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人類學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人類學研究所設有3個系,11個研究所,兩個實驗室,兩個雜誌社,7個跨學科交流的研究中心。目前,學院在校學習的全日制[1]本科生199人,碩士生302人,博士生115人,在站博士後9人;另有教育專業碩士59人,函授生103人。

學院簡介

機構設置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設有3個系:哲學系、思想政治教育系、社會學系;11個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外國哲學與文 化研究所、倫理學與道德教育研究所、美學與美育研究所、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兩個實驗室:社會數據調查實驗室、科學技術與應用美學實驗室;兩個雜誌社:教育部組織的《中國高等學校文摘:哲學》(英文版)、教育部委託的《思想政治課教學》。7個跨學科交流的研究中心: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科學與人文研究中心、民意調查事務研究中心、過程哲學研究中心、企業管理文化研究中心、俄羅斯文化研究中心、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哲學社會科學傳播與交流中心。

師生規模

目前,學院在校學習的全日制本科生199人,碩士生302人,博士生115人,在站博士後9人;另有教育專業碩士59人,函授生103人。

「十五」期間的發展成績及其現狀

發展成績

「十五」期間,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取得了跨越性發展。截止2005年底,學院設有3個系: 哲學系、思想政治教育系、社會學系;11個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外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倫理學與道德教育研究所、美學與美育研究所、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所、 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兩個實驗室:社會數據調查實驗室、科學技術與應用美學實驗室;兩個雜誌社:教育部組織的《中國高等學校文摘:哲學》(英文版)、教育部委託的《思想政治課教學》。7個跨學科交流的研究中心: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科學與人文研究中心、民意調查事務研究中心、過程哲學研究中心、企業管理文化研究中心、俄羅斯文化研究中心、中學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哲學社會科學傳播與交流中心。目前,學院在校學習的全日制本科生199人,碩士生302人,博士生115人,在站博士後9人;另有教育專業碩士59人,函授生103人。

發展現狀

1.大力引進和培養人才,集聚了一支陣容強、後勁足的教學科研隊伍。「十五」期間,學院引進了10位 教授。截止2005年底,學院教職員工58人,其中教授25人,研究員1人,副教授16人,副編審3人,講師9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38人(其中4人為歐美國家 博士學位獲得者),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1人,有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入選者2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1人,獲教育部「青年教師獎」的1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人,全國百篇優秀 博士論文[2]獲得者1人,北京市「百人工程」人選5人。隊伍結構具有良好的學術潛力:專任教師46人中45歲以下28人(其中19人40歲以下,7人35歲以下)。2.以學位點建設為突破口,實現了學科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截止到2005年底,學院已經擁有博士後流動站一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自主設置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3個本科專業:哲學、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經過學科融合,學院獲得了全國重點學科1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學科進入「211」二期建設,以學院為主要依託建設了 「985」工程「價值觀與民族精神」哲學社會科學國家重點創新基地。

3.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取得了科研經費和研究成果顯着增長。「十五」期間,學院實現了我校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方面零的突破;並且還獲得了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學院教師獲得的科研經費累計超過700萬元,哲學學科的人均論文產出量在校內名列前茅。特別要提到的是,從2003年起,學院教師每年都有論文在SCI或SSCI和A&HCI系統刊物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社會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新華文摘》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增長迅猛。

4.改革教學體系,創新教育模式,提升了人才培養的層次。「十五」期間,學院通過本科生課程體系改革,實現了本科生自主學習的新模式;學院從以本科生培養為主轉向本科培養為基礎,研究生培養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研究生與本科生之比約為2:1。研究生生源質量和研究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學院形成了系統有效、豐富多彩的學生工作模式,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5.強化制度建設,完成了學院運行機制的磨合。2003年4月,原哲學系改建為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學院在組織體系和制度建設上作出了大膽創新。學院完善了院務會(即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發揮分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院以下設系作為虛設的本科生培養的 基層單位,設研究所作為有相對自主權的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的基層單位,設中心為跨學科交流的平台。學院強化了專門委員會制度:學術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等,保證了專門委員會獨立工作。學院還設立了教師辦公制度、所長聯席會議制度、學術獎勵制度以及各種其他各種相關的學術民主制度,以保障學院健康發展。經過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學院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協作、支持、競爭、進取的學院文化。

