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是在國家民政部備案的社會團體法人,其業務主管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的常設辦事機構掛靠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上級主管單位是國家體育總局。

構成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設有20個分會、7個工作委員會和3個會刊,包括:體育社會科學分會、運動訓練學分會、運動醫學分會、運動生物力學分會、運動心理學分會、體質研究分會、體育信息分會、體育儀器器材分會、體育建築分會、體育統計分會、學校體育分會、體育史分會、武術分會、體育產業分會、體育管理分會、體育新聞傳播分會、運動生理與生物化學分、體能訓練分會、反興奮劑分會和運動營養分會,國際交往工作委員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繼續教育[1]工作委員會、期刊工作委員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和青年工作委員會《體育科學》、《中國運動醫學雜誌》和《運動醫學與健康科學》(英文),全國27個省(區、市)和3個計劃單列市建立了地方體育科學學會。

組織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的最高領導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學會設常務理事會,由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分會主任委員組成。秘書長負責主持學會日常工作。

宗旨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的宗旨是團結和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廣泛開展體育科技活動,推動體育科技創新和促進體育科技人才成長,為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推動體育文化建設服務。

榮譽

學會工作得到了國家民政部、國家科技部、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科協的充分肯定和認可,2005年學會獲得國家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和2006年兩次獲得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科普日活動先進單位」稱號,2006年獲得中國科協第三屆「優秀調研報告組織獎」,2007年獲得中國科協「先進學會」榮譽,2008年獲得科技部「科技奧運先進集體」,2012年、2013年和2015三次獲得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先進單位」,2013年獲得中國科協「全國學會財務決算評比先進單位獎」, 2020年學會獲得中國科協「優秀抗疫學會」;2005年學會辦事機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學會處獲得「國家體育總局系統先進集體」榮譽,2015年學會處獲得「國家體育總局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榮譽。2015年,學會在國家民政部開展的全國性社會組織評估中榮獲4A等級,並在中國科協所屬的202個全國學會中躋身特色學會行列。

使命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是我國成立時間長、運作規範、社會影響較大,集學術性、科普性、公益性於一體的最大規模、最高層次的體育科技社會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樑、紐帶和發展體育科技事業的助手,是體育科技工作者的忠實代表、推動體育科技創新和體育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

四十年來,中國體育科學會團結和組織廣大體育科技工作者,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科學精神,堅持「為體育中心工作服務,為提高體育科學化水平服務,為體育科技工作者服務,加強自身建設」的工作定位和「 科學引領體育、科技支撐體育」的指導方針,圍繞體育中心工作,面向體育運動實踐,組織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學術交流[2]、科普推廣、科技評價、國際交往、科技諮詢、科技服務、組織建設、會員服務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學會章程(節選)

(經2022年7月12日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本會全稱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英文譯名為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縮寫為CSSS。

第二條 本會是由全國從事體育科學及其相關學科研究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及相關單位和團體自願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第三條 本會宗旨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組織和帶領廣大體育科技工作者,開展學術交流,發揮學術共同體作用;倡導學術公正、獨立和創新,致力於推動體育學科和技術領域理論研究、技術應用和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營造適宜科技創新和人才成長的環境,為體育和相關技術領域專業人士和學生的職業發展服務;承擔社會責任,促進體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為繁榮體育學術、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促進體育產業和體育文化發展服務。

本會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自覺加強誠信自律建設。

第四條 本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

第五條 本會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堅持獨立自主、民主辦會的原則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方針,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風尚,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堅持「為體育中心工作服務,為提高體育科學化水平服務,為體育科技工作者服務,加強自身建設」的工作定位和「科學引領體育、科技支撐體育」的指導方針。

第六條 本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七條 本會的住所設在北京市

第二章 業務範圍

第八條 本會的業務範圍:

(一)開展國內外體育科學學術交流活動,組織學術會議,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展,推動自主創新;組織重點學術課題探討和科學考察等活動,密切學科間、學術團體間的橫向聯繫與協作。

(二)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體育科普宣傳、健康教育活動,普及體育科學技術知識,推廣科學健身理念與方法,開展青少年體育教育活動,向社會提供諮詢與服務,提高全民身體素質、體育素養。

(三)開展體育科學相關繼續教育、技術培訓活動,不斷更新會員和體育科技工作者的知識結構,提高會員和體育科技工作者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四)開展體育科學相關技術研究、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和諮詢服務;受政府委託承辦或根據學科發展需要舉辦相關科技產品展覽展示,推廣先進科技成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促進產學研結合,促進多方科技合作。

(五)依照有關規定主辦科技期刊、編輯出版論文專輯、科技文獻、體育學術與科普書刊相關的音像製品和其他技術資料;組織編寫學科發展報告,引領體育學科發展;用各種方式傳播體育科學技術信息。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繼續教育? ,搜狐,2020-06-30
  2. 未來的學術交流的方式,搜狐,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