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公」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
行 26: 行 26:
  
 
 三公职位在多数朝代中只是虚衔,为象征性的荣誉[[职位]],并无实际的权力与工作,因此各朝[[君主]]多半在有功大臣死后才追赠三公。
 
 三公职位在多数朝代中只是虚衔,为象征性的荣誉[[职位]],并无实际的权力与工作,因此各朝[[君主]]多半在有功大臣死后才追赠三公。
 +
 +
==楚雄政报社简介==
 +
 +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
 +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
 +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
 +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
 +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
 +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
 +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
 +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
 +
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
 +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
 +
 +
(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
(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
 +
(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
 +
(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
 +
 +
(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
 +
(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
 +
(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
 +
 +
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
 +
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
 +
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
 +
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视频==
 
==视频==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9:05 的修訂

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己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西漢初承秦制輔佐皇帝治國者主要是丞相御史大夫

東漢

首先,對於漢朝之前的秦朝,三公分別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協助皇帝處理事務,太尉執掌兵馬,而御史大夫則負責監察。到了西漢初期,沿襲秦制,依然以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為三公。不過,在西漢時期,太尉並不常設,實際存在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對於皇帝來說,顯然不放心將兵權交給某一個大臣手中。到了漢武帝晚年,因為丞相權力過大,所以通過大司馬大將軍這一官職,以此來限制丞相的權力

由此,在漢武帝在位時期,三公實際上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馬或者大將軍,也即用大司馬取代了太尉這一官職。比如霍光、衛青等人都曾擔任大司馬大將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漢武帝之後,漢成帝即位後選擇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將大司馬、大司空的俸祿提升到與丞相相等。由此,在漢成帝在位時,「三公」分別指大司馬、大司空、丞相這三個官職。到了漢哀帝在位時,又改丞相為大司徒。那麼,這一時期的「三公」,也就變成了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1]

總體而言,在西漢中後期,「三公」雖然鼎足而立,但是,在權力上,還是要數掌握兵權的大司馬最大。並且,對於這一時期的大司馬,往往還兼任着大將軍一職,並且可以參與到朝廷事務的處理中,所以在權力上遠超丞相一職。到了東漢時期,漢光武劉秀這位皇帝在位時,依然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不久之後,漢光武劉秀改大司馬為太尉,並把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稱司徒,司空。由此,在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王允王朗等人只能稱之為司徒,而不是大司徒。此外,東漢時期,實權已轉移到尚書台,太尉實為丞相﹐與西漢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實異。

最後,在東漢時期,太尉、司徒、司空成為「三公」,在這三公之中,依然以掌握兵權的太尉居首位。不過,到了東漢中後期,特別是漢和帝之後,大將軍地位提升到三公之上。特別是東漢末年,三公已經是有名無實了。比如董卓自為相國,居三公之上。也即在這一歷史階段,往往是擁有兵馬的將軍位居三公之上,並且執掌了朝廷的大權。對於漢朝的「三公」,最終被曹操所中止。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背景下,曹操罷去三公復置丞相,也即以丞相這一官職掌握了東漢朝廷的大權,促使漢獻帝劉協成為了傀儡。

相關信息

宋徽宗時,將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改為太師、太傅、太保(原來稱三師)為三公[2]元代和明清時的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

元、沿用此官作為大臣的最高榮譽頭銜。

也有歷史學家認為周代的三公是指司徒、司馬、司空。

日本律令制時的三公是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

高麗的三公是指大衛、司徒、司空。朝鮮王朝以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為三公,亦稱三政丞。

三公職位在多數朝代中只是虛銜,為象徵性的榮譽職位,並無實際的權力與工作,因此各朝君主多半在有功大臣死後才追贈三公。

楚雄政報社簡介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並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應是一篇能客觀反映文章核心觀點和創新觀點的表意明確、實在的小短文,切忌寫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選擇與文章核心內容相關的具有獨立性的實在詞。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正文用小4號宋體,通欄排版。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採用阿拉伯數字;夏曆、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並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儘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採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據應註明資料來源。

9.注釋:注釋主要包括釋義性注釋和引文注釋,集中列於文末參考文獻之前。釋義性注釋是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引文注釋包括各種不宜列入文後參考文獻的引文和個別文後參考文獻的節略形式,其序號為①②③……。

10.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是作者撰寫論著時所引用的已公開發表的文獻書目,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其他未說明文獻〔Z〕。格式與示例如下:

(1)圖書類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其他題名信息(任選)[文獻類型標識].其他責任者(任選).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文章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建議外文刊名後加ISSN號),年,卷(期):起止頁碼.

(3)報紙文章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4)古籍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O].其他責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曆紀年)及刊物機構(版本).收藏機構.

(5)析出文獻格式:[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6)電子文獻格式: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載體類型標識].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7)文獻重複引用標記: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獻被多次引用時,在文後參考文獻中只出現一次,其中不注頁碼;而在正文中標註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並在序號的角標外著錄引文頁碼。

11.基金項目: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註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來稿請註明作者電話、E-mail,收刊人及詳細地址、郵編。

14.其他:請勿一稿兩發,並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視頻

三公 相關視頻

東周三公指什麼意思呢?
都說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原來四世三公是這個意思,受教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