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鱼池乡 (台湾)

鱼池乡

图片来自christabelle

鱼池乡邵语Qabizay),旧称“五城堡”,位于台湾南投县中部,为台湾原住民族邵族的聚居地,地方通行语为邵语[1]。乡境内的日月潭为该乡名闻遐迩的观光景点。

目录

历史

台湾史前时期至明郑时期

早在台湾史前时期,鱼池地区即有人类在此活动。1900年(明治33年),日本考古学者在水社及珠仔山(今拉鲁岛)采集到打制石器及磨制石器数件。1955年(民国44年),国立台湾大学及南投县文献委员会之考古组也在光华岛(今拉鲁岛)、水社、文武庙、青龙山麓的潭边,采集石器与陶器数千件。证明在石器时代的文化已相当进步,并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活组织。

汉人最早开拓今南投县境的纪录,是在明郑时期(1661-1683年)。1665至1667年(永历十九至二十一年)间,明郑部将林圮率众开垦斗六门(今斗六市),并进入今竹山镇一带屯垦[2]。但当时并无有关今鱼池乡的任何记载。

清治时期

汉人有关今鱼池乡境的纪录,最早见于清治时期(1683-1895年)的1684年(康熙23年),当时首任诸罗知县季麒光在其著作《台湾杂记》中有提到“日月潭”,但由文辞上看来,显然仅止于记述传闻,并未身临其境。

该地区正式纳入管辖,首见于1694年(康熙32年)出版的高拱干补纂《台湾府志》:“(诸罗县下辖)木武郡赤嘴社、水沙连思麻丹社、麻咄目靠社、挽鳞倒咯社、狎里禅恋蛮社、干那雾社[3]。”其中的思麻丹社,即指位于今日月潭畔水社的原住民邵族聚落。到了1697年(康熙36年)郁永河游历台湾时,更已记载水沙连地区缴纳贡赋,并提到了日月潭中的珠屿(今拉鲁岛)。

1721年(康熙60年)4月爆发朱一贵事件,水沙连各社也起而抗拒清政府的势力,不再缴纳番饷,并频频出草对付临近汉族。事件平息后,清政府有鉴于诸罗县辖区辽阔而鞭长不及,便于1723年(雍正元年)割虎尾溪以北、大甲溪以南之地增设彰化县,水沙连地区辖之。水沙连地区的情势则迟至1726年(雍正4年),骨宗父子三人被补后才告平息。有鉴于此地区较为偏远,遂于1734年(雍正12年)设立水沙连堡,以加强控制。

到了在1775年(乾隆40年)左右,水社、头社、猫囒、审鹿、眉社、埔里社等“水沙连六社”(或称埔水六社)的概念已然形成。除眉社、埔里社位在今埔里镇境,也不属于邵族系统,其馀四社均属今鱼池乡境内的邵族部落。

到了在1786年(乾隆51年),林爽文事件爆发,后来在大里杙兵败,逃入水沙连地区。时居当地漳州府漳浦县黄汉得知后,联合邵族毛天福,组织汉邵壮丁一同追捕林爽文。1788年(乾隆53年)事件平息后,黄汉获赏七品顶戴,并受命担任水沙连六社世袭总通事。毛天福亦入觐京城、受赐朝服。

1824年(道光4年),漳州人王增荣、陈坑修筑通往头社之道路,建土地庙于鸡胸岭(土地公鞍岭)。1829年(道光9年),陈坑又出资招人开垦猫囒。1836年(道光16年)黄汉去世,子黄天惠继承职位,汉族入垦者日多。1838年(道光18年)漳州人入垦头社,泉州人入垦水社,并扩及猫囒、剥骨(卜吉)等社。到了1846年(道光26年),六社头目更一起献图请求内附。

1847年(道光27年),闽浙总督刘韵珂正式准许邵族人招募佃人开垦。但其时汉人违法入垦已极为严重,此举只是承认既成之事实而已。王增荣、陈坑等人又以水社为中心,建立了五处汉人庄落,皆植刺竹防卫,称为“五城”。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解除内山禁令,改行“开山抚番”政策,原拟析草屯火炎山以东地区成立水沙连厅,但未实质设立;至1885年(光绪11年)始以其地设立埔里社厅,今鱼池乡境隶属于其下之五城堡,辖区涵盖头社、水社、猫囒等邵族传统居住地。

开山抚番的推动,让大批汉族光明正大进入五城堡,当地邵族面对汉族带入的传染病没有抵抗力,不少人因而致死。加上清朝官员吴光亮在邵族圣地拉鲁岛设立书院(其后被丁汝霖作为私人别墅),造成邵族人心理上的不安。为了避免灭族,自1882年(光绪8年)起便陆续有邵族人迁出避祸。邵族人口原本不多,道光年间大批汉人进入后,当地人口结构便产生急遽的变化。由道光到光绪的短短三十年间,邵族人口便减少一半,迁、并社的情形更是剧烈。

