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博帕爾事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博帕爾事件發生於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博帕爾市美國聯合碳化物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設於博帕爾貧民區附近的一所農藥廠發生異氰酸甲酯(Methyl Isocyanate)泄漏事件。官方公布瞬間死亡人數為2,259人,當地政府確認和氣體泄漏有關的死亡人數為3,787人。還有大約8,000人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中喪命,另外大約8,000人因為氣體泄漏而死亡。根據一份2006年的官方文件顯示,這次泄漏共造成558,125人受傷,包括38,478人暫時局部殘疾,以及大約3,900人嚴重和永久殘疾[1]

該事件被認為是最嚴重的工業事故。

背景

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印度政府於1964年開展「綠色革命」,需要引進農藥化肥等物資。1969年,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帕博爾市設立一間生產殺蟲劑的工廠。試產3年後,建成一座5000噸高效殺蟲劑能力的大型農藥廠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

1980年,UCIL開始生產化學原料異氰酸酯。異氰酸酯劇毒,曾被納粹德國用於屠殺猶太人。因此,UCIL將異氰酸酯以液態形式儲存在3個不鏽鋼制儲氣罐,重量達45。但是UCIL安全生產出現重大的問題。1982年,即有報告稱博帕爾工廠「一共61處危險」。1984年,工廠停工並大量裁員,慘案發生時,安全系統無一正常運轉。

經過

1984年12月3日0:56,UCIL異氰酸酯儲氣罐發生放熱反應,溫度升至200℃,但冷卻設備、淨化器、自動點燃裝置先後失靈,巨大的壓強導致儲存罐閥門被沖開。異氰酸酯氣體散布。

法律問題

在災難發生後,死難者的代表分別向印度和美國法院提出賠償訴訟。最後由印度政府,代表死難者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賠償要求,最後裁定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以及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需要賠償4.7億美元。由印度政府成立基金,分配給各死難者。

但官司仍未完結,現時美國紐約的法院,仍然處理美國聯合碳化物一切法律責任的繼承者兼母公司——美國陶氏化工是否有責任為博帕爾災難進行善後工作。

影響

由於這次大災難,世界各國化學集團改變了拒絕與社區通報的態度,亦加強了安全措施。但亦因這事件引發鄰避效應,很多環保人士以及民眾,將化工廠視為嫌惡設施,都反對設於鄰近民居的地點。新化工廠的設置,常會引發民眾的抗爭。

而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經過在美國和印度多番訴訟,亦因這次慘劇要向印度政府賠償4.7億美元[2],並要出售該集團持有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50%股權,用以興建治療受影響居民的醫院和研究中心。不久,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被人狙擊,雖然狙擊失敗,但董事局仍將美國聯合碳化物分拆成若干公司,包括永備電池集團(Energizer)。而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在2001年2月,成為美國陶氏化工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

視頻

博帕爾事件 相關視頻

CCTV:博帕爾泄漏事件的過程還原
印度博帕爾事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