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角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角地是指北京大學[1]校園的中心地帶,位於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南,因為學生活動集中而聞名。七八十年代,學生遊行總是要經過三角地;直到21世紀初,為學校活動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尤其每學期初,各家學生社團在此宣傳招新。

隨着互聯網的普及,三角地信息欄漸趨沒落。2007年10月31日,三角地信息欄被校方拆除。

歷史

1956年,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精神的鼓舞下,北大學生激情爆發,以張元勛和沈澤宜的詩歌《是時候了》為導火索,學生們沒日沒夜地貼大字報,爭論、質疑、擁護。當時主戰場在大飯廳的民主牆上,居其西南向的『三角地』因場地太小,只是一個配角。

此後,反右運動開始。大飯廳與「三角地」也漸漸恢復往日平靜。

從1980年代初開始,「三角地」開始進一步確立它的價值,漸漸成為北大精神的象徵。

1980年,中央開展基層民主改革實驗,允許各高校學生自由競選海淀區人大代表。幾十年間歷經政治風雲的北大「三角地」,議政熱情重又沸騰起來。當時,候選人各自在「三角地」前,發表競選宣言、改革綱要,擁有競選班子,還召開選民答辯會,做民意調查。由於參與者上千,選民答辯會移至「三角地」旁邊的老講堂。候選人討論的議題,遠非區人大代表所涉工作,從「文革」、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到論證中國改革之路,再到探討人性解放問題。

1980年代中期,「三角地」上演了中國首場行為藝術。那天中午,幾個年輕人從長梯子爬上「三角地」旁的學三食堂,在一塊木板後,開始往下面扔衣服。衣服扔完後,幾人往外走,女生都低下了頭,只有男生看見,他們穿着泳褲。

1989年春,三角地亦成為八九學運的信息集合地之一,多張學生社團,教師的大字報在三角地貼出,亦是到目前為止三角地的最後一次政治言論高潮。

1990年代,越來越多的商業海報開始與社團爭奪「三角地」的地盤。各種考研信息、GRE與TOEFL培訓班鋪天蓋地。北大學生社團離政治漸行漸遠。很多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理想,出國開始成為浪潮,北大亦不例外。這股潮流綿延至今。

20世紀末,互聯網開始在中國特別是各高校普及,三角地的信息發布、交流功能漸漸被互聯網所取代。源自北京大學的知名網絡社區如一塌糊塗BBS、北大未名BBS等的綜合信息發布看板皆以「三角地」為名。而原實體三角地的信息欄幾乎完全被垃圾廣告所充斥。2007年10月31日,三角地信息欄拆除[2],三角地此後僅僅作為一個地點而存在。

視頻

三角地 相關視頻

北京大學校園風景
北京大學校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