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英文译名:,简称:BTES。)成立于1980年8月8日,是我国最早的交通工程学术社团之一。学会是由北京市交通管理、交通工程及相关领域单位和专业人员自愿组成,并正式核准登记的社会法人团体。现有个人会员500余人,企业会员30余家,理事99人,常务理事47人。学会的业务主管部门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及北京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历经近25年的发展,学会[1]已成为国内外交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优秀专业社团组织。

机构设置

理事长:荣建(法人代表)

副理事长(按姓氏拼音排序):郭继孚李岩 刘斌马林倪伟杨秀仁于增 张恒利 钟强华

秘书长:沈党云

副秘书长(按姓氏拼音排序):曹荷红陈智宏

监事长:周绪利

监事(按姓氏拼音排序):杜勇 孙立山

宗旨

团结首都交通工程和交通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技术工作者,围绕北京道路交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道路交通管理中心工作,开展交通工程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创建安全、通畅、快捷、方便、秩序、低污染的首都城市交通做出贡献。

基本任务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城市交通工程和交通管理科学研究

○配合首都交通管理主管部门,积极提出有关交通政策和交通治理的合理化建议。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联系。

○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及交通科技杂志

○搞好交通工程科学的普及与提高,举办各类培训班和讲座,提高交通工程科学技术工作者、交通管理工作者的学术研究[2]和科学技术水平。

○及时反映会员的意见与呼声,举办为有关部门、会员、社会服务的各种活动。

业绩

二十多年来,在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及北京市社团管理机关的领导下,在国家和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在广大会员、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紧密围绕北京市交通重大问题和道路交通管理中心工作,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团结和聚集了北京地区的交通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交往渠道,先后与美、日、德、法、英等发达国家专业组织、知名企业和着名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交通工程学的宣传普及和研究应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为改善首都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促进首都城市交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伴随北京交通及交通管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会在规模、影响、作用等方面不断发展、日益增强,业务涉及学术研讨、科技交流、技术引进、业务咨询、科学普及、专业培训、成果推广、对外交往、出版发行等多个方面,已成为权威的学术社团组织。 多次受市政府和公安部委托,进行专题咨询和调研,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先后与联合国开发署等国际组织及美、日、英等十余个国家政府部门、学术组织、知名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技术交流、专题研讨等300余场次。

会刊《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原《交通工程》杂志)自1981年创刊,已连续编辑出版23年。编辑出版学术论文集10余本。

与中国科协、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共同创办的“多国城市交通学术会议暨展览”自1986年起已连续举办八届(二年一届),现已成为我国交管行业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重大活动。

重要活动

2001年6月,受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委托,承办了北京市交通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培训班邀请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北工大等单位的知名教授讲课。

2002年3月1日,我会举办“奥运绿色交通——以环保为理念的城市交通研讨会”。北京相关部门和行业领导及周干峙院士等着名专家学者共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2002年12月17日,我会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共同主办“首届国际城市交通广播论坛-城市交通信息化发展趋势与技术应用”。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北京奥组委及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及来自英、德、日、荷等国家专家16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2003年3月28-29日,我会与韩国LG公司联合召开“中韩智能交通管理技术交流会”。100余位中韩专家围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及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讨。

2004年5月25-26日,主办“国际特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150余位中外专家参加研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搜狐网汽车频道等新闻媒体实况转播了研讨会。

2004年5月,受北京市科协委托,承办以“国际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选择”为主题的北京市第27次科学技术专家季谈会。北京市政府主管领导及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我国及美、日、英、韩等国知名专家作了专题发言。

2004年6月29-30日,主办“中日道路交通信息通信技术交流会”。我会代表及日本国土交通省、警视厅、总务省、ITS Japan、日本国际建设技术协会、日本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中心(VICS)等单位的高级官员及专家150余人参加了交流。  2004年10月13日-14日,我会参与承办“第二届北京——中欧大城市发展研讨会”。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交通部副部长黄先耀,北京市科协主席陈佳洱、常务副主席田小平及我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春全等出席会议。欧洲20余位专家及国内100余位代表参加研讨。

2004年12月7-8日,我会与中国工程院工作部、中国交通工程学会、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科技咨询学会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北京奥运交通论坛论坛”。交通部、公安部、北京市政府、北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及100余位中外专家出席了会议。  2005年3月1日,我会道路交通信息发布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中心全天不间断地向社会提供北京市道路路况信息、驾驶员与机动车违章信息、交通综合信息等。

2007年1月23日,组织召开了车载导航信息技术交流会。

2007年2月1日,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组织召开了日本VICS导航系统技术交流会。 2007年5月24日举办第十届多国城市交通学术会议。

章程

(2013年11月20日北京交通工程学会会员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团体定名为:北京交通工程学会 (英文名称是Beijing Traffic Engineering Society,缩写BTES)。

第二条 本团体由北京市交通工程及相关领域单位和专业人员自愿联合发起成立,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 本团体的宗旨是:团结首都交通工程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技术工作者,围绕北京道路交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中心工作,开展交通工程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创建安全、通畅、快捷、方便、秩序、低污染的首都城市交通做出贡献。本团体遵照国家宪法、法律、法令、政策及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四条 本团体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北京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团体的办公住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建工东楼。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

(一)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城市交通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

(二)配合首都交通主管部门,积极提出有关交通政策和交通治理的合理化建议,开展交通领域评价工作;

(三)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联系;

(四)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及交通科技杂志;

(五)搞好交通工程科学的普及与提高,举办各类培训班和讲座,提高交通工程科学技术工作者及交通领域从业人员的学术研究和科学技术水平;

(六)及时反映会员的意见与呼声,举办为有关部门、会员、社会服务的各种活动。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 本团体由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组成。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团体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团体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团体的意愿;

(三)在本团体的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团体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团体的活动权;

(三)获得本团体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团体的决议;

(二)维护本团体的合法权益和声誉;

(三)完成本团体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本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六)参与本团体活动;

(七)履行符合本团体章程的其他义务。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一年不参加本团体活动,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四条 本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监事;

(三)审议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重大变更和终止事宜;

(五)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六)决定其它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会员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大会每届四年。召开换届会员大会30日前,应将换届准备材料送至业务主管单位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审查,确认符合换届条件后方可召开。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在会员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领导本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责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大会;

(四)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的设立和办公住所的变更;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接受监事会提出的对本团体违纪问题的处理意见,提出解决办法并接受其监督;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第二十一条 本团体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二条 本团体的法定代表人为秘书长。

本团体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理事长、法定代表人任期不超过两届。

第二十三条 本团体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 提出其他重要事项的决策意见。

第二十四条 本团体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代表本团体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六)处理理事会交办的事务及其他日常事务。

第二十五条 本团体设监事会,由三人组成,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向会员大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选举产生监事长;

(二)出席理事会;

(三)监督本团体及领导成员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活动;

(四)督促本团体及领导成员依照核定的章程、业务范围及内部管理制度开展活动;

(五)对本团体成员违反本团体纪律,损害本团体声誉的行为进行监督;

(六)对本团体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

(七)对本团体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处理意见,提交理事会并监督其执行。

第五章 资产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本团体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七条 本团体按照会员大会制定或修改的会费标准收取会员会费。

第二十八条 本团体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九条 本团体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条 本团体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一条 本团体的资产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政府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收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本团体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三条 本团体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四条 本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终止程序

第三十五条 本团体完成宗旨、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六条 本团体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三十七条 本团体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本团体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三十九条 本团体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章程经2013年11月20日会员大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一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团体的理事会。

第四十二条 本章程自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