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慌氣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慌氣短
心慌氣短
原圖鏈接

別 稱 :心慌

中醫病名 :驚悸,怔忡」

就診科室 :中醫科,心內科

發病部位 :心臟

常見病因 :內因緣於素體虛弱,正氣不足

外因緣於感受六淫、飲食勞倦、痰濁阻肺

心氣虛衰及心腎陽虛,氣陰兩虧等
常見症狀 :心慌氣短

心慌氣短是自覺心中跳動不安的一種症狀,俗稱「心慌」、「心跳」,即心悸。中醫又稱之為「驚悸」「怔忡」。因驚而悸謂之驚悸,驚悸時作時止,病情較輕;無所觸動而悸謂之怔忡,怔忡發作無時,病情較重。心動悸以心悸為主要特徵。心系、腦系疾病常見心悸,肺系疾病、虛勞類疾病、癭氣等病中亦常出現心悸。

可見之於冠心病、高血壓、風心病、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各種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症等多種功能性或器質性心臟病以及貧血、甲亢之人。 [1]

病因

內因緣於素體虛弱正氣不足,外因緣於感受六淫飲食勞倦痰濁阻肺,心氣虛衰及心腎陽虛,氣陰兩虧等均可導致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並與肺、腎關係密切,病情嚴重時則見五臟俱損。 [2]

臨床表現

心慌氣短為主證。 [3]

診斷

亞健康的症狀
原圖鏈接

1.心悸為突出表現,檢查心臟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發現時,一般可診為心動悸;心悸而有器質性病損者,應作出原發病的診斷。

2.心臟的所有病變幾乎都可有心悸的表現,其常見病種及其診斷,一般為:

(1)青少年即心悸嚴重者,心痹等病的可能性較大。

(2)中老年感心悸明顯,兼胸悶心痛者,多屬胸痹;心悸日久,活動勞累尤甚,兼喘咳咳痰者,肺心病、心衰較常見;兼眩暈頭痛者,多見於風眩影響及心。

(3)發熱心悸為主症者,常見於心癉。心悸、心痛並見,多為胸痹、厥心痛、高原胸痹、心郁等病。心痛而檢查證實有心包腔積液者,為支飲。

3.腦神經全身其他疾病,亦可導致心悸,如:

(1)與情緒睡眠等關係密切者,常見於神勞、神郁等病。

(2)善飢消瘦急躁心悸汗多者,常見於癭氣;嗜睡、畏冷、浮腫、脈遲者,常見於癭勞、黑疸等。

(3)病久體弱者,或虛勞類、厥脫類疾病,一般都可出現心悸的症狀,如虛眩、血勞、血風勞、血脫、液脫、飢厥、肺衰、晚期蠱蟲病等。

(4)溫熱類疾病,在高熱的同時也常有心悸的表現,但一般不是主症。

(5)腳氣衝心之心悸則有肢麻萎軟等腳氣原發病症狀。梅毒攻心之心悸則有梅毒病史。 [4]

辨證施治

心血不足

證候:常表現為心慌不寧,面色少華或萎黃,夜寐不安,或多夢,膽小善驚。治則: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主方:歸脾湯加減。

心氣虛弱

證候:常感心慌氣短,動則出汗或自汗,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胃納減少,或四肢不溫,舌淡苔白。治則:補益心氣。主方:五味子湯加棗仁、茯神等。

陰虛火旺

證候:經常心慌而煩,咽痛口乾,手足心熱,夜寐不安而煩躁,或有盜汗,舌紅少苔。治則:滋陰降火安神。主方:黃連阿膠湯加棗仁、生地等。

痰火上擾

證候:常感心慌、胸悶不安、煩躁不眠、頭暈口苦,或痰多噁心、舌苔黃膩。治則:清化熱痰、安神定志。主方:黃連溫膽湯加減。

氣滯血瘀

證候:心慌,胸悶如窒,心胸刺痛,或見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代。治則:活血化瘀寬心。主方:桃仁紅花煎加減。 [5]

其他療法

針灸療法

(1)體針療法 取穴內關、間使、心俞、膻中、神門,巨闕、三陰交、太溪等,可採用針刺、溫針、艾灸等。

(2)耳針療法 取心、皮質下、交感、神門,2~3穴/次,捻轉輕刺激,留針15分鐘。

常用中藥

可在辨病、辨證的基礎上選用。

(1)中成藥 天王補心丹、靈心寶膠囊等。

(2)平悸中藥 琥珀、硃砂、棗仁、遠志、龍眼肉等。

西醫治療

可用抗心律失常類藥物,如心得安、異搏定等。 [6]

宜忌食品

心血不足

宜食具有養血安神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心氣虛弱

宜常食用溫陽益氣之物,忌食生冷滋膩物品。

陰虛火旺

宜食生津養陰安神食品,忌食香燥辛散之物。 [7]

參考來源

  • 杜武.   溫陽通經復脈湯聯合西藥治療心悸氣短的臨床觀察. 《 cnki 》 , 2016  
  • 陳俊逾,帕麗丹.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更年期心悸氣短症20例. 《 CNKI 》 , 1999  
  • 項紅.   心慌氣短房顫急辨證施治解難題. 《 VIP 》 , 2003  
  • 郭維方.   心慌氣短4年,伴高熱3天. 《 CNKI 》 , 2001  
  • 國城.   老年人心慌氣短,也要查"貧血". 《 vip 》 , 2015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