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夕照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夕照寺
圖片來自easyatm

夕照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夕照寺中街13號,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

歷史

據說夕照寺的名字「夕照」取自燕京八景金台夕照。寺院創建時間不詳。《北京文史資料》中《夕照寺今昔》一文記載,據該寺末任住持秀泉說,夕照寺原來是浙江省昌化縣澄濟寺下院,相傳建於明朝初年。

1943年《外三區夕照寺僧人秀靈登記廟產的呈及社會局的批示》附的登記表記載,夕照寺當時的門牌號為「外三區廣渠門內板廠一號」,「明萬曆年間私建,嘉慶三年重修」。

乾隆年間的《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八卷收有明朝于謙的題詞,可證夕照寺在明朝初年即已存在。史料記載,明朝正統年間,于謙曾到該寺,應寺僧普朗的邀請,為普朗的師傅古拙俊禪師所作的《公中塔圖並贊語》題詞。

該手跡先後由安岐顧崧等人收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全文如下:

余以巡抚奉命还京。道过都城东南之夕照寺,有僧普朗者,出其师古拙俊禅师所遗公中塔图并赞语,和南请余题。余惟师之是作,盖易所谓立象尽意者也。图以立象,而意已寓于象之中;言以显意,而象不出于意之外。所谓贯通一理而包括三教,因境悟道而舍妄归真者也。非机锋峻拔、性智圆融而深造佛谛者,乌足以语此哉。普朗能宝而藏之,日夕观象以求其意,则于真如之境也何有。焚香赞叹之余,书此数语以遗之。 正议大夫资治尹兵部侍郎于谦书

《汪代門募金撿埋遺骸碑記》石碑發現於夕照寺街,拓片現存首都圖書館。碑文記載錢塘人士汪代門為了掩埋路邊屍骨而募捐,落款為「乾隆二十四年,寂照寺住持成紹撰文並立碑於此。」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賴惠敏等人寫的《雍正皇帝與北京漢傳佛寺》一文中提到雍正二年(1724年)下詔,令各地設普濟堂、育嬰堂,其中提到「北京育嬰堂設於寂照寺(夕照寺)。」 關於夕照寺是否曾經叫寂照寺,目前尚無定論。

趙吉士《育嬰堂碑記》記載:「夕照寺,順治初已圮,僅存屋一楹,蓋其來舊矣。」清朝雍正年間文覺禪師元信退居於夕照寺,把該寺的殿宇整修一新。清朝乾隆年間,夕照寺再度獲得修繕。《乾隆京城全圖》中標出了夕照寺。嘉慶三年蓄款重修。夕照寺大悲殿壁畫有名,又有雅致的園林,所以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來。

道光年間,夕照寺為水陸道場,寺僧每逢做道場時都在寺外持鐃而舞。麟慶《鴻雪因緣圖記》記載:「是日在山門演飛鐃經,妙音法曲,恍若步虛。就事僧均披織龍袈裟,持鐃者飛舞盤旋,能傳師教,尚不至作廣陵散。」《鴻雪因緣圖記》也收有一幅「夕照飛鐃」圖。飛鐃,又稱飛鈸。據說十八羅漢中有一位「飛鈸羅漢」,又稱「飛鈸尊者」,可使銅鈸在手中飛來飛去。據說「飛鈸羅漢」手裡的銅鈸又叫日月鈸,擲高可撥雲見日,為超度死者的儀式。夕照寺僧人杲堂善長飛鐃,杲堂先將一隻鐃高拋,落下時用另一隻鐃接住,落下的鐃立在手中的鐃上飛速旋轉。該絕活傳自法藏寺飛缽禪師道孚。

夕照寺是智化寺京音樂流布的寺廟之一。大約在清朝道光咸豐年間,智化寺京音樂外傳到天仙庵,後來分別傳到成壽寺、水月庵、地藏庵、夕照寺、關帝廟、火神廟等十多座寺院。[1]京音樂流布的北京寺廟主要有:

京音樂流布的北京寺廟


《冒鶴亭先生年譜》記載,1911年4月13日,冒鶴亭邀請朋友在夕照寺雅集,紀念其先祖冒辟疆誕辰三百周年,來的人不少是社會名流,大家吟詩作畫。

民國十六年(1927年),夕照寺內曾建慈濟學校,後來學校遷往拈花寺。1950年代初,夕照寺後園改建成北京市第五幼兒園。寺前興建下水道時將該寺的影壁拆除。1954年,夕照寺接受小修葺。1956年,北京地毯廠遷入夕照寺內,占用東西配殿作為廠房。1957年,該寺住持秀泉從夕照寺調往南城區工作,此後該寺無人管理。1965年,夕照寺被北京拉鎖廠占用。因為擴建廠房而占用三重大殿,壁畫《古松圖》被北京文物工作隊揭取保管(現存北京文物研究所),壁書《高松賦》被拆毀。文化大革命中,寺內佛像大多不知去向,寺後的「普同」磚塔被拆除。1984年,夕照寺被定為崇文區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夕照寺修復完工,僅恢復了山門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及東西配殿。修復後,夕照寺成為金台夕照會館的一部分,會館門牌號為夕照寺中街15號。

夕照寺的東、西、北三面均為金台夕照會館的樓房。夕照寺被金台夕照會館闢為「金台書院」(採用附近的金台書院的名字),作為舉辦國學講座、展覽、學術活動等的場所,在夕照寺各殿內分別設有雞血石博物館、夕照茶苑、國琴館。

2014年6月1日,北京金台夕照會館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北京金台夕照酒店有限公司。金台夕照酒店的英文名為Xizhao Temple Hotel。

夕照寺也是周邊地區的地名。夕照寺中街、夕照寺街、夕照寺西里、夕照寺東里均因夕照寺而得名。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靈神話傳說人物、歷代聖賢、歷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築物,均可統稱為廟宇[2]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這些家廟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廟,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宗廟,皇家太廟明堂則合稱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後、妃或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場也會使用「講堂」作為弘法場所名稱如慧日講堂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為祭祀各神祇場所的泛稱,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廟義民廟、祭祀后羿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參考文獻

  1. 智化寺京音樂樂譜像天書,新浪,2006-01-13. [2015-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30). 
  2. 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