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雀巢集团

雀巢公司
图片来自华人百科

雀巢公司[1] [2] ,(法语:Société des Produits Nestlé S.A.,简称Nestlé S.A.,或英语:Nestlé,),是一间瑞士跨国食品和饮料公司,总部位于瑞士沃州沃韦,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

目录

简介

拥有138年历史的雀巢公司起源于瑞士,最初是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的,以生产巧克力棒速溶咖啡闻名遐迩。 [3][4]

雀巢公司,由亨利·内斯特莱(Henri Nestle)于1867年建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Vevey),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今天雀巢公司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25万名员工。从一个生产婴儿食品的乡村作坊发展成今天领先世界的食品公司,雀巢走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

雀巢集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866 年。雀巢公司创始人,一位居住在瑞士的化学家享利·内斯特尔(Henri Nestle)先生,用他研制的一种将牛奶麦粉科学地混制而成的婴儿奶麦粉,成功地挽救了一位因母乳不足而营养不良的婴儿的生命.1867 年,亨利.雀巢 (Henri Nestlé) 先生在瑞士的日内瓦湖畔正式创立了雀巢公司。

雀巢在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中共建有5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而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雀巢公司年销售额达到477亿美元以上,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公司以生产朱古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

2005年雀巢公司的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士法郎,同比成长了7.5%。净利润也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达到80亿瑞郎

雀巢公司是美国《财富》杂志2015年评选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排行榜中的第72名[5]

雀巢公司亦被《富比世》杂志评选为2017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第34名[6]

