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分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分會1992 年9 月,來自全國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一百多位從事獸醫免疫專業的科研人員和部分學生參加了會議,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委員會。著名獸醫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殷震教授當選為名譽主任委員;著名獸醫學家,國家獸醫生物技術實驗室主任盧景良教授當選主任委員;徐宜為教授為秘書長。大會期間同時召開了獸醫免疫分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一百多位獸醫免疫工作者參家了會議,會議收到158 篇稿件,經過篩選,將110 篇論文編輯成論文[1]集發給參會人員。殷震、盧景良、宣華、孔憲剛、於力、劉寶全、王凱波等參加了學術會議。

1998 年3 月,盧景良、于康震、王凱波、劉勝旺、賈永清、宣華、金寧一、章金剛、才學君等到蘭州參加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分會第二次換屆會議,盧景良當選為第二屆主任委員。

2000 年11 月,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分會在哈爾濱舉行第三屆委員會換屆會議,孔憲剛任主任委員,王凱波任秘書長。

2000 年9 月4 日~ 7 日,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分會第四次學術研討會在大連市舉行,130 多位學者參加了會議。論文以《中國畜禽傳染病》增刊的形式正式出版。劉秀梵、崔治中、童光志等做了專題報告,大會還特邀了美國密立蘇達大學Murtaugh 教授做了重組蛋白表達方面的學術報告。

2010 年8 月30 日~ 31 日,在哈爾濱舉辦的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學分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

2012 年4 月25 日~ 27 日,在廈門召開了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分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

2014 年4 月25 日~ 27 日,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分會在深圳市召開了第十次學術研討會。

2016 年10 月19 日~ 21 日,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分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在昆明召開。

相關資訊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生物技術學分會暨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分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勝利召開

10月19-21日,由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生物技術學分會、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分會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哈爾濱維科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哈爾濱國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生物技術學分會暨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分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在昆明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等相關領域的近400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科技創新驅動,綠色產業發展」為主題,就獸醫生物技術和獸醫免疫學取得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重要動物病原的防控技術理論創新展開了深入的學術交流活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傳染病分會理事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金寧一研究員;中國免疫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協和醫學院高揚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生物技術學分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所長;中國免疫學獸醫免疫分會主任委員、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王笑梅副所長;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生物技術學分會秘書長、哈爾濱維科生物技術開發公司董事長付朝陽研究員等領導和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

大會由獸醫免疫學會秘書長馮力研究員主持,高揚教授、步志高所長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高揚教授代表中國免疫學會向本次學術研討會的成功召開表示祝賀,並充分的肯定了獸醫免疫學會為我國乃至國際獸醫免疫學科和動物疫病免疫防控技術發展提供了展示、交流、學習和溝通的舞台。步志高所長代表「兩個分會」向參會的各位領導、專家、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並感謝中國免疫學會與中國畜牧獸醫[2]學會對分會工作的指導、幫助和支持。

會議共設置1個主會場以及生物技術和免疫學2個分會場,主會上,軍事醫學科學院金寧一院士、德國柏林自由大學Stefan Schwarz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周繼勇教授、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李干武教授等11位專家分別就病毒疫苗與開發、細菌耐藥機制、禽雙鏈RNA病毒調控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機制、大腸桿菌毒力調控分子機制等議題作了精彩的大會報告。

生物技術分會會場哈獸研曲連東研究員、暨南大學唐勇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王曉佳教授哈獸研湯艷東助研等13位專家分別就自然疫源性呼腸孤病毒的感染生物學、基於細胞表面熒光免疫吸附的單抗細胞株快速篩選方法、靶向細胞蛋白GLT設計抑制物的體內外抗新城疫病毒活性分析、CRISPR/Cas9技術在偽狂犬病毒研究中的應用等議題做了精彩的大會報告。

獸醫免疫學分會哈獸研高玉龍研究員、瀋陽農大陳澤良教授、河北農大宋勤葉教授等13位專家分別就禽偏肺病毒侵染宿主細胞分子機制研究、布魯氏菌致病相關SRNA鑑定及其調控研究、細胞自噬在PCV2感染中的作用等議題做了精彩的大會報告。

我院院長沈志強研究員、王文秀副研究員、郭廣君助理研究員和劉磊助理研究員參加了本次會議,並與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