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建築工程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建築工程技術是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專業,屬於土建施工類專業。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建築工程識圖、房屋構造、建築力學與結構基本知識,具備建築施工、質量監督、安全管理能力,從事建築施工技術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建築工程識圖、房屋構造、建築力學與結構基本知識,具備建築施工、質量監督、安全管理能力,從事建築施工技術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職業能力

1.具備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1]能力;

2.具備建築工程施工現場技術實施和組織能力;

3.具備建築工程質量、安全、進度、成本及技術資料管理能力;

4.具備建築施工測量及主要工種操作能力;

5.具備應用計算機處理技術問題的能力;

6.掌握建築工程識圖、房屋構造、建築結構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能正確識讀、理解建築工程施工圖。

核心課程

核心課程

建築識圖與構造、建築力學、建築結構、基礎工程施工、砌體結構工程施工、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築工程施工組織、建築工程質量檢驗等。

實習實訓

在校內進行建築材料檢測、工程測量、施工圖識讀、施工方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編制、

工程量清單與計價文件編制、建築工程技術資料管理、工種操作等實訓。

在建築施工及相關企業進行實習。

節能技術

概念

建築節能是指遵循氣候設計和節能的基該方法,對建築規劃分區、群體和單體、建築朝向、間距、太陽輻射、風向以及外部空間環境進行研究後,設計出的低能耗建築。

特點

一、少消耗資源。設計、建造、使用要減少資源消耗;

二、高性能品質。結構用材要足夠強度、耐久性、圍護結構、保溫、防水;

三、減少環境污染。採用低污染材料,利用清潔能源[2]

四、長生命用期;

五、多回收利用。

發展展望

中國的建築節能,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建築業在牆體改革及新型牆體材料方面有了發展。與此同時,一批高能耗的高檔旅館、公寓和商場出現了。如何在發展中降低建築能耗,使之與當時能源供應較緊缺的現狀相協調,成為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為此,建築節能工作首先從減少採暖能耗開始,1986年建設部頒布了《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要求新建居住建築,在1980年當地通用設計能耗水平基礎上節能30%,《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是中國第一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它的頒布,開啟了中國建築節能新階段。以它提出的指標為目標,建築節能的設計、節能技術紛紛發展起來,一系列的標準和法規先後制定。

20世紀90年代,建築節能的地位進一步提高,節能工作有效開展。1990年,建設部提出「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的戰略目標。1994年在《中國21世紀議程》中,建築節能作為項目之一被鄭重提出;從1994年起,國家對北方節能建築實施免徵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一批節能小區相繼建成。1995年《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修訂並於次年執行,修訂後的《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將第二階段建築節能指標提高到50%%。同年,建設部發布《建築節能「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這個專門的規劃以及1996年9月建設部發布的《建築節能技術政策》和《市政公用事業節能技術政策》,為其後建築節能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同時也表明建築節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築節能的地位最終由1998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確定下來,建築節能成為這部法律中明確規定的內容。

21世紀的到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建設領域明確了必須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科技工作將「四節一環保」作為科技攻關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顯效果。部分地區執行更高的65%節能標準。2008年《民用建築能效測評標識管理暫行辦法》、《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等施行,《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的頒布,標誌着中國民用建築節能標準體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實現對民用建築領域的全面覆蓋。

國務院辦公廳《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中規定,2009年底施工階段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提高到90%以上。除新建建築外,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也有效開展起來,並取得了一批成果和經驗。而兼顧土地資源節約、室內環境優化、居住人的健康、節能節水節材等方面的目標綠色建築,成為新世紀建築節能發展的亮點。

綠色節能建築:未來科技住宅建設的主旋律。

綠色建築節能成果豐碩

綠色建築節能是生態環境與建築有機結合,在建築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人們提供高效、舒適空間的建築。體現了新世紀建築節能更高的追求目標。

進入21世紀後,綠色建築評價體系逐步建立,保證了綠色建築的健康發展。2001年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編制了《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2004年建設部針對北京奧運會,開展了「綠色奧運建築評估體系」課題研究,形成了中國第一套綠色建築項目標準。同年8月建設部頒布實施《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管理辦法》,次年,首屆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揭曉,40個項目獲得此項殊榮,中國在推進智能與綠色建築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05年,歷時5年編制完成的《綠色建築技術導則》頒布施行,自此,綠色建築的評定有了明確依據。「十五」期間,重點攻關計劃「綠色建築規劃設計導則和評估體系研究」項目完成。

2006年,建設部組織編制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2007年8月,《綠色建築評價技術細則》和《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出台,2008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為進一步規範和細化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工作,根據評價標識工作實際情況,編制了《綠色建築評價技術細則補充說明(規劃設計部分)》,制定了《綠色建築評價標識使用規定》,進一步完善了綠色建築設計評價標識的申報評價程序。

視頻

建築工程技術 相關視頻

建築工程技術專業是什麼樣的學校
領先世界!一個視頻讓明白中國建築工程技術的偉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