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層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千層
圖片來自sowhc.sow.org.tw

千層樹白千層屬,又名千層樹屬。是生長在澳洲的一個植物,目前已知有236,其中230種原產於澳洲,其餘生長在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馬來西亞,為桃金娘科植物

千層樹和紅千層(Callistemon)親緣關係較近,兩者主要區別是千層樹的雄蕊成束,紅千層的雄蕊是分別獨立的。紅千層(Callistemon),它葉如披針,似羅漢松葉而終年不凋,四季常青,嫩枝和葉片披白色柔毛,株形颯爽美觀,開花珍奇美艷並相當稠密,聚生於頂端,花形極為奇特呈穗狀,可用來做奇麗的切花,也是插花的最佳花材,還可作為盆栽、缸栽,修剪成理想的株高和形狀,成為高貴的盆景,是人見人愛的奇花異樹盆栽植物之一。

千層樹的種類很多,不容易區分,一般為了和紅千層區分,都叫做「白千層」。也有小型的被成為「蜜桃金娘」,也有可以提煉香精油的種類,由於提煉出的油叫做「茶油」而被稱為「油茶樹」(Melaleuca alternifolia),有的灌木樹葉當年被早年移居的歐洲人作為的代用品。千層樹的樹皮色澤較淡,但生長在水邊的樹有時被樹葉的顏色侵透顯成棕色

澳洲本土的一些昆蟲以千層樹的為食。

白千層(Melaleuca quinquenervia)被引進美國亞熱帶地區,想以它們改造沼澤,結果成為一種入侵有害物種。在一些地方則做為行道樹

形態特徵

木本植物,多喬木,有些灌木,可生長2-30高,都是屬於長綠樹,樹皮一層層剝落,所以叫「千層樹」。樹為1-25厘米長,0.5-7厘米寬,邊緣光滑,顏色深綠灰綠沿着樹幹生長,顏色有白色粉紅色紅色黃色綠色。蒴果,每個內含幾個種子

白千層因為樹皮的木栓組織發逹,容易長出新皮,而新皮長出之後,舊皮卻沒有脫落,新皮不斷往外長,把舊皮推擠,就產生裂開的情形,層次分明地一層貼著一層留在樹幹上,愈是外頭的皮年紀愈大。[1]

生長環境與分布

千層樹是因為原生在澳洲相當乾旱,而且容易發生火災的乾躁森林,因此她這身厚厚軟軟的樹皮,可以在乾旱時減少水份的散失,而且可以在森林火災時,幫助她的新芽不會被火所害,以延綿她的生命。野生的千層樹主要生長在靠近水邊或沼澤地邊緣。

千層樹主要分布於澳洲,另生長於印尼、新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和馬來西亞等地,為桃金娘科植物。

主要價值

千層樹是一種具有經濟價值植物,可粹取提煉香精精油應用到食品醫藥工業中,因其具有抑制細菌的功用。「茶樹精油」即是由此屬植物粹取得來,就叫做「澳洲茶樹」。白千層的葉子亦可提煉出「玉樹油」,即白樹油(cajuput oil),也是白花油,綠油精和萬金油的主要成分。

參考文獻

  1. 白千層,中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