6.加強 學術交流,提升了學院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十五」期間,學院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派出多位教師到國際知名大學訪問進修。目前在國內,哲學學科在國內已經處於比較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力。國際知名學者 理查德·羅蒂、約翰·培里、杜維明、約翰·柯布、戴維·格里芬等先後到學院開展了學術交流。

「十一五」期間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世紀之初,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發展進入改革攻堅期、發展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全國上下正努力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共中央強調要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哲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明顯,這為我院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經過「十五」期間的努力,北京師範大學在「建設綜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戰略轉型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11工程」的實施、「985」創新基地的建設,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傳統優勢得以延續和凸顯,這為我院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條件。

但是,我院在「十一五」期間的發展也面臨着重大的挑戰:

1、外部競爭十分激烈,形勢比較嚴峻。隨着全球化進程的加深、中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國內很多院校都十分重視哲學、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設置與提升。由於歷史原因和學校特色等因素的制約,總體上看來,學院與國內頂尖級的同類院系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與實力相當的兄弟單位相比我們的比較優勢並不明顯。用形象的話說,我們學院目前所處的位置是:前有強敵,後有追兵;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內部發展尚不均衡,結構有待調整。(1)我院目前哲學學科發展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緩慢,社會學相對滯後。思想政治教育曾經是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排頭兵和領頭羊,但目前的師資隊伍、科學研究和在本系統中的影響力等方面都沒有恢復到歷史最佳時期的水平。社會學在我院是新興學科,處於創建階段,與國內前列尚有較大差距。2)某些二級學科,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等學科,基本上達到了國內一流的水平和衝擊一流水平的地位;而有些二級學科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師資短缺和學術影響力不夠的問題。(3)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目前對研究生的教育的重視程度高於本科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對於數量規模與教學效果、培養質量之間矛盾的解決還缺乏行之有效的對策。

3、研究特色還不甚明確,學術傳統仍有待穩固。在形成比較穩定的、高水準的和有自己特色的學術傳統方面,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成系統、成規模和高水平的學術成果還不是太多,仍然需要長期而艱苦的積累;教材體系建設不太完整,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和體系化。

4.基礎不穩固,辦學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與兄弟單位相比,如教育、心理是師大的特色學科,中文、歷史有悠久的傳統和積累, 外語、經濟、管理和藝術是熱門專業,而哲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等學科卻沒有這樣的天然優勢。與國際一流大學相比,我們在教師辦公條件,辦學資金等方面,仍然有很大距離;與國內許多兄弟院校相比,也有較大差距。

「十一五」期間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學校建設「綜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大學」的戰略目標,堅持「追求卓越」的辦院 理念,搶占學術制高點,凝鍊優勢學科和研究特色,加強專業間的整合,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科研能力,提升學術競爭力,實現內涵式發展,促進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穩妥、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工作使命

作為21世紀的理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樹立繁榮和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使命感,增強服務改革開放大局的 社會責任感。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是:

——培育能積極適應21世紀的挑戰,具有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的理論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

——培養通曉專業知識和 教育規律,具有世界眼光、獻身精神和創新意識,引領教育發展趨勢的教育工作者;

——鍛造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吸取世界文化精華和富有時代特點的學術精品,奉獻能夠引領社會發展潮流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理論;

——提高解決重大社會實踐問題和綜合研究能力,咨政為民,服務社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 和諧社會貢獻才智。

奮鬥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們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提高學科核心競爭力,健全穩定現有專業體系,大力培育優勢學科,充實完善課程結構,完成本院向綜合性、研究型、創新型學院的轉型。通過高水平隊伍建設,使哲學學科的整體水平保持在全國第一集團的地位,逐步恢復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全國師範院校的一流地位,實現社會學學科的重點突破。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促進整體水平的提高,把學院建成特色明顯、學科精良、隊伍齊整、形成穩定的學術傳統、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一流學院。

提高質量和層次

——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人才培養的水平和層次。建設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 精品課程,完善博士生課程設置。加強教材建設,出版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形成有自己特色和相互銜接的課程體系。每年邀請多位國際際知名學者來院裡講學,聘請外籍教師和專家來院進行中長期的教學與研究。

