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孝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孝准
國籍 中國
別名 Zhang Xiaohuai
職業 郵政局長
知名作品



張孝准,(1881-1925) 字閏農(也作韻農),號運隆,生於長沙縣沙坪鄉賴家屋場人。父植之,曾任岳陽郵政局長,小有田產。張孝准7歲入鄉塾讀書,17歲在王先謙家任塾師,為王賞識。得王贊助,光緒二十七年(1901)留學日本成城學校,畢業後,進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班。學習刻苦,成績優秀。三十一年畢業時,與蔣方震蔡鍔同列前三名。次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

簡介

字閏農(也作韻農),號運隆,生於長沙縣沙坪鄉賴家屋場人。父植之,曾任岳陽郵政局長,小有田產。張孝准7歲入鄉塾讀書,17歲在王先謙家任塾師,為王賞識。得王贊助,光緒二十七年(1901)留學日本成城學校,畢業後,進入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班。學習刻苦,成績優秀。三十一年畢業時,與蔣方震蔡鍔同列前三名。次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

張孝准回國後,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幕,又由徐保送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4年,除精通日語外,還懂德語、英語,在當時留學生中頗不多見。

宣統三年(1911)辛亥武昌起義前夕,張孝准回國。民國元年(1912)4月南京臨時政府撤銷,黃興任南京留守府留守,他被任為軍務處處長。時駐南京軍隊有十餘萬人,北京政府不給軍餉,留守府處於困境。他協助黃興李書城等將各軍隊屬江蘇者劃歸江蘇都督管轄,屬浙江、廣東和湖南者,分別調回原省;為保存革命實力,又將所有遣散部隊中的優秀軍官及精良武器另組第八師。


南京留守府結束後,張孝准於民國二年(1913)2月回湘任軍事廳廳長,擬建立一支新軍,得不到湘督譚延闓支持,計劃無法實施。當時一些退伍軍官埋怨情緒日益增長。3月,以易堂齡為首,反對張孝准,運動少數巡防部隊,圍攻都督府。張孝准於5月辭職,程潛繼任軍事廳廳長。

7月初,張孝准隨黃興去南京參加討袁(世凱)戰爭。失利後,被通輯,乃攜眷赴日。不久,參加李根源、彭允彝、程潛等所立歐事研究會,任該會幹事,繼續進行反袁活動。

張孝淮,(1881—1925)字閏農(或韻農),號運隆,長沙縣沙坪鄉賴家屋場人。七歲入鄉塾讀書,十七歲時被王先謙請到家中任塾師教子女讀書。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張孝准得王先謙資金贊助,東渡日本留學,初入日本東京成城(初級軍事學堂)學校,畢業後進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班。

1905年,張孝淮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與蔣方震(百里)、蔡鍔被全校師生譽為「中國士官三傑」。

當時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九期步兵科畢業生有日本人三百餘人,中國留學生四名,泰國等國留學生若干名。

畢業時,日本伏見宮親王臨學校頒發畢業證書和獎勵優秀學員,畢業典禮大會上,校長頒布的第一名是中國人蔣百里,於是蔣百里理所當然地拿走了日本天皇賜刀(每期畢業天皇僅頒一把刀),親王心中極不快,校長接着宣讀第二名,令親王想不到的還是中國人蔡鍔;親王大為不滿,校長恐慌了,先低頭看名單,名單上的第三名還是中國人張孝淮,尷尬惶恐之餘與親王商量,覺得無法向天皇交待,便從後面名次里換上日本學生作第三名、第四名,結果張孝淮屈居第五!(載於日本蟻屋書房《陸軍士官學校関係者》。)

那個第三、四名的日本軍人,後來都成了日本軍界首領,侵華戰爭的元兇之一。第三名叫荒木貞夫,後為日本陸軍大將,陸相,甲級戰犯;第四名叫真崎甚三郎,陸軍大將,後來任台灣總督,二二六事變的主謀。

1906年,張孝淮在東京經黃興介紹加入同盟會。張孝淮回國後,應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之聘,入幕為參議;徐世昌重視他的才幹,保送他到德國柏林大學留學,學習軍事。

