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赫尔辛基协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赫尔辛基最终文件

图片来自shrmonitor

赫尔辛基最终文件英语:Helsinki Final Act),又称赫尔辛基协议英语:Helsinki Accords)、赫尔辛基宣言英语:Helsinki Declaration),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终文件(英文: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Final Act),1975年8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共35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与除阿尔巴尼亚安道尔外的全部欧洲国家)签署了这项协议。[1]

协议内容与影响

赫尔辛基协议的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类包括十项原则,内容涉及政治和军事问题,领土完整与定义边界,和平解决争端和建立互相信任措施。第二部分专注于经济问题,如贸易和科技合作。第三部分强调人权,包括移民自由,文化交流和出版自由。最后,第四部分是正式实施细节与后续讨论,旨在改善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此协议虽然承认苏联所划分的与东德波兰的边界线,但同时宣扬其中的人权条款以诱导苏联地区的人权观念向古典自由主义路径回归。尽管“铁幕”两侧的人权运动都强调个体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但受此影响,“后现代”人权观并不强调对个体自由的保护,而是更注重增强对人权的全球监管。

第一类中提出十项原则,包括:

  • 主权平等,尊重天赋的主权权利。
  • 抑制威胁或使用武力。
  • 确认边境的不可侵犯性。
  • 确认国家领土的完整性。
  • 确认和平解决争端原则。
  • 不干预内部事务。
  • 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包括思想自由、良知、宗教和信仰。
  • 平等和人民自决
  • 国与国互相合作。
  • 在国际法下诚信覆行义务。

福特政府

1974年8月,副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上任时,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将近两年。尽管苏联一直在寻求快速解决方案,但各方都没有迅速让步,特别是各自对于人权问题与定义上。在整个谈判的大部分过程中,美国领导人都对这一过程不感兴趣。

在结束谈判和签署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的几个月中,美国公众,部分东欧裔美国人表示,他们担心该协议将意味著接受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福特总统也对此感到担忧,并要求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对此作出澄清。美国参议院也担心东欧和欧安会的命运。几位参议员写信给福特总统,要求推迟最后的首脑会议,直到所有问题解决为止,并以有利于西方的方式进行。

福特总统出发前往赫尔辛基前不久,他与一群东欧裔美国人举行了会议,并表示美国对波罗的海国家的政策不会改变同时拒绝会见苏联人索尔仁尼琴。白宫发言人表示,福特总统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听取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建议,认为与索尔仁尼琴会面将不符合缓和政策。

福特于1975年7月对东欧裔美国人代表团称:

赫尔辛基文件涉及政治和道义上的承诺,旨在减轻紧张局势并进一步开放东西方人民之间的沟通渠道。……除了我们自己的道德和法律标准以及更正式的条约协议,例如《联合国宪章》和《人权宣言》,我们没有承诺超出我们已经承诺的范围。 ...如果一切失败,欧洲不会比现在更糟。如果它部分成功,东欧人民的生活会好很多,自由事业也将发展。 ” 他的保证几乎没有效果,且负评不断。美国公众仍不相信《赫尔辛基协议》不会改变美国关于波罗的海的政策。尽管各地皆有抗议,福特还是决定签署协议。随著国内批评的加剧,福特对他对《赫尔辛基协定》的支持从总体上削弱了他在外交政策中的地位。他在辩论中否认克里姆林宫实际控制了波兰,并声称“苏联没有统治东欧,这种情况也绝不会在福特政府期间发生”,这使选情更有利于卡特。基辛格也辩论称与民主国家相比,它“对拥有着最庞大陆军的强国具有更大的约束”。

欧安组织

这项协议创建了由56名成员组成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积极在全球倡导民主和人权,并在苏联解体之后于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埃西亚车臣科索沃乔治亚塔吉克开展一系列平息冲突的行动,全球有多达3000名雇员。 [2]

影片

35th Anniversary of the Helsinki Final Act

参考文献

  1. Why the 1975 OSCE Helsinki Final Act Still Matters,shrmonitor
  2. [1] 赫尔辛基进程虽然确定苏联对东欧的势力范围,但最终亦加速东欧民主化进程,加速柏林墙倒塌和共产党政治及经济制度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