发展历史

  • 1864年,“雀巢之父”亨利·内斯莱针对当时居高不下的婴儿死亡率,发明生产了婴儿营养麦片粥。
  • 1866年,亨利·内斯莱创建雀巢公司,并以自己的盾形纹章──鸟(雀巢)——作为公司的标志,这就是后来闻名全球的雀巢公司的雏形。
  • 1868年,亨利·内斯莱在巴黎法兰克福伦敦设立了销售点。130多年来,正是由于亨利·内斯莱的影响,雀巢公司成长为国际化的公司。
  • 1890年—1902年期间,雀巢陆续在欧美设厂,并与现在雀巢公司另一个源头英瑞炼乳公司合并,成为当时世界级食品巨头。
  • 1947年,雀巢公司与瑞士美极公司合并,使公司的销售额从8.33亿瑞士法郎提高到13.4亿瑞士法郎。
  • 1970年代,非洲南美等地不断有婴幼儿因喝过雀巢公司出产的乳制品而生病,人数包括死亡的人每年达到1000万人。为此,美国等地的消费者从1973年起发起了一场长达十多年的拒买雀巢Nestlé boycott食品的运动。直到1984年雀巢公司承认并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法规,国际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委员会才宣布抵制运动结束。
  • 1984年,雀巢公司收购了美国食品巨头三花公司。
  • 1988年,雀巢公司和东莞糖酒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东莞雀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速溶咖啡及相关产品。
  • 1988年,雀巢收购了意大利公司堡康利
  • 1988年,雀巢收购了生产奇巧(Kit-Kat)和聪明豆(Smarties)巧克力,以蔡颂祈为首的英国糖果公司能得利(Rowntree Macintosh)。
  • 1994年,雀巢以新台币11亿元现金收购台湾第一家乳品公司福乐食品全部股权及其所有商标及专利权。
  • 1999年秋天,雀巢成功收购中国知名的调味食品企业太太乐。
  • 2002年,埃塞俄比亚政府把雀巢当地的分公司收归国有,雀巢意图向该国政府索偿八亿美元,引起举世指责。后来雀巢让步,愿意将赔款减至一亿元,并将赔款用于建设当地,事件暂时平息。
  • 2001年,可口可乐与雀巢成立合资公司Beverage Partners Worldwide(全球饮料伙伴公司,BPW),双方各占50%股权,联合发展红茶与绿茶的饮料业务。可口可乐主要负责产品的分销和生产,雀巢主要负责产品的规划、设计、研发和品牌支持。
  • 2002年8月6日,雀巢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厨师公司(ChefAmerica)。
  • 2008年4月,诺华斥资104亿美元向雀巢收购爱尔康(Alcon)24.85%7400万股股权每股143.18美元,当时交易条件还包括自2010年1月起,诺华可另外向雀巢购买爱尔康52%股权。
  • 2009年1月4日,诺华以每股180美元价格,斥资281亿美元收购雀巢旗下爱尔康药厂52%股权。
  • 2010年1月5日,雀巢以37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卡夫旗下美国及加拿大的的速冻薄饼业务。该业务包括的比萨品牌有DiGiorno,Tombstone,CaliforniaPizzaKitchen(加州匹萨厨房),Jack's和Delissio。在美国和加拿大,雀巢公司已通过Stouffer's,LeanCuisine,Buitoni,HotPockets和LeanPocket等品牌建立起速食食品和便携食品品类的领导地位。
  • 2011年4月17日 瑞士雀巢公司宣布,已经就获得银鹭食品集团[7](银鹭集团)签署了合资协议,获得银鹭集团60%股权。银鹭2010年的销售额为7.5亿瑞士法郎(约合54.6亿元人民币)。
  • 2011年7月11日,雀巢以21亿新元(约17亿美元)收购中国最大糖果制造商徐福记国际(Hsu Fu Chi)的60%股权。徐氏家族将向雀巢出售16.48%的股份,但据合并协议仍持有合资公司40%的股份。
  • 2012年1月6日,雀巢集团和可口可乐同意将在全球范围内对半合资的即饮茶合资公司——全球饮料伙伴公司(BPW)业务范围缩小到欧洲和加拿大地理范围。全球其他地区可口可乐不再帮忙销售和生产雀巢茶饮。不过台湾和香港地区可口可乐和雀巢仍将就雀巢冰爽茶品牌签署许可协议。[8]
  • 2012年4月23日,雀巢以118.5亿美元收购辉瑞旗下的婴儿食品部门惠氏奶粉业务。
  • 2012年11月28日,和记黄埔医药,同意与雀巢公司旗下雀巢健康科学公司(Nestle Health Science)合资营养科学合伙有限公司(Nutrition Science Partners),发展以传统中药为基础的肠道治疗;双方各持一半股权。
  • 2014年2月12日 欧莱雅集团(L'Oreal SA)同意以60亿欧元(82亿美元)回购雀巢持有的8%的持股。欧莱雅将支付现金34亿欧元买雀巢持有的2730万持股。同时以雀巢的瑞士皮肤医学产品合资企业高德美(Galderma)50%股权卖给雀巢,交换股票价值达26亿欧元的2120万股股票。雀巢持有的欧莱雅股权将从29.4%降至23.29%,贝登古家族的股权将从30.6%增至33.31%。
  • 2015年10月15日,从11月开始可口可乐不再帮忙在台湾销售和生产雀巢茶饮。[9]雀巢茶饮开始淡出台湾市场。
  • 2016年6月雀巢与爱之味合作柠檬茶重回台湾。
  • 2017年12月6日,雀巢公司斥资23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健康食品公司Atrium Innovations。
  • 2018年5月8日,雀巢与星巴克缔结全球咖啡联盟 雀巢将以71.5亿美元现金收购星巴克门市以外的全球市场零售及分销星巴克品牌包装产品的权利。
  • 2019年10月8日雀巢以102亿瑞士法郎的价格(约合103亿美元)将雀巢皮肤健康业务Nestlé Skin Health S.A出售给殷拓集团和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的全资子公司牵头的财团,出售完成后,雀巢旗下不再拥有皮肤健康业务,同时,该业务重新更名为高德美。

收购品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雀巢不断在世界各国收购知名雪糕品牌,例如:澳大利亚的Peter's、香港的“牛奶公司”等。在收购的初期,只在原有品牌前冠上“雀巢”名字,到后来公司全球旗下的雪糕品牌,统一改用“雀巢”为品牌名称。

2016年10月,雀巢与成立于1985年英国冰淇淋企业R&R合作,成立冰淇淋、冷冻食品及冰鲜乳制品合资企业Froneri。该企业结合了雀巢即R&R在欧洲中东(除以色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菲律宾南非的冰淇凌业务,也包含了雀巢公司在欧洲的冷冻食品业务(如意大利披萨及零售冷冻食品)和在菲律宾的冰鲜乳制品业务。其拥有大约1.25万雇员,涉及20多个国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执行总裁为前R&R总裁 Ibrahim Najafi。[10][11][12]

2019年5月14日Froneri以3.8亿纽币收购恒天然合作社集团旗下冰淇淋公司帝纽(Tip Top)

2019年12月15日雀巢以40亿美元(约312亿港元)出售美国雪糕业务,包括Haagen-Dazs、Dreyer's及Drumstick等知名品牌给Froneri