張孝淮精通日語,粗通德語、英語,這在留學生中是不多見的。

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武昌起義前,張孝淮留學四年後回國。

1912年(民國元年)4月,南北議和成,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京臨時政府撤銷,黃興擔任南京留守府留守,任命張孝淮為軍務處處長。

當時在南京的各省、地方軍隊有十餘萬人,北京政府不發軍需、軍餉,留守府處境困難。張孝淮協助黃興、李書城等人,制定各省軍隊和民軍的駐防和解散計劃,全力地執行。終於將各省原起義的正軌軍縮編精簡發回原省,將大多數民兵、民軍解散;同時張孝淮將遣散部隊中的優秀軍官和精良武器集中組成第八師,該師後來成為討伐袁世凱的勁旅。

為表彰張孝淮卓有成效的工作,黃興聯贈曰:

「唯有真才能血性,須從本色見英雄。」

1913年2月,南京留守府使命完成,黃興去北京就職,推薦張孝淮回湖南擔任軍事廳廳長。張孝淮上任後,擬組建一支新形的家鄉軍隊,卻得不到湖南督譚延闓的支持,使計劃無法實施。

3月,以舊軍人易堂齡等人為首,反對張孝淮在軍隊中的改革,率少數巡防部隊,圍攻都督府。

5月,張孝淮囿於此事,憤而辭職,由程潛繼任軍事廳廳長。

7月初,張孝淮隨黃興到南京參加討袁(世凱)戰爭。南京失陷,二次革命失敗,黃興等人流亡海外。張孝淮被通緝,攜全家逃到日本。

不久,張孝淮加入李根源彭允彝、程潛等人成立的「歐事研究會」,被推舉為「歐事研究會」幹事,在流亡期間一直進行着反袁活動。

1915年10月,黃興得蔡鍔「將回西南舉旗倒袁」的密信後,立即囑託張孝淮與蔡鍔聯繫,共商在西南舉旗討袁事宜。

張孝淮從日本回國,在天津與蔡鍔秘密會見,制定了蔡鍔離京返回雲南的全面計劃。張孝淮先返日本,與石陶鈞楊源睿等人設法,使蔡鍔到日本後,能順利的避開新聞記者和袁世凱的密探。

蔡鍔到達日本神戶,將隨身所帶的重要文件、勳章交與張孝淮保管,蔡鍔寫了數封落款日期不同致北京各位高級軍官的信,讓張孝淮每到日本一地,就寄發一封,表示蔡鍔仍在日本各地遊歷。因此蔡鍔輾轉潛回雲南好多日後,袁世凱的高級將領還在匯報說:蔡鍔現在在日本某某處。

張孝淮受黃興委託,向日商借貸日幣二百萬元,作發動討袁的軍事費用。

1916年5月,滇、黔、桂、粵四省護國軍軍務院在廣東肇慶成立。

張孝淮任軍務院駐日委員,經辦對日交涉的事宜。他說動日本政府,答應貸款日幣三百萬元給黃興在浙練兵一個軍。後接黃興函,張孝淮即回上海商議討袁事宜和與柏文蔚議定建軍練兵的計劃。

6月,袁世凱死,貸款和練兵的計劃作罷。

1917年,張孝淮由上海回湖南,任湖南岸榷運(交通)局長。任職期間,張孝淮秉公辦事,不任用私人;積極籌款支援湘軍總司令程潛。

1924年,湖南發生大水災,湖南省長趙恆惕聘張孝淮為水災籌賑會坐辦,專門負責受災地區的救濟事項。

年底,張孝淮奉命到北京購運蘆鹽。

1925年3月,張孝淮在北京,應章士釗邀宴,一時豪性大發,飲酒過量突發腦溢血,不久去世,終年四十四歲。

湖南長沙橘子洲頭25號是張孝淮舊居,舊居為民國時的歐式建築,現已破損嚴重。張孝淮已列入辛亥革命著名歷史人物,計劃重修張宅,局部復原張孝淮舊居陳設,其他房間作長沙辛亥革命史料陳列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