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惔(生卒年不詳),一作劉恢[1] ,字真長,沛國相縣(今安徽省宿州朱仙莊鎮)人。東晉大臣、清談家,晉陵太守劉耽之子。

  • 出身世族家庭,清明遠達,風度才氣。得到丞相王導所識,時人比為荀粲
  • 迎娶廬陵公主司馬南弟,成為永和名士的風流之宗,當時清談的主力干將。
  • 歷任司徒左長史、侍中、丹陽尹等,史稱「劉尹」。三十六歲時,去世,獲贈前將軍。
  • 袁宏《名士傳》稱為「永和名士」。《唐會要》尊為「魏晉八君子」之一,[2] 著有個人文集二卷,至今已佚。

基本信息

姓名    劉惔  
別名    劉尹、劉恢、劉真長      
民族    漢族      
官職    司徒左長史、侍中、丹陽尹
地位    魏晉八君子之一  
追贈    前將軍     
出生地   沛國相縣
主要作品  文集二卷
所處時代   東晉   
主要成就   永和名士風流之宗    

人物生平

聲名愈重

  • 劉惔出身世宦家庭,他的祖父劉宏,在西晉頗有名聲,與其兄劉粹、其弟劉潢被時人稱讚為:「洛中雅雅有三嘏。」劉惔父劉耽,官至晉陵太守,亦頗有名聲。
  • 劉惔年少時清明遠達,有風度才氣,與母親任氏寄居京口,他家中貧窮,靠編草鞋為生。劉惔雖住在蓽門陋巷,但卻怡然自得。他起初未被人重視,唯獨丞相王導十分器重他。後來劉惔日漸知名,被時論比作袁喬。劉惔聽說後很高興,回家把這件事告訴任氏。任氏是個聰明的人,她說:「你無法與他相比,不要接受。」又有人拿他與范汪比,他又很高興,但任氏還是不許他接受。
  • 劉惔成年後,被時論比作三國時期的名士荀粲。他後來娶晉明帝的女兒廬陵公主司馬南弟為妻。[3]

知人之明

  • 永和元年(345年),會稽王司馬昱獲授撫軍將軍、錄尚書事,參與朝政。而司馬昱以劉惔向來擅長言理,於是與王濛同為談客,很受司馬昱倚重,二人並號為入室之賓。 後歷任司徒左長史、侍中。
  • 同年,征西將軍庾翼去世,由庾翼所任的荊州刺史出缺。庾翼原本將刺史一職交了給兒子庾爰之,並上奏求許;而輔政大臣何充推舉桓溫出任荊州刺史。劉惔十分欣賞桓溫的才幹,但卻明白他有不臣之心,於是向司馬昱進言,稱桓溫不可以居於荊州這個制勝的位置,而且要常抑其位號。如此劉惔反對讓桓溫出任荊州刺史一職,更勸司馬昱自任荊州刺史,以自己為他的軍司,但司馬昱不聽從;劉惔於請求自任荊州刺史,但司馬昱又不聽。朝廷便於同年八月任命桓溫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但同時命劉惔監沔中諸軍事,領義成太守,以代替前太守庾方之
  • 永和二年(346年),桓溫率軍入蜀,討伐成漢政權。時人大多認為桓溫難以成功,唯有劉惔認為可成,有人詢問原因,他說:「用蒲博(一種博戲)來驗證,如果沒有十足把握,就不博。恐怕桓溫最終要專制朝廷。」到後來果然像他所說的那樣。劉惔亦曾舉薦吳郡人張憑,張憑後來也成為才德好的士人,眾人因此稱他有知人之明。 [4]

任自然趣

  • 永和三年(347年)十二月,劉惔任丹陽尹,任內為政清整,門無雜賓。當時百姓時有訟告長官的行為,於是諸郡往往都會列舉一些官員罪行上奏,然而劉惔不同意這行為,更認為此風不去,百姓將會離心。於是作為首都建康所在的長官的劉惔,將這些上奏都壓下,不作追究。
  • 劉惔後來在丹陽尹任內去世,享年三十六歲,獲贈前將軍。[5]
  • 劉惔特別愛好老莊之學,崇尚自然。臨終時,聽見供神佛的閣下正在擊鼓、舞蹈,舉行祭祀,就神色嚴肅地說:「不得濫行祭祀!」別人請求殺掉駕車的牛來祭神,劉惔回答說:「丘之禱久矣(出自《論語·述而》,即我早就禱告過了),不要再做煩擾人的事!」劉惔死後,葬於建康秣陵縣。名士孫綽為他作誄文,稱他「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時人把這句話當作名言。
  • 劉惔不僅深受時人稱譽,也為後世仰慕。南齊時,丹陽尹袁粲指着庭中柳樹對劉惔的後人劉於說:「人謂此是劉尹時樹,每想高風。今復見卿清德,可謂不衰矣。」

