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店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店區

中文名稱 : 小店區  

地理位置 : 晉中盆地的北端,
                   太原市南部

面        積 : 295平方公里

                   氣候條件 : 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鄭村革命烈士陵園,
                   佛光禪寺(關聖寺)

機        場: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小店區,隸屬山西省太原市,是太原市整體布局「南移西進」的主要擴張區域,為全市乃至全省科工貿的重要發展基地,被譽為山西省經濟發展最具吸引力的縣區[1]

區劃變革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
1949年5月6日,太原市新置內、外各4個區,共8個區。
1950年2月8日,太原市並8個區為4個區,外一、二區合併為第四區。
1951年4月2日,晉源區從汾陽專署劃歸太原市。8月撤銷晉源縣建置,並於汾河東新建太原市第七區,駐北格鎮。
1954年1月2日,撤銷第四區建置,將第七區改名為第四區,區政府駐地由北格鎮移駐小店鎮。6月4日,第四區改名為小店區。
1957年3月12日,撤銷小店區建置,成立太原市郊區。
1958年9月,郊區所轄鄉鎮成立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撤銷郊區建置,今境域屬南城區管轄。1960年3月,恢復太原市郊區建置。太原市成立9個城市人民公社,2個農村人民公社(小店晉祠)。
1961年5月18日,撤銷「大公社」建置,恢復南城晉源等區。
1963年4月1日,撤銷晉源區建置,將太原市所轄農村人民公社合併成立太原市郊區。
1970年3月26日,撤銷太原市郊區建置,新置南郊區、北郊區。
1980年11月12日,南郊區親賢公社所屬程家村旱西關水西關大南關老軍營牛站菜園7個生產大隊劃入太原市南城區。
1984年,廢除人民公社建置、恢復鄉鎮村建置。
1997年5月8日,設立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
1997年12月12日,擬成立太原市小店區,由原太原市南城區塢城街道、雙塔街道、北營街道和原南郊區親賢鄉、黃陵鄉、小店鎮、北格鎮、劉家堡鄉、西溫莊鄉、郝莊鄉、狄村組成。
1998年1月1日小店區掛牌成立。
2000年,小店區對街道、鄉鎮區划進行調整,雙塔街道更名為營盤街道、親賢鄉更名為平陽路街道、黃陵鄉更名為黃陵街道[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小店區是太原市轄六城區之一,位於市區的東南部。晉中盆地的北端,東經112°24』至112°43』,北緯37°36』至37°49』,東與晉中市榆次區接壤,南與清徐縣毗鄰,西與晉源區隔汾河相望,北至南內環街與迎澤區相連,在太原市汾河東岸[3]

位於太原市區的東南部,晉中盆地的北端,東與晉中市榆次區接壤,南與清徐縣毗鄰,西與晉源區隔汾河相望,北至南內環街與迎澤區相連,在太原市汾河東岸;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轄區面積295平方公里。景點。

地形地貌

全區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763~780米之間,以南部平川為主,東部地區為山區、丘陵地區。轄區內有汾河瀟河五龍溝沙河黑駝沙河等季節性河流,地下水資源豐富,地下水位較高,水利灌溉條件十分便利。

氣候特點

小店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短暫涼爽。年均氣溫9.6℃,無霜期170天,年均日照時數2675.8小時,年降水量495毫米左右。

自然資源

小店區總面積295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區面積35平方千米。

小店區內有汾河、瀟河、五龍溝沙河、黑駝沙河等季節性河流。偏硅酸複合型礦泉水主要分布在小店區。

交通運輸

轄區內有全省最大的航空港——太原民航機場,48條國內航線輻射全國。太舊高速公路東山過境高速公路南過境高速公路、108國道、208國道、大運路、石太線、南同蒲鐵路等公路、鐵路交通幹線縱橫交錯,連接全省各地,有「一港八路」之稱,太原至澳門高速公路太原至長治段出入口也在小店區[4]

經濟發展

2004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5.86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47237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3.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17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經濟二十強縣區。先後榮獲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區、全國老年工作先進區、全國農村改水改廁先進區、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兒童工作先進示範區、全國「愛心獻功臣」先進集體、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國家級示範單位等稱號。

2007年小店區生產總值完成1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4.7億元,同比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43.5億元,同比增長1.7%;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07.4億元,同比增長16.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484元,較2006年增加3231元。

