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钟(西)巴士总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钟(西)巴士总站
图片来自centamap

金钟(西)巴士总站(英文:Admiralty (West) Bus Terminus)是一个位于香港中西区金钟巴士总站。该巴士总站在政府方面称为金钟站(西)巴士总站(英文:Admiralty Station (West) Bus Terminus)。

总站位置

金钟(西)巴士总站位于德立街力宝中心外,对面为远东金融中心。车站上盖被金钟廊覆盖,并在总站旁设置连结商场、路面、港铁金钟站B出口及中区行人天桥系统

总站路线资料

城巴347线

金钟(西) ↺ 香港仔(经域多利道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薄扶林道坟场,只在清明节及重阳节期间提供服务) 乃提供金钟、中环、坚尼地城往来摩星岭、大口环、碧瑶湾及香港仔的巴士服务,于1996年4月4日起投入服务。

过海隧道巴士962B线(特别班次)

置乐花园 → 金钟(西) 只于星期一至六早上9时前开出之班次以此为总站。

过海隧道巴士967线

天水围(天恩邨) ↔ 金钟(西) 提供天水围北部往来中环及金钟的过海隧巴服务,于2002年8月26日起投入服务。2003年10月27日总站由中环迁往金钟(西)。

途经路线资料

城巴629线

中环(天星码头) → 海洋公园(正门) 只在早上繁忙时间提供服务。

过海隧道巴士H1线

中环(天星码头) ↔ 尖沙咀(汉口道)

新巴X15线

山顶 ↔ 中环(天星码头)

过往路线

过海隧道巴士W1线(已取消)

总站设施

该站设有站长室。另外该站设有城巴海洋公园售票处,除售卖城巴629线车票外(因应港铁南港岛线已在2016年12月28日通车,车票已停售),亦发售海洋公园的入场门票。

使用状况

该站在全日的人流颇高。在繁忙时间,因该站设有多条前往新界的路线,故通勤和转乘港铁往湾仔、东区及南区之乘客甚多。

接驳交通

港铁金钟站

金钟(乐礼街)巴士总站 金钟(东)巴士总站 金钟(德立街)巴士总站

参考资料

《通用乘车地图》第四版,香港通用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二十世纪港岛区巴士路线发展史》,容伟钊编著,BSI出版

重大事件

2011年5月7日早上9时,一名32岁乘客乘搭967线巴士(编号2294,车牌HZ8881)由天水围到达金钟(西)巴士总站后,被其他乘客及车长发现暴毙在巴士上层车厢左方尾二排的窗口位,怀疑车程途中突然心脏病发死亡

中西区 (香港)

中西区英语: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区之一,位于香港岛西北部,于1980年代末由中区西区的北部合拼而成,为香港开埠之后最早发展的地区。其中中环上环是香港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区,而西环则是早期发展的华人住宅区。中环区内以商业大厦为主,人口较少,而中半山山顶是香港其中一个富豪聚居地。根据2020年人口统计,中西区人口约为239,000人[1],亦是香港十八区中收入最高的地区以及全港最高学历的地区,46.5%人口持专上教育学位课程。[2]

地理

中西区可以细分为中区西区半山区三个部份,中区包括金钟中环上环等地,西区包括西环(即西营盘石塘咀坚尼地城)和摩星岭,而半山区则包括太平山薄扶林道北部一带(主要是香港大学本部校园)。

中西区东接湾仔区、南接南区。北部水域与葵青区油尖旺区连接。西部水域则与离岛区连接。

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满清政府战败给英国。英军在1841年1月26日在香港岛,今日上环的水坑口登陆。之后根据1842年签署的《南京条约》,清帝国割让香港岛,大英帝国于今日的中环上环一带建立维多利亚城,而四环九约中的其中三环及六约,均在今中西区范围之内。

1969年因应民政主任计划,香港被分为多区。当时上环、中环及半山区属于“中区”,西环连同现今南区之西部属于“西区”。1975年,港府进行行政区划重整,摩星岭以南的西区及原属东区赤柱石澳另组成南区,“中区”和剩馀的“西区”则合并为“中西区”。

移民史

中西区居住了不少福建人以及广东省内的潮州人,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闽南话潮州话母语,大多为老一辈的人口。福建人在开埠以来大量迁入中上环以及中上环半山一带,文咸东、西街永乐街的转口贸易,药材,船务绝大多数都是福建人经营[3],至今大部份福建人仍居于中上环一带。而潮州人则主要聚居于西环及西环半山一带,不少潮汕社团在西环区内均有很大的影响力。

区内人物:

  • 陈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员及立法会直选议员
  • 欧赞年:香港公民社会发展资源中心成员

参考文献

  1. 2020人口 (PDF). 
  2. 香港2020人口统计 (PDF). 
  3. 李培德. 香港大学-香港的福建商会和福建商人网络. 香港: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962209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