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公」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1 個標籤回退)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 《周礼》.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images-cn.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51e2G9BhhyL._SX380_BO1,204,203,200_.jpg 原图链接][https://www.amazon.cn/%E4%B8%AD%E5%8D%8E%E7%BB%8F%E5%85%B8%E5%90%8D%E8%91%97%E5%85%A8%E6%9C%AC%E5%85%A8%E6%B3%A8%E5%85%A8%E8%AF%91%E4%B8%9B%E4%B9%A6-%E5%91%A8%E7%A4%BC/dp/B00JO9M8B2/462-0411331-5141843?ie=UTF8&%2AVersion%2A=1&%2Aentries%2A=0 来自  亚马逊 的图片]]]
+
[[File: 三公.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img.51wendang.com/pic/6d45b3a9526ae05e9eeea0f5/7-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http://www.51wendang.com/doc/6d45b3a9526ae05e9eeea0f5/7 来自  无忧文档 的图片]]]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
+
''' 三公'''[[ 中国古代]][[ 朝廷]] 中最尊晏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朝| 周代]] 己有此词,[[ 西汉]][[ 今文经学]] 家据《[[ 尚书大传]] 》、《[[ 礼记]] 》等书以为三公指[[ 司马]] [[ 司徒]] [[ 司空]] [[ 古文经学]] 家则据《[[ 周礼]] 》以为[[ 太傅]] [[ 太师]] [[ 太保]] 为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 皇帝]] 治国者主要是[[ 丞相]] [[ 御史大夫]]
  
 
==东汉==
 
==东汉==
  
 首先,对于汉朝之前的秦朝,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事务,太尉执掌兵马,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 百官 。到了西汉初期,沿袭秦制,依然以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为三公。不过,在西汉时期,太尉并不常设,实际存在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对于皇帝来说,显然不放心将兵权交给某一个大臣手中。到了汉武帝晚年,因为丞相权力过大,所以通过大司马大将军这一官职,以此来限制丞相的权力。
+
 首先,对于汉朝之前的[[ 秦朝]] ,三公分别是“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事务,太尉执掌兵马,而御史大夫则负责[[ 监察]] 。到了西汉初期,沿袭秦制,依然以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为三公。不过,在西汉时期,太尉并不常设,实际存在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对于皇帝来说,显然不放心将兵权交给某一个大臣手中。到了[[ 汉武帝]] 晚年,因为丞相权力过大,所以通过大司马大将军这一[[ 官职]] ,以此来限制丞相的[[ 权力]]
  
 由此,在汉武帝在位时期,三公实际上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或者大将军,也即用大司马取代了太尉这一官职。比如霍光、卫青等人都曾担任大司马大将军,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汉武帝之后,汉成帝即位后选择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将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升到与丞相相等。由此,在汉成帝在位时,“三公”分别指大司马、大司空、丞相这三个官职。到了汉哀帝在位时,又改丞相为大司徒。那么,这一时期的“三公”,也就变成了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
 由此,在汉武帝在位时期,三公实际上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或者大将军,也即用大司马取代了太尉这一官职。比如霍光、[[ 卫青]] 等人都曾担任大司马大将军,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汉武帝之后,汉成帝即位后选择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将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升到与丞相相等。由此,在汉成帝在位时,“三公”分别指大司马、大司空、丞相这三个官职。到了[[ 汉哀帝]] 在位时,又改丞相为大司徒。那么,这一时期的“三公”,也就变成了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ref>[https://www.sohu.com/a/249201433_353840 “三公九卿”中的“三公”,在汉朝指哪三个官职?],搜狐,2018-08-21</ref>
  
 总体而言,在西汉中后期,“三公”虽然鼎足而立,但是,在权力上,还是要数掌握兵权的大司马最大。并且,对于这一时期的大司马,往往还兼任着大将军一职,并且可以参与到朝廷事务的处理中,所以在权力上远超丞相一职。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刘秀这位皇帝在位时,依然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不久之后,汉光武刘秀改大司马为太尉,并把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称司徒,司空。由此,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王允、王朗等人只能称之为司徒,而不是大司徒。此外,东汉时期,实权已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
+
 总体而言,在西汉中后期,“三公”虽然鼎足而立,但是,在权力上,还是要数掌握兵权的大司马最大。并且,对于这一时期的大司马,往往还兼任着大将军一职,并且可以参与到朝廷事务的处理中,所以在权力上远超丞相一职。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刘秀这位皇帝在位时,依然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不久之后,[[ 汉光武]][[ 刘秀]] 改大司马为太尉,并把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称司徒,司空。由此,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王允]] [[ 王朗]] 等人只能称之为司徒,而不是大司徒。此外,东汉时期,实权已转移到[[ 尚书台]] ,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
  
 最后,在东汉时期,太尉、司徒、司空成为“三公”,在这三公之中,依然以掌握兵权的太尉居首位。不过,到了东汉中后期,特别是汉和帝之后,大将军地位提升到三公之上。特别是东汉末年,三公已经是有名无实了。比如董卓自为相国,居三公之上。也即在这一历史阶段,往往是拥有兵马的将军位居三公之上,并且执掌了朝廷的大权。对于汉朝的“三公”,最终被曹操所中止。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背景下,曹操罢去三公复置丞相,也即以丞相这一官职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促使汉献帝刘协成为了傀儡。
+
 最后,在东汉时期,太尉、司徒、司空成为“三公”,在这三公之中,依然以掌握兵权的太尉居首位。不过,到了东汉中后期,特别是汉和帝之后,大将军地位提升到三公之上。特别是[[ 东汉]] 末年,三公已经是有名无实了。比如[[ 董卓]] 自为[[ 相国]] ,居三公之上。也即在这一[[ 历史]] 阶段,往往是拥有兵马的[[ 将军]] 位居三公之上,并且执掌了朝廷的大权。对于汉朝的“三公”,最终被[[ 曹操]] 所中止。在[[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背景下,曹操罢去三公复置丞相,也即以丞相这一官职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促使[[ 汉献帝]] 刘协成为了傀儡。
  