日治时期

1895年4月(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四月),清朝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予日本。5月底,台湾军民起而反抗日军接管,爆发乙未战争,至11月中旬始宣告平定[4]。但战事并未波及地处内陆深处的鱼池地区。

日治初期行政区划改频繁,但传统的堡里、街庄体制依然维持。五城堡先后隶属于台湾县埔里社厅、台湾民政支部埔里社出张所、台中县埔里支厅、南投厅埔里支厅管辖。依据1904年(明治37年)出版的《台湾堡图》,五城堡下辖鱼池(qabizay)、司马按、大林、长藔、木屐囒、加道坑、鹿蒿、新城、山楂脚、莲华池、茅埔(waqraz)、猫囒(fukaz)、水社(kankwan)、头社(shtafari)、铳柜、大雁、拔社埔等十七庄,其中仅有最南端的拔社埔庄位于今水里乡境,其馀十六庄均位于今鱼池乡境。1920年(大正9年),台湾行政区划作重大改制,除废厅建州郡外,同时废旧制堡里、街庄而改设新制街庄、大小字。五城堡北部十六庄改设为台中州新高郡魚池庄,同时成立庄役场(今乡公所)[5][6]

日治初期的土地调查及大租权的消灭,直接冲击到原住民的地主权,许多田地必须卖断给汉族佃户。鱼池、猫囒、头社等较为平坦的地区,逐渐由汉、邵杂处的村落,变成纯粹汉族的聚落。

1919年(大正8年),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在日月潭开始兴建发电厂,1934年(昭和9年)完工。其相关工程包括在浊水溪上游拦截溪水,开凿隧道引入日月潭,并筑坝以增加蓄水量,使得潭面因而扩大。自清末以来逐渐聚居的邵族石印社,因位于淹没区内而被迫迁至东南岸的卜吉社。合并后的邵族部落,成为日本人观光消费的景点。外界对于邵族的独木舟(ruza)、杵歌的印象,自此借由媒体传播而深入人心。

民国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民国34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翌年1月21日,行政区划改为台中县玉山区鱼池乡。1950年(民国39年)10月21日全台调整行政区域,鱼池乡合并原能高区蕃地西南部一小块地区,并改隶新成立的南投县,辖有鱼池、东池、大林、东光、共和、新城、大雁、五城、中明、水社、日月、头社、铳柜(后改名武登)等十三村,即现有的行政区域。

战后初期,由于日月潭发电厂曾遭受盟军轰炸,日籍员工也相继离去,鱼池乡发展一度停滞。但随著台湾电力公司,本国籍工程师进驻修复发电设备,便逐渐恢复原状。但在产业结构上,却有著些微的变化。原本兴盛的樟脑业迅速没落,头社、东光、共和等村从事此业的客籍移民,不是散落他处,便是同化为“福佬客”。其他如制陶业等,也同样面临衰落的局面。但红茶产业却异军突起,成为鱼池乡的一大特色。另外,香蕉与经济造林,也都颇有发展。至于稻米、杂粮的生产,则始终维持一定的重要地位。但由于政策上平抑物价,粮食作物收入跟不上都市工商发展的脚步,导致农村人口外流,鱼池乡也无法幸免。

近年来政府推动发展“精致农业”,透过农会在资金与技术上的协助,各村农产品逐渐地方化、特色化,甚至发展出观光化、休闲化的高附加价值。鱼池乡拥有日月潭的优势,发展潜力颇佳;甚至有因此想改名为“日月潭乡”的构思。

教育

鱼池乡现有国民小学9所、国民中学2所、私立高中1所,私立教会大学1所。

鱼池国小

鱼池国小位于鱼池村[7],前身为1900年(明治33年)设立的鱼池公学校,是全乡最早设立的现代化学校。成立之初暂借鱼池帝爷庙授课。1903年(明治36年)迁入鱼池街新建校舍,1993年(民国82年)再迁至原为鱼池国中之琼文巷校址。该校曾先后设立头社分教场、木屐囒分教场、水社分校、日月潭分校、新城分校等多所分教场及分校,其后均各自独立设校。

