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贛州市南康區第十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贛州市南康區第十中學是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的學校,也是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

所獲榮譽

2019年,贛州市南康區第十中學獲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學校簡介

贛州市南康區第十中學,2017年8月由南康新世紀中英文改辦而成且正式掛牌成立,並於2018年進行了擴建。

這是區委、區政府關心重視教育的重大舉措,是推進義務教育[2]均衡發展、化解城區初中大班額、優化配置教育資源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

三年來,十中人牢記囑託,秉承「從一而十、臻美至善」的辦學理念,守正篤實,勤耕勵耘,深入挖掘原南康三中初中部及中英文學校積澱的深厚底蘊,不斷融合,朝着精品化辦學方向闊步前行,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樂章

校園諮詢

贛州市第十中學:「雙減」背景下基於開展「五潤」課程的「五育」評價建構與探索創新

一、改革背景

贛州市第十中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和合五育,雨潤花開」辦學理念,認真思考管理的相應變革和發展規劃的相應調整。守住學生高效學習的主陣地,努力打造學生快樂學習的新高地,堅持減負增效相融,實行「高效課堂提質提效、五潤課程減壓減負、歡躍課間健體健心、智慧探索益智益趣」四個「雙減」陣營相結合方式,致力構建「文學潤德、科技潤智、藝術潤心、體育潤志、勞動潤行」的「五潤」特色課程體系,助力「雙減」工作創新推深,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二、改革舉措

(一)文學潤德

1.傳承國學經典,提升文化自信。成立文學社和讀書沙龍,設立共享書屋,教會學生欣賞文學、誦讀國學、愛黨愛國、崇尚禮德,厚植家國情懷。

2.開展主題教育,提升品德修養。舉辦古詩詞大會、「愛國主義」主題手抄報、「最美十中人」演講、「少年中國說」朗誦、「模擬法庭」「建黨100周年」主題徵文等比賽活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不斷修身立德,打牢思想根基。

3.賡續紅色基因,品讀紅色文化。編輯紅色文化讀本,開展講紅色故事活動,組織紅色研學活動,厚植愛國情操,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揚偉大中華民族精神。

(二)科技潤智

優化文化課現有校本課程,以三個社團形式普及科學知識,培育動手能力,挖掘科技創新潛能。

1.理化生實驗社團。主要以指導、講座、實踐等方式開展實驗操作、個案探究、發明利用等活動。

2.人工智能社團。採取每周1堂信息技術課+1堂人工智能課的「1+1」模式,實現工作原理、動手設計、智慧合作的訓練目標。

3.電腦編程社團。從「熟悉軟件、採集素材、分類探索、出題創意、分工合作、益智創新」五方面認真開展活動,通過智能展示、創新演繹的社團作品秀,每學期評定「程序、操控、智趣、動漫、創優」五項達人證書。

(三)體育潤志

以體育社團為依託,實施體能素質訓練、運動理論傳授、要領技能強化相結合的「一訓二授三強化」做法。

1.球類社團。每學期在訓練之餘開展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年級友誼賽、班級積分賽、組合對抗賽、師生交流賽。

2.田徑社團。從定對象、定目標、定內容、定方法四方面訓練,從強素質、提速度、穩力量、拼耐力、磨意志五方面突破。

3.跳繩社團。進行彈跳能力、靈敏協調、速度耐力等訓練。契合中考體育,每天大課間針對性地安排跳繩活動。

(四)藝術潤心

本着「傳承藝術瑰寶、浸潤富足心靈」的目標,通過開設多種藝術社團方式,優化課外活動形式。

1.班級、校園合唱社團並行。認真組織排練,快樂歌唱、陶冶情操,激發愛國熱情和團隊意識。

2.書法社團。從基礎練起,學思而進,一撇一捺,和潤心靈,積極組織參與各級比賽與交流活動。

3.素描社團。引領發現和創造美,進行理論指導和實踐寫意,在創作中促進內心和潤、氣宇不凡。

4.剪紙、刺繡、臉譜製作、石頭繪畫、斗笠簸箕繪本社團。在引領學生熟知民俗、熟悉技巧、感受意境、悟析思想中薰陶藝術心質。

(五)勞動潤行

學校開辦之初就以「一個目標、兩項技能、三支隊伍、四個基地」的「一二三四」模式把勞動教育確立為特色課程,既「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讓學生學會至少兩項勞動技能;打造好學生、教師、勞作社團三支隊伍;建立學校果蔬種植、校企合作實踐、日常勞動家庭、回報社會社區四個基地。以「1+4」工程(即以學校勞作基地為中心,輻射家庭、社區、校外勞動基地、社會企業)為主要抓手,積極探索勞動教育開展模式和方式。如組織赴社區志願勞動服務;每學期開展「我的十中我的家」花卉種植大賽;和茶葉基地達成合作協議,由茶園提供茶苗、制茶設備、種茶技術,學校把種茶、採茶、制茶、茶藝茶道茶文化和勞動教育相結合,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茶園,推動茶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三、改革成效

一是以德立身。書香氛圍濃厚、德禮相濟並行、文化氣息悠深。學生在區第一、二、三屆詩詞大會中均勇奪桂冠,在各類徵文、手抄報等比賽中多次獲區、市級獎,「書香校園,經典誦讀」案例被推選為區、市優秀作品展示。

二是以智開慧。組織舉行的「設計班徽」「快樂編程」「數字畫作」「雲端生本」「智慧發明」等活動精彩紛呈。學生多次在「人工智能」和「科幻主題」賽事中獲區、市級獎,在區、市級中學生物理、化學研學素養活動中喜獲一等獎,在區、市學生物理科技創新比賽中均獲佳績。

三是以體健身。課間活動豐富多彩、有聲有色、健體健心。在區級各項體育賽事中,學生勤參與、顯身手、展風采、獲佳績、樂交流、善取經、重提升、求拓展。

四是以美養心。課外藝術興趣活動,場所有專屬、指導有專人、訓練有專項、特長有專攻、強化有專向,碩果喜豐收,喜訊潤心靈。學生書畫作品多次在區、市、省書畫大賽中榮獲個人、團體和組織一等獎,音樂表演展示多次斬獲區、市級桂冠。

五是以勞育行。引領學生崇尚勞動、科學勞動,倡導勞動生活化、生活勞動化。果蔬勞作園種植了水果、蔬菜、綠植、花卉等30多種植物,設有育種區、採摘區、授粉區。學生自己種植的玉米、火龍果、青豆、辣椒、花生、向日葵已收穫多季,提升了學生勞作興趣,科學有效把勞動性、科普性、觀賞性融為一體。

參考文獻

  1. 中國當代特色學校,搜狐,2012-03-16
  2. 2019年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豆丁網,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