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太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太庙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总面积139,650平方米,平面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门为西南侧太庙街门(该门现被一分为二,外部作为商店使用,不能进入),南门于民国时期作为公园时开辟,现为太庙主要游人入口。太庙四周有三重围墙。主要建筑为前殿、中殿、后殿三大殿及配殿,南端有琉璃砖门一座、大戟门一座并小戟门东西各一座,两门之间有七座石桥。明、清两代为皇家祖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万历和清顺治年间曾多次重修,乾隆元年(1736年)大加修缮,历时四年,乾隆退位前又将三进大殿及配殿全部扩建。

殿宇均为黄琉璃瓦顶,建筑雄伟壮丽。正殿原为九间,清代改为十一间,进深四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其主要梁柱外包沉香木,其余木构件均为金丝楠木,天花板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

太庙虽经清代改建,其规则和木石部分,大体保持原构,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太庙以古柏著名,树龄多达数百年。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5月1日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建造历史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1],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装饰豪华。太庙是皇帝举行祭祖典礼的地方,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

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此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筑。太庙以古柏著称,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

辛亥革命以后,太庙一度仍归清室所有,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现名“劳动人民文化宫”。1988年1月太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体布局

太庙的主体建筑为三大殿,大殿对面是大戟门。大戟门外是玉带河与金水桥,桥北面东、西各有一座六角井亭,桥南面为神厨与神库。再往南是五彩琉璃门,门外的东南有宰牲房、治牲房和井亭等。

文物

中华和钟是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来,以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为原型进行设计,1999年11月制作完成的青铜编钟,安放在享殿正中,成为太庙馆藏文物,由江泽民主席于2000年1月1日上午首先鸣响。中华和钟架高38米,宽21米,共17吨。三层共108个。上层34个钮钟,代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湾、香港、澳门;中层56个甬钟代表我国56个民族;下层18个镈钟,中间16个代表中华民族的16个历史时期,两侧两个象征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和平”与“发展”[2]。重达320公斤的中央镈钟上,镌刻着江泽民主席题写的“中华和钟,万年永保”的鎏金铭文。朱红描金的雕漆钟架上有1.2万个表现生命科学、宇宙星空、电子芯片的现代纹饰、钟的两侧各立大红建鼓和石磬、玉磬。中华和钟音域宽广,既可和多种民族乐器配合,又可接轨大型管弦乐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舞台演奏双音编钟,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视频

北京太庙 相关视频

中国宫殿与传说之 012 北京太庙
中国宫殿与传说之 013 北京太庙(下)

参考文献