提高科研和理論創新能力

——提高科學研究和理論創新能力,打造學術精品,鞏固學術地位。鞏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爭取哲學一級學科整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形成具有突出特色的、穩定的學術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和教學論(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要加強力量,在學科調整中壯大實力。社會學科要加快博士點的籌備,爭取設立博士點。明確各學科的研究方向,突出優勢,選准研究領域和創新點,力爭有所突破。每年要召開國際 學術會議。辦好《中國高等學校文摘:哲學》(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英文版)、《價值與文化》輯刊、《思想政治課教學》,擴大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鑄造學術共同體

——鑄造學術特色鮮明、學術積澱深厚的學術共同體。在鞏固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團隊的基礎上,再建設1~2個學術創新團隊,力爭再有1個學科能夠進入國家級重點學科的行列。支持和宣傳若干名在國內學術界有重大影響的着名專家;培養一批在國內嶄露頭角的中青年人才,使之成為本學科的領軍人物;發現和培育一批名35歲以下的後備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着眼於學院「十一五」、「十二五」乃至更長時間的學術競爭力,為學院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所有教師都要有確定的學術發展方向,青年教師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學院的發展目標很好地銜接。學院要陸續派出一批教師去國外進入訪學與研究。要堅定地造就一批傑出人才,促進形成大師級的人才。

鞏固完善制度建設

——鞏固並完善制度建設,形成系統化管理制度和學術民主制度。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如院務會議事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人事任用制度;健全學術委員會、學位分會和教學委員會的工作制度,完善學術民主。建立二級教代會,進一步健全基層民主體制。

構建學院文化

——構建團結、協作、和諧、進取的學院文化。營造一個團結協作、互相支持、公平競爭、人人進取的學院文化,是我們學院穩定發展成果,進一步加快發展速度並且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 軟環境」,為此必須進一步增進師生的凝聚力,增強集體認同感。

發展方向

為實現我院發展的目標,完成我們的使命,面對我們的形勢和任務、機遇和挑戰,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客觀條件,我們在「十一五」期間發展的主要思路如下:

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發展

——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發展,追求學術的高水準和高品位。學科外延式的大規模發展已經基本完成(哲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就緒,社會學仍然存在外延發展的任務),外延發展要轉變成為以內涵發展為主,追求卓越成為我們的主要任務,要逐步形成崇尚高水準、高品位的學術傳統,搶占學科發展的制高點;

從以引進人才為主轉向引進與培養並重

——從以引進人才為主轉向引進與培養並重,持續提升學術競爭力。大規模的中年人才引進計劃基本結束,重點應該轉向選擇和培養40歲以下,特別是35歲以下的年輕苗子,着眼於5年、10年之後的學術競爭力;

從注重教學科研的數量轉向注重提升質量

——從注重教學科研的數量轉向注重提升質量和自主創新,打造精品課程和學術成果。教學科研的數量發展任務基本完成,應該轉向以質量提升和自主創新為重點的發展模式。創建文化寬鬆而又有制度約束的運行機制,為提升教學科研質量創造條件,形成有自己獨特研究領域和研究風格的師大學派,力爭在未來有新的學術大師脫穎而出;

從學科各自分別發展轉向學科間互相融合

——從學科各自分別發展轉向學科間互相融合,凝練有師大特色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學院現有學科之間相互支撐和相互影響,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哲學與社會學之間,社會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都有許多相輔相成的關係,通過優勢互補和學科交叉,形成北師大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學的特點。哲學學科要打造一流哲學教師隊伍,注重學生國際化視野與 學術規範的養成,使我院成為一流的哲學人才培養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要充分利用全院的資源,形成與哲學、社會學之間的優勢互補,抓住全國大、中、小學課程改革和中央要求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努力恢復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國排頭兵的地位與影響,將我院建成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術研究中心、中學政治教師的培養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職幹部的培訓基地。社會學學科要藉助民俗學的發展優勢,倚重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支撐,在逐步健全學科體系的基礎上,適度外延式發展,初步形成學科的師大特色,強化社會服務功能,實現學科建設的重點突破,在社會學學科上達到或接近國內先進水平。

視頻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人類學研究所 相關視頻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哲學
北京師範大學-院系面對面-哲學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