食安事件

重金属婴儿食品

2011年四月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导,瑞典研究人员发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研究发现,如果每天喂食婴儿2次上述品牌的食品米糊,婴儿接触到致癌物“砷”的数量ㄌ,比喂养母乳高出50倍;接触可破坏神经系统和肾脏功能的重金属“镉”,数量比喂养母乳多出150倍。

雀巢厂商则坚称,这些有毒物质在产品中含量极低,不会危害婴儿健康。[13]

后于亚洲地区雀巢展开危机处理,于中国大陆地区官网跳出显著提示关于瑞典报道的婴幼儿食品中含有微量和砷的研究报告,此报道中所提及的雀巢产品并未在中国进口、生产和销售,而亚洲其馀国家的官网没有显著提示。[14]

泡面含铅事件

2015年印度政府对雀巢公司提起诉讼,[15]举出雀巢品牌Maggi违反食品标签上的标示含量,其泡面中有高过安全值的及味精含量。

此品牌产品曾经一度占印度面类总销售额的60%。最初由勒克瑙(Lucknow)市的食品部门发起此一事件,监测出问题泡面,因社群媒体的传播而被迅速流传,许多邦对Maggi食品展开检验,并对Maggi面条下达禁售令,事情大举发生后全球首席执行长Paul Bulcke到新德里处理此危机,之后印度全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下令雀巢召回所有Maggi面条,并要求全部下架。[16]

劣质零食事件

2021年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美国农业部表示已经与雀巢公司达成协议,对于全球一批零食约345.6吨召回,因为该零食内含有“异物”多数是碎玻璃等物体,因未明的原因混入。公司方表态根据出货单此一批货只出货美国零售商,但二级零售商的去向无法追踪。[17][18]

旗下品牌

产业

  • 雀巢专业餐饮(Nestle Professional)
  • 雀巢牛奶公司(生产冰淇淋、牛奶)
  • 百福豆腐、甜品、豆浆
  • 雀巢水业集团(包含毕雷矿泉水(Perrier)等品牌)
  • 雀巢健康科学(Nestle Health Science)

营养补给品

饮品

冰品

调味品

  • 美极调味品(Maggi)
  • 三花淡奶(Carnation)
  • 鹰唛炼奶(Eagle)

零食

宠物食品

  • 喜跃宠物食品(Friskies)
  • 普瑞纳宠物食品(Purina)
  • 猫倍丽宠物食品(Monpetit)

护理保健

  • Bübchen[19] (在台湾有时译作“德国贝恩”[20]

持股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雀巢集团,华人百科
  2. 雀巢公司,中文百科
  3. "Nestlé's Brabeck: We have a "huge advantage" over big pharma in creating medical foods" , CNN Money, 1 April 2011
  4. "Nestlé: The unrepentant chocolatier" , 经济学人, 29 October 2009. Retrieved 17 May 2012
  5. 2014 Fortune Global 500 listing. Retrieved 20 May 2015.
  6. [1] Retrieved 27 February 2018.
  7.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花生牛奶,八宝粥,好粥道,牛奶花生. 厦门: 厦门银鹭食品集团: 1. [2017-02-17]. (原始内容 (htm)存档于2013-04-06) (中文(简体)‎). 
  8. 台湾可口可乐 跟雀巢玩完,中时电子报,2015年10月16日。
  9. 可口可乐、雀巢拆伙 另起炉灶推新“柠檬茶”
  10. 钱睿荪. 联姻英国最大冰淇淋公司 雀巢要在冰淇淋市场追赶联合利华. 界面. 2016年4月27日 [2019年1月17日]. 
  11. Nestlé und R&R schliessen Froneri-Deal zur Gründung eines Joint Venture für Speiseeis und Tiefkühlkost ab(德语). 雀巢. 2016年10月3日 [2019年1月17日]. 
  12. Hisroty of Froneri(英文). Froneri. [2019年1月17日]. 
  13. 台湾环保署-雀巢食安重金属事件
  14. 瑞典检出欧洲雀巢婴幼儿食品含大量有毒元素
  15. 印度雀巢事件
  16. BBC-印度泡面事件
  17. 联合网-雀巢食安事故
  18. 国经网-雀巢召回数百吨零食
  19. Mehler, Sandra. Bübchen. Nestlé Babyservice. 2016-01-13 [2016-12-04] (德语). 
  20. PChome线上购物. PChome线上购物 -. PChome 24h购物. [2016-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