是官方史,他們用的是官方資料,研究的是統治人物,反映了美國官方的觀點。他的"衝擊與回應"模式和他的著作實際上迴避了帝國主義對華的侵略,有違於歷史事實,這一點也受到美國新一代中國學者的批判。

費正清在與中國社會的複雜現實接觸過程中,也曾多次出現搖擺不定的時刻,這與其本人的社會經歷、政治背景和學術生涯有着多方聯繫。[20]

視頻

美國漢學研究:費正清出版了《美國與中國》

參見

參考文獻

  1. John King Fairbank. Chinabound: a fifty-year memoir. Harper & Row. 1982年. ISBN 978-0-06-039005-1. 
  2. 章立凡:政府公信力的喪失是最大的危機. 網易. [200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3月1日) (Chinese (China)). 
  3. Paul M. Evans. John Fairbank and the American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China [費正清看中國].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1988年3月: 154. ISBN 0631158537. (英文)
  4. Roderick MacFarquhar. The 『Breaking of an Honorable Career』.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April 25, 2013. (英文)
  5. Michael T. Kaufman. John Paton Davies, Diplomat Who Ran Afoul of McCarthy Over China, Dies at 91. 紐約時報. 1999年12月24日. (英文)
  6. David Gonzalez. John K. Fairbank, China Scholar Of Wide Influence, Is Dead at 84. 紐約時報. 1991年9月16日.  (英文)
  7. 葉乃治. 徐高阮與1960年代台灣的賣國控訴 (pdf). 史耘. 2011年6月, (第15期): 99–131頁. 
  8. 瞿海源. 努力追求自由. 中國時報. 1999年9月16日. 
  9. Lifu Chen. The Storm Clouds Clear Over China: The Memoir of Chʻen Li-fu, 1900-1993 [撥雲霧而見青天:陳立夫英文回憶錄]. Hoover Press. 1994: 167 [14 August 2013]. ISBN 978-0-8179-9273-6. (英文)
  10. John King Fairbank.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 1993年1月8日. (英文)
  11. 陳祖懷. 費正清與中國 (PDF). 史林. 199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年2月22日). 
  12. 陶文釗. 費正清與美國的中國學. 歷史研究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院). 1999, (1). 
  13. John King Fairbank.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4th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0 June 2009. ISBN 978-0-674-03664-2. 
  14. John King Fairbank; Edwin O. Reischauer; Albert M. Craig. 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Houghton Mifflin College Division. 1989. ISBN 978-0-395-45023-9. 
  15. 費正清. 《費正清對華回憶錄》. 陸惠勤譯;章克生校. 上海: 知識出版社. 1991年. ISBN 9787501554621. 
  16. John King Fairbank; Merle Goldman. China: A New History.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978-0-674-11673-3. 
  17. 費正清; 戈德曼. 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 薛絢譯. 台北: 正中書局. 2001. ISBN 978-957-09-1392-7. 
  18. 余英時. 《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序. 會友集: 余英時序文集. 明報出版社. 2008年. ISBN 978-962-8959-97-6. 
  19. 余英時. 余序. 《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 [失效連結]
  20. 費正清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