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藏學》創刊於1988年,是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管兼主辦的專業學術性刊物。

據2021年《中國藏學》第2期期刊內頁顯示,《中國檢察官》編輯部有執行編輯2人、封面設計1人、版式設計1人,顧問委員會有委員5人,學術委員會有委員19人。

據2021年8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藏學》共出版文獻3245篇、總被下載810059次、總被引18068次、(2020)複合影響因子為0.563、(2020)綜合影響因子[1]為0.454。

據2021年8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藏學》共載文2002篇、下載量為44335次、基金論文量為414篇、被引量為7840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0.33。

據2021年8月30日維普網顯示,《中國藏學》發文量為3191篇、被引量為8339次、影響因子為0.4326531、立即指數為0.0862069、 被引半衰期為9.84、引用半衰期為7.32、期刊他引率為0.8994285,平均引文率為20.61207。

辦刊歷史

1988年2月,《中國藏學》創刊,季刊。

1990年11月,《中國藏學》首屆優秀論文頒獎大會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隆重舉行。

2003年,《中國藏學》英文版創刊,半年刊。

2008年2月,《中國藏學》創刊20周年紀念座談會暨首都藏學界新春茶話會於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多功能廳舉行。

2012年,該刊獲選第二批中國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項目資助。

2017年4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主要欄目

《中國藏學》設有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資助專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欄等欄目。

報道內容

《中國藏學》以藏族的社會歷史文化和藏族地區的現實研究為主要內容,發表學術論文,並適當刊登其他文章及反映藏族藏區歷史文化民俗山川風貌的圖片。

人員編制

據2021年《中國藏學》第2期期刊內頁顯示,《中國檢察官》編輯部有執行編輯2人、封面設計1人、版式設計1人,顧問委員會有委員5人,學術委員會有委員19人。

《中國藏學》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6版、2000版、2008版、2011版、2014版、2017版、2020版),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1998、1999、2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被中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2]、知網、萬方、維普等平台收錄。

出版發行

據2021年8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藏學》共出版文獻3245篇。

據2021年8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藏學》共載文2002篇、基金論文量為414篇。

據2021年8月30日維普網顯示,《中國藏學》發文量為3191篇。

影響因子

據2021年8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藏學》總被下載810059次、總被引18068次、(2020)複合影響因子為0.563、(2020)綜合影響因子為0.454。

據2021年8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藏學》下載量為44335次、被引量為7840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3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第4847名。

據2021年8月30日維普網顯示,《中國藏學》被引量為8339次、影響因子為0.4326531、立即指數為0.0862069、 被引半衰期為9.84、引用半衰期為7.32、期刊他引率為0.8994285,平均引文率為20.61207。

《中國藏學》辦刊宗旨:遵守中國國憲法規定的原則,維護中國統一和加強民族團結,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為西藏和其他藏區的穩定、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為藏學研究的發展、繁榮服務,努力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學術民主,實行學術自由,創造團結、融洽、活躍的學術氛圍,為促進中國藏學的發展繁榮作出貢獻。

投稿指南

1.徵稿內容

要求學術文章觀點鮮明,論證嚴密,引文準確並按規範註明出處,數字、標點規範。字數一般以10000—15000字為宜,短小精悍的文章尤為歡迎。

該刊熱忱歡迎惠賜學術論文、調查研究報告和研究綜述類稿件,同時歡迎提供藏文珍本史料的譯稿以及評介文章、海內外新書信息及學術動態零訊等信息類短稿。

關注西藏和其他藏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研究藏區社會現實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中國國家哲學和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省部級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基金資助項目的課題成果,優先審理,優先選發。

2.稿件基本要求

學術文章的結構包括:篇名,作者署名,摘要 (100—300字,應是一篇獨立的短文,包含論文的主要信息),關鍵詞 (3—8個,詞與詞之間用分號),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正文,注釋(頁下注),參考文獻(正文之後,按「順序編碼制」排列),並另紙附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學位、專業技術職稱、工作單位及郵政編碼、通訊地址、聯繫電話、電子郵件地址)等內容。

各著錄項題名頂格,一律用方括號,不用冒號。篇名、作者工作單位、摘要、關鍵詞最好譯成英文附於文末,譯文應與中文相對應。

為確保學術質量,該刊對學術文章實行專家和作者雙向匿名評審篩選。為此,便於隱匿作者署名的附帶電子郵件(務請在電子郵件「主題」欄內標明稿件標題)投稿,最受歡迎。正式投稿須為單面打印稿或手寫稿。投稿的書面格式應符合該刊規範。

文中涉及的藏語文專名,首次出現時請隨文括注藏文或拉丁字母轉寫藏文(歡迎直接括注藏文)。該刊採用中國國內通行的藏文拉丁轉寫系統;拉丁轉寫一律用小寫字母;分字點一律用半角連接符表示。譯稿請附原文種複印件。

數字、標點符號、度量衡單位的用法,依照相關中國國家標準。引用檔案和歷史文獻時,勘正原文錯別字,用六角括號〔〕;殘缺或漫漶的字,用空心方框□標示;脫漏字,在三角括號〈〉內補註;衍文,用方括號[]括之。

隨文照片像素應符合出版要求,至少在1MB以上,附說明文字並標出序號。照片黑白、彩色不限。

不符合學術規範和本刊著錄標準的來稿或審讀後認為需要修改內容的稿件,退由作者修改。

投稿一經採用,即按規定稿酬,並奉贈當期樣刊。不擬刊登的稿件,編輯部將儘快通知作者。請自留底稿,限於人力,恕不退稿,敬請鑑諒。

該刊發表的所有稿件,可供得到該刊授權的中國國內外文摘刊物或數據庫轉載、收錄、摘編及上傳因特網。該刊付給作者的稿酬屬一次性給付。凡有不同意者,請在投稿時申明,以便該刊酌情處理,否則視同不持異議。

3.其他注意事項

該刊發表的所有文章,作者文責自負,不代表編輯部意見。文稿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時,務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指明原作者姓名、題名及來源,並在注釋和參考文獻中寫明,否則由此引發的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負。

凡擬提交或已經向中國國內外學術會議提交的論文,如向該刊投稿,務請說明學術會議的名稱、主辦單位及召開時間,並經主辦單位允准。

凡擬以個人名義發表的集體合作項目成果,投稿時務請說明,必要時須出具證明。

惠賜稿件時請申明是否專投。該刊收到來稿,用電郵給作者發出收稿通知單;自收稿之日(退改稿件自收到修訂稿之日)起,在100個法定工作日內向作者說明處理意見。逾期未接到通知者,請自行處理;此前若另投,請函告該刊編輯部,否則,因此而引起的不良後果由作者承擔法律責任。

該刊有責任對擬採用稿件進行技術性刪改。不同意者請投稿時申明,否則視同認可。

視頻

中國藏學 相關視頻

第三屆藏學珠峰論壇在北京開幕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來青調研我省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