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黎元洪

於 2018年11月7日 (三) 12:10 由 Jeffrey12358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宋卿末與中華民國政治家。生於湖北省黃陂縣黎家河(今屬大悟縣),人稱「黎黃陂」。清末加入海軍,後擔任新軍協統武昌起義後,擔任湖北都督中華民國副總統袁世凱大總統死後,曾兩次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黎元洪
任期
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4日
前任 袁世凱
繼任 馮國璋
任期
1922年6月12日-1923年6月14日
前任 徐世昌
繼任 曹錕
任期
1912年1月1日-1916年6月6日
總統 孫中山
袁世凱
前任 首任
繼任 馮國璋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同治三年(1864年)9月19日
File:Flag of the Qing Dynasty (1862-1889).svg 大清湖北省黃陂縣
逝世 1928年6月3日(1928-06-03)(63歲)
25px 中華民國天津市英租界
墓地 25px 中華民國湖北省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
籍貫 中國湖北省大悟縣
政黨 共和黨
進步黨
研究系
北洋軍
配偶 吳敬君
  • 天津北洋水師學堂機械科畢業1888
  • (軍政府)湖北軍都督
  • (軍政府)湖北軍總司令
  • 中央軍政府大都督
  • 假定大元帥
  • 臨時政府副總統
  • 大總統
  • 進步黨理事長
  • 參政院院長
  • 中美實業公司董事長

目錄

生平

《黎氏族譜》記載了黎元洪的家世。不同於以往記載他祖籍安徽宿松,族譜中認為黎的祖先來自江西。並且記載黎元洪在漢陽度過了少年時代。]]黎氏祖籍原系安徽省宿松縣,自祖父起即經商湖北省,遂入黃州籍。1883年,黎元洪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為人謹厚,勤學,對引擎修造學尤具心得,為師長嚴復薩鎮冰等所賞識,嚴復評他:「德高才疏」。畢業後,派往廣東服役,曾在廣東水師中任廣甲號二管輪。中日甲午戰爭時被日艦擊沉,飄海遇救。之後投靠張之洞,被派督練新軍,並且多次赴日本學習軍事。1906年任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今制上校旅長團長),駐守湖北武昌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黎元洪藏身在朋友家中。革命黨人因為領袖皆不在武昌,強迫黎元洪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成立後,先後推選黎為中央軍政府大都督、假定副元帥、大元帥。1912年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黎被選為臨時副總統。1912年2月鎮壓了反對他的武昌群英會暴動,9月鎮壓了南湖馬隊暴動

1913年6月9日,袁以「大總統令」,把江西都督李烈鈞免職,由駐節武昌之副總統黎元洪暫代。[1]10月,黎元洪正式當選副總統。12月被段祺瑞脅迫進京。

1915年袁世凱稱帝後,12月15日策令,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元洪極為反感,固辭,申令不許。

1916年袁世凱大總統死後,黎元洪於6月7日接續其未完成的任期為第一任大總統。1917年與國務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因為爭議應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宣戰而決裂,段祺瑞以辭職威脅,黎元洪5月23日免去段的職務,段離開北京赴天津,擁段的11省督軍在各地宣佈獨立。黎元洪急召張勳入京調解,張勳坐鎮天津,要求黎解散國會。6月12日黎被迫下令解散國會。6月14日張勳帶領三千軍隊抵北京。7月1日張勳擁立十二歲的溥儀復辟。黎逃入東交民巷日本使館,電請副總統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權,任段祺瑞為總理。復辟事件後為段祺瑞的討逆軍平息,張勳逃入荷蘭大使館,前後僅十二日。7月14日黎通電去職,馮國璋任代大總統,以段祺瑞為國務總理。

1922年直奉戰爭後,大總統徐世昌被驅逐。黎元洪復任大總統,次年6月被曹錕驅逐。後經過國會賄選,曹錕當選中華民國第三任大總統。

之後黎元洪寓居天津租界經商致富,有房地產七十餘處,晚年生活優渥,大力贊助教育事業。1928年病逝於天津英租界寓所。1935年國民政府武昌為黎元洪舉行國葬(墓在今武昌洪山區土公山南坡,華中師範大學校園內)。

參考文獻

  1. 唐德剛:《袁氏當國》,台北:遠流出版,2002年8月1日,第122頁,ISBN 957-32-46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