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
圖片來自klook.com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荷蘭語:Concertgebouw),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

由於對建築聲學的高度重視,因此與波士頓交響樂大廳維也納金色大廳一同被視為是世界上最佳的音樂廳[1][2]

歷史

音樂廳的建築師為多爾夫·凡·亨特,其靈感來自於兩年前開始建造的萊比錫布商大廈Neues Gewandhaus,1884年完工,毀於1943年)。1883年,音樂廳開始動工,地點位於當時阿姆斯特丹市外新阿姆斯特爾(1964年後改名為阿姆斯特爾芬)的一片牧草地。

音樂廳在1888年4月11日開幕[1],並舉行一場有120位音樂家組成的交響樂團,以及500人制合唱團參與的音樂會,演出了華格納韓德爾巴哈貝多芬的作品。如今該音樂廳的駐地交響樂團為世界著名樂團——王家音樂廳樂團,他們在1888年11月3日以「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Concertgebouworkest)的名稱在該廳首次演出。

建築物

「大廳」(Grote Zaal)有著2037個座位,長44公尺,寬28公尺,高17公尺。無觀眾時的混響時間為2.8秒,有觀眾為2.2秒,非常適合馬勒浪漫樂派晚期的曲目。雖然這項特色讓音樂廳十分不適合裝麥克風演出,但1960年代先後有何許人合唱團平克·佛洛伊德等團體在此開唱。除了交響樂,爵士樂世界音樂歌劇等也會在大廳演出。

「大廳」旁是一個較小的「小廳」(Kleine Zaal),場地呈現橢圓形。「小廳」長約20公尺,寬15公尺,有著478個座位,其空間非常適合室內樂藝術歌曲的演出。

在建造音樂廳的年代,聲學被視為某種「黑魔法」。設計者是根據在過去尚未了解的科學(即使在今日依舊沒有完全了解)來繪製圖紙。音樂廳完工之後,由於聲學的表現未臻完美,還投入大量心力去微調聽覺氛圍。在之後的整修工程中,會特別去注意不要修改過去內部裝潢所使用的素材。1980年代,在發現音樂廳正在緩慢下沉後,人們開始籌措資金以進行更新。音樂廳擴建工程由建築師皮·德·布魯因負責[3]

今日,每年約有900場音樂會在阿姆斯特丹音樂廳舉行,觀眾超過800,000名,是世界上觀眾數第二多的音樂廳,僅次於觀眾數超過一百萬的羅馬音樂公園禮堂。音樂廳的一大特色是一年一度由荷蘭木管合奏團所擔綱的新年音樂會。

目前音樂廳的行政總監為Simon Reinink,藝術總監為Anneke Hogenstijn。

音樂廳內所刻作曲家姓名列表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在其大廳和小廳牆壁上刻有許多著名作曲家的姓氏,其中大廳二層看台外沿所列作曲家曾在這裡演出或所寫作品於此首演,例如德國作曲家馬勒,他曾在這個音樂廳指揮了自己所寫的前五部交響曲[4]

大廳牆壁上的作曲家列表:

二層看台外沿的作曲家列表:

小廳牆壁上的作曲家列表:

參考文獻

  1. 1.0 1.1 Tony Long. April 11, 1888: Concertgebouw, Home of Nearly Perfect Acoustics, Opens. 2007-04-11 [2017-06-13] (英語). 
  2. Tapio Lahti; Henrik Möller. Concert Hall Acoustics and the Computer. The Finnish Architectural Review.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22) (英語). 
  3. Paul L. Montgomery. Dutch Hail Concertgebouw's 100th. New York Times. 1988-04-13 [2007-10-12] (英語). 
  4. Leo Samama. De eregalerijen in het Concertgebouw (PDF). 2006 [2017-06-13] (荷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