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鐘(西)巴士總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鐘(西)巴士總站
圖片來自centamap

金鐘(西)巴士總站(英文:Admiralty (West) Bus Terminus)是一個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巴士總站。該巴士總站在政府方面稱為金鐘站(西)巴士總站(英文:Admiralty Station (West) Bus Terminus)。

總站位置

金鐘(西)巴士總站位於德立街力寶中心外,對面為遠東金融中心。車站上蓋被金鐘廊覆蓋,並在總站旁設置連結商場、路面、港鐵金鐘站B出口及中區行人天橋系統

總站路線資料

城巴347線

金鐘(西) ↺ 香港仔(經域多利道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只在清明節及重陽節期間提供服務) 乃提供金鐘、中環、堅尼地城往來摩星嶺、大口環、碧瑤灣及香港仔的巴士服務,於1996年4月4日起投入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962B線(特別班次)

置樂花園 → 金鐘(西) 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9時前開出之班次以此為總站。

過海隧道巴士967線

天水圍(天恩邨) ↔ 金鐘(西) 提供天水圍北部往來中環及金鐘的過海隧巴服務,於2002年8月26日起投入服務。2003年10月27日總站由中環遷往金鐘(西)。

途經路線資料

城巴629線

中環(天星碼頭) → 海洋公園(正門) 只在早上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H1線

中環(天星碼頭) ↔ 尖沙咀(漢口道)

新巴X15線

山頂 ↔ 中環(天星碼頭)

過往路線

過海隧道巴士W1線(已取消)

總站設施

該站設有站長室。另外該站設有城巴海洋公園售票處,除售賣城巴629線車票外(因應港鐵南港島線已在2016年12月28日通車,車票已停售),亦發售海洋公園的入場門票。

使用狀況

該站在全日的人流頗高。在繁忙時間,因該站設有多條前往新界的路線,故通勤和轉乘港鐵往灣仔、東區及南區之乘客甚多。

接駁交通

港鐵金鐘站

金鐘(樂禮街)巴士總站 金鐘(東)巴士總站 金鐘(德立街)巴士總站

參考資料

《通用乘車地圖》第四版,香港通用圖書有限公司出版 《二十世紀港島區巴士路線發展史》,容偉釗編著,BSI出版

重大事件

2011年5月7日早上9時,一名32歲乘客乘搭967線巴士(編號2294,車牌HZ8881)由天水圍到達金鐘(西)巴士總站後,被其他乘客及車長發現暴斃在巴士上層車廂左方尾二排的窗口位,懷疑車程途中突然心臟病發死亡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英語: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於1980年代末由中區西區的北部合拼而成,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環區內以商業大廈為主,人口較少,而中半山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20年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約為239,000人[1],亦是香港十八區中收入最高的地區以及全港最高學歷的地區,46.5%人口持專上教育學位課程。[2]

地理

中西區可以細分為中區西區半山區三個部份,中區包括金鐘中環上環等地,西區包括西環(即西營盤石塘咀堅尼地城)和摩星嶺,而半山區則包括太平山薄扶林道北部一帶(主要是香港大學本部校園)。

中西區東接灣仔區、南接南區。北部水域與葵青區油尖旺區連接。西部水域則與離島區連接。

歷史

第一次鴉片戰爭滿清政府戰敗給英國。英軍在1841年1月26日在香港島,今日上環的水坑口登陸。之後根據1842年簽署的《南京條約》,清帝國割讓香港島,大英帝國於今日的中環上環一帶建立維多利亞城,而四環九約中的其中三環及六約,均在今中西區範圍之內。

1969年因應民政主任計劃,香港被分為多區。當時上環、中環及半山區屬於「中區」,西環連同現今南區之西部屬於「西區」。1975年,港府進行行政區劃重整,摩星嶺以南的西區及原屬東區赤柱石澳另組成南區,「中區」和剩餘的「西區」則合併為「中西區」。

移民史

中西區居住了不少福建人以及廣東省內的潮州人,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閩南話潮州話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東、西街永樂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3],至今大部份福建人仍居於中上環一帶。而潮州人則主要聚居於西環及西環半山一帶,不少潮汕社團在西環區內均有很大的影響力。

區內人物:

  • 陳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
  • 歐贊年:香港公民社會發展資源中心成員

參考文獻

  1. 2020人口 (PDF). 
  2. 香港2020人口統計 (PDF). 
  3. 李培德. 香港大學-香港的福建商會和福建商人網絡. 香港: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962209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