 
==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至宋徽宗时,将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改为太师、太傅、太保(原来称三师)为三公。元代和明清时的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
+
 至[[ 宋徽宗]] 时,将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改为太师、太傅、太保(原来称三师)为三公<ref>[http://www.gs5000.cn/gs/wenhuagushi/changshi/22895.html 中国古代三公制度的发展,三公简介],中国历史故事网,2016-04-10 </ref> [[元朝| 元代]] 和明清时的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
  
 元、明、清沿用此官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4]
+
 元、[[明朝| ]] [[清朝| ]] 沿用此官作为[[ 大臣]] 的最高荣誉头衔。
  
 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周代的三公是指司徒、司马、司空。
+
 也有[[ 历史学家]] 认为周代的三公是指司徒、司马、司空。
  
日本律令制时的三公是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
+
[[ 日本律令制]] 时的三公是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
  
高丽的三公是指大卫、司徒、司空。朝鲜王朝以领议政、左议政、右议政为三公,亦称三政丞。
+
[[ 高丽]] 的三公是指大卫、司徒、司空。朝鲜王朝以[[ 领议政]] [[ 左议政]] 、右议政为三公,亦称三政丞。
  
 三公职位在多数朝代中只是虚衔,为象征性的荣誉职位,并无实际的权力与工作,因此各朝君主多半在有功大臣死后才追赠三公。
+
 三公职位在多数朝代中只是虚衔,为象征性的荣誉[[ 职位]] ,并无实际的权力与工作,因此各朝[[ 君主]] 多半在有功大臣死后才追赠三公。
 +
 
 +
==视频==
 +
===<center> 三公 相关视频 </center>===
 +
<center>东周三公指什么意思呢?</center>
 +
<center>{{#iDisplay:t300275h8z0|560|390|qq}}</center>
 +
<center> 都说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原来四世三公是这个意思,受教了!</center>
 +
<center>{{#iDisplay:d0523vuhacu|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546 社會階層及組織]]

於 2022年8月25日 (四) 12:42 的最新修訂

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己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西漢初承秦制輔佐皇帝治國者主要是丞相御史大夫

東漢

首先,對於漢朝之前的秦朝,三公分別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協助皇帝處理事務,太尉執掌兵馬,而御史大夫則負責監察。到了西漢初期,沿襲秦制,依然以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為三公。不過,在西漢時期,太尉並不常設,實際存在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對於皇帝來說,顯然不放心將兵權交給某一個大臣手中。到了漢武帝晚年,因為丞相權力過大,所以通過大司馬大將軍這一官職,以此來限制丞相的權力

由此,在漢武帝在位時期,三公實際上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馬或者大將軍,也即用大司馬取代了太尉這一官職。比如霍光、衛青等人都曾擔任大司馬大將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漢武帝之後,漢成帝即位後選擇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將大司馬、大司空的俸祿提升到與丞相相等。由此,在漢成帝在位時,「三公」分別指大司馬、大司空、丞相這三個官職。到了漢哀帝在位時,又改丞相為大司徒。那麼,這一時期的「三公」,也就變成了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1]

總體而言,在西漢中後期,「三公」雖然鼎足而立,但是,在權力上,還是要數掌握兵權的大司馬最大。並且,對於這一時期的大司馬,往往還兼任着大將軍一職,並且可以參與到朝廷事務的處理中,所以在權力上遠超丞相一職。到了東漢時期,漢光武劉秀這位皇帝在位時,依然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不久之後,漢光武劉秀改大司馬為太尉,並把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稱司徒,司空。由此,在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王允王朗等人只能稱之為司徒,而不是大司徒。此外,東漢時期,實權已轉移到尚書台,太尉實為丞相﹐與西漢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實異。

最後,在東漢時期,太尉、司徒、司空成為「三公」,在這三公之中,依然以掌握兵權的太尉居首位。不過,到了東漢中後期,特別是漢和帝之後,大將軍地位提升到三公之上。特別是東漢末年,三公已經是有名無實了。比如董卓自為相國,居三公之上。也即在這一歷史階段,往往是擁有兵馬的將軍位居三公之上,並且執掌了朝廷的大權。對於漢朝的「三公」,最終被曹操所中止。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背景下,曹操罷去三公復置丞相,也即以丞相這一官職掌握了東漢朝廷的大權,促使漢獻帝劉協成為了傀儡。

相關信息

宋徽宗時,將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改為太師、太傅、太保(原來稱三師)為三公[2]元代和明清時的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

元、沿用此官作為大臣的最高榮譽頭銜。

也有歷史學家認為周代的三公是指司徒、司馬、司空。

日本律令制時的三公是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

高麗的三公是指大衛、司徒、司空。朝鮮王朝以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為三公,亦稱三政丞。

三公職位在多數朝代中只是虛銜,為象徵性的榮譽職位,並無實際的權力與工作,因此各朝君主多半在有功大臣死後才追贈三公。

視頻

三公 相關視頻

東周三公指什麼意思呢?
都說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原來四世三公是這個意思,受教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