头社国小

头社国小即原头社分教场,创立于1919年(大正8年),1923年(大正12年)独立为头社公学校,其后多次改名始为现校名,校址位于头社村。

东光国小

东光国小即原木屐囒分教场,创立于1923年,1941年(昭和16年)独立设校,校址位于东光村。

伊达邵国小

伊达邵国小即原水社分校,创立于1949年(民国38年),1961年(民国50年)独立设校,校址位于日月村。

明潭国小

明潭国小即原日月潭分校,创立于1950年(民国39年),1953年(民国42年)独立设校,校址位于水社村。

新城国小

新城国小即原新城分校,创立于1957年(民国46年),隔年独立设校,校址位于新城村。

五城国小

五城国小位于五城村,前身为1936年(昭和11年)设立的五城国语讲习所,其后成为鱼池东国民学校的分校场、分班,1946年(民国35年)独立设校。

光明国小

光明国小位于武登村,成立于1955年(民国44年),原为头社国小的分校,1957年(民国46年)独立设校,而后来于 2008 年(民国97年)废校。该校址由日月潭风管处收购,转为日月潭特色游学中心。[8]

共和国小

共和国小成立于1959年(民国48年),原为东光国小的分班、分校,1965年(民国54年)独立设校,校址位于共和村。   

鱼池国中

鱼池国中位于鱼池村,1956年成立鱼池初中。1957年校址位于琼文巷今鱼池国小所在地,1968年改制国民中学,1993年7月迁至鱼池街现址[9]

明潭国中

明潭国中位于水社村,创立于1971年(民国60年)。

三育高中

三育实验完全中学是一所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正式立案的私立完全中学。2006年教育部正式立案[10]

三育基督学院

三育基督学院是一所基督教会学校,校址位于鱼池村琼文巷39号。

旅游

日月潭位于鱼池乡南部的水社村、日月村交界处,为台湾第二大湖泊(仅次于曾文水库)及第一大天然湖泊兼发电水库。湖面海拔748公尺,常态面积7.93平方公里(满水位8.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7公尺,自然生态丰富,但亦为最多外来种生物的淡水湖泊之一。

日月潭景色优美,“双潭秋月”为台湾八景之一[11]。日月潭也是台湾原住民邵族的居住地。2000年1月,交通部观光局设立日月潭国家风景区,其范围除原有日月潭特定区外,北面扩大至鱼池乡,东至水社大山,西至集集大山,南至水里蛇窑[12]

日月潭及临近有诸多景点,包括拉鲁岛、日月涌泉、孔雀园、文武庙、玄光寺、水蛙头步道、大竹湖水鸟保护区、大竹湖步道等。

九族文化村位于大林村,是一座以台湾原住民九大族群为主题的乐园,全区面积广达62公顷,是依山建造的游乐园区,全区制高点则是位在观山楼,海拔约900公尺。九族文化村是结合台湾九大原住民族族群的各项文化特色展示,包括泰雅族、赛夏族、邹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达悟族、阿美族以及排湾族,而后加入邵族。

2009年,九族文化村辟建完成日月潭缆车,由九族文化村观山楼通往救国团日月潭青年活动中心,将两大知名景点串接起来。该空中缆车路线全长1.877公里,沿途可俯瞰日月潭湖光山色,天晴气朗时并可眺望远方的埔里盆地。

参考文献

  1. 林彦彤. 55公所 原民“地方通行语”公告了. 自由时报.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Chinese (Taiwan)). 
  2. 傅奕铭. 《斗六市志》. 云林县斗六市公所. 2006: 158. 
  3. 高拱干. 《台湾府志·卷二规制志:坊里》. 1694. 
  4. 黄秀政. 《台湾割让与乙未抗日运动》.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2-12: 246. 
  5. 《台湾堡图影像检索系统》. 中央研究院台湾历史文化地图网站 (Chinese (Taiwan)). 
  6.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 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1999年6月 (Chinese (Taiwan)). 
  7. 沈挥胜. 921《中国时报》认捐重建 鱼池国小116年校庆. 中时新闻网. 2017-12-03 [2021-09-25] (Chinese (Taiwan)). 
  8. 黄千容、彭焕群. 南投老旧废校舍 变身游学中心. 公视新闻网. 2012-04-15 [2021-05-19] (Chinese (Taiwan)). 
  9. 沈挥胜. 从写景到德业 鱼池国中校歌激励奋进. 中时新闻网. 2019-05-06 [2021-09-25] (Chinese (Taiwan)). 
  10. 名校巡礼-三育中学天天森呼吸. 中国时报. 2010-06-06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Chinese (Taiwan)). 
  11. 廖财聪 (编). 胜迹篇. 《重修台湾省通志》 卷二·土地志. 台湾省政府. 1996-12-30: 9 (Chinese (Taiwan)). 
  12. 陈永森、林孟龙. 《台湾的国家风景区》. 远足文化. 2004-02-13. ISBN 978-986-76-3021-6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