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山王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山王墓是中国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战国时期中山国陵墓,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鲜虞仿照东周各诸侯国建立的国家。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上三汲乡的南七汲村发掘一号、三号、四号、五号和六号等战国时期墓葬,也出土了为数庞大的车马坑与陪葬墓,并同时发现中山国的都城灵寿古城,发掘出的文物都具有北方民族文化特色,与战国晚期的赵国魏国文物相近,但又出现许多反映游牧民族的帐幕构件、具有明显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风格的青铜饰品,在世界各国展出时造成不小轰动。

布局和墓上建筑

一号墓与二号墓都建有高大的封土台,其中一号墓就是中山王缺字图片的陵墓,其封土南北长110米,东西宽92米,高15米,形成三级台阶状,台上建有回廊和厅堂三层建筑。王陵墓室结构平面为长方形,中央为方形椁室,南北为两条墓道,其中一号墓的椁室用厚约2米的石块砌成,椁室内约有四层套棺。 二号墓为哀后墓。两个墓有数量庞大的陪葬器具,总数达1900多件,包含青铜礼器乐器雕塑、生活器具以及石器陶器漆器等,而且都有配葬墓与车马坑。

出土文物

在中山王墓出土了为数甚多精美的器物,而它们中间有不少具有鲜虞族特色的器物[1]。墓中有大量错器出土,与战国前期大相迳异,独有无双的珍宝有金银镶嵌龙凤形铜方案、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底座、十五连盏灯、错银双翼神兽、银首人俑铜灯等。其中金银镶嵌龙凤形铜方案极为精巧,周身饰有错金银色花纹,下方有四只横卧的梅花鹿,四肢曲卧于一圆形环底座,中间分别于弧面上立有四条独首双尾龙,龙身各蟠绕一凤,上方龙顶拱承一饰有云纹的方形案框。还有造型奇特的十五连盏铜灯,全灯高82.9公分,座径26公分,重13.8公斤,由灯座和七节灯架所组成,仿佛一棵大树的支干周围伸出七节支架,托起15盏灯盘,而且每节支架皆可拆卸,支架上装饰著、猴等小动物

一号墓有50余件铭刻铜器,其中有“刻铭铁足铜鼎”、“夔龙纹铜方壶”、“铜圆壶”,方壶与大为中山王缺字图片所著,这几件铜器铭文有提到导致燕国内乱的燕王哙让位于相邦子之事件,中山国见机派相邦司马赒率军北略燕国,占领数百里的燕地。

墓中还发现关于战国时期陵墓建筑的一个极重要发现的金银错兆域图铜版[2](中山兆域图),铜版是以陵墓为主体的陵园的总平面图,面对陵园建筑的各个部分和相互距离注了尺寸,全版长约94公分、宽度约48公分、厚约1厘米,用金银镶错出一幅陵园的平面布置图,为南上北下地图。 该铜板为中国最早的缩尺制图,是至今中国发现最早的建筑平面设计图实物,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铜质建筑平面设计图。

出土文物还发现有两壶保存2200余年仍良好的酒,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酒。

有些考古学者认为因为在墓中有鲜虞族的器具,所以推断中山国最早是由北方民族鲜虞人所建立。而亦有认为中山国境内鲜虞与华夏民族因长期来往与共同生活而融合,使得彼此文化上的差异亦逐渐消失。

视频

中山王墓 相关视频

国宝档案之中山王墓惊人发现
09.震惊世界的稀世珍宝:战国中山王墓的发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