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豬口安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 豬口安喜
別名 葆真,號鳳庵
出生年  1864
死亡年  不詳
教育背景 師事宮本竹瓊
出版作品 《東閣唱和集》

豬口安喜(1864-?),字葆真,號鳳庵日本福岡縣人。

生平

師事宮本竹瓊,專研漢學。明治28年(1895)來臺,歷任臺灣總督府雇員、臺中縣埔裏社巡查、基隆廳警察官、臺北廳警部兼任民政部蕃務本署勤務等,大正7年(1918)之後辭去警察職務。

著作

昭和4年(1929)與久保天隨尾崎秀真等共同擔任「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編纂委員,合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至今仍為臺灣日治時期珍貴史料。其漢詩作品主要見諸《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詩報》與《臺灣時報》等。大正15年(1926)11月,日本漢學家國分青厓訪臺,新任總督上山滿之進邀請臺、日漢詩人於總督府舉行詩會,會後作品便由豬口安喜編輯成《東閣唱和集》,並於隔年出版。

七言律詩

雞籠雜詠
地圻[1]西邊闊,山遮北面垠[2];萬家臨逝水,千舸[3]映行雲;大小雞籠[4]接,雌雄鱟嶼[5]分;要津當此島,貿易逐年殷。(基隆街)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載於《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1版(1907年3月13日)。作者從日治初期基隆市街的角度,表現其觀覽之感。明治40年(1907),基隆市街大致上仍沿襲清領時的樣貌,大正9年(1920)始改為基隆街,大正13年(1924)又升格為市,故題目所稱之「基隆街」當非行政區,而為今日中正區和平島南岸一帶市街。和平島古稱大雞籠、社寮島,本為平埔族活動範圍,天啟6年(1626)西班牙人入據築城,歷經荷蘭時期、鄭氏時期,清代中期編為基隆堡;島南岸八尺門水道對岸即為陸地,西邊則為基隆外港。

【延伸閱讀】
1. 豬口安喜〈雞籠燈臺〉,《臺灣日日新報》(1906年3月20日)。

2. 豬口安喜〈八尺河〉,《臺灣日日新報》(1906年3月20日)。

3. 豬口安喜〈社寮島〉,《臺灣日日新報》(1906年3月20日)。

七言絕句

搜索犬有引,三首
(僚友飯島若[6]承官命,訓練洋種獵犬,十有餘頭,名曰搜索犬。今茲十月六日,臺中廳設隘[7]於檜樹山,進攻眉蚋蕃[8]。土蕃猖獗,據險頑抗,榛莽[9]蒙密,難知其伏處,夜分[10]月色如畫,君便嗾[11]所馴三犬縱諸林篝之中,少焉吠聲狺狺[12]而起,眾縱聲突進,認草藔十餘於山之陰[13],蓋土蕃結而為巢也。榾突[14]火未燼,釜中飯尚暖,器皿狼籍,有貯粟十餘石,狼狽遁竄之狀,可以想見矣。此奇捷犬之功也,而犬之功,若之功也。賦此贈焉。)

東指西麾從號令,倏[15]偵有伏吠聲聲。蕃奴膽破爭奔逸,犬也汗青可勒名。(其一)

檜樹山頭盡銳攻,從軍三犬奏奇功。大牢幾臠[16]恩猶淺,須鑽頸鐶[17]報效忠。(其二)

齧趙靈獒[18]聽指呼,豈將荒誕貶槃瓠[19]。隨時賞罰無愆信[20],進退由來自在吾。(其三)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三首,載於《臺灣日日新報》,明治44年(1911)11月15日,3版。本組作品,記錄五年理蕃計畫期間,在討伐「眉肉蕃」的戰役中,日警訓練警犬作為搜敵之用的事例。

透過詩作,作者大力讚揚搜索犬對於戰爭的助益,認為犬隻聽話聰慧,進退有度,立下的功勞足以留名戰史。此外,作者在序文中,對戰局的開展,即由縱狗搜索到奇襲蕃社等過程的描寫,相當的傳神,獨立來看,也是一篇精彩的戰陣筆記,實況記錄了日本軍警如何鎮壓臺灣山地的記憶片段。

【延伸閱讀】
1.   陳友鶴〈軍用犬〉,《詩報》第81期,昭和9年(1934)5月15日,頁16。

2.   鄭鷹秋〈軍用犬〉,《詩報》第188期,昭和13年(1938)11月3日,頁8。

3.   林清敦〈軍用鳩〉,《詩報》第140期,昭和11年(1936)11月2日,頁8。

註釋

  1. 圻:音ㄑㄧˊ。地界、邊界。
  2. 垠:音ㄧㄣˊ。河岸、水邊。
  3. 舸:音ㄍㄜˇ。大船。
  4. 大小雞籠:指大雞籠山、小雞籠山,二山與獅球嶺綿連起伏,環抱基隆港,使之成為三面環山、一面向海之港灣。
  5. 雌雄鱟嶼:為原雞籠港水道中鱟公島、鱟母島二島,後於明治42年(1909)日人進行渠港工程時鑿除。
  6. 飯島若:即飯島幹太郎,1911年時,擔任蕃務本署調查課通譯兼警部。
  7. 隘:指隘勇線,由隘勇監督所、隘勇分遣所、隘寮所組成,用以封鎖原住民族的防衛戰線。
  8. 眉蚋蕃:為バイバラ(Baibara)蕃之漢譯,也常譯為「眉肉番」。美巴拉、眉加蠟、眉加蚋等譯音也散見於文獻,泛指北港溪上游沿岸、眉原山以南的泰雅族群。
  9. 榛莽:雜亂叢生的草木。
  10. 夜分:夜半。
  11. 嗾:口中發出聲音來指揮狗群。
  12. 狺狺:音ㄧㄣˊ,犬吠聲。
  13. 山之陰:山朝北方的一側。
  14. 榾突:亦作「榾柮」,木柴塊或樹根疙瘩,可代炭燃火用。
  15. 倏:犬疾行貌,引申為疾速。
  16. 大牢幾臠:大牢,亦作「太牢」,即牛。臠,本指切成塊狀的魚肉,後引申為量詞,用於塊狀的肉類。大牢幾臠,幾塊牛肉。
  17. 鑽頸鐶:在狗項圈上裝飾鑽石。
  18. 齧趙靈獒:《史記》記載,晉靈公欲殺趙盾,遂設宴召趙盾入宮,並縱獒犬咬殺趙盾,後趙盾蒙救脫逃。此處以撲咬趙盾的獒犬,比喻聽從命令的搜索犬。又,「獒」字,原刊誤作「熬」,語意不通,今改之。
  19. 槃瓠:神話中的犬神。《後漢書‧南蠻傳》記載,上古帝嚳之時,有老婦得耳疾,挑開創口,發現一個繭,後來繭化為犬,命名槃瓠。後槃瓠助帝嚳戰勝敵人,帝嚳賜其少女,生下六男六女,成為南蠻民族的始祖。
  20. 愆信:違背信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