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清三元宮貝殼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清三元宮貝殼廟
圖片來自xuite

三清三元宮貝殼廟,是位於臺灣彰化縣福興鄉福南村的三清廟,以大量貝殼裝飾。

歷史

建廟者黃奇春出身於貧農,國校讀一年就輟學,12歲起作人家的長工,16歲至鐵工場當學徒,學得製菜刀的技能,退伍後創業失敗,遂至台北賣菜。1970年代,他在福興鄉福南村秀厝公墓附近買地作熱帶魚養殖池。當時許多友人都勸誡他這塊地風水不好,但黃奇春依然與妻子黃李笑在此開墾。後來,他也於鹿港鎮開了一家水族館。

黃奇春說常搬來後常夢見一些靈異現象,有天夢見來到某仙境,一位持杖老者告訴說來此開墾,要留風水安置住在這裏的好兄弟,於是發願將蓋魚塭所剩的60多坪地立基蓋廟。他常夢見一座全是貝殼和類似地瓜的一種石頭蓋的廟,認為是三清所託。於是,他收集了唐冠螺鐘螺錐螺蠑螺寶螺玉螺鳳凰螺海兔螺法螺等貝殼,又從恆春鎮四溝里買許多沙積石來建廟。其施作是先用鐵絲固定珊瑚貝殼,然後再慢慢灌水泥,待固定後,才將鐵絲拆除,繼續疊上另一層。除了樑柱、屋頂及牆壁僱工興建外,其餘牆壁及圍牆以及廟外祀奉副神的小廟,都是他石親自動手舖面。不論是八卦門、八卦窗、小橋欄杆、迴廊牆面,都鑲滿貝殼。

附近的秀厝、福南村民看著黃奇春蓋他的「夢中廟」,起初覺得不可思議,看久了也就習慣。村民們喚黃奇春作「怪春」,多人稱他的廟為「貝殼廟」。對此,妻子始終不以為然,後嘮叨多了也就懶得勸告。

黃奇春兒子長大後也分擔養殖工作,讓父親有空蓋廟,廟遂逐漸完成。廟身呈現方形,屋頂有龍鳳呈祥式的裝飾,窗子是巨型八卦圖。空間主要分大門至前殿、殿內、龍宮隧道、熱帶魚養殖場及藝品區等部分。通往地下室的長廊兩側牆上,以貝殼拼成龍鳳。因廟地為農地和養殖地,不符土地分區編定,故無法取得寺廟登記。

1996年,經21年建造的廟大致已完成,以1997年1月下旬為大致建造完成時間。在2001年報導時說此廟已是全省有名,許多遊覽車會載著遊客到此一遊。黃奇春總以廟地僅一甲左右,緊鄰墓地,停車場和出入巷道狹小為憾,時常義務指揮大型遊覽車進出。建廟後,他仍未放棄其熱帶魚養殖工作,因此在廟旁仍可看到他的魚塭。為了展現貝殼創作藝術,廟內有各種貝殼創作鹿港天后宮的模型廟與麒麟等。廟內一個有2公尺高、3公尺長稱為「千禧貝殼龍」的龍形裝飾,為他慶祝千禧龍年而作。兒子黃棟輝則從日本、菲律賓進口高蛤扇貝、海樹、礁岩等物,用類似剪黏方式,製作成小型飾物盒,在地下室販售。

2005年《蘋果日報》同時報導了三清三元宮、富福頂山寺這兩座貝殼廟,而黃奇春依然在繼續蓋,被記者稱讚其執著是觀賞這座奇特廟宇外,更大的無形收穫。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靈神話傳說人物、歷代聖賢、歷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築物,均可統稱為廟宇[1]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這些家廟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廟,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宗廟,皇家太廟明堂則合稱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後、妃或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場也會使用「講堂」作為弘法場所名稱如慧日講堂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為祭祀各神祇場所的泛稱,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廟義民廟、祭祀后羿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亭」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參考文獻

  1. 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