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聳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聳觀

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sǒng guān,意思是指踮足觀看[1] 中文名 聳觀 拼音 sǒng guān   出處 《蒲帥燕國太夫人石氏墓誌》 解釋 指踮足觀看 .

解釋

踮足觀看高聳寺觀

出處

唐·司空圖《蒲帥燕國太夫人石氏墓誌》:「每屬歲時,競先迎奉宗姻列侍,士庶聳觀。」宋·田況《儒林公議》卷上:「每殿庭臚傳第一,則公卿以下無不聳觀,雖至尊亦注視焉。」南朝·梁·簡文帝《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詩:「層岑偃蹇,聳觀岧嶤。」

示例

1.有一次,唐太宗長孫無忌說:「魏徵每次向我進諫時,只要我沒接受他的意見,他總是不答應,不知是何緣故?」未等長孫無忌答話,魏徵接過話頭說:「陛下做事不對,我才進諫。如果陛下不聽我的勸告,我又立即順從陛下的意見,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豈不違背了我進諫的初衷了嗎?」太宗說:「你當時應承一下,顧全我的體面,退朝之後,再單獨向我進諫,難道不行嗎?」魏徵解釋道:「從前,舜告誡群臣,不要當面順從我,背後又另講一套,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現,而是陽奉陰違的奸佞行為。對於您的看法,為臣不敢苟同。」太宗非常讚賞魏徵的意見。 2.在國家大政方針上,尤其是大亂之後撥亂反正,魏徵主張宜快不宜慢,宜急不宜緩。唐太宗即位之時百廢待興。 一天,他問魏徵:「賢明的君主治理好國家需要百年的功夫吧?」魏徵不同意太宗的想法,他說:「聖明的人治理國家,就像聲音立刻就有回音一樣,一年之內就可見到效果,二年見效就太晚了,怎麼要等百年才能治理好呢?」尚書僕射封德彝嘲笑魏徵的看法,魏徵說:「大亂之後治理國家,就像餓極了的人要吃東西一樣,來得更快。行帝道則帝,行王道則王,事在人為,而不是人民是否可以教化。」太宗聽從了魏徵的意見,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只過了三兩年,唐朝就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視頻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