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沈汾南唐楊吳人。娶南唐公主成為駙馬,著有《續仙傳》三卷。吳淑的《江淮異人錄》載有他的傳說故事。[1]

續仙傳簡介

續仙傳》為南唐溧水縣令兼監察御史沈汾所撰。此段仙傳記載,人物、故事、場景、情節以及大致時間、地點和背景,大體都有交待,應該說編織得相當完整.亦頗具感染力。故歷代學者多所引據為說。所謂張志和《漁父》詞作於湖州,張志和西塞山在吳興之說,即多由此推導而來。

然此載乃獨家之言。用於考據,則屬孤證。其材料來源,按作者自序所言,主要為其「遊歷宦途,週遊寰宇,凡接高尚所說,或覽傳記.兼復聞見」所得,其問亦有「事散於野」而為「國史不錄」者。說明其《玄真子》傳,主要據二手移。料傳聞編成。又因其「生而慕道」,且編傳主旨在於「冀資好事君子學道之人.譚柄用顯真仙者」,故其是以張志和為其仰慕的「仙人」對象,在編《玄真子》仙傳時,自不免要對所搜集的二手材料,再經過一番「仙化」的處理。所以前人稱之為「大抵因事緣飾,不盡子虛烏有」。這種經過「緣飾」仙化的傳記,當然已非史實原貌。如「唱和為《漁父》詞,其首唱即志和之詞,曰」云云,按唐代著錄,張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鷺飛」等五首。皆統名《漁歌》,唐李德裕《玄真子漁歌記》稱《漁歌》,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謂張志和「自撰《漁歌》」.亦稱《漁歌》。而《續仙傳》稱《漁父詞》。《漁歌》乃詞曲合一的音樂作品,其唱和當「披之管弦」,「合樂而歌」。而「唱和為《漁父》詞」,稱「詞」稱「日」.乃純粹文學唱和活動。所載非史實原貌可知。然《漁歌》傳至五代後晉時,和凝依調填作新詞,將《漁歌》更名為《漁父》。從此《漁歌》便以《漁父》之名流傳開來。此或即《續仙傳》之所本。可見其載尚采五代之說,因此不當完全不信,但也不能視作信史。要須看其是否符合實際。

清《湖州府志》和明《吳興備志》都所據《續仙傳》而出的、所謂「西塞山前」等詞於湖州刺史顏真卿與門客會飲席問唱和為《漁父》詞時首唱而作之說.本來已有前面對張松齡和答其弟《漁父》詞所考察的史實,可證其說之訛,另有若干史料亦可再證其說之非。

續仙傳三卷。南唐沈汾(生卒年不詳)撰。沈汾,汾或作玢,南唐時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稱「唐溧水令沈汾或作玢」,吳淑《江淮異人錄》載稱「沈汾侍御」。《四庫提要》稱「所謂唐者,南唐也。」近人陳國符《道藏源流考》稱沈汾是五代楊吳人。沈汾撰有《續仙傳》三卷。《續仙傳》又稱《續神仙傳》。漢晉以來關於神仙人物傳記之書,有漢劉向《列仙傳》和晉葛洪《神仙傳》最為著名。《列仙傳》所記古來仙人七十二人,葛洪《神仙傳》原書已佚,今傳本所記古來成仙者八十四人。劉向所記從簡,葛洪記述較詳。沈汾撰《續仙傳》則仿《神仙傳》,記述唐至五代所謂飛升隱化成仙者三十六人。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載錄飛升者玄真子、謝自然、戚逍遙等一十六人;中卷載錄隱化者孫思邈、錢朗等一十二人;下卷載錄隱化者司馬承禎、曹德休、羊等八人。書中所記名人並不一定都信仰道教,雖不免附會傳聞,但是確實是如老莊一般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名人,所以也並非全無所據,起碼人名不是盡為虛構。其中既有虛構的神仙 , 也有被道教吸收而神仙化納入神譜的歷史人物 ,所以《四庫提要》稱其「其中附會傳聞,均所不免,大抵因事緣飾,不盡子虛烏有」,並例舉張志和見《顏眞卿集》、藍采和見《南唐書》、謝自然見《韓俞集》、許宣平見《李白集》,孫思邈、司馬承禎、譚峭各有著述傳世等以證「皆非鑿空」。此書對後世民俗故事影響頗深,其中所記如藍采和、張果等神仙故事傳播甚廣,幾乎老少皆知。但書中不免虛構荒誕之詞,而且偶有自相矛盾之處。現存宋《雲笈七籤》本、明《道藏》本、清《四庫全書》本。

視頻

沈汾 相關視頻

五代演義9:楊行密發家史!八分鐘了解楊吳的興起與宮變
南唐公主狀告宋帝不還玉璽,包拯當場證明與皇上無關,讓公主信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