人物評價

  • 庾翼:劉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義懷通樂,既佳,且足作友,正實良器,推此與君,同濟艱不者也。
  • 謝萬:弱冠振纓,結婚帝室。綢繆姻婭,連光雲日。
  • 孫綽:①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②清蔚簡令。
  • 王獻之:遠慚荀奉倩(荀粲),近愧劉真長。
  • 馮夢龍:惔每奇溫才,而知其有不臣之志,謂會稽王昱曰:『溫不可使居形勢之地。』昱不從。及溫既克蜀,昱憚其威名,乃引殷浩以抗之,由是浸成疑貳。至浩北伐無功,而溫遂不可制矣。
  • 李慈銘:真長識元子之野心,戒車牛之禱疾,在於儔輩,最為可稱。
  • 余嘉錫:善知人者觀人於微,即其平居動靜之間而知其才。劉惔之論桓溫,郗超之知謝玄,皆觀其一節而已。
  • 房玄齡等《晉書》:①劉(劉惔)韓(韓伯)俊爽,標置軼群,勝氣籠霄,飛談卷霧,並蘭芬菊耀,無絕於終古矣。②劉韓秀士,珠談間起。異術同華,葳蕤青史。

人物軼事

  • 墮其雲霧中:王濛和劉惔到中軍將軍殷浩家清談,談完了,就一起坐車走。劉惔對王濛說:「淵源(殷浩字)的言論真可意。」王濛說:「你原來掉進了他設下的迷霧中。[6]
  • 標同伐異;鎮西將軍謝尚寫信給揚州刺史殷浩,推薦劉惔主管會稽郡,殷浩回信說:「真長(劉惔字)標同伐異,是個大俠士。他曾說刺史降級是很嚴重的事,你怎麼竟然為他奔走呢?」 [7]
  • 天之自高:王濛與劉惔兩人別後重逢,王濛對劉惔說:「你更有長進了。」劉惔回答說:「這個就像天本來就那麼高而已。」[8]
  • 辯駁孫盛:孫盛曾與殷浩、王濛、謝尚等人在會稽王司馬昱的府邸聚會。殷浩和孫盛兩人一起辯論《易象妙於見形論》一文,孫盛把它和道家思想結合起來談論時,顯得意氣高昂。滿座的人都覺得孫盛說的道理不妥,可是又不能駁倒他。司馬昱很感慨地嘆息道:「如果劉惔來了,自然會有辦法制服他。」隨即派人去接劉惔,這時孫盛料到自己會辯不過。劉惔來後,先叫孫盛談談自己原先的道理。孫盛大致複述一下自己的言論,也覺得很不如剛才所講的。劉惔便發表了二百來句話,論述和質疑都很簡明、貼切,孫盛便被駁倒了。滿座的入同時拍手歡笑,讚美不已。 [9]
  • 牽被覆面:劉惔病重後,廬陵公主司馬南弟因傷痛而憔悴。劉惔臨終時,喚來公主;公主見其病危模樣,於是用手指着他說:「你病勢危急至此,拿什麼來修飾自己?」劉惔聞言,扯起被子蓋着臉,背過身去,不願直視公主。 [10]

史書記載

  • 《晉書·卷七十五·列傳第四十五》[11]
  •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七·晉紀十九》

參考資料

  1. 《世說新語箋疏·賞譽第八下》.國學導航.2017-06-07
  2. 《唐會要·卷七十九》.中華五千年.2014-07-22
  3. 《晉書·卷七十五·列傳第四十五》:及惔年德轉升,論者遂比之荀粲。尚明帝女廬陵公主。
  4. 《晉書·卷七十五·列傳第四十五》:惔每奇溫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跡。及溫為荊州,惔言於帝曰:「溫不可使居形勝地,其位號常宜抑之。」勸帝自鎮上流,而己為軍司,帝不納。又請自行,復不聽。及溫伐蜀,時咸謂未易可制,惟惔以為必克。或問其故,云:「以蒱博驗之,其不必得,則不為也。恐溫終專制朝廷。」及後竟如其言。嘗薦吳郡張憑,憑卒為美士,眾以此服其知人。
  5. 《晉書·卷七十五·列傳第四十五》:年三十六,卒官。孫綽為之誄云:「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時人以為名言。
  6. 《世說新語·賞譽第八》: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7. 《世說新語·輕詆第二十六》:謝鎮西書與殷揚州,為真長求會稽。殷答曰:「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常謂使君降階為甚,乃復為之驅馳邪?」
  8. 《世說新語·言語第二》:王長史與劉真長別後相見,王謂劉曰:「卿更長進。」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9.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殷中軍、孫安國。王、謝能言諸賢,悉在會稽王許。殷與孫共論《易象妙於見形》。孫語道合,意氣干雲。一坐咸不安孫理,而辭不能屈。會稽王慨然嘆曰:「使真長來,故應有以制彼。」即迎真長,孫意己不如。真長既至,先令孫自敘本理。孫粗說己語,亦覺殊不及向。劉便作二百許語,辭難簡切,孫理遂屈。一坐同時拊掌而笑,稱美良久。
  10. 《裴子語林》:劉真長病積時,公主毀悴。將終,喚主。主既見其如此,乃舉手指之云:「君危篤,何以自修飾?」劉便牽被覆面,背之不忍視。
  11. 《晉書·卷七十五·列傳第四十五》.國學網.201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