位於太原市區的東南部,晉中盆地的北端,東與晉中市榆次區接壤,南與清徐縣毗鄰,西與晉源區隔汾河相望,北至南內環街與迎澤區相連,在太原市汾河東岸;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轄區面積295平方公里,擁有鄭村革命烈士陵園,佛光禪寺(關聖寺)等景點。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同年5月,新置內、外各4個區;1954年,第四區改名為小店區;1957年,撤銷小店區建置,成立太原市郊區;1998年1月,小店區掛牌成立;2018年10月,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排第51名[5]

風景名勝

聖安多尼教堂

聖安多尼教堂位於劉家堡鄉西柳林村,該村是太原地區最早的天主教傳播地之一。光緒初年,該村曾有一座教堂,面積約200平方米,於1900年8月16日被義和團焚毀。1905年春,耗銀8310兩,重建西式教堂,面積423平方米,主鐘樓高27米。又經1992和2003年教堂再度改擴建,使用面積2000平方米,主鐘樓高56米,成為全國聞名、規模宏大的仿古教堂。

北極宮

北極宮位於黃陵街道辦事處西吳村村中,宮南向,四合院建築,占地面積963平方米,是小店區為數不多的明代建築之一。北極宮前有木結構門樓,琉璃歇山頂,四柱三門三樓,門樓兩旁有磚雕八字牆。正殿為懸山頂,前有廊,寬深各三間,呈方形。

北極宮用以供奉北極大帝,又稱北極星君,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中的第二位神,其地位僅次於最高尊神「三清」和玉皇大帝北極大帝在全國許多地區供奉,它來源於中國古代的星辰崇拜。北極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天樞」。古人認為北極為「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皇帝所居稱為「紫禁城」也是緣於此。現為小店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臥龍廟碑

臥龍廟碑位於北營街道辦事處黑駝村,碑身通高3.7米,有螭首、碑身、龜趺。碑文敘述諸葛武侯之功績,兼以頌晉王朱棡。現為小店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槐

古槐位於黃陵街辦窯子上村,樹幹直徑0.8m,總高15m,主幹高2米。古槐已有800餘年歷史。

佛光禪寺

佛光禪寺位於小店街辦范家堡村,原名關聖廟,又名關聖寺,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座西朝東,建有大殿三間,南北耳房各一間,北房六間,南房六間,大門上方掛有關聖廟牌匾,殿內有關聖塑像,高約3米,8尊佛像,廟內有大鐘一座,高約2米。在文革中曾遭毀損,現經重修,已恢復了原貌。

辛亥革命舉義地

武昌起義前夕的正月十五,同盟會員楊彭齡就與八位下層軍官聚會太原雙塔寺,策劃新軍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勝利後,北方重鎮西安率先響應,於10月22日成功暴動。山西巡撫陸鍾琦感到新軍不可靠,準備在28日前把他們調出太原。關鍵時刻,新軍將領溫壽泉閻錫山趙戴文喬煦南桂馨黃國梁等人連夜開會,決定武裝起義。

太原是繼西安之後,辛亥革命中北方第二個成功起義的城市。事後,孫中山先生評價:「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當時,南方首義的武昌遭到清軍瘋狂的進攻,北方首義成功的西安非常孤立。太原起義,擴大了北方革命的勝利成果,支持了西安義舉,切斷了南北交通,使遠在武昌前線作戰的清軍腹背受敵,促進了清政府的早日垮台。

鄭村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北營西峰街北側。因建於鄭村境內而名。陵園坐北朝南,占地約9.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陵園始建於1960年,園中立紀念碑,碑前有可容4000餘人紀念的廣場,紀念碑後中軸線兩側為墓區,埋葬烈士1251名,後部建圓形冢14座,埋葬無名遺骨280名,均為解放太原時犧牲的革命烈士。

小店區革命烈士紀念館

小店區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小店街辦114小區,占地10畝,建有紀念碑一座和社區服務中心,有750平米的辦公用房,是小店區開展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革命紀念碑於1994年4月興建,1995年8月完工,碑底側刻有原太原市南郊區625名烈士的英名。1995年8月8日,舉行了隆重的紀念碑落成儀式,正式成立了南郊區革命烈士紀念館,1998年更名為小店區革命烈士紀念館。

城市排名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發布,小店區排第94名[6]

2018年10月,小店區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51名。

重大事記

2018年8月28日,由小店區人民政府等單位承辦的大都會國際藝術節在太原市大都會廣場大幕開啟[7]

視頻

小店區相關視頻

小店區榮耀小店專題片
航拍太